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一直提倡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難在哪裡?

枯月梧桐


德、功、言三不朽,之所以難立者,非是難學,而是難行,學不難行難,因為難行,所以難立。究竟何為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者,修齊治平也;立功者,誠正靜定也;立言者,代天宣化也。

先說難立德

德難立,是因為難在於修身,而修身則需要在格、致、誠、正上下工夫,譬如格物,王陽明曾經“格竹子”七日,“格”出一場病來,後來方知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而修持身心,志難立、意難誠、心難正。志難立,是因為被名利所左右。意如何能誠?當不欺人、不自欺,不虛偽、不做作,人前人後表裡如一。心所以難正,是因為人之本身有偏向好惡的毛病,喜新厭舊的習慣。人生在世,身處爭名奪利、物慾橫流之中,所以德難立。德若不立,則難以至大。

再講難立功

功難立,除了難以誠正之外,靜定之功更難以達到。人心之所以難以靜定者,是因為妄動不已所導致,而人心妄動難靜乃是被六慾所牽、七情所擾,人之貪心、嗔心、痴心難以除掉,好名好利之心難以淡泊,所以功難立。功若不立,則難以至上。

後談難立言

言難立,是因為天有文而不言,所以需要聖人代天宣化。聖人代天傳語,既能上體天心、明天理,也能下會人情、知民意,上不悖下不違,不偏不倚達中庸,非是易事,所以言難立。言若不立,則難以至中。


一真講堂


🍏🍎曾國藩故居聯

上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下聯: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王陽明故居楹聯

上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下聯: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

這是後人用一幅對聯對曾國藩和王陽明的評價,知他們一生就明白事為之難了。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

🍏先說立德何難。立德首先明白天地大道,懂得事理,堅持原則,按照客觀規律和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則去為人處事,才能算是有德之人,才能算是“立”了“德”。人有了德,就會行為有範,行止有度,遵規守矩,慈悲為懷,奉獻社會,惠及他人。

🍏再說立功何難?就要幹成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事業,對促進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立功並不容易,它需要一個人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貢獻出自己的畢生精力。

🍎最後說立言之難。言為心聲所立之言應在人與社會發展中起到標杆明鑑作用。語言文字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東門雷晰22


您好: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也就是“三立”,現在我們可理解為人生的三個最高標準,或者說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養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偉大的功勳業績,確立獨到的論說言辭。說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

古人講:“三不朽”是指“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可見古人也是把具有高尚道德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的。

首先來說說立德,古聖先賢把“立德”擺在“太上”之位置,因為“德是才之帥,才是德之資”,“素質可以立國亦可以亡國,素質可以興業亦可以廢業”。古往今來,人以品為重,官以德立身。人常說:“以德服人”。現代,人更講究寬厚誠實,仁義慈祥,言行舉止穩重大方有涵養,做人有道德修養。立德做人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礎,明代學者高攀龍曰:“吾立於天地間,只思量做好人,乃第一要義。”

宋代儒家主張“為生民立德,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把立德當做建功立業和治學立言的根本。今天,國家提倡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推行德治,重民生,謀福利,辦教育,興科技,慎刑罰,固邊防。延續六十餘年天下承平,國力持續穩定發展,令世界矚目。由此可見,凡是“為生民立德”、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個人和政府,都能夠有所作為,傳之不朽。

其次,立功,就是嚴謹做事。《說文解字》說:“功義為用辛勞安定國家的功績、功業。從力從功,亦勞作之意。”“立功”不僅限於驚天動地的大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仍然可以建功立業。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湧現出許許多多對人類文明進步有突出貢獻的傑出人物。有巢氏構木為巣,讓人類結束穴居生活。神農教人稼穡,讓人不再飲毛茹血。嫘祖發明養蠶,從此衣被天下。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使華夏文明得以承先啟後。倉頡造字、畢昇發明印刷術,使中華文明廣為流佈。

最後,立言,它是立德立功的延續,是傳承文明的載體和途徑。立言是把人們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經歷中發生的思想、經驗、矛盾和方略用文字記載其要,傳之與世,供人欣賞、借鑑,給人以啟迪和鞭策,這是功在當時功在後世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司馬遷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孔子說:“言而不文,行之不遠。”韓愈:“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杜甫:“名起文章著。”都是講的為什麼要立言和怎樣立言。立言對於傳播文明,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佛系運營


據說能夠完整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古今只有兩個半人,其中孔子和王陽明能夠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曾國藩只能算做到立功和立言。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一直以來被歷代帝王奉為至聖先師。孔子興辦教育,廣收門徒。著書立言。能夠做到立德,立言立功。王陽明自幼志向遠大龍場悟道,平定戰亂。可稱得上上馬能武。下馬能文,安邦定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可稱古今第一完人。曾國藩天資愚鈍,但大器晚成。訓練湘軍,鎮壓了農民起義。能夠成為晚清四大重臣之一。可算得上立功。曾國藩的“物來順應,未來不迎,既過不戀,當時不雜”的人生格言影響了後代諸多人。也可稱得上立言。不管是古代先賢還是朝廷重臣。只有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記絕學,為天下開太平。才能夠名垂青史,為後代所景仰。這三件事,其中每一件能夠做好,都可以稱得上先賢大儒。肯定是難上加難的事情。這也正應了那句話,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郝晶心


《左傳》提出了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即“立德立功立言”,並稱“此之謂不朽”。後來唐代的一位學者對這“三立”作了精闢的闡述:“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其實用現代話來說,“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

這麼算來算去,只有王陽明和丞相了。

曾剃頭,他不配!


千奇百怪的漫長旅行


儒家所謂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最難是立德。立德為立言立功之根本和前提,🉐不立,言不可能立好,立功也不可能是高尚之功。立德為做人做事之本之根,根本不立,其他都是不可能做好。

但是,這個根本作用的立德並不容易。立德就是先學會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情。而做人,不僅是人生的基礎,也是貫穿一生的事業。什麼事業?就是修養,人生的過程首先是修養的過程。只有修養好了,才能增長智慧,做好事情。

那麼,如何做好這個人呢?如何修養自己呢?

首先,保持赤子之心,發揚人性之善,釋放人性之光。人進入社會這個大染缸後,最容易隨波逐流,把握不了自己,像一顆流沙一樣,人云亦云,向世俗和權貴妥協,失去自我,甚至幹出違背良心的事情。但是堅持人性善的人,堅持做自己,真誠做人做事,不失自我,不幹缺德事,不向惡勢力妥協。堅持真善美,抵制假惡醜。

其次,慎獨,一日三省吾身。無論境遇如何,絕不降低自己的格調,內外兼修,做一個坦蕩磊落的人。做人中君子,以聖賢為榜樣,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第三,堅守傳統美德,忠義仁智信,有情有義,高要求自己,善待他人。絕不做背信棄義見利忘義之事。

第四,堅持學習,不斷學習,堅持學習一生,學以致用,同時不斷提高修養和生存智慧。

第五,有高尚的事業追求,把自己鑄造成器,盡一生的力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最大限度地釋放個人能量,同時光照他人社會。

可見,立德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成大事者,都是有大德之人。古人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即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修身立德是根本。但是,做人難,做一個好人更難,做一個德才兼備有成就的人就更難了。所以,好人多受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立有大德的人總會在磨難中勇往直前,鍥而不捨,最終成就不凡的人生。

這就是我理解的立德,難,但是所有不想白白來一趟世間的人,都會在自覺的修養和不斷的抗爭精進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成就了不起的人生。


HR風彩


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這樣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便是當今對“三不朽”稱呀之由來。

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分別對德、公、言三者做了界定:“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思濟眾”;“立功為拯厄解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踐行“三不朽”,其實是衡量人生價值的一一把尺子。古往今來,真正做到“三不朽”者屈指可數,那它究竟難在何處呢?

  • 立德難。人若有德,則會行為規範、行止有度、遵規守矩。而非依靠外力監督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 立功難。建功立業必須時刻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而非謀一己之私,做到“在其位,謀其職,負其責,盡其事”。要有擔當精神,肩負“利民為本”的責任,有“先天下之憂而擾,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而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狹獈思維。
  • 立言難。時刻牢記為人民立言,為時代立言。言為心聲,為子孫後輩留下自已的思想和言論,“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民間有所謂“傳男不傳女”、“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即是一種陳年陋習,如果有識之士都持有這樣的心態,中華文明又怎麼可能傳承至今。

綜上所述,追求“三不朽”的人生境界,是不斷認識和戰勝自然與自我的過程,要以德為本,以公丶以言為用,惟此,人生於他,是常青之樹,他於人生,是自在之主。


羽飛文史


我來回答您這個問題,立德,立功.,立言,這個標準是聖人的標準。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參考以上三個人的言語德行,功績,對比自身,能有超呼者?所以很難的,因為標準太高。





2050年橄欖型社會


立言最易。隨著活字印刷書的的發明,很多讀書人的書籍被保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能看到不少古文的原因。

立德其次。安貧樂道或者譽滿鄉里,普通讀書人也能實現。只要對自己有極高的道德標準要求即可。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評價顏回是也。

立功最難。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讀書人容易紙上談兵,建功立業的屈指可數。畢竟讀書人一直是文官群體的儲備軍,三立是讀書人的最高要求,歷史上實現三立的區區數人而已。


進擊的老楊


上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下聯: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這是後人用一幅對聯對曾國藩的評價,知曾老一生就明白事為之難了。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

🍏先說立德何難。立德首先明白天地大道,懂得事理,堅持原則,按照客觀規律和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則去為人處事,才能算是有德之人,才能算是“立”了“德”。人有了德,就會行為有範,行止有度,遵規守矩,慈悲為懷,奉獻社會,惠及他人。

🍏再說立功何難?就要幹成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事業,對促進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立功並不容易,它需要一個人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貢獻出自己的畢生精力。

🍎最後說立言之難。言為心聲所立之言應在人與社會發展中起到標杆明鑑作用。語言文字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