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pk郭嘉,谁会胜出?

鹏友程


两人如同拳击选手一样在擂台内一对一争个高低,孰强孰弱一目了然,然而诸葛亮和郭嘉虽然是同一个时期人,但各为其主诸葛亮在蜀汉集团,郭嘉在曹魏集团,没有在同一个职场效力过,不能直接比较,还好每个集团都有与他俩相似之人,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诸葛亮和荀彧

诸葛亮被陈寿称之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管仲、萧何素以被世人认知为古代著名王佐之才;荀彧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当时善于知人的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称之为“王佐之才”。

初,(何)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后汉书》

所谓“王佐之才”为具有非凡治国能力之人,他们都具有高瞻远的战略眼光,如诸葛亮的《隆中对》为蜀汉政权树立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方针,待天下有变,图谋大业,复兴汉室的国家发展大战略;荀彧向曹操提出“深根固本以治天下”(先稳定兖州根据地),“迎奉天子”等战略方针,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卓越贡献。

郭嘉和法正

陈寿直接称法正为与“曹魏的程昱、郭嘉”同类人,法正和郭嘉擅于出奇计,都是与大佬们形影不离的随军参谋,长处在于根据时局变化,制定出人意料的计策,掌控局面往有利方向引导,进而取得胜利,就是卓越的战术家。如法正在汉中之战中以“声东击西”计策,斩杀夏侯渊;郭嘉反对大多数人意见,劝导曹操暂时停止对袁氏兄弟攻击,果然兄弟两人起内讧而曹操渔翁得利等等,都是超出常人思维的奇策。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三国志》

结语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诸葛亮主内治理国家,作刘备的后盾;刘备主外南征北战,开疆辟土,其中法正为刘备主谋。曹魏情况也类似,荀彧镇守后方,郭嘉跟随曹操拓土开疆,分工明确。就如陈寿所言,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治理国家才是其长处,相反郭嘉的长处为军事上出奇谋划策,两人的擅长领域不同,就如让围棋选手和象棋选手PK,无法得出胜负。但非得要比较,就参考陈寿所言,“法正……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即法正总体水平不如荀彧,和程昱、郭嘉相似,由此可知,总体比较,若诸葛亮PK郭嘉则胜者为诸葛亮。


叙三国


引言:诸葛亮和郭嘉比较,两个人确实是各有千秋。非要比较谁强谁弱那么个人觉得是诸葛亮略胜一筹。

这两个人的矛盾在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按照字面的意思郭嘉的能力应该在诸葛亮之上,但是我却是不这么觉得。


诸葛亮胜在独当一面、输在固执己见

诸葛亮自出山以来为刘备的江山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刘备在世时主抓内政发展力主国家安定、休养生息,刘备去世后内政、军事一手抓。这一点是郭嘉不可比拟的,也是完胜郭嘉的最重要的一点。

诸葛亮的缺点是固执己见,这么说虽然有些不妥当但再没有词可以形容。虽然正史上说诸葛亮是治国好手、奇谋为短,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全对。针对夷陵之战前夕诸葛亮劝阻刘备不要发动战争而言,诸葛亮是有全局的军事目光和远见的。当然刘备也没有错,同为一国之君孙权可以为了关羽几句话就背弃联盟偷袭荆州杀关羽,刘备为什么不能为了关羽攻伐东吴。但是在这一点上是诸葛亮不如郭嘉的地方,郭嘉能够懂得曹操心理所想的,根据曹操所顾忌的事物来分析、解决曹操的难题。但是诸葛亮不行,不然刘备也不会那么怀念法孝直。


郭嘉输在综合能力,赢在深知君主所忧

郭嘉在曹操帐下效力,为曹操出了非常的多的奇谋良策,而且料事如神。郭嘉在天下局势上的掌握、分析很好的辅助了曹操。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郭嘉就是分析研究曹操潜在敌人的处境,当曹操对敌出现疑虑时郭嘉就会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分析给曹操听,打消曹操的疑虑。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互相对峙时,孙策扬言要率军偷袭许都夺取汉献帝,曹操忧虑时郭嘉劝说曹操,孙策在江东太过霸道妨碍了当地士族的利益,必然会被暗杀,一人之地怎么会让丞相忧虑,结果孙策真的遇刺身亡了。这样的谋士哪个君主会不喜欢,如果诸葛亮也有此长处那么必定可以劝阻刘备激进的做法。

郭嘉对比诸葛亮输在环境,曹操号称谋士过百,那么这些谋士必然会被曹操按照自己擅长的领域去任职,以求发挥最大的作用。也正是因此,郭嘉略逊诸葛亮一筹。诸葛亮可以内外兼顾,而郭嘉只能在出谋划策的位置上大展身手。


总结:诸葛亮可以总览全局,而郭嘉只能在军事上制订作战方针,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略胜郭嘉一筹。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没有可比性!

两位不是同一类型的人才,有什么好比呢?移动智能机对照固话机,比什么,上网?拍照?社交还是通话?

比耐糙么?可惜,郭嘉三十八岁就因水土不服挂了,老天用实际证明,不是自己嫉妒英才,尔等真真的不可移动不耐糙啊!

说到此处,咱据演义所讲,不揉个人情感,论一论二人。各位看官,合胃口点个赞;不合胃口换一篇,万不可骂街!为什么呢?有素质的都创作去了,孙子才骂街呢!

为什么上来不讲正文,先道说明呢?因为郭嘉这个人争议太大了!

本来没什么事,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批人,这些人也不知道听过谁吹牛逼,非说郭嘉是曹操第一谋士。第一就第一吧,这还不过瘾,又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大有盖压天下人才之势。闫君说:得了吧!人家孔明辅助刘玄德,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曹阿瞒占尽三势,也不见郭嘉给挣多少。要是碰见孔明,还不得羞愧死!

其实大可不必!两者无法细论,羞愧个甚呢!孔明是综合型人才,郭嘉是单一型人才。

孔明隆中对三分天下,是谓战略;郭嘉×

孔明八卦阵统兵御将,是谓军事;郭嘉×

孔明联吴抗曹辩群儒,是谓纵横;郭嘉×

孔明观星相东南借风,是谓阴阳;郭嘉×

孔明率百官辅政治民,是谓邦政;郭嘉×

孔明木牛流马连发弩,是谓机匠;郭嘉×

好吧!这些就当没说!咱们就讲郭嘉最专业的谋。谋分计和略两科,计是谋的具体性体现;略是谋的远瞻性体现。哎,郭嘉就是个合格毕业的谋士!谋士搁现在说就是参谋,没有权利但又重要的职位。参谋不带长,屁都放不响,就说明了它无官权。如果为你献策的谋士是请的外援,搁现在叫军事顾问,地位相当受尊重。孔明在赤壁之战时期,就做过东吴的军事顾问,帮东吴借过东风借过箭,不花吴侯一分钱。郭嘉?好像没人敢请吧,一出门就又吐又泻,不好报丧啊!

孔明的谋略,我觉得就不必赘述了。单看章回标题就知道,太多了!咱们就主要说说郭嘉的才能到底如何?

☞当初曹操在兖州,荀彧荀攸爷俩来投。荀彧荐了程昱,程昱荐了郭嘉,郭嘉荐了刘晔,可以说从后往前,一个不如一个!郭嘉首次随军,就是伐吕布。兵至泰山险路,郭嘉恐有伏兵。曹操说吕布无谋,必无伏兵。说明郭嘉没有做到知己知彼。曹操中计时,郭嘉在侧。曹操说要报之,郭嘉说有招快使。曹操说用诈死计,郭嘉说好主意。此战曹操被吕布打的小命差些不保。你告诉我他是第一谋士?

伐张绣初陨大将典韦,后中贾诩计折兵将五万余,曹操也差点小命不保。

行军时,曹操有令,残踏麦者斩,不曾想操骑误入,操欲就法,郭嘉还把他奉承一番,给足了台阶。说明伐张绣郭嘉也在军中,你跟我说他是第一谋士?

书中所述,郭嘉唯一成功妙计,便是擒吕布时决沂、泗之水。当初攻下邳不下,郭嘉说有主意,可抵二十万大军。荀彧当时就胸中了然,问他可是决沂、泗水。郭嘉说正是。此计虽成,但你说他是第一谋士,怕是有些牵强!

郭嘉之所以被人称道,展现其谋略的有两处:即十胜十败论与定辽东。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决战的信心。但打败袁绍主要是许攸的计策。打败袁绍后曹操一家独大,郭嘉可谓首功。但论其十胜十败的谋略,荀彧也是此主张,不过是曹操先问的郭嘉。荀彧没机会讲罢了。定辽东,我认为才是郭嘉唯一实打实的高超谋略,至于他人有没有相同谋略,因为书中没有言明,咱也不好妄加揣测。

总体来说,郭嘉确是个优秀的谋士,但推他做首位,我估计在曹营中就说不过去。相对于诸葛亮,单论谋略,荀彧或许还有一比。至于郭嘉,还是先养养身体吧!


王楷仕


大家好,我是历史领域作者 杂学库,我来答

郭嘉与诸葛亮的智谋向来被人们认为是“三国双龙” ,对于他们孰强孰弱的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没有定论。

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谋士

他机智过人、料事如神,因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曹操取得胜利,被曹操重用并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正因为郭嘉的水淹之计,才使得吕布兵败被俘,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郭嘉更是提出“十战十胜的谋略”,从而凭借这一战巩固了在曹营中的地位,之后的战役中也多次获胜,史书上称郭嘉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谋士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等一些历史标签,在战国时期他屡屡立下功勋,后因其军事才能世人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刘备出征时,诸葛亮留守后方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做后方援助。话说:千古一策“隆中对”,已是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诸葛亮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剖析,给正在陷入迷茫中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制定了长期的合理的战略规划,这一规划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促使孙刘联盟,挽救了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蜀国。



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是一流

以依法治国为根本,以治国方针为己任,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在他制定的诸多制度中在晋朝时都还在延用。 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作战以攻为守,以弱攻强,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大获全胜。     

诸葛亮的治军才能在三国中也是名列前茅

他擅长灵活思考,因与曹魏作战时,需要从四川盆地向北边的汉中等地运送大量军粮,但要通过艰险的秦岭,一般的畜牧不能通行,于是他奇思妙想设计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以解决问题,是历史上杰出的发明之一,不仅如此众所周“弩”是古代士兵作战时所持兵器,诸葛亮巧妙改进兵器,制造并广泛使用齐发弩,它可以一齐发射数支箭,以至于在以后的作战中屡战屡胜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鲜明对比,小编还是认为郭嘉虽然出众,但与诸葛亮的综合功勋相比还是弱三分。


杂学库


看了诸篇高论,基本倾向于诸葛亮完胜!`

郭嘉郭奉孝好比刘邦的陈平,素以奇谋制胜!诸葛亮好比刘邦的张良张子房,善于筹画、统帅全局!孔明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鬼神莫测之奇,(七星台祭东风)有八阵图惊吓陆逊之能,有空城智败司马懿之术,有木牛流马运粮之技!试问:就是郭嘉不死,安其能乎?


劈厉一声春雷响


本题是比两人的寿命?还是比政治功绩?还是比统帅能力?治国方略?这些都是诸葛亮胜出,但是也有传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惜他们两个注定一个先走一个才出,特别是率军出征郭嘉根本不行,
诸葛一生唯谨慎


他那小身板没做什么都能生病,哪里比得诸葛先生?诸葛亮白天打仗行军,晚上批改文件,前方的、后方的、军中的、还有朝中的,最忙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然而论奇谋来说,郭嘉是曲指可数的奇才、鬼才,三国第一谋士,首先他识主很厉害,原来是袁绍身边的人,没干几天就发现袁绍虽然兵马最多,但是“外宽内疑”,表面看着宽厚大气实际多疑没主见,于是果断投奔曹操。


郭嘉剧照

第二识人很厉害,曹操说刘备是英雄有取悦的意思,也可能是一句玩笑话,他内心里没有把刘备当回事,而郭嘉是真的看出刘备非池中物,坚决不让曹操放刘备出到外面去,曹操不听,不过也难怪,谁都看不出刘关张离开了朝中权势依托能折腾出什么来。
郭嘉剧照


第三他的预见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能预测到孙策会有大麻烦,能预测出曹操兵马少仍然能打赢袁绍,能预测袁绍的两个儿子会互掐,不用一兵一卒就判了他俩掉了脑袋,曹操第一次打吕布时吃了败仗,只有郭嘉说再打可以赢,远征乌恒也是他的建议,用这些险招果然能赢,
这个演员选的好(清瘦、机灵)

打刘备别人都怕刘表会偷袭,只有郭嘉敢拍胸脯说不会,果然打败刘备还捉了关羽,可以说如果他活着赤壁之战可能会改写,估计还能把司马懿预测死,这种计谋妙不可言,郭嘉长于“谋”而诸葛亮长于“划”,诸葛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而且守的是正道很少涉及险招。



当然谋士也不是可以瞎说乱说,有时候预测错误也会掉脑袋,神奇的是郭嘉每次都说对了,做个形象比喻郭嘉就像是比尔盖茨的办公软件,它必须装到过硬的电脑上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而诸葛亮就好比是一台完整的电脑。


黄蜂二师兄


诸葛亮,是军事家,政治家。但政治能力更强。

诸葛亮,追求的是管仲,乐毅的才能,出将入相。可惜政治能力有余,而军事能力不足。

况且,刘备在世时,也没完全信赖诸葛亮,使得刘备错过很多次,不战屈人之兵的良机。

等到诸葛亮全盘接手时,已经实力大不如初,也是回天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有这些,使得诸葛亮才能受到极大约束,得不到预想中的成就!

郭嘉,是谋士。洞悉人性,对人的内心动向了如指掌。

曹操,对郭嘉是言听计从,完全信任。以至于郭嘉得以平平用奇策,用险招化险为夷。

曹操用人在刘备之上,使得帐下之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点是刘备望尘莫及的,如果诸葛亮在曹操之列,那就不是现实中的档次了。

总之,对待人性上,郭嘉在诸葛亮之上,而且善出奇制胜,更是善用险招而无遗策。这是诸葛亮无法超越的。而诸葛亮的军事,政治才能是郭嘉所无法企及的!


袁少安


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两擅长的领域有不同。从谋士的角度看。郭嘉并不比孔明差,甚至可能更强。

郭嘉善于分析预判对手,通过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来帮助曹操获胜。他的"十胜十败‘’之说,奠定了曹操第一谋士的位置,后来又屡出奇谋,协助曹操平定刘备、吕布,战胜袁绍,平定二袁。从献策被采纳且取得成功的比例,郭嘉比孔明要好。

从军事统帅的角度,那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诸葛亮是难得的帅才,而郭嘉基本没单独领军过。

从内政能力看,郭嘉也是很不错的,曾经为曹操管理后方,但时间太短,没有给他太多机会。

标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走钢丝。比如战官渡、征乌丸这两回,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断言不会,也偏偏曹操就敢听他的,冒此天大的风险。其实官渡之战这一回,是多少有些侥幸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征乌丸那一仗,则确实体现了郭嘉的军事天才。

诸葛亮在《三国》中已然是被神化了,呼风唤雨就不必说了,单单是他的计谋与算计,就已是鬼神也难为了。而郭嘉基本上还是比较中性的描述,还算是个人,当然郭嘉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了,否则就不会有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哭郭嘉的事情了。

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辅佐蜀汉大业闻名的。郭嘉则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各自主人的倚重人物,曹操会把后方的身家性命交给郭嘉,而刘备起兵罚吴的时候也把朝廷事物尽托付于诸葛亮。只不过,曹操的整体素质要比刘备高些,且占据更大的地盘和人脉,谋士要比西南一隅的刘备人才储备要厚的多,加之郭嘉仅仅存活了37年,所以郭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自然要比诸葛亮小的多。

郭嘉是个谋士,诸葛亮也算是个谋士,从谋士角度讲郭嘉似乎比诸葛亮强。但郭嘉只是谋士,而诸葛亮则完全不同,他不但是军事统帅,还是政治统帅。所以两个人不在一个段位上。


麻辣小烤鸭


郭嘉是军师祭酒,曹操的纯谋士。杰出作是官渡之战前的所谓十胜十败论,预测孙策树敌太多会遭到报复和不测。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让袁谭袁尚相自残杀,曹操一并收拾。轻装奇袭乌桓,速战速决。郭嘉207年去世时诸葛亮还没出山,叫二人如何Pk。不过郭嘉谋出必成,是乎有先见之明,能忠心侍曹,算汉末时期一流谋士,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诸葛亮未成出山就酝酿一篇隆中大作,怕郭嘉一生也弄不出来,刘备三顾而出,如鱼得水,从一无所有,到终成霸业,全仗诸葛亮的辅佐。诸葛亮是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蜀汉丞相,总领内外国事,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官公正清廉,是后世人类之楷模,文武双庙十哲之一,受历代帝王和百姓推崇和敬仰。郭嘉又怎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刘坤忠120


知名学者易中天曾在他的作品《品三国》中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认为俩人是同一个级别的人物,对刘备、曹操同样重要,而且易中天说两人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

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

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

他们都“谋功为高”。

他们都忠心耿耿、竞竞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他们和曹操、刘备的关系,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如鱼得水”,甚至确有一些情意。

不过网友对易中天的这份评价并不满意,支持郭嘉的说《三国演义》不是正史,诸葛亮被过于神话,有很多事例都是捏造的。而支持诸葛亮的则认为,就算郭嘉很厉害,但他很早就死了,怎么可以跟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的诸葛亮比呢?

其实我们觉得不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百分百是真实的,被称为历史小说的《三国演义》,他的很多故事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也不见得完全是假的。而《三国志》因为陈寿的身份,以及当时历史的特殊性,他不可能什么都写,什么都是真的。试想,陈寿的《三国志》虽然是在西晋时期写的,但大伙都知道,这个西晋本来就是当年魏国的继承国,所以要让他客观的去赞颂蜀汉的优点应该有点难度。

当然,三国英杰集聚,能力各有短长,后世任评说。有英雄就会有人评论,因为赞美诸葛的人太多了,就有人开始挖掘另一谋略界奇人郭嘉。就要分出两人到底谁高谁低。这个问题估计只有易中天那样的回答才是最正确的,如果一定要分胜负,还是一起看看《三国志》等正史和所谓的野史《三国演义》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然后网友们自己去评判吧——

先看诸葛亮: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随后策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后刘备拜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托孤诸葛亮于永安。从此诸葛亮辅佐刘禅,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建功立业。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再看郭嘉

郭嘉被称为鬼才,智计不穷,有神鬼莫测之能。早期曾经投靠过袁绍,但看到袁绍无果断的抉择力和任用察识贤能的才能,成不了大事便离开袁绍。后来受荀彧的举荐,和曹操见面详谈后互相肯定,最后跟了曹操。袁绍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对比曹操和绍的优胜劣败,鼓舞了曹操;又分析时局,认为先扫平吕布,再谋取天下。曹操想破刘备,但诸将担心袁绍出兵,郭嘉指出袁绍反应迟缓不会有大规模用兵,支持曹操的决定,事情结果也如他所料。袁绍死后,建议曹操暂时退兵,让袁绍二子相残,后袁谭来投,曹军再次进击攻下袁尚的邺城。在南皮杀掉复叛的袁谭后,劝曹操多用河北贤才。追袭袁熙、袁尚余党时劝曹操兵贵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乌丸大本营柳城,终破三郡乌丸並让他们臣服。

演义跟正史没有太大的差别,经常出奇策良谋。在曹操回援兖州时,郭嘉提醒泰山险路可能有埋伏。于下邳攻坚不下的时候,献上大水淹城计,将吕布击破,并在白门楼抓了吕布。后来在许昌劝曹操软禁刘备,可惜曹操不听被刘备走了。在曹操准备攻打袁绍,孙策却趁机预谋袭击时,分析孙策为人不谨慎,迟早会被小人所杀,不用担心。袁绍死后,袁谭与袁尚权力相并,郭嘉献计使其自相残杀。帮曹操扫清了袁熙、袁尚的余党,又献计灭了乌桓的蹋顿。

郭嘉死后曹操伤心不已,手下诸将及谋士也都扼腕而叹。赤壁战败,曹操更是痛哭郭嘉,感叹若奉孝在,不至有此败。这也被人们认为是曹操对郭嘉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