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pk郭嘉,誰會勝出?

鵬友程


兩人如同拳擊選手一樣在擂臺內一對一爭個高低,孰強孰弱一目瞭然,然而諸葛亮和郭嘉雖然是同一個時期人,但各為其主諸葛亮在蜀漢集團,郭嘉在曹魏集團,沒有在同一個職場效力過,不能直接比較,還好每個集團都有與他倆相似之人,可以進行橫向比較。

諸葛亮和荀彧

諸葛亮被陳壽稱之為“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管仲、蕭何素以被世人認知為古代著名王佐之才;荀彧被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當時善於知人的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稱之為“王佐之才”。

初,(何)顒見曹操,嘆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後漢書》

所謂“王佐之才”為具有非凡治國能力之人,他們都具有高瞻遠的戰略眼光,如諸葛亮的《隆中對》為蜀漢政權樹立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方針,待天下有變,圖謀大業,復興漢室的國家發展大戰略;荀彧向曹操提出“深根固本以治天下”(先穩定兗州根據地),“迎奉天子”等戰略方針,為曹操統一北方作出卓越貢獻。

郭嘉和法正

陳壽直接稱法正為與“曹魏的程昱、郭嘉”同類人,法正和郭嘉擅於出奇計,都是與大佬們形影不離的隨軍參謀,長處在於根據時局變化,制定出人意料的計策,掌控局面往有利方向引導,進而取得勝利,就是卓越的戰術家。如法正在漢中之戰中以“聲東擊西”計策,斬殺夏侯淵;郭嘉反對大多數人意見,勸導曹操暫時停止對袁氏兄弟攻擊,果然兄弟兩人起內訌而曹操漁翁得利等等,都是超出常人思維的奇策。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三國志》

結語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諸葛亮主內治理國家,作劉備的後盾;劉備主外南征北戰,開疆闢土,其中法正為劉備主謀。曹魏情況也類似,荀彧鎮守後方,郭嘉跟隨曹操拓土開疆,分工明確。就如陳壽所言,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治理國家才是其長處,相反郭嘉的長處為軍事上出奇謀劃策,兩人的擅長領域不同,就如讓圍棋選手和象棋選手PK,無法得出勝負。但非得要比較,就參考陳壽所言,“法正……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即法正總體水平不如荀彧,和程昱、郭嘉相似,由此可知,總體比較,若諸葛亮PK郭嘉則勝者為諸葛亮。


敘三國


引言:諸葛亮和郭嘉比較,兩個人確實是各有千秋。非要比較誰強誰弱那麼個人覺得是諸葛亮略勝一籌。

這兩個人的矛盾在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按照字面的意思郭嘉的能力應該在諸葛亮之上,但是我卻是不這麼覺得。


諸葛亮勝在獨當一面、輸在固執己見

諸葛亮自出山以來為劉備的江山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在劉備在世時主抓內政發展力主國家安定、休養生息,劉備去世後內政、軍事一手抓。這一點是郭嘉不可比擬的,也是完勝郭嘉的最重要的一點。

諸葛亮的缺點是固執己見,這麼說雖然有些不妥當但再沒有詞可以形容。雖然正史上說諸葛亮是治國好手、奇謀為短,但是我覺得也不是全對。針對夷陵之戰前夕諸葛亮勸阻劉備不要發動戰爭而言,諸葛亮是有全局的軍事目光和遠見的。當然劉備也沒有錯,同為一國之君孫權可以為了關羽幾句話就背棄聯盟偷襲荊州殺關羽,劉備為什麼不能為了關羽攻伐東吳。但是在這一點上是諸葛亮不如郭嘉的地方,郭嘉能夠懂得曹操心理所想的,根據曹操所顧忌的事物來分析、解決曹操的難題。但是諸葛亮不行,不然劉備也不會那麼懷念法孝直。


郭嘉輸在綜合能力,贏在深知君主所憂

郭嘉在曹操帳下效力,為曹操出了非常的多的奇謀良策,而且料事如神。郭嘉在天下局勢上的掌握、分析很好的輔助了曹操。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郭嘉就是分析研究曹操潛在敵人的處境,當曹操對敵出現疑慮時郭嘉就會將自己掌握的情況分析給曹操聽,打消曹操的疑慮。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互相對峙時,孫策揚言要率軍偷襲許都奪取漢獻帝,曹操憂慮時郭嘉勸說曹操,孫策在江東太過霸道妨礙了當地士族的利益,必然會被暗殺,一人之地怎麼會讓丞相憂慮,結果孫策真的遇刺身亡了。這樣的謀士哪個君主會不喜歡,如果諸葛亮也有此長處那麼必定可以勸阻劉備激進的做法。

郭嘉對比諸葛亮輸在環境,曹操號稱謀士過百,那麼這些謀士必然會被曹操按照自己擅長的領域去任職,以求發揮最大的作用。也正是因此,郭嘉略遜諸葛亮一籌。諸葛亮可以內外兼顧,而郭嘉只能在出謀劃策的位置上大展身手。


總結:諸葛亮可以總覽全局,而郭嘉只能在軍事上制訂作戰方針,因此我認為諸葛亮略勝郭嘉一籌。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沒有可比性!

兩位不是同一類型的人才,有什麼好比呢?移動智能機對照固話機,比什麼,上網?拍照?社交還是通話?

比耐糙麼?可惜,郭嘉三十八歲就因水土不服掛了,老天用實際證明,不是自己嫉妒英才,爾等真真的不可移動不耐糙啊!

說到此處,咱據演義所講,不揉個人情感,論一論二人。各位看官,合胃口點個贊;不合胃口換一篇,萬不可罵街!為什麼呢?有素質的都創作去了,孫子才罵街呢!

為什麼上來不講正文,先道說明呢?因為郭嘉這個人爭議太大了!

本來沒什麼事,也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一批人,這些人也不知道聽過誰吹牛逼,非說郭嘉是曹操第一謀士。第一就第一吧,這還不過癮,又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大有蓋壓天下人才之勢。閆君說:得了吧!人家孔明輔助劉玄德,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曹阿瞞佔盡三勢,也不見郭嘉給掙多少。要是碰見孔明,還不得羞愧死!

其實大可不必!兩者無法細論,羞愧個甚呢!孔明是綜合型人才,郭嘉是單一型人才。

孔明隆中對三分天下,是謂戰略;郭嘉×

孔明八卦陣統兵御將,是謂軍事;郭嘉×

孔明聯吳抗曹辯群儒,是謂縱橫;郭嘉×

孔明觀星相東南借風,是謂陰陽;郭嘉×

孔明率百官輔政治民,是謂邦政;郭嘉×

孔明木牛流馬連發弩,是謂機匠;郭嘉×

好吧!這些就當沒說!咱們就講郭嘉最專業的謀。謀分計和略兩科,計是謀的具體性體現;略是謀的遠瞻性體現。哎,郭嘉就是個合格畢業的謀士!謀士擱現在說就是參謀,沒有權利但又重要的職位。參謀不帶長,屁都放不響,就說明了它無官權。如果為你獻策的謀士是請的外援,擱現在叫軍事顧問,地位相當受尊重。孔明在赤壁之戰時期,就做過東吳的軍事顧問,幫東吳借過東風借過箭,不花吳侯一分錢。郭嘉?好像沒人敢請吧,一出門就又吐又瀉,不好報喪啊!

孔明的謀略,我覺得就不必贅述了。單看章回標題就知道,太多了!咱們就主要說說郭嘉的才能到底如何?

☞當初曹操在兗州,荀彧荀攸爺倆來投。荀彧薦了程昱,程昱薦了郭嘉,郭嘉薦了劉曄,可以說從後往前,一個不如一個!郭嘉首次隨軍,就是伐呂布。兵至泰山險路,郭嘉恐有伏兵。曹操說呂布無謀,必無伏兵。說明郭嘉沒有做到知己知彼。曹操中計時,郭嘉在側。曹操說要報之,郭嘉說有招快使。曹操說用詐死計,郭嘉說好主意。此戰曹操被呂布打的小命差些不保。你告訴我他是第一謀士?

伐張繡初隕大將典韋,後中賈詡計折兵將五萬餘,曹操也差點小命不保。

行軍時,曹操有令,殘踏麥者斬,不曾想操騎誤入,操欲就法,郭嘉還把他奉承一番,給足了臺階。說明伐張繡郭嘉也在軍中,你跟我說他是第一謀士?

書中所述,郭嘉唯一成功妙計,便是擒呂布時決沂、泗之水。當初攻下邳不下,郭嘉說有主意,可抵二十萬大軍。荀彧當時就胸中瞭然,問他可是決沂、泗水。郭嘉說正是。此計雖成,但你說他是第一謀士,怕是有些牽強!

郭嘉之所以被人稱道,展現其謀略的有兩處:即十勝十敗論與定遼東。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與袁紹決戰的信心。但打敗袁紹主要是許攸的計策。打敗袁紹後曹操一家獨大,郭嘉可謂首功。但論其十勝十敗的謀略,荀彧也是此主張,不過是曹操先問的郭嘉。荀彧沒機會講罷了。定遼東,我認為才是郭嘉唯一實打實的高超謀略,至於他人有沒有相同謀略,因為書中沒有言明,咱也不好妄加揣測。

總體來說,郭嘉確是個優秀的謀士,但推他做首位,我估計在曹營中就說不過去。相對於諸葛亮,單論謀略,荀彧或許還有一比。至於郭嘉,還是先養養身體吧!


王楷仕


大家好,我是歷史領域作者 雜學庫,我來答

郭嘉與諸葛亮的智謀向來被人們認為是“三國雙龍” ,對於他們孰強孰弱的問題自古以來一直沒有定論。

郭嘉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謀士

他機智過人、料事如神,因他總能在關鍵時刻幫助曹操取得勝利,被曹操重用並稱贊他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正因為郭嘉的水淹之計,才使得呂布兵敗被俘,在後來的《官渡之戰》中郭嘉更是提出“十戰十勝的謀略”,從而憑藉這一戰鞏固了在曹營中的地位,之後的戰役中也多次獲勝,史書上稱郭嘉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的謀士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軍事家等一些歷史標籤,在戰國時期他屢屢立下功勳,後因其軍事才能世人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劉備出征時,諸葛亮留守後方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做後方援助。話說:千古一策“隆中對”,已是家喻戶曉,流傳至今,諸葛亮通過對當時形勢的剖析,給正在陷入迷茫中的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為劉備制定了長期的合理的戰略規劃,這一規劃直接影響了天下三分之勢,促使孫劉聯盟,挽救了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的蜀國。



諸葛亮的治國能力是一流

以依法治國為根本,以治國方針為己任,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在他制定的諸多制度中在晉朝時都還在延用。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作戰以攻為守,以弱攻強,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大獲全勝。     

諸葛亮的治軍才能在三國中也是名列前茅

他擅長靈活思考,因與曹魏作戰時,需要從四川盆地向北邊的漢中等地運送大量軍糧,但要通過艱險的秦嶺,一般的畜牧不能通行,於是他奇思妙想設計了“木牛流馬”運輸軍糧以解決問題,是歷史上傑出的發明之一,不僅如此眾所周“弩”是古代士兵作戰時所持兵器,諸葛亮巧妙改進兵器,製造並廣泛使用齊發弩,它可以一齊發射數支箭,以至於在以後的作戰中屢戰屢勝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通過鮮明對比,小編還是認為郭嘉雖然出眾,但與諸葛亮的綜合功勳相比還是弱三分。


雜學庫


看了諸篇高論,基本傾向於諸葛亮完勝!`

郭嘉郭奉孝好比劉邦的陳平,素以奇謀制勝!諸葛亮好比劉邦的張良張子房,善於籌畫、統帥全局!孔明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鬼神莫測之奇,(七星臺祭東風)有八陣圖驚嚇陸遜之能,有空城智敗司馬懿之術,有木牛流馬運糧之技!試問:就是郭嘉不死,安其能乎?


劈厲一聲春雷響


本題是比兩人的壽命?還是比政治功績?還是比統帥能力?治國方略?這些都是諸葛亮勝出,但是也有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惜他們兩個註定一個先走一個才出,特別是率軍出征郭嘉根本不行,
諸葛一生唯謹慎


他那小身板沒做什麼都能生病,哪裡比得諸葛先生?諸葛亮白天打仗行軍,晚上批改文件,前方的、後方的、軍中的、還有朝中的,最忙的時候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然而論奇謀來說,郭嘉是曲指可數的奇才、鬼才,三國第一謀士,首先他識主很厲害,原來是袁紹身邊的人,沒幹幾天就發現袁紹雖然兵馬最多,但是“外寬內疑”,表面看著寬厚大氣實際多疑沒主見,於是果斷投奔曹操。


郭嘉劇照

第二識人很厲害,曹操說劉備是英雄有取悅的意思,也可能是一句玩笑話,他內心裡沒有把劉備當回事,而郭嘉是真的看出劉備非池中物,堅決不讓曹操放劉備出到外面去,曹操不聽,不過也難怪,誰都看不出劉關張離開了朝中權勢依託能折騰出什麼來。
郭嘉劇照


第三他的預見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能預測到孫策會有大麻煩,能預測出曹操兵馬少仍然能打贏袁紹,能預測袁紹的兩個兒子會互掐,不用一兵一卒就判了他倆掉了腦袋,曹操第一次打呂布時吃了敗仗,只有郭嘉說再打可以贏,遠征烏恆也是他的建議,用這些險招果然能贏,
這個演員選的好(清瘦、機靈)

打劉備別人都怕劉表會偷襲,只有郭嘉敢拍胸脯說不會,果然打敗劉備還捉了關羽,可以說如果他活著赤壁之戰可能會改寫,估計還能把司馬懿預測死,這種計謀妙不可言,郭嘉長於“謀”而諸葛亮長於“劃”,諸葛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而且守的是正道很少涉及險招。



當然謀士也不是可以瞎說亂說,有時候預測錯誤也會掉腦袋,神奇的是郭嘉每次都說對了,做個形象比喻郭嘉就像是比爾蓋茨的辦公軟件,它必須裝到過硬的電腦上才能發揮最大功效,而諸葛亮就好比是一臺完整的電腦。


黃蜂二師兄


諸葛亮,是軍事家,政治家。但政治能力更強。

諸葛亮,追求的是管仲,樂毅的才能,出將入相。可惜政治能力有餘,而軍事能力不足。

況且,劉備在世時,也沒完全信賴諸葛亮,使得劉備錯過很多次,不戰屈人之兵的良機。

等到諸葛亮全盤接手時,已經實力大不如初,也是回天乏術,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有這些,使得諸葛亮才能受到極大約束,得不到預想中的成就!

郭嘉,是謀士。洞悉人性,對人的內心動向瞭如指掌。

曹操,對郭嘉是言聽計從,完全信任。以至於郭嘉得以平平用奇策,用險招化險為夷。

曹操用人在劉備之上,使得帳下之才,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這點是劉備望塵莫及的,如果諸葛亮在曹操之列,那就不是現實中的檔次了。

總之,對待人性上,郭嘉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善出奇制勝,更是善用險招而無遺策。這是諸葛亮無法超越的。而諸葛亮的軍事,政治才能是郭嘉所無法企及的!


袁少安


郭嘉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可以說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人物。而剛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剛好追隨劉備出山。由於郭嘉的才華,使許多人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看法。我個人認為郭嘉確實是一個很有才的人,但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兩擅長的領域有不同。從謀士的角度看。郭嘉並不比孔明差,甚至可能更強。

郭嘉善於分析預判對手,通過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來幫助曹操獲勝。他的"十勝十敗‘’之說,奠定了曹操第一謀士的位置,後來又屢出奇謀,協助曹操平定劉備、呂布,戰勝袁紹,平定二袁。從獻策被採納且取得成功的比例,郭嘉比孔明要好。

從軍事統帥的角度,那就完全沒有可比性了,諸葛亮是難得的帥才,而郭嘉基本沒單獨領軍過。

從內政能力看,郭嘉也是很不錯的,曾經為曹操管理後方,但時間太短,沒有給他太多機會。

標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於出險招,走鋼絲。比如戰官渡、徵烏丸這兩回,別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孫策和劉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後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斷言不會,也偏偏曹操就敢聽他的,冒此天大的風險。其實官渡之戰這一回,是多少有些僥倖的,這個我們以後再說。但徵烏丸那一仗,則確實體現了郭嘉的軍事天才。

諸葛亮在《三國》中已然是被神化了,呼風喚雨就不必說了,單單是他的計謀與算計,就已是鬼神也難為了。而郭嘉基本上還是比較中性的描述,還算是個人,當然郭嘉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了,否則就不會有赤壁之戰大敗後曹操哭郭嘉的事情了。

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輔佐蜀漢大業聞名的。郭嘉則是以他的十勝論和三次大的戰略決策聞名於世的。

郭嘉和諸葛亮都是各自主人的倚重人物,曹操會把後方的身家性命交給郭嘉,而劉備起兵罰吳的時候也把朝廷事物盡託付於諸葛亮。只不過,曹操的整體素質要比劉備高些,且佔據更大的地盤和人脈,謀士要比西南一隅的劉備人才儲備要厚的多,加之郭嘉僅僅存活了37年,所以郭嘉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自然要比諸葛亮小的多。

郭嘉是個謀士,諸葛亮也算是個謀士,從謀士角度講郭嘉似乎比諸葛亮強。但郭嘉只是謀士,而諸葛亮則完全不同,他不但是軍事統帥,還是政治統帥。所以兩個人不在一個段位上。


麻辣小烤鴨


郭嘉是軍師祭酒,曹操的純謀士。傑出作是官渡之戰前的所謂十勝十敗論,預測孫策樹敵太多會遭到報復和不測。鶴蚌相爭,漁翁得利,讓袁譚袁尚相自殘殺,曹操一併收拾。輕裝奇襲烏桓,速戰速決。郭嘉207年去世時諸葛亮還沒出山,叫二人如何Pk。不過郭嘉謀出必成,是乎有先見之明,能忠心侍曹,算漢末時期一流謀士,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諸葛亮未成出山就醞釀一篇隆中大作,怕郭嘉一生也弄不出來,劉備三顧而出,如魚得水,從一無所有,到終成霸業,全仗諸葛亮的輔佐。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文學家,發明家。蜀漢丞相,總領內外國事,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官公正清廉,是後世人類之楷模,文武雙廟十哲之一,受歷代帝王和百姓推崇和敬仰。郭嘉又怎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呢?





劉坤忠120


知名學者易中天曾在他的作品《品三國》中對諸葛亮與郭嘉作了比較。認為倆人是同一個級別的人物,對劉備、曹操同樣重要,而且易中天說兩人還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

他們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時都只有二十六七歲。

他們都“審於量主”(謹慎地選擇主公)。

他們都“謀功為高”。

他們都忠心耿耿、競競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他們和曹操、劉備的關係,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如魚得水”,甚至確有一些情意。

不過網友對易中天的這份評價並不滿意,支持郭嘉的說《三國演義》不是正史,諸葛亮被過於神話,有很多事例都是捏造的。而支持諸葛亮的則認為,就算郭嘉很厲害,但他很早就死了,怎麼可以跟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的諸葛亮比呢?

其實我們覺得不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百分百是真實的,被稱為歷史小說的《三國演義》,他的很多故事都是民間流傳下來的,也不見得完全是假的。而《三國志》因為陳壽的身份,以及當時歷史的特殊性,他不可能什麼都寫,什麼都是真的。試想,陳壽的《三國志》雖然是在西晉時期寫的,但大夥都知道,這個西晉本來就是當年魏國的繼承國,所以要讓他客觀的去讚頌蜀漢的優點應該有點難度。

當然,三國英傑集聚,能力各有短長,後世任評說。有英雄就會有人評論,因為讚美諸葛的人太多了,就有人開始挖掘另一謀略界奇人郭嘉。就要分出兩人到底誰高誰低。這個問題估計只有易中天那樣的回答才是最正確的,如果一定要分勝負,還是一起看看《三國志》等正史和所謂的野史《三國演義》是怎麼介紹這兩個人的,然後網友們自己去評判吧——

先看諸葛亮: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隨後策動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後劉備拜諸葛亮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託孤諸葛亮於永安。從此諸葛亮輔佐劉禪,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建功立業。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後一次北伐時採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諡曰忠武侯。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被稱為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劉皇叔三顧茅廬,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戰群儒、借東風、智算華容、三氣周瑜,輔佐劉備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更取得荊州為基本。後奉命率軍入川,於定軍山智激老黃忠,斬殺夏侯淵,敗走曹操,奪取漢中。劉備伐吳失敗,受遺詔託孤,安居平五路,七縱平蠻,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

再看郭嘉

郭嘉被稱為鬼才,智計不窮,有神鬼莫測之能。早期曾經投靠過袁紹,但看到袁紹無果斷的抉擇力和任用察識賢能的才能,成不了大事便離開袁紹。後來受荀彧的舉薦,和曹操見面詳談後互相肯定,最後跟了曹操。袁紹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對比曹操和紹的優勝劣敗,鼓舞了曹操;又分析時局,認為先掃平呂布,再謀取天下。曹操想破劉備,但諸將擔心袁紹出兵,郭嘉指出袁紹反應遲緩不會有大規模用兵,支持曹操的決定,事情結果也如他所料。袁紹死後,建議曹操暫時退兵,讓袁紹二子相殘,後袁譚來投,曹軍再次進擊攻下袁尚的鄴城。在南皮殺掉復叛的袁譚後,勸曹操多用河北賢才。追襲袁熙、袁尚餘黨時勸曹操兵貴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烏丸大本營柳城,終破三郡烏丸並讓他們臣服。

演義跟正史沒有太大的差別,經常出奇策良謀。在曹操回援兗州時,郭嘉提醒泰山險路可能有埋伏。於下邳攻堅不下的時候,獻上大水淹城計,將呂布擊破,並在白門樓抓了呂布。後來在許昌勸曹操軟禁劉備,可惜曹操不聽被劉備走了。在曹操準備攻打袁紹,孫策卻趁機預謀襲擊時,分析孫策為人不謹慎,遲早會被小人所殺,不用擔心。袁紹死後,袁譚與袁尚權力相併,郭嘉獻計使其自相殘殺。幫曹操掃清了袁熙、袁尚的餘黨,又獻計滅了烏桓的蹋頓。

郭嘉死後曹操傷心不已,手下諸將及謀士也都扼腕而嘆。赤壁戰敗,曹操更是痛哭郭嘉,感嘆若奉孝在,不至有此敗。這也被人們認為是曹操對郭嘉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