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互聯網:公司、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BAT、TMD、PDD)

如果你也是互聯網行業的,尤其如果你也是產品經理一職,相信對於國內各行業巨頭們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蹟都是瞭如指掌的,對於他們所負責的爆款產品相信更是一邊使用,一邊研究,一邊讚歎,當然了,肯定也有吐槽的時候。強如微信,也免不了被各種吐槽和網絡討伐。強如小龍哥,也免不了被各種diss,甚至被各種教做產品,這一點我還真是敬那些網絡大神們是條漢子。


我也一樣,會去研究國內的以及國外互聯網行業中有名的企業、人物、故事以及他們所創造的產品,為社會帶來的變革。所以會用幾篇微頭條來簡單的描述一下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就簡單按照他們的市值或估值分為三個梯隊分別去描述一下。

① 梯隊一:阿里、騰訊;

② 梯隊二:字節跳動、京東、滴滴、美團;

第一梯隊:阿里&騰訊

先對看這倆公司,一個最明顯的區別---企業文化。阿里就像一個zhongyang jiquan的公司,騰訊則是聯邦制的公司。所以阿里就是給人感覺集中,企業文化非常突出,執行力強而快,且徹底。很有意思的是他們HR權利非常大,有一個叫聞味官的角色,聞應聘者是否具有和阿里一樣的氣味,如果沒有那他擁有一票否決權。騰訊就是一個個的獨立事業部,各自為政,各自決策。騰訊每個事業部用到的技術架構、框架等都是自己決定,而阿里是核心必須用一套。典型的就是阿里雲,所有阿里系都得用,有問題就該,而騰訊不強制要求用騰訊雲,所以今天國內雲服務器市場阿里第一,騰訊第二,但是照比阿里要差的太遠了。


1. 阿里巴巴

阿里不用多說,核心是電商,而且很穩,京東+拼多多也無法對他構成威脅。但除了電商,最被低估或最近潛能的是阿里雲技術,這個可以對比國外亞馬遜和微軟,微軟最明顯,轉型雲計算前後,市值基本上翻了一番。所以,阿里雲在國內這種互聯網環境的依託下,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快速的發展。

2. 騰訊

騰訊很突出的一個文化---賽馬,就是內部競爭。所以像剛剛也說了,阿里是所有部門、所有產品的核心都要用共通的,所以他會有一個最強的心臟,其他關聯點相對弱小,也很難脫離出去出現爆品。騰訊正好相反,各自為政,再加上內部競爭,不一定哪一天哪個部門就會弄出一個爆款產品。微信、吃雞都是從小團隊慢慢長大,並且還面對內部的競爭最後脫穎而出的爆品。

3. 張小龍

龍哥的故事大家不陌生,簡單說說。2000年左右的時候,張小龍做了一個免費的Foxmail,但這個是免費的並沒有收入,他也要生活。所以1200萬股權的形式賣給了一家公司,但那家公司破產了,小龍約等於一分錢沒得到。然後就是馬化騰出現,不到100萬買下了Foxmail。再然後小龍跟著馬化騰幹,先是徹底重構了QQ郵箱,成功拿下一城。再然後,張小龍根據國外的軟件KiK找到了靈感,主動要求做一個類似的軟件,就是微信。在已經有了QQ,並且當時另一團隊正在做Q信的前提下,馬化騰同意了它的提議,但是Q信和微信只能留一個。最後,小龍勝,負責Q信的劉成敏走人,其團隊打散重組。

淺談中國互聯網:公司、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BAT、TMD、PDD)


第二梯隊:字節跳動&滴滴&美團&京東

1. 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估值750億,是差不多當年百度最牛X的時候的市值。字節最牛的就是它的人工智能了,而它也是唯一一個將人工智能變現的公司。為什麼這麼說,雖然也有其他公司的其他產品,也算是運用人工智能掙錢了,但是跟字節跳動比呢,在商業模式上、流量上、現金上,都不是一個量級。百度一直在強調人工智能的轉型,但是到今天也沒有盈利吧,而今日頭條和抖音卻是利用人工智能通過精準推薦和精準營銷,收穫海量用戶的同時收穫現金。

2. 張一鳴

張一鳴,83年的,南開大學軟件工程專業。他在這些有名的互聯網公司裡,算是年輕的領導人了,他也很有野心。字節跳動很多關鍵職位都是他親自把關,他說只要是人才我們就要,工資無上限,期權無上限。所以當時很多公司的人都往字節跳槽,尤其是百度。任正非也說過,最寶貴的就是人才,所有互聯網公司競爭到最後就是人才的競爭。

淺談中國互聯網:公司、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BAT、TMD、PDD)

3. 滴滴&美團

他倆就一起說一下,都是O2O垂直市場中的佼佼者,乾的也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兒,就是說很多事兒都要通過地推的方式去實現,而且還要面臨各自行業內競爭對手的對抗。而他倆也有個共同點,就是滴滴的程維和美團的幹嘉偉都是當年阿里的鐵軍過來的,地推能力都是很強的。兩家估值也差不多,在600億左右,發展前景都很可期。

4. 京東

說實話,我覺得京東跟其他公司都不太一樣,說的直白點,京東的技術水平應該是這裡面較差的。不是說裡面的程序員水平不行,而是企業文化決定的,在京東里相信並不是技術優先。這些公司裡面好像只有馬雲和東哥不是技術出身,東哥是銷售出身。從另一個例子也能看出來,當年騰訊搞了一個QQ商城,做的不好最後打包賣給了京東,連人一起都過去了。騰訊想扶植京東,利用雙方的優勢去對抗阿里,結果最後也沒成,那些人基本都選擇了離開。所以,京東給人感覺不像互聯網公司,更像一家傳統的商業公司,只是說採用了線上的業務這樣一種模式。


1. 拼多多

拼多多背景不用多說,就像當年今日頭條一樣,它也算是電商行業的一匹黑馬,從誕生起就一直不被看好,揹負的各種問題向前走,一直走到納斯達克。一說起拼多多,我們有時就會聯想到快手,因為他倆都給人一種“下鄉”的感覺。的確是這樣,因為他們最初就是從三四線甚至更小的城市開始著手,打基礎拉用戶的。但是走到今天,你再看拼多多的數據,實際在一二線城市的數據數據增長相當快了,而且他們也相繼推出很很多自營業務。

其實可以理解為,最初為了市場和用戶,可以容納一些問題的存在,比如用戶經常吐槽的仿製品、殘次品等,但當它成長到一定規模後,一定會解決這些問題的,尤其想要上市。這個邏輯和過程,可以簡單的對比淘寶當年走過的路子。

2. 黃崢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80後,浙大計算機系的。有一段關於他的故事:據說在他還讀書的時候,丁磊曾經找過他去解決網易的一些技術的問題,他上學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技術牛人了,後來去了美國讀書。大家知道段永平,就是OPPO、VIVO、步步高的,段也是浙大畢業的,他當時也在美國,認識黃崢。黃崢畢業的時候同時拿了谷歌跟微軟的offer,就問段永平說去哪個公司好。當時還很早,應該是谷歌還沒上市,成立沒多久的時候。段永平就建議他去谷歌,他說微軟都已經這麼大了,你去了也沒有多大的機會,但是你去google的還是可以有很多上升的空間的。黃崢就去了google,後來還拿到了google的股權。並且段永平對黃崢也是特別的照顧,還親自帶他去參加了巴菲特的午餐。

淺談中國互聯網:公司、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BAT、TMD、PDD)

3. 網易

一說網易,我們能脫口而出的產品是網易新聞,網易雲音樂。但其實這兩款產品在同業中佔有率很小,尤其網易雲音樂(規模大概是QQ音樂的1/4 - 1/5),我們覺得好像身邊人都在用,它只是在白領人群中較為流行,其他大部分人群還是使用QQ音樂最多。而且,相信因為版權的問題,現在白領們也不僅僅只用網易雲音樂這一款產品了吧。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這兩個產品,網易遊戲的口碑是很不錯的,忠實用戶量也不少,網易現在也是差不多450億的市值。只不過暫時還沒出現一款絕對領先的產品,所以它的一些產品你會覺得確實不錯,但就是暫時還沒出top1那種級別的爆品。

百度最新市值450億,放到第二梯隊也可以。百度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上的黃埔軍校,所以它的技術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基本上包括今日頭條、抖音、騰訊、阿里有很多是從百度的跳過去的,所以它給中國的互聯網事業還是做了挺多貢獻的,而百度自身現在最大的問題也就是人才的問題。陸奇來了以後一度還吸引了挺多人才,士氣也不錯,但陸奇現在也走了,走了以後整個公司內部士氣不整,那它怎麼樣去吸引更多的人才呢?包括很多的畢業生現在第一選擇可能也不願意去選擇百度了,所以這是它目前令人擔憂的地方。但不管怎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它的PE值大家還是很低的,市盈率也是很低的,所以可能還是相對有一點點被低估,目前的現狀和口碑只能理解為“牆倒眾人推”。

百度現在面臨的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他的核心搜索。因為現在今日頭條、抖音、微信這些APP裡面的內容都不讓爬蟲去爬了,所以這些平臺上的很多優質內容百度搜不到。所以百度的搜索在今天越來越像是一本字典,大家遇到不認識的詞會去搜一下,但一般不會去百度看新聞、短視頻什麼的。

李彥宏有一個夢想,要做中國最牛的AI公司,所以他說ALL in AI。但是問題在於AI現在也沒有變現,而且自動駕駛落地也挺難的,不過分階段分地域分路段去一步一步做還是可以。


國內外互聯網公司的一個簡單對比

主要從創始人、產品能力、技術能力三方面做一下對比吧。

1.創始人

這個很重要,借用老羅的一句話,有些公司的老闆就是一夜暴富的土豪,這幫土包子啥也不懂,以為自己有幾個錢再認識幾個人幹啥都能成,純是扯淡。這個我是絕對贊成的,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最熱的時候,我也在類似的小公司幹過,深得體會。而上面列舉的這幾家公司,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幾個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只有馬雲和劉強東不是,但他倆也不是土包子。

同樣的,我們看國外這幾家公司:貝佐斯是CMU計算機高材生,代碼牛人;Google倆創始人就不用說了;蘋果的喬幫主也算搞技術的,硬件技術;Facebook小扎一樣的。包括國內這幾位:周鴻禕、馬化騰、丁磊、李彥宏都是技術出身。當然,不是說互聯網創始人都得是技術出身,剛剛也說了,馬雲和劉強東都不是,一樣做的很出色。但是呢,從某種角度也說明技術的重要性,任正非為什麼說不會讓孟晚舟接班,他說因為她不是技術出身,任總覺得做技術出身的在產品的硬實力上會有一個更深的視野。

淺談中國互聯網:公司、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BAT、TMD、PDD)

2.產品能力

大家都差不太多,沒有誰比誰強很多的感覺。無非就是我們從0到1的水平還差點,因為就像是微信也是借鑑過來的,但是我們從1到N確實做得很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我們現在的產品也成了很多新興市場從0到1的模範。

3.技術能力

也沒差很多,但有一個大的前提。我們之所以跟國外,尤其美國沒有差太多,很大原因是得益於開源。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了開源的重要性,我們在一些開發語言和開發框架上相對比較落後,但是因為開源,我們可以直接拿來改善、應用。

當然了,我們現在在開源上的貢獻也是越來越大了。尤其是華為、阿里、騰訊,他們開源了很多框架,水平都很高。所以綜合現在的情況,往後的發展,大家的差距應該會越來越小,不過在一些關鍵領域各自應該都會有一些各自所擅長和領先的技術,也就是一技之長嘛,這就是武器。

以上算是結合網上的諮詢、同事朋友的交流以及個人的一些感悟和整理吧,對於我們很多80、90後來說,能夠親身經歷這樣一個鉅變的時代,一個由互聯網改變我們生活,乃至生產方式的時代,實在是一種幸運,也希望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

努力!奮鬥!


淺談中國互聯網:公司、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BAT、TMD、PD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