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距離疫情公開通報已經十幾天了,絕大部分時間宅在家裡刷各種信息的你,現在狀態如何?

很多人說,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最新疫情地圖,關注疫情的第一消息。網上的新聞鋪天蓋地,自己的心情也隨之像坐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

我有個朋友還發了很多張圖片,言語中也充滿了悲觀厭世的煽情,有幾個人馬上和她說,歇會兒吧,看多了這樣的新聞,太影響情緒了。

沉默了一會,她說:“我真的焦慮了,失眠好幾夜了,明天,後天,大後天還會看到什麼呢?不知道,但就不能有個好消息嗎?好無力啊。“

在信息網絡運行機制非常發達的今天,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信息發射轉播的基站。

再加上空前緊張的形勢,高度的關注,長時間的封閉等疊加因素,太多人被動捲入了這股強勁負面且超載的信息洪流,無法自拔。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小心,你可能已經進入替代性創傷狀態

有網友說:“澳洲的大火一直在燃燒至今沒有撲滅,動物喪生以億計算;多少人的精神偶像科比因為直升機墜亡,都讓人無心悼念,有架飛機被打下來了,大家也只是哦一聲。”

疫情確診和死亡的人數不斷翻倍,馳援物資分配不到位,收治不及時,各種人性醜態的披露……

連續多天超載的負面信息流下面,隨時隨地都有情緒激動破口大罵的人。特別在李文亮醫生去世的消息官方公佈後,讓更多的人進入了替代性創傷的應激狀態。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替代性創傷簡稱VT,泛指目擊了大量殘酷、破壞性的場景之後,損害程度超過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緒耐受極限,出於對當事人創傷的同情和共情,間接導致自己產生各種心理異常現象,嚴重的會出現身心困擾甚至精神信仰的崩潰情況。

從疫情開始,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婆家就因為過度應激發燒,除了緊張自己和憤怒婆家所有人的無動於衷之外,她還在深夜發信息問我:“方艙醫院條件那麼簡陋,住進去隔離的病人該怎麼辦?”

從VT的定義裡面就可以知道,那些本來善良敏感柔軟的人,因為共情能力更強,也讓自己更容易陷入應激狀態:

心理反應:注意力主要放在負面信息,而且憤怒,煩躁不安,失控感和無力感交替,擔心疫情無法控制,不同程度地緊張、焦慮、恐懼。

認知反應:出現認知偏差,特別關注自己和他人的身體變化,尤其在乎別人是否佩戴口罩,是否咳嗽;同時把自己常規的身體不適和疫情對號入座,甚至認為自己已經感染。

行為反應:不在疫區,人身也相對安全,但無法自控去高度關注疫情的相關信息。或者反覆測量體溫,或者消極迴避信息,生活懶散,自我封閉,不願意溝通等。

軀體反應:胸悶氣短,食慾下降,入睡難、易醒,甚至失眠、多夢,甚至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等。

這像不像病毒開始侵襲人體在產生病理機制?

沒錯,這些應激反應,已經代表你的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功能開始在下降,要知道,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基本靠免疫力扛住,這與我們的身心息息相關。

這不但是一場全國人民和病毒的硬仗,也是一場超大範圍的群體心理傷害事件,因為焦慮和恐慌情緒遠比病毒傳染得速度快,你的身心同樣需要一場情緒防疫保衛戰。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天生的抗體,是適度的應激狀態

前幾天我收到了一個特殊的求助信息:

一位男生回老家的時候途經了漢口站,中途下去透了個氣,回家後開始關注疫情。

因為刷到有人在轉機的兩小時內就感染了病毒,直接就把自己關進了書房,讓家裡人買來大量的中西藥品,雙倍劑量服用。

他在和我對話沒多久後情緒崩潰,哭著說:“我還年輕,我真的不想死,怕父母沒有人照顧。但現在吃太多藥了,身體發虛,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病了,會不會連累周圍的人,我應該回來就直接去醫院報告隔離的。”

我問他已經自我隔離多久了,他說已經快到14天了,知道大概是沒事了,但是還是忍不住要吃藥,要刷信息,要胡思亂想。

很明顯,他這些行為都是為了減緩自己的焦慮,得到控制感而作出的不理性應對行為,進入過度的應激狀態。

本來適度的應激並不是壞事,它能夠激發我們本能內在的生理機能,去意識到危險,去積極應對危機。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比如購買藥品和消毒用品,戴上口罩勤洗手,減少沒必要的外出,為親朋好友普及相關的醫療信息,都是我們增加自己生存幾率的積極行為。

可以說,適度提高警覺,我們絕大多數人就是安全的,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抗體,但凡事過了就會負向發展。

所以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被這樣的巨大的公共事件捲入心理旋渦後,照顧好自己就等於在為家人和社會負責,躺著確實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千萬仍舊直接曝露在殘酷信息流下的人,還會有另一個情緒疫情的後遺症。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同情疲勞,是情緒疫情的後遺症

有沒有發現,從一開始你高頻轉發信息,到新出現的消息如果不夠震撼,你會直接忽略或者跳過,因為,隨著頻繁累積的替代性創傷而來的,就是同情疲勞。

同情疲勞,是指經歷過太多感同身受的同情後產生的淡漠情緒。在應對了太頻繁或太多次慈善訴求後,而對苦難中的人們表示冷漠。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之前有個人轉發了一條消息,稱多地出現貓狗遺棄的情況,連平時最喜歡小動物的朋友,也只是發出了“啊!”一個字。

是她不愛小動物了嗎?並不是,這是一種遭受信息轟炸之後,我們選擇關閉自己的感官,啟動的一種自我心理保護機制。

就像我們平時覺得醫護人員太冷漠,選秀節目變成大型比慘比賽一樣,同情疲勞最常見於醫護人員和慈善組織工作人員,公眾在頻繁接受這類救助信息後也會產生這種心理。

關鍵在於,為他人的喜怒哀樂產生同理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是讓我們能夠去幫助和體諒他人的,主要為處理親近的人和事起作用的;

而過多的負面信息,只會啃噬這份同理心。

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忽略了家人,煩躁易怒或者對平時正常的訴求並不在意,對相處感到厭倦厭煩。

不去過度關注疫情並不是冷漠,而是你的親人或者更需要幫助的人就在你身邊,就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

要保護你這份可貴的同理心,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就像保護你珍貴天生的抵抗力一樣。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提升情緒免疫力

需要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錨

問個最簡單的問題:怎樣去提高自己的抵抗能力呢?很多人都會說,鍛鍊身體呀!

怎樣提升我們的情緒免疫力呢?是的,它一樣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去反覆練習和做出一定的舉措,比如先放下手機,去做點別的事。

如果你已經發現自己承載不了那麼多信息,但又什麼都不想做,不想讓自己在這場持續又不知道何時結束的負面信息的洪流中被捲走的話,不妨開始提升自己的情緒免疫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01.選擇性攝入信息

這個非常時刻,把很多垃圾信息和造謠的信息裹挾,照單全收等於喝下未經過濾的水源。

我們需要選擇幾個可靠可信的信息來源,定時定次數查看,關掉推送,停止不間斷刷信息的行為。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相當於給我們的情緒戴上了口罩。

02.制定執行方案

鍛鍊健身之前我們總會出計劃,如何減少焦慮,讓自己感覺安全,平衡同理心也是需要行動的。

你可以和家人朋友討論一下非常時刻的方案。

比如,門口貼上提示戴口罩和洗手,每天做簡單的消毒工作,不去聚會扎堆;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做定向的捐助和資助,都能減少自己的無力感。

全國確診4萬例後,有一種“情緒病毒”,比肺炎更需要隔離!


03.保持求知慾

不管是終於有時間琢磨好好做一頓飯,還是get一個以前沒空學習的技能,都是很好的,當然你還可以閱讀,冥想和思考。刷信息很難讓人心情安定平靜,且毫無收穫。

04.吃些情緒甜品

如果實在不想學習,那麼做點不相關的事也不必有愧疚感,你要允許自己還可以快樂。

去刷一部不需要費腦子的甜劇,還是去打遊戲,看看漫畫書,都是我們給自己情緒安慰的甜品,用和平時一樣的心態享受它就可以了。

希望已經被疫情信息衝得七零八落的你,不會在情緒的疫情中束手就擒,在迷茫的時期能和孤獨相處,遭遇紛雜的情況下,能夠保持一份情緒的自由獨立。

畢竟疫情總有過去的時候,它是一個慘痛的教訓,但也會是一個新生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