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航海時代」, BAT 相中了這些公司

2017 年已經接近尾聲,如果說今年哪個領域的投資重現了當年美國加州的第一次淘金熱,那一定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這把大火之所以能越燒越旺,投資起著一定的決定作用,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中國互聯網三巨頭 BAT 的身影。

根據 DT 君的保守統計,2017 年 BAT 共計出手投資了 25 家 AI 公司(主打以 AI 為基礎的服務和產品的公司)。此前有數據顯示,2017 年前三個季度國內共有 107 個 AI 項目獲投,按照這個數字,今年 BAT 在 AI 投資界的表現還是相當活躍的。其中,百度投了 11 家、阿里 6 家、騰訊 8 家。

以往,資本總是帶著最敏銳的嗅覺,在市場裡尋找回報最高的獵物。但對於 BAT 這種大公司來說,其投資的目的已經不再以收益為重點,而都是戰略性的佈局。具體到 AI 投資這一橫截面上,BAT 正在投資創業公司來補足短板,最終形成自己的 AI 護城河:你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如果仔細回顧 2017 年的 BAT 投資成績單,我們會發現,三家公司的投資戰略、投資路線都各有側重。

“AI大航海時代”, BAT 相中了這些公司

圖丨今年,百度一共投了 11 家人工智能公司

近年來,在 BAT 三巨頭中,百度在業績、市值等方面表現已經被詬病遠不如阿里和騰訊,因此,百度為什麼對 AI 佈局寄予了最深的期待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中,百度也是最早佈局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李彥宏曾一度表示,“未來百度不應該被稱作互聯網公司,而應該被稱作一個人工智能的公司”。

回顧今年的百度投資清單,無論是聲學公司聲智科技、自然語言處理公司 KITT.AI、機器視覺公司 Xperception,還是自動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科慧眼、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 Falcon 等,我們會發現,百度選中的公司和今年百度開發者大會上的“AI 技術首次整體亮相”重合度很高。

今年 7 月,百度舉辦了首屆開發者大會,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Baidu Create 2017)是百度“AI 技術首次整體亮相”,涉及的領域就包括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用戶畫像、智能駕駛、人機對話式操作系統等。

同樣是在首屆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宣佈了新的開放理念,具體到應用場景上,其

主攻方向分別為基於 DuerOS 系統的智能語音交互平臺、以及基於 Apollo 的自動駕駛生態圈。可以說,兩者分別為“語音領域和汽車工業的的安卓”。百度圍繞著人工智能戰略,希望構建基於其核心業務的技術型平臺,兩個平臺其實也“殊途同歸”,都是百度藉此幫助整個工業界降研發低門檻以推動智能發展的工具,而百度在搜索引擎上的多年積累也將在其中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這裡的另一個關鍵點是,百度今年投資的大部分 AI 公司也都在這兩個平臺的射程範圍之內,其投資版圖也正以此為中心繼續延伸。

而在百度的這麼多起投資收購案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百度對渡鴉的收購。這使得百度的智能硬件部門實現了“從 0 到 1”的突破,軟硬件結合的戰略方向是此次收購所透露的信號。這起收購的價值集中體現在今年 11 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正式發佈了其智能音箱 Raven H,除此之外還有將於明年亮相的情感機器人。

在收購渡鴉科技後,百度 COO 陸奇表示,渡鴉科技的加盟是百度對 AI 未來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之一,為發揮百度智能交互平臺的優勢以及打造軟硬件一體化的核心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無論產品打磨得如何,百度起碼有了一款“真正”的產品。對渡鴉的收購其實也能為百度提供內部資源整合的新的嘗試機會,同樣也匹配其打造新一代智能交互的技術初衷。

目前,百度的投資共由三個獨立團隊完成,分別是百度投資併購部、百度風投和百度資本,頗受業界關注的渡鴉收購是由百度投資併購部完成的,但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清單中佔據半壁江山的百度風投。

成立於 2016 年 9 月的百度風投,可謂一出生就帶著主攻 AI 項目投資的使命。百度風投的成立也是百度全面轉向人工智能戰略的一個新起點。

百度對此非常重視,以至於百度風投成立之初,CEO 李彥宏更是親自出任董事長並參與重要項目的抉擇。今年 2 月,前聯想之星合夥人劉維正式出任百度風投 CEO。他曾表示,佈局一個“AI 時代”是百度風投的世界觀

如何理解佈局一個“AI 時代”?在一次採訪中,劉維說:“AI 時代,就是提高效率的時代

。”

而提高效率自然就對應著一個個非常具體的場景。劉維從 2010 年就開始系統地投資人工智能領域,當時,人工智能公司多集中在語音、視覺這樣的基礎技術上,他投了 Face++、思必馳等公司。

近幾年,隨著這些底層技術不斷成熟,第一波應用也走向了落地期,幫助不同行業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在今年的清單中,我們看到了作業盒子和甘來這樣的將 AI 落地到具體場景中去的例子。百度計劃在明年投資逾 10 家 AI 創業公司,那些抓住行業痛點、具備產品商業化落地路徑的公司將很有可能繼續獲得百度風投的青睞。

阿里:AI 芯片第一梯隊投了個遍

“AI大航海時代”, BAT 相中了這些公司

圖丨阿里的2017年AI投資清單

“AI大航海時代”, BAT 相中了這些公司

圖丨阿里 2016 年同樣投了兩家芯片公司

今年,馬雲對於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看法被各界人士懟了個遍,其中就包括“棋聖”聶衛平和理工科出身的李彥宏。

雖然馬雲在談論技術問題上遭遇了一些反對,但是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領域確實可以稱上是一名實幹家,比如說,在阿里今年投資的 6 家公司中,竟然有 3 家都是 AI 芯片公司,這樣算來,阿里已經投了4家芯片公司:杭州中天微、寒武紀、耐能、深鑑(在一些媒體報道中,Barefoot Networks也被認為是阿里投資的 AI 芯片公司,但事實上,這是一家 SDN(軟件定義網絡)芯片公司)。

上述的這 4 家公司都可以算得上是 AI 芯片研發技術的第一梯隊。在投資 AI 芯片研發公司上,阿里及阿里系的行動不可謂不激進。

眾所周知,AI 芯片是整個人工智能的戰略性武器,也是 AI 生態圈中最關鍵的環節,作為巨頭的阿里自然不會放過,但阿里看中 AI 芯片的原因並不僅限於此。

事實上,阿里在人工智能概念上宣傳得不多,其人工智能被規劃在阿里 DT(Data Technology)體系中,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在阿里的電商網絡下共生,例如阿里的城市大腦、媒體大腦、工業大腦等,都是 AI 與雲的商用落地。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也正是其發力較早、運營最好的阿里雲。今年 4 月份,一份中國專業雲計算廠商的營收排行榜單顯示,整個 2016 年,阿里雲以 55.6 億元的營收傲居第一,排名第二的微軟 Azure,僅僅是它的三分之一。由於阿里的雲服務在市場上已小有名氣,藉助雲服務已有的成功來為其早期的 AI 產品背書不失為一個妙招。

就在 10 月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 CTO 張建鋒提到,阿里正在研發“阿里 AI 芯”,而

“阿里 AI 芯”的使命就是促進阿里雲的服務更加趨向穩定、可控及高效。

雖然“阿里 AI 芯”目前尚未面世,但對於上述芯片初創企業的資本注入無疑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阿里自身的芯片技術研發。

而芯片公司們選擇阿里其實也非常合理,因為電商起家的阿里不僅擁有日益成熟的雲端計算平臺、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還有強大的新零售和線上銷售資源。另外,阿里雲上也有海量的使用者數據,這些數據都是用來訓練 AI 場景最肥沃的養分。而阿里雲也迫切需要更小、計算力更高、功耗更低的 AI 芯片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運算要求。可以說,阿里投資這些 AI 芯片初創公司雙方都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現在,阿里系 AI 芯片陣營已有 4 支隊伍,在 AI 芯片上,阿里已經將百度和騰訊甩出不少距離。

騰訊:醫療和機器人是重點

“AI大航海時代”, BAT 相中了這些公司

圖丨騰訊投資了不少機器人創業公司

“AI大航海時代”, BAT 相中了這些公司

圖丨騰訊此前投過的部分AI 公司

騰訊是 BAT 三家中佈局人工智能最晚的公司,但它依然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社交大數據

根據 Marry Meeker 2016 年的數據顯示,騰訊旗下的微信、QQ、瀏覽器、視頻、應用寶等所有的平臺加起來,已佔據目前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超過 50% 的時間。僅微信的用戶數,也已經超過 8 億,手機 QQ 和 QQ 瀏覽器,同樣也是億級用戶平臺。

坐擁全中國最龐大的互聯網數據,騰訊成熟的生態和多場景數據的積累能夠為產品與應用落地帶來巨大優勢。馬化騰就曾經說過:“人工智能的競爭核心是數據,最終誰的數據最多,誰的場景最豐富,誰就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而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騰訊首席探索官(CXO)網大為則表示,不應再過多關注傳統互聯網,而應當更關注核心(底層)技術,在幫助騰訊利用投資進入更多領域的同時,用技術幫助全人類過上更健康、更長久的生活。在騰訊的 WE 大會上,網大為直言:“我的工作是幫助騰訊‘投資未來’。”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也曾表示,“騰訊更關注未來二三十年的科技。”

但騰訊“投資未來”這一點,最好的證明可能是出手太空領域,騰訊投了不少太空探索和衛星公司以及生物醫藥公司。事實上,按 BAT 的投資公司數量來算,騰訊應該是佼佼者,隨著騰訊投資的搜狗、閱文等公司在今年上市,騰訊的投資戰略再次吸引到人們的注意。因此,和這些成績相比,騰訊在 AI 上的投資似乎並不起眼。

在今年的投資清單中,我們看到騰訊重點選擇的等待 AI 技術帶來效率提升的兩大傳統領域——醫療和機器人。

首先說說醫療。騰訊其實一直對醫療 AI 情有獨鍾。11 月 15 日,科技部宣佈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其中就包括依託騰訊建設醫療影像平臺。更早的時候,騰訊發佈了其首款 AI 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產品發現早期食管癌的準確率已高達 90%。在 AI 投資上,騰訊同樣把醫療作為最主要的方向之一,儘管今年只投了 VoxelCloud(體素科技),但是,截止到今年 12 月,騰訊在醫療領域投資的企業已經超過 30 家,投資總額也超過 200 億元。鑑於醫療 AI 落地難度之大,以及騰訊在醫療 AI 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之堅定,明年我們仍然有可能看到騰訊在投資醫療 AI 上的新動作。

“AI大航海時代”, BAT 相中了這些公司

而在機器人方面,騰訊則投資了多家相關企業。除了投資以外,騰訊還建立了助力 AI 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的騰訊 AI 加速器,在騰訊 AI 加速器 25 個入選項目中,和機器人相關的項目就有 10 個,未來,騰訊很可能還會對機器人領域發動投資火力。

從醫療和機器人這兩個賽道中我們不難看出,騰訊的打法是會同一領域佈局多家公司,也就是挑準賽道,然後押注賽道上的多個選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一方面也能幫助騰訊 AI 驅動核心產品層面的業務更好落地。

簡而言之,BAT 的 AI 投資戰略基本都可以看做是其整體人工智能戰略的一個延伸,同時也都基於三者各自現有的優勢,但比較起來,百度有向上遊延伸打造 AI 平臺級業務的野心,而騰訊阿里則更像是將其作為一種探索如何提升產品效率與能力的新機會。

但無論如何,而人工智能已是 BAT 三巨頭未來的必備單品,以三者為代表,中國互聯網另一個大航海時代也已經來臨:

一旦無法及時升起人工智能的桅杆,就會在本世紀最強勁的東風中錯過前進的機會甚至迷失方向。明年的 BAT AI 投資又將出現什麼樣的局面,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