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是看錯人了嗎?

可以說諸葛亮非常看好姜維,培養了姜維,但並沒有把姜維當成政治接班人,只能說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和一部分軍事才能。姜維實際上非常優秀。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是看錯人了嗎?

歷史上的姜維,軍事能力是很強悍的,其軍事能力遠超過鄧艾與鍾會,稍微強於陳泰。在國力遠弱於曹魏的情況下,其北伐勝多敗少,曾經多次大敗曹魏關隴軍團,並非不堪一擊。

公元234年秋,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蔣琬隨後接班,迅速穩定蜀漢局勢。此時的曹魏,在此前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下,國力損耗嚴重,經濟疲憊,民有菜色,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急需休養生息,而蜀漢雖然國小,但軍力強悍,經濟發展強勁。因此蔣琬積極練兵,營造舟船,準備經漢水水路前出上庸、新城,實施北伐,但沒來得及出兵就病逝了。隨後費禕當政,而費禕偏向保守,錯過了幾次絕佳北伐的機會。姜維每次建議出兵,費禕頂多給姜維一萬軍隊,只能小有收穫,使得重創曹魏的良機屢屢失去,姜維只能徒喚奈何。

公元253年春,費禕在一次酒宴上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身亡,尚書令陳祗隨後掌握蜀漢內政大權,開始全力支持假節的衛將軍、涼州刺史姜維實施北伐。但此時的魏國,除了興勢之戰外,與蜀漢近二十年沒有太大的戰事,因而獲得了喘息良機,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實力迅速恢復,並且在江淮地區形成了龐大的軍事資源集結,其國力已經遠遠超過蜀漢。姜維的北伐,似乎已經無力迴天。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是看錯人了嗎?

公元263年,司馬昭為了進一步撈取政治資本,消除弒殺曹髦的不利影響,提出伐蜀計劃。此計劃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徵西將軍鄧艾認為蜀漢尚有姜維不好對付,不宜伐蜀。只有鍾會大力支持司馬昭。

於是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統領伐蜀事宜。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是看錯人了嗎?

當鄧艾綿竹之戰擊滅諸葛瞻後,率軍直抵成都,驚慌失措的劉禪,對右將軍閻宇也失去了信心,在譙周的忽悠下,舉國投降,蜀漢滅亡。


諸葛亮精心挑選的姜維最後為何不堪一擊?是看錯人了嗎?

姜維最終在隨後的鐘會之亂中被魏軍殺死,時年63歲,其全家也被魏軍屠滅。

姜維,一代英才,軍事才能出眾,對蜀漢忠心耿耿,是蜀漢後期的頂樑柱,其“聚兵斂谷”的策略也非常高明,本來即將重創魏軍卻終未能力挽狂瀾,實際上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蜀漢之滅亡,姜維獨木難支,非姜伯約之過,最終只能留下深深的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