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有序复工 机构:对A股维持积极看法

中国财富网综合(吴芃)2月10日是全国大多数地区企业复工的日子。调研情况显示,复工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生产,各产业生产渐次步入正轨;而上下游产业链、物流运输、零售终端等行业逐步恢复,将推动龙头企业逐步提升负荷和生产效率。

多家上市公司有序复工

作为中国经济的脊梁,A股上市公司有序复工、科学生产,为经济平稳运行作出了表率和贡献。

孚日股份位于山东高密,员工人数超过1.5万人,是全球最大的毛巾生产企业,公司产品大部分出口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全球主要市场。“尽管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但海外市场订单仍旧饱满。正常年份,我们都是初六复工生产。”孚日股份副总经理、董秘张萌介绍,2月3日,公司便向当地政府提出复工申请,同时提交疫情防控方案。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公司于2月5日陆续分批次组织员工返岗,至2月10日,生产已逐步达到正常状态。

华灿光电表示,目前各子公司已复工,材料库存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物资短期延迟,公司正积极协调,推进材料按需入场。天味食品介绍,复工首日主要是公司销售行管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上岗,“由于供应商暂未开工,我们生产线恢复估计在2月12日左右。”

移为通信表示,公司目前基本实现全面复工。汉威科技表示:“第一批员工已入厂到岗,其他人员实行远程办公管理,目前生产和业务一切正常。”

防疫摆首位

疫情防控措施能否落地是复工生产的关键。比如当前炙手可热的必备防护品口罩,有些公司采取以员工自备为主的原则;有些公司则通过公司自备与向当地政府求援相结合;有些公司通过各种渠道甚至是全球购为员工准备口罩,如海信集团就利用全球渠道进行采购,为国内7万多名员工提供防护用品。

“异地返回的员工均按规定实施14天居室隔离,对在岗人员数量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公司一方面对现有在岗员工安排更为合理的生产作业,一方面协商延缓交货时间,以应对当前情况。”振华重工副总裁刘建波表示。

“我们从2月1日就开始分期分批地复工了。”2月10日是四川中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申猛复工的第8天,他表示,从2月1日开始,公司就已经分期分批实现了部分生产人员的到岗复工,其中小龙虾养殖基地,优先安排当地员工复工;总部管理部门从2月3日开始安排干部值班,从2月10日开始,有序安排部分员工到岗上班。

“我们在复工前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口罩、酒精、消毒液、耳温枪等,要求返工员工必须戴口罩,要求各部门、各养殖基地进行工作和生活场地的消杀,做好员工每日健康档案登记。”申猛表示,目前公司已根据疫情的发展调整了公司的经营策略。

机构:对A股市场依然维持积极看法

展望经济走向,“有信心”成为企业家们共同的心声,不少机构对A股市场中长期也抱有积极看法。

中金公司估计,疫情的影响是局部和短暂的,等疫情逐步退潮,增长复苏仍将持续。指出下周仍需密切关注疫情的进展、复工的节奏及潜在的政策应对措施。市场在初步反弹之后可能仍有反复,但当前市场估值不高,疫情可能并未对中国基本面趋势造成持续影响。中金公司对市场中期依然维持积极看法,看好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国海证券指出,随着疫情影响逐渐衰退,复工和中期经济的复苏是必然的,不确定的是复苏的程度和政策调控的力度。考虑到疫情对财政收支的巨大影响,地产有望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手段。考虑到疫情和经济之间的平衡,全面复工预期会在2月底之前形成,而短期复工的程度也大概率是弱复工。

招商证券表示,2月10日开始的返工潮增大疫情的不确定性,预计短期市场博弈加剧。如果病例数据反弹,受疫情影响不大或正面影响的医药、计算机、传媒将继续占优。如果疫情缓和,稳增长预期下,受政策影响较大的金融、地产、建筑、汽车等板块关注度提升,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航空、酒店等板块也有望迎来资金布局。从中长期来看,坚信A股正处于2019年开启的两年半上行周期,5G技术加持和信息化需求的增加将带领科技板块成为未来几个季度持续景气向上的方向。

华泰证券认为,在2月10日起的复工潮之下,防疫战将再次迎来大考。从A股盈利预测、外围市场对比、历史经验复盘来看,上证综指在鼠年首个交易日超跌后已修复至合理水平,但后续持续回暖或仍需等待复工潮考验过关。向下推演,疫情的好转只会迟到不会缺席,顺周期板块在复工潮考验过关后,大概率将取得一段相对收益。(综合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