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標誌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
會議宣佈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
①依託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②依託阿里雲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③依託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④依託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為什麼選擇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這四個領域?
作為當下眾多AI應用場景當中作為首批開放的應用領域,智能君認為:
一方面,這四個領域與國家的公共管理與服務有很大關係,國家必然會先從與民生更相關的領域切入。
另一方面,交通、醫療與通訊(語音交互)的市場潛力都非常巨大。且目前這四個領域的技術水平發展相對較好,所以從加速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它們是AI技術必然且要加快落地的四大領域。
誠然對於整個AI產業來說,人工智能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並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這肯定是個利好的消息,因為這更利於整個產業向前發展。
不過,對於AI產業內部眾多的初創企業來說,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出現,並不一定是個百分百的好事情。
迅雷創始人程浩就曾明確表示過: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只做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語義理解、機器翻譯這些通用技術,指望通過SDK賣錢,未來路會越來越窄,特別是在BAT都免費的壓力下。
開放AI雖然可以賦能創業者,但難保成果最後被巨頭收割。
巨頭們幾乎承包放開創新平臺,行業壁壘初顯
提供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基本上都是國內科技巨頭或者是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他們本身科技實力就強,容易形成行業壁壘,小公司想切入行業並不容易。
在國內,百度的自動駕駛水平顯然是領先的。
而且就在昨天的2017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就宣佈和金龍汽車合作,將生產一款無人駕駛的小巴車,並在2018年7月份實現量產。
聯想到之前百度宣佈聯合奇瑞、江淮聯合造車,智能君覺得這落地速度簡直棒棒的!而這也是普通初創企業難以企及的。
阿里雲落地城市智能交通:
阿里雲ET城市大腦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統,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
目前ET城市大腦已經在杭州、蘇州等地落地且成果喜人。杭州城市大腦接管了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
杭州城市大腦
城市交通對於任何一個城市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阿里雲ET城市大腦能落地杭州等地,需要自身具備強大的技術水平、需要當地相關政府與交通部門的配合,需要更多交通數據的支持才能實現,而這些條件都不容易具備。
騰訊推出AI醫學影像產品覓影:
8月初,騰訊發佈了一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
這是首款AI食管癌篩查系統,準確率超過90%;在肺結節方面,覓影可以檢測出3毫米及以上的微小結節,檢測準確率超過95%。未來騰訊覓影將與醫學院和醫療結構合作助力更多病種檢測。
一直感覺騰訊是個很實際的公司,比較少去炒空無的概念。
雖然在AI醫療影像上,騰訊前期沒有太多信息的透露,而是直接推出一個可以落地使用的產品,很好地證明它的技術實力。
最後是語音識別領域的龍頭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於1999年成立,至今已發展了18年了,不管是各大比賽上的成績還是行業內口碑,其地位在短時間內都難以撼動。
它在語音技術領域是基礎研究時間很長、資產規模也很大、目前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其智能語音核心技術也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
另外,依託於某個公司的開放平臺是國家認可的,這更是相當於攜手國家打了一波盛大且深入民心的廣告。
開放平臺將打擊to B廠商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巨頭開放平臺對初創企業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這還真不一定。
誠然,巨頭的開放平臺會免費提供一系列的算法、相關數據等。但這對於部分只做to B的廠商來說,絕對是個打擊,因為目前他們大多數都是通過提供算法以及相關解決方案來盈利。
比如目前訊飛開放平臺就開放了以下接口:
在線開發接口可供任何團隊和個人免費使用
提供可視化控件以及demo程序和源碼
自定義界面、音頻保存類型以及個性化語音能力
通過這些接口短短几分鐘即可構建一款具備智能交互能力的應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開放的內容越多,賣方案的市場會越來越小,最後很可能會淘汰掉一部分企業。
巨頭具有數據優勢,初創企業恐遭擠壓
在人工智能領域,最終算法會發展到水平幾乎一致,所以最後場景數據才是主要競爭力。
明顯,這一點,放開平臺的企業更具優勢,因為它們涵蓋的場景範圍更廣,手裡積累的數據更多。
比如百度的開放平臺“Apollo”會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這對於整個汽車行業來說算是一大利好,而對於百度自身來說,百度也能獲得更多的數據來改善自動駕駛技術。
另外,開放平臺的出現,更利於創業公司入門AI,更利於創新想法與技術的孵化。
但創企發展到後期,可能面臨著技術停滯、市場份額遭擠壓、資金跟不上發展擴張、被巨頭收購等困境。
結語:
開放AI賦能創業者,部分創業者前期可以藉此機遇而收穫一波紅利。
但長久來說,這並非一定是一件好事。
使用巨頭的開放平臺可能在初期在節約成本的同時帶來較為明顯的收益,但由於核心算法及相關數據都不在自己手中,最後難保成果被巨頭收割。
——————————
閱讀更多 前方智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