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文|历史时刻录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左:彭越;中:韩信;右:英布〉


引子

寂静的道路上,一囚车缓缓前行,似乎所有人均没有兴致,不愿发出一丝声响,沿途只有车轮碾压过落叶的丝丝声,突然一人仰天长叹:“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我要被烹杀了”,此人正是曾经叱刹风云的大将军韩信……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公元前196年:韩信、彭越、英布相继惨死,“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西汉开国功臣的真实写照。

一、韩信

韩信大家家喻户晓,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经说过:

“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见刘邦对韩信能力的认可,韩信也为刘邦鞠躬尽瘁,甚至可以说:因为有了韩信,才有了创立大汉王朝的刘邦。

  1. 在刘邦被项羽“欺负”,分封他到巴蜀之地时,韩信弃项羽而投刘邦。
  2. 刘邦被困关中,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刘邦打破偏居一偶的尴尬局面。
  3. 刘邦彭城惨败,韩信扎根睢水收拾残局,为刘邦创造东山再起之机。
  4. 刘邦与项羽对峙荥阳相持不下,韩信为刘邦开辟第二战场,打破僵局。
  5. 韩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斩杀项羽,为刘邦除去大敌,稳定天下。

综上,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开辟大汉王朝的刘邦,但是韩信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韩信影视剧形象〉

“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实在令人痛惜!

二、彭越

彭越盗贼出身,后投靠刘邦,起初楚汉荥阳对峙时,刘邦是处于劣势的,甚至多次险些退却。

很多人认为是萧何源源不断后勤补给帮助刘邦稳住了战线,而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彭越在项羽后方所搞的令人头疼至极的“游击战”。

彭越置身于敌人后方,骚扰梁地,切断楚军的粮道,在楚汉荥阳对峙时,彭越又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彻底打乱项羽后方的部署,迫使项羽不得不带兵回援。

项羽带兵回援,彭越转身就走,让项羽抓不住踪迹,项羽的铁拳就如同打在了棉花上,无处着力。

而项羽带兵回援,处于荥阳对峙的楚军则又出于下风,战局不利,项羽又急忙赶回,就这样项羽无奈来回奔波,逐渐处于不利地位。

萧何源源不断的补给使刘邦逐渐增强,彭越连绵不绝的破坏使项羽逐渐减弱,这一增一减注定了项羽走向失败,彭越为大汉王朝的建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彭越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彭越影视剧形象〉

被定以“反形已具”的罪名,夷灭三族!彭越的头颅被挂在城门上示众,身体被剁成肉酱分给其他的诸侯王吃。

实在是凄惨至极。

三、英布

英布原本处于项羽阵营,镇守九江之地,被封为九江王,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作战勇猛至极。

后受汉营之人游说,反叛楚国,而效力汉国,带兵骚扰敌军,后与刘邦等人会兵垓下,打败项羽。

英布与韩信、彭越共称汉初三大将,而公元前196年,韩信、彭越相继惨死,被夷灭三族,英布看着彭越的“肉酱”惊恐至极,害怕那一天自己也是如此下场,于是决定放手一搏,起兵反叛,但是由于实力不济,很快便被平息,英布身死。

同韩信、彭越一样,英布的结局同样凄惨。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英布影视剧形象〉

西汉开国功臣相继被杀,自此,很多人认为刘邦忘恩负义、自私自利,刘邦被冠于“小人”称号,很多人谈及到刘邦都嗤之以鼻。

但是不知你是否看到大汉创立光辉下的另一面。

大汉创立:欢呼声下的隐患

随着项羽被打败,天下大势已定,接下来便是胜利者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刻。

刘邦根据所立功劳,大封诸王,其中异姓王有八个: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韩王:韩王信;燕王:卢绾(后封)

刘邦将此八人分封在全国各地。

小背景:西汉初年,刘邦虽然被称为皇帝,但是此时的皇权并不集中,诸王们的权力仍然很大,自由度很高。

起初,大家还相安无事,但是随着日子越来越久,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西汉初期势力分布图〉

一、异姓王方面

众异姓王均有开国之功,长时间的高度自由,土皇帝生活,使他们野心膨胀,越来越不愿臣服于刘邦,只是碍于此时刘邦实力极强,不得不服从罢了,而一但刘邦衰落,他们必定会趁机发难,某得更大的权益。

二、刘邦方面

自始自终,刘邦都不是要成为一个类似项羽的“盟主”,而是要成为权力集中的皇帝。所以大汉创立之后,刘邦便开始着手削弱异姓王手中的实权,从而集中皇权。

刘邦拼命削弱异姓王,异姓王拼命扩充自己的实力,自大汉创立之际,刘邦与异姓王们之间的价值导向便不在相同,而是处于对立。

长此彼往,君臣猜忌,矛盾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此时的大汉王朝,表面繁荣,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逆向思维:刘邦不削弱异姓王,会如何?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倘若刘邦不削弱异姓王会如何?

一、维持现状

第一种方式就是维持现状,刘邦刘氏做他的皇帝,诸王们做他们的王。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

中央力量远远大于地方,形成绝对威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一个“地方”要长时间的保持对另一地方长时间的绝对优势,是很难的。

“政治腐败”、“权力中空”、“内部纷乱”、“外戚专权”、“宦官干政”,这些问题,一个国家可能永久性不发生吗?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吕后影视剧形象〉

答案显然是不能,而一但中央国家出现以上问题,而地方政权仍然保持强大,藩王之乱便会直接爆发,从而出现更大的国家内乱问题。

周朝末年的春秋战国、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等,均是如此。

二、异姓王造反

刘邦在世,很多事情都好说,异姓王们碍于刘邦的权威,以及悬殊的实力,也不敢过分放肆。

但是倘若刘邦去世,异姓王们仍在,他们还会甘心臣服于刘氏吗?

我看是未必,从英布起事时所说的话中便可看出一二:

皇帝已经已经老了,无法带兵遣将;士兵们原本只是害怕韩信和彭越两位将领,现在他们也都死了,如今这天下我谁也不怕!

可见没有绝对的威慑,是很难维持地方的稳定的。

尤其是汉朝出现类似吕后干政这种事情,中央不稳,异姓王们难免不会寻找借口,趁虚而入,某得更大的利益。

这也是吕后着急铲除异姓王的原因,有异姓王在,吕后无法巩固自己的权力。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刘邦影视剧形象〉

别说异姓王,即便是同姓王,仍然是如此,否则汉景帝时期也不会爆发七国之乱。在政治权力面前,最无价值的便是个人情感。

封建社会的完善过程,就是中央集权的过程,而地方势力则阻碍着中央集权,封建社会中:中央与地方一向是对立关系。

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封建社会,中央君主与地方藩王向来都是处于对立地位,中央君主追求集权,地方藩王想要扩充自己,从而割据,这是两者的根本矛盾。

开国功臣往往伴随着开国君主,开国君主一向都是很有政治手腕的人,因此与开国君主斗争的人往往都会处于下风。

这也是开国功臣大多没有好下场的原因,那么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开国功臣的路主要有两条:主动交权、降低声望!

一个君主忌惮臣子也都是忌惮臣子拥有的这两条属性权力、声望,臣子手中有权力(尤其是军权),有声望便可以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地位,所以臣子要保全自己就要想方设法放弃这两样。

一、张良

刘邦建国后,大封功臣,起初要封张良为齐王,食邑三万户,齐地地大人多,这算是一个非常高的奖赏了,

但是张良却以:

臣自愿在家闭门练功,不愿再受封侯累赘

直接拒绝了刘邦的封赏,张良最后选择了小小的留县,成为了留侯,这相当于是隐居起来了,张良最后得到了善终。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张良影视剧形象〉

二、萧何

萧何见刘邦三番五次的怀疑自己,他最后主动去贪财,并且主动的让人去告发自己,让天下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贪财的人,从而降低自己的名望,保全自己。萧何最后也得到了善终。

张良放弃了权力,萧何放弃了声望,从而保全了自己,得到了善终。

很多人说,张良、萧何是自开始便追随刘邦,相比韩信等人,感情深厚,所以刘邦没有对他二人下手。

其实不见得是这样,我在举两个小例子:

刘邦发小卢绾,自小跟随刘邦,感情深厚,更是因为这层关系,以卢绾所立之功本不可封王,但是刘邦却也给他封了王。

再说一个人物,樊哙,也是自开始便追随刘邦,在鸿门宴上更是舍身救了刘邦的姓名,对刘邦也算是有救命之恩。

但是在刘邦晚年,也仍然要对此二人不利,可见帝王家是不讲私人感情的。

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相继身死,敢问开国功臣路在何方?

〈萧何影视剧形象〉

所以,开国功臣的路,永远都是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功劳、权力、声望,而不是再去建功立业,与皇帝攀感情。

时刻录品历史

置身事外,“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但是置身其中大多数人却都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处境,再加上权力、名望的诱惑,开国功臣们往往会沉迷在政治场上,争权夺利,更别提让其主动交权,自己降低名望了。

这也是开国功臣往往没有好结局的主要原因!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