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跟人聊天,在微信上或者現實,害怕自己說的話別人不理解和別人的某些話傷害自己導致心情不好,怎麼辦?

凌毅清


缺乏自信 可以鍛鍊溝通能力 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和課外活動 培養一個或幾個興趣愛好 並努力做到最好 人嘛 對自己擅長的東西肯定會有話題


鄂R小子


說到這個話題,就拿我自己來講的話,我是收廢品的,每天接觸的人特別多,和別人溝通接觸,我覺得這樣也能提高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也要克服自己的自卑和不自信心裡,每個人的想法和性格都不同,先學會慢慢的嘗試改變自己,好好加油吧,我們一起努力做真實的自己,不是為別人而活,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LiuHui8856


感覺跟我自己有點像,不過我不是害怕只是不喜歡。我是一個情商不高又不善言辭的人,所以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但是生活上工作上難免會和人接觸和溝通。我現在喜歡留意別人說話的語氣和方式,這樣可以學習一下再改變一下自己說話語氣和方式。也有這方面的書,有時間也可以找書來看看。


紅紅173842808


你是指跟所有生人都害怕聊天,還是指特定的某人,比如喜歡的人?

如果是前者

1,學著別太將自己當回事了,也別太將別人當回事。

尤其指聊天軟件上的那些網友,老實說,人家只是個網友,為什麼樂意跟你聊天,聽你說話?無非是人家閒得無聊了。什麼叫別太將自己當回事?你既不是人家家人又不是人家現實裡的親戚、朋友的,講真,也的確不能要求人家必須理解你。

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有的跟你志同道合,有的也許你說的事兒他也經歷過,所以感同身受,那麼就很容易理解你,並達到共鳴。

還有一種人,他也許觀念跟你並不相同,做不到理解你,但他性子很體貼,雖然做不到理解,可至少能做到尊重你,認真聽你傾訴並且安慰你。

但也有人觀念與你背道而馳,你說的東西他根本沒法接受,也不贊成,當然更不會理解你,假設他還是個愛抬槓的,必然會跟你唱反調,這種情況下咱也沒必要把自己的想法繼續灌輸給他,要求別人跟你保持思想統一。

什麼叫別太將別人當回事?別忘了,他也不過只是你的網友而已,也不是你的誰,聊完了,宣洩完了,就過去了,想那麼多做什麼?更沒必要畏首畏尾。 如果碰到聊得來的,懂你的人,你開心,那以後可以繼續找人家聊,覺得確實投機,你甚至可以根據個人意願看今後發展,沒準將來能跟對方做現實裡的朋友,如果碰到聊天讓你不愉快的人,大不了以後就少跟他說話,不說話,甚至拉黑,就這麼簡單。

2, 如果是後者,碰到自己喜歡的人不敢聊天,怕說錯惹對方不快,或者怕人家說什麼讓自己不開心,那更沒必要,你的想法說了都不見得每個人都能理解,如果因為害怕而不說,那人家更不理解了,所以保持適當的溝通很有必要,這樣才能保證隨時瞭解對方的想法。不用那麼玻璃心,誰都不是上帝,即使人家真說了一句你不開心的,你既少不了一塊肉,又不會超生的,那你還怕什麼?

喜歡我的回覆,請點點我的關注喲~


萌魚聊生活


其實這些都源於你的不自信和內心不夠強大。我有時也有類似的想法,也在不斷調整之中。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建立自信心。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固然重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更為重要,那是我們自信的來源。俗話說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身上肯定有一些優點是別人不具備的,找到並強化它你會變得更加自信,自信的人更容易擁有強大的內心,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

其次,正確的看待別人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別人都是我們生活的配角,我們自己才是主角。為什麼要在意別人怎麼說呢?楊絳先生曾經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們做什麼事都有自己的原則和想法,只要自己無愧於心,沒有傷害和影響到他人就行了,不必在乎別人的評價。你沒法做到每個人都滿意,更沒法讓每個人都喜歡你,你只能努力做好自己。

最後,與人交往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千萬別有一顆玻璃心。別人說什麼別往心裡去,很多時候所謂的傷害是因為我們自己敏感,以為別人說什麼做什麼是在針對自己,其實哪有那麼多壞人呢?退一步講,即使別人真的是故意傷害你,那你更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你越是不開心他越是得意,證明他的目的達到了。反過來你不把他的話當回事他才生氣呢。

最後有一些小小的建議,如果你想提高與人聊天的技巧,可以看一些演講和口才方面的書籍,平時多看看電視節目、新聞綜藝等增加談資。這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笑出槓鈴般的豬叫


這是個非常非常實用的問題。

一切必將回到生活本身。

一,題主的問題

才無忌大夫認為,人最應該具有的能力是:

快樂、社交、學習與思考。

快樂是對生活的態度;社交是生活的需要;學習與思考是進步的需要。

題主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足,可能也努力過,但成效不大,很痛苦。

1,你說講話別人聽不懂,這點不太明白。

可以這樣試試:先想好要表達的意思,別急!把長句子拆成短句子講,用形象說抽象,多打比方,可能有利於別人理解。

2,聽了別人的某些話(差評),自己心裡不舒服,很在乎。

這就是題主自己的問題。

要知道別人怎麼說管不了,也不必在乎。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爺孫騎驢”的故事一樣。

從心理學上說,所有的個人情緒是對外界的個人反應!

同樣的事對別人可能沒有什麼反應,為什麼你要那麼過敏呢?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Leon Festinger(萊昂.費斯廷格)

這就是“費斯廷格”效應。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告訴我們不必計較一些身外的東西。

初步判斷,題主情況可能屬於社交恐懼,其根源是內心深處的自卑感。

二,造成自卑的可能原因:

人不是生來就自卑的,嬰幼兒自卑嗎?不!所以自卑是習得的。

那麼,哪些因素把一個赤子送上自卑的展臺呢?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強勢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無疑是強勢的一方,但過於強勢,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害的。

尤其是母親,本身是仁慈的代表,卻偏要對孩子勤加指責、秀著剛強。長期以往,孩子會很自卑,自卑到塵土裡,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與自由。

常語說:“孬娘懷裡抱好兒”,許多不識字的人都深以為然。

舉個例子:一個男孩,再讀研究生,學法律的,來找我看病,是簡單的急性氣管炎,整個過程他顯得非常文靜,像個女孩,幾乎沒有說一句話,全是他媽在說!都這麼大的孩子,還看護得這麼嚴實,有必要嗎?我背後對那個男孩說:搞法律的,交際能力很強呀......

2,教育的偏見

在應試教育下,大部分教師對成績較差的孩子持有偏見,難見好言好語好態度,這也造成或加重孩子們自卑。(只是從人性來說,不論對錯。)

3,各種傲慢

身體傲慢:有些長得身高馬大、帥氣者,曲線分明、漂亮者常帶著傲慢;

財富傲慢:有些有錢而不低調的人對條件差者既是壓力也帶傲慢。

權利傲慢:有些為官者有特權意識,無疑就是傲慢,對無權無勢者造成自卑心理。

知識傲慢:有些有學問者,會造成“無知者”自卑。

年齡傲慢:有些年輕人視年長者為老朽;年長者認為年輕人“嘴上無毛”。

4,個人的性格及認知錯誤。

沒有完整準確的自我概念,過分依賴外在評價,性格內向,有榮格所謂的“對父母的自卑感”,未走出權威的陰影。

生而為人,應有這個概念:

其實任何人都是社會產物!也是自我的產品,你改變不了社會,但能改變自己!

三,社交焦慮障礙

社交焦慮障礙比一般的社交恐懼(怕生、害羞)要嚴重得多。

多發生於學齡前早期和青春期。患者在社交情境中變得極為焦慮極為害怕被拒絕、被評判,因此極力迴避社交。當置身社交情境,會出現發抖、出汗、頭腦混亂、眩暈、心悸,甚至產生全面的驚恐發作。

四,舉例:

我一親戚家女兒,大學畢業至今也4、5年了。她內向自卑,不願意出門,不與人交往,偌大一個人,出門還要父親陪著,考個教師證考到現在尚未考到,讓她幹個飯店服務員或記記賬什麼的又嫌工作低級,對不起所讀的書。至今在家宅著,戀愛也不願意談,讓一家人都難受。

她的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小得多,她的出路在哪裡?靠自己,還是靠別人?

也許她遇到的問題正和題主一樣。心中的固著與情結,還得靠自己掙脫、解開。

五,強化社交訓練

知道我們的自卑因何而來,就要通過自我對話、自我激勵把自卑趕走。

心理學家認為,人存活在社會關係中,能力在社會交往中養成。我們害怕的其實不是社交本身,而是自己!有些自己嚇壞自己的味道。

其實社交能力和駕駛能力一樣,是需要通過學習與長期浸潤養成的,也是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能駕馭的。也許第一次你忐忑不安,但多次就脫敏了。題主應該明白,一般的社交恐懼,完全可以憑一己之力而改變,這需要進行一些社交強化訓練。

1,建立心錨

在充分認識自己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心錨。

把自己的優點、成功的經歷、快樂的往事等積極的自我體驗,打造成心錨,逐漸培養自信。

忘卻所有失敗的既往!這些都是負能量。

遇到困難時,想想自己的心錨,自我激勵、自我賦能。

2,經常和外向的人在一起。

外向的人膽大、樂觀,語言及社交能力強,經常和他們在一起,你肯定受到影響。

這裡是潛移默化,非主動學習,不廢什麼腦筋的。

還要明白:內向與外向性格無好壞之分,只是在社交方面,外向者有優勢。

3,離開舒適區單獨飛翔,強迫自己和他人打交道

從父母等人的強勢中走出來,單獨飛翔。(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分離)

強迫自己和他人打交道,不必考慮有無意義,以及別人怎麼看。

只要你出發點不壞,不幹明顯的錯事,都無傷大雅。

4,學會說廢話

在進化過程中,人類能從動物中脫穎而出,一是依賴於智人常在一起說廢話(八卦、“夾死婆”);二是製造了神話。這說明了“八卦”是有積極作用的。

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說廢話。

在與人日常交往所說的話中,大部分是廢話,但廢話不廢,一樣可以傳情。

5,學習一些人際交往技巧

比如,“三是效應”、多聽少說、微笑、瞭解別人的想法、為社交準備一點前期預演、對結果做些事前預判等等。

6,無視現實傲慢,憑心交往。

不要過份考慮別人的身份、地位、財富等,只把思想集中在交往活動上,做到上交不諂、下交不瀆,不卑不亢。

如果是社交焦慮障礙,就需要心理醫生參與了。

原理是:心理緊張導致肌肉緊張;肌肉鬆弛有助於心理鬆弛。

先制定焦慮等級量表,再逐級鬆弛脫敏。


才無忌大夫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

診斷大多通過以下方式:

1.符合神經症性障礙的共同特點。

2.以恐懼為主,同時符合以下4項症狀:

(1)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的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2)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紊亂的症狀。

(3)出現反覆或持續的迴避行為。

(4)明知恐懼是過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無法控制。

3.對恐懼的情景和事物的迴避行為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症狀。

4.病程持續1月以上。

5.導致個人痛苦及社會功能損害。

6.排除廣泛性焦慮障礙、疑病症、抑鬱障礙、精神分裂症。排除軀體疾病如內分泌疾病。

 

其實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不要害怕,首先排除掉身體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後判斷以下是否是心理原因,是否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如果已經達到了影響正常生活的地步,那麼最好的辦法是就醫。不要害怕,不要感覺到丟人,心理疾病和感冒生病沒差別,只是去看醫生而已。主要的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通過專業的心理醫生的治療來改變現在的狀況,比如行為療法,比如系統脫敏治療等等,都是很有效的辦法。如果症狀較為嚴重還可以通過藥物輔助治療。

 

當然如果你的症狀比較輕,只是這種恐懼比其他人多,那麼你可以嘗試自己來改變這些,首先找到自己產生這樣的原因,是什麼時候什麼事情刺激你產生的這樣的情況,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就是這個意思。然後你會發現其實面對這個事實克服這個事實沒什麼難的。你可能是太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無時無刻不活在被人的評論人,別人無心的一句話就會讓你多心恐懼很久,反覆想自己是不是說錯什麼做錯什麼了。而其實這些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你不能接受你自己。你要努力嘗試不要在意那些人的目光,你會發現你其實在他們眼裡沒那麼重要,他們的一些話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逐漸嘗試放開這種自己給自己的枷鎖。首先從第一部肯定自己做起。肯定自己,認可自己,面對自己的缺點和失敗,愛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

 

加油!

 

關注我,看看別人的故事,聊聊自己的心事。燃故事會,我在這裡等你。



有點燃


你說什麼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說什麼話,別人眼中的你就是什麼樣。

大家都想改變命運,但實際上,語言就是命運的召喚。你說什麼樣的話,你的命運就是什麼樣。

好好說話,說善語,不惡語傷人,就可以改變命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如果你無法察覺自己,你可以觀察一下你周圍的人。每個人,都過著他口中所說的人生。比如,天天喊著“沒錢”的人,一定會越來越沒錢。

大家總說我“正能量”,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基本不關注壞事,只關注好事。就算遇到了所謂的“壞事”,我也會往好的方面去想,靠自身實力把它變為好事。所以,在我眼中,沒有壞事,全是好事。

還有人說,一看我就沒有吃過什麼苦,想法過於樂觀。首先,我需要承認,我確實沒有吃過什麼大苦,但我認為,我從小這種心態,也很難讓我吃到什麼苦。

強大的“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並吸引什麼樣的人。當你自身很好的時候,你也很難遇到什麼壞人壞事。當你自身改變時,你的氣場和能量就會發生變化,接著,你身處的世界就會隨著你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改變自己,你就可以改變你的世界。

生活中,我從來不跟我不喜歡的人接觸,直接物理隔離了,我接觸的人都是我喜歡的,所以,我沒有人際關係的煩惱。

當然,我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只是,在我眼中,沒有什麼問題是我解決不了的。一件事,你覺得它是苦,那就是苦;你覺得它不是,那就不是。吃苦或享樂,那都是內心的一種感受,就看你如何去解讀它。

我不敢說我自己多麼厲害,但是,我敢說,我對自己心靈的掌控程度絕對是一流的!我已經很久都沒有過什麼負面情緒了。所以,我過得很幸福。

我覺得,人,要有敬畏之心,需要謹言慎行,時時刻刻察覺自己的言語和行為。說好話,做好事,行善舉,心態樂觀,就算遇到什麼困難,也往好的方面去想,你的人生就會一片開闊和順遂,你一定會越過越好!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一起越過越好!

——劉語絲Angela


劉語絲Angela


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

人在不自信的時候,害怕自己不被認同或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會故意疏遠和別人的距離,避免和別人交往,避免語言上的交流。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大眾化的容貌、大眾化的家庭背景、大眾化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誰比誰高人一等,不用高看別人,看輕自己,正常的語言交流能力應該要鍛鍊。

微信聊天和現實聊天差別很大。現實中的聊天,一般講話者都會平視對方的眼睛,眼神比較專注,聊天的時候雙方表情會有互動,這需要講話者有一定的自信和語言表現能力。微信聊天要簡單的多,你只要在腦海裡把需要表達的想法用文字表述出來,加上微信圖片表情,就可以跟人很好的對話。聊天中要善於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題,多肯定別人,若遇到不好理解的話,你可以用微笑的表情應付過去,若別人的話傷害了自己,你可以用大哭的表情委婉地提醒對方。先從微信聊天入手,多鍛鍊,再慢慢過渡到現實中的聊天,熟能生巧哇,聊天不光用嘴說話,還要用心感受。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是一種能量,溝通是一種技巧。我們始終要存好心,說好話,內心多讚美別人,儘量避免惡語傷人。假如人人傳遞正能量,我們的世界將會因我們而更美麗。



明月如


我覺得你可能有點社交障礙。但無需擔心,這個並不是很嚴重可以自愈的。

首先,可能是遺產基因,你的父母就有這方便的問題。從小你就深受影響,聽的,看的,學的。慢慢你也這樣了。也可能是你膽子很小,很內向,不好意思表露自己,時間久了就壓抑了。你可以慢慢試著走出啦,或看看心理醫生做一下輔導。沒啥不好意思的,社會壓力很大,心理都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挺好。

其次可能是環境問題,你住的太遠,人氣很差,不方便和大家聯繫。或是太久沒出門了,我就這樣,剛生完寶寶,總也不出屋,再有點抑鬱就不願和別人交談,總怕自己說的哪不對,老是想的特別多,思慮重。慢慢時間長了,我發現不行,就找了份工作,因為剛生寶寶對孩子很瞭解,就找了一份育嬰店的工作。就慢慢好了。希望你也可以走出來。

最後我認為緊張不是一件壞事,俗話說得好“有所欲必有所懼”。誰也不是天生都膽大的。哪有不緊張的,都有第一次,和不同人接觸心理也不同,比如上臺啊,聚餐啊,戀愛啊。所以你不要怕,不是你一個人緊張,大家和你一樣,只是沒有表現出來。不要過分害怕擔心,至使自己心情不好,長此以往會讓負面情緒影響你的生活。

你必須大膽邁出第一步,;不要想那麼多。能傷害的絕對不是你的真朋友,傷害了就不聯繫了。你也不要那麼小小心翼翼地怕受傷,她真的在乎你又怎麼會語言傷害你,即便有時候說的難聽,但也許對你是種鼓勵。加油相信你可以。

( 圖片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及時刪除,給您帶來不便,請原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