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知道张主任的黑眼圈哪里来了”

“不愧是张主任,这么点时间小论文(不是)都快要出版了”

“划重点,滴露没用”

“如何居家、外出、工作、购物,超多干货”……

——日前,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在网上发布,不仅受到上海市民关注,全国各地网友都在热议、转发。


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转发说,“都是干货,每个人都需要仔细阅读”,

丁香园的推荐很简洁“转需”,网友们按下收藏键——”非常实用,如何居家隔离、如何消毒、如何选择口罩、戴不戴手套、开不开空调,基本覆盖了大多数人的日常防护困惑”。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该书策划李珺告诉上观新闻记者,17年前SARS流行期间,由翁心华教授主编的《严重急性呼吸征——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作为翁教授学生的张文宏就是主要编写人员之一。这本书的编辑正是张文宏在上海医科大学的校友李珺。

17年后,征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张文宏又带领华山医院感染科同仁在紧张工作之余,医者与作者无缝切换,高质、高效地完成了这本实用手册的编写。

“尽管是一部科普读物,但作者查询大量资料,厘清编写思路,审慎的态度、认真的精神,并不亚于做一项科研。”

“给你打个电话,可以么?”李珺给张文宏发出这条微信是1月29日上午9点50分。她想在通话中详谈的正是出一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科普读物的想法。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已有多家出版社推出相关读物。李珺有过犹豫:“要不要再做相似的?”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比10余年前,各种相关信息都能迅速推送到每个人的手机屏上,“还有没有必要再做本书?”另一方面,信息渠道虽然多了,但李珺和很多人一样发现,大家的困惑似乎并没有随着信息源的增多而减少,要辟的谣反而更多了。“要么不做,要做就找张文宏。”她下定决心。

张文宏的回复瞬间在微信上跳出——这之后的几天,这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李珺立马拨通手机,得到的回复是“让我考虑一下”。

9点59分,她开始向张文宏的微信发送这些天自己收集到的一些资料。直到下午,对话框中的资料发送一直是单向的。

李珺当时不知道,后来被媒体“复盘”的是——当天凌晨刚从从河南郑州飞回上海的张文宏,先是赶到华山医院发热留观病房查房,又在上午10点组织了一次以“攻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主题的感染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后来,就有了当天晚上刷屏的那段“硬核”发言。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不盯牢,这件事可能就成不了了。”李珺在做的是把编写这本手册的初步构思、理念不断推送过去。“我脑补了一个画面。一个人从早上醒来睁开眼睛,从家里到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工作单位,一步步如何生活——用场景切入,类似于‘防控新冠的一天’。”

张文宏和他的团队很忙,如何说服他再接下编一本书的任务,“我们都尤其意识到这一点,抗击这场疫情,不光是医护人员冲锋陷阵,而是全民战役。只有广大市民有了科学的认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才能减轻医护的负担——篱笆要从最底层扎起。

15点08分,张文宏回复:“好的,我安排。”

18点21分,工作群建了起来。19点36分,编写团队已经发来两个版本的大纲。其一是以场景为核心,其二以身份为核心,区分为“我没有接触过患者(没去过疫区等)与我来自疫区(与患者有过接触、同乘过交通工具等),两个大纲的差别在于针对受众面的不同。经过斟酌,考虑到后一部分人群相对总人群来说概率较低,议定了第一种方案,主要面向健康人群、市民的防护。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基本原则——易懂、好用、体现上海水平”。这是作者与编者的共识。

2月3日,上海将迎来第一批以公务员为主的人员复工,这本实用手册的编写就以2月2日晚间上线为节点倒推。“开始玩命了。”

1月30日、31日,2月1日,编写工作在整个团队的紧密配合下迅速推进。2月2日,“云工作”的编辑们集中到出版社加班攻关,文编、美编坐在一起,小标题如何设计、文稿如何加工,排定一稿就发送给作者,看一页、拍一张,再返回编辑,来来回回,不知调了多少遍。李珺感佩医生们对这本科普读物的支持,编辑们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珍视这部书稿”,反复打磨、精益求精。

书名也颇费思量。“可否叫防范新冠速查?”“张文宏教授叫你防控新冠100招?”“100招是否改为实招?”“‘新冠’的提法严谨吗?”反复商讨下,《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定了下来。

网友们认为“实用”的那些问题和场景,是编辑与作者共同推敲出的。比如宠物出门如何消毒?如何处理武汉或其他地区发来的快递?洗热水澡可以帮助消毒病毒吗?都是这些天曾经被网友、市民广泛议论的问题。

“我们从编辑角度提问,作者从科学角度答疑。”

李珺希望,这是一本“傻瓜版”手册,阅读要能很快上手。比如各版块内容之间的连结,写到“咳嗽的自我评估”——标注“详见35页‘就医’相关内容”,标注这看似容易的页码检索就花了很大的功夫。

电子版上线后,李珺与她的同事正在为预计一周后发行的纸质版忙碌,与此同时,升级2.0版的资料收集也在进行之中。“限于手机阅读篇幅和时间关系,读者对一些问题也许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2.0版将在搜集更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感到更‘解渴’。”

目前,《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修订更新推出数字2.0版,并同步推出纸质版。

市民必读:“硬核”专家张文宏竟抽空写了本书,支招防控新冠肺炎

针对近期的疫情变化,出现健身房内传染、社区买菜后发病等情况,2.0版新增了“电梯”、“社区有患者”等关键词。

针对大众在口罩、消毒等方面存在的误区,2.0版特别强调了口罩、消毒等注意事项。

在“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部分,除了病毒概况、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潜伏期、症状、治疗等内容外,2.0版还加入了“预后”说明。编写者指出,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


全书电子版,速收藏,私信记者论坛“新冠肺炎”提取。


记者论坛,20万+媒体人社群,传播创造价值;

已受邀入驻今日头条、腾讯快报、百度百家、网易新闻、新浪财经、阿里UC、一点资讯、界面、脉脉等媒体平台。

①有情怀的社群,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②部分文章转载,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无关商业利益;③如有异议、投稿和建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