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一位妻子的日記:讓養老院的老人遠離疫情,是老趙最大的心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建德各地各部門迅速響應、積極行動,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聯防聯控,形成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我們能見到的往往是“抗疫”人員忙碌穿梭的一面,而在建德市婚姻服務中心退休人員何文美的日記中,展現了他們夜以繼日的另一面。

建德一位妻子的日記:讓養老院的老人遠離疫情,是老趙最大的心願

新冠疫情全面爆發

年二十九,是年前上班的最後一天,可都快七點了老趙還沒回來,發微信不回,打電話總是通話中,真急人……

七點半,聽到熟悉的腳步聲,我趕緊開門。飯菜上桌,老趙狼吞虎嚥地邊吃邊說:“現在肺炎很嚴重,武漢都封城了,剛才局裡開會,確定我為局裡疫情工作聯絡員,不光要管全市養老院,還有整個民政系統的疫情聯絡工作都要做,每天還要值守。”

我聽了心裡頓時咯噔一下:這個春節看來不安耽了。

終於趕上吃年夜飯

年三十,長假第一天。

老趙很早起來,邊穿衣邊說:“今天要給所有的養老院打電話、發文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搞好。”

匆匆吃了早飯,天還沒亮透,老趙就出門了。臨走前,我照例說了句“早點回來噢”,他“嗯”了一聲就沒人影了。

中午一點多,他回來扒拉了幾口飯又去了書房。天色漸暗,我越來越急,只好推門進去,還沒開口老趙就對我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又對著手機說道: “多少人?噢,66人。那失能失智的有多少?18個。在院五保戶呢?還有一線護理員呢……”

我又默默退了出來。五點十七分,老趙出來了,說:“走了走了,快!”

菜已上桌,因為老趙匆忙要出發,一大家子馬上開動。

飯桌上,大家談論最多的當然是武漢的疫情。老趙一再跟公婆說,叫他們不要出門,老人身體差,容易被感染,他又忙,這個春節沒時間照顧他們的。

疫情代替了春晚,在微信、釘釘、電話聲中迎來了新年。

我也被抓了“壯丁”

正月初一一大早,老趙已坐在電腦前。他說:“按風俗,初一到初三是拜年的高峰,遲點去養老院的人會很多,疫情蔓延的風險很大。疫情防控,關鍵在防。我想想還是早點發個通知,外面人員一律不能入養老院,不能接收外面的老人回來,要保證養老院內部的安全,還要讓養老院貼個告示,家屬不能將已接回家的老人送回養老院。”

中午老趙喊我過去幫忙,讓我給他讀微信裡各養老院報來的情況。

正打算做午飯的我有點情緒: “怎麼不發個報表,叫他們填好了,發過來多快呀,還要這樣一個個念,多麻煩。”

“你不知道,養老院的人很多都是年紀大的農民,他們文化不高,做不了報表,只能通過微信,讓他們把‘?’的地方改改,報表我來做。老婆,你報微信裡的,這樣快點,不然1點半報不出去的。”疫情面前,防控工作第一。無奈,我只好幫一幫,年初一我們就在數字中度過了。

買包餅乾當飯吃

“你熱點吃的,我下鄉去,去各個養老院看看告示貼了沒、有沒有收老人,我不為領導表揚,只為老人安全。”老趙拿上兩個荷葉包,夾了八寶菜出發了。

可是中午一點多了,老趙還是沒回來。打電話他,他說“我在大洋去三都的路上”。

到二點半了,他還沒到家。再打電話過去,沒人接。我估計可能開著車不方便接電話,嗯,那應該是快回來了。

直到三點多,他打來電話,說他還在去大洲的路上,經過下涯鎮時買了點餅乾和水,正在車上吃,不回來吃飯了。

下午四點半,老趙說他了解到個別養老院缺少口罩、消毒水等防護用品,要到市防疫站領了防護用品送去養老院。

今天的晚飯他又沒趕上吃。

一碗酸甜蘋果羹

馬上就要十一點半了,老趙還在電腦前。

養老院的管理不因封閉而停止,反而更忙。老人、失能失智人員、護理員,防護用品、口罩、消毒水、報表,整個春節他都在它們中間切換。

讓養老院的老人們遠離疫情,是老趙最大的心願。整個春節,他為此不停地操勞著。

夜已深了,我為他端上一碗酸甜開胃的蘋果羹,讓他暖暖身子。

建德一位妻子的日記:讓養老院的老人遠離疫情,是老趙最大的心願

何文美日記中的老趙,是建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負責人趙衛軍。1969年出生的他是中共黨員、中共建德市民政局機關支部委員會支部書記,也是民政局疫情工作的聯絡員。

面對複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像老趙這樣的無私黨員幹部還有很多。無數忙碌的身影帶著人們期待驅走病毒、春暖花開的美好願望,穿梭在抗疫一線,成為這個不平凡的春節裡最動人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