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雖打贏了74師,但粟裕不認為是勝仗,犧牲縱隊司令代價太大

1946年10月19日爆發的第一次漣水保衛戰,張靈甫率整編第74師和整編第28師192旅共3萬餘人,分三路向漣水城殺來。粟裕則親率華中野戰軍主力共23個團迎敵。

這一仗雖打贏了74師,但粟裕不認為是勝仗,犧牲縱隊司令代價太大

張靈甫本想乘攻克兩淮之威,再立奇功,沒想到在漣水城下遇到了粟裕,兩人硬碰硬的結果是,進攻一方的張靈甫不得不鎩羽而歸。對於這場戰況,《粟裕傳》這樣寫道:

“國民黨軍的進攻,遇到了華野部隊的頑強抗擊,每發動一次攻擊,就留下一堆屍體。激戰至10月28日,粟裕下令全線反擊,敵軍有的被殲,有的投降,有的潰退。張靈甫組織‘督戰隊’,以幾十挺機槍阻擊潰退蔣軍。整編第28師192旅大部被殲,旅長曾振負傷,率殘部潰退,被張靈甫的‘督戰隊’殺傷數百人,還有不少人在渡河時落水身亡。曾振丟開整編第74師,率殘部逃往淮安。隨後,張靈甫也急忙收拾人馬,逃回淮陰”。(《粟裕傳》第一版,第537頁)

鏖戰14天的第一次漣水保衛戰於11月1日結束。雙方殺得至為慘烈,國民黨軍的王牌主力整編第74師第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此戰共“殲敵9000餘人,其中74師6000餘人”。

這一仗雖打贏了74師,但粟裕不認為是勝仗,犧牲縱隊司令代價太大

漣水保衛戰後,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七戰七捷的指揮者粟裕將軍》。文章說:“蘇中七戰七捷的指揮者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粟裕將軍,最近又參與組織了漣水保衛戰的勝利戰役。他的軍事天才和保衛人民利益卓著的功績,光輝地照耀著蘇皖解放區”。(《粟裕年譜》第199—200頁)

華中分局發出的慶祝漣水大捷的指示這樣指出:“漣水戰役已勝利結束,頑192旅被殲,74師殘部向清江近郊潰退,我已收復很大失地,此次勝利意義很大”。(《粟裕年譜》第200頁)

面對勝利後的各種祝賀和報道,粟裕卻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顯然,粟裕對於這一仗並不滿意。《粟裕傳》這樣寫道:

“這一仗,華野部隊也付出了傷亡6000多人的代價。特別是第10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光榮犧牲(謝祥軍是在前沿陣地指揮所觀察敵情時,被敵人的狙擊手冷槍射中犧牲的——作者注),是一個重大損失。粟裕為此深感痛惜,他後來說漣水保衛戰,基本上是一個消耗戰”。(《粟裕傳》第一版,第538頁)

這一仗雖打贏了74師,但粟裕不認為是勝仗,犧牲縱隊司令代價太大

如果單從戰損來講,此次漣水保衛戰國民黨軍損失遠遠大於我軍,我軍的作戰效費比還是划得來的。但粟裕深知:畢竟我軍的傷亡也不低,而傷亡的又都是抗戰一直堅持下來的主力,這樣的消耗戰打法並不理想,並不具有代表性,至少與七戰七捷的作戰效能是沒法比的。特別是粟裕一向愛兵如子,他對謝祥軍的犧牲看得很重。戰爭剛開打,損失這樣的一個高級幹部,實在令人遺憾惋惜,至少使這場勝仗大打折扣。

基於這一認識,粟裕並未將這次漣水保衛戰定性為一場勝仗,而是客觀地定性為“一場消耗戰”。這充分體現了粟裕實事求是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粟裕科學客觀對待戰爭勝負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粟裕愛兵如子的精神。

其實,解放戰爭開打時間不長,與國民黨頭號主力硬碰硬打成這樣,致使氣焰囂張的74師大傷元氣,殊為不易。至於我軍從這一戰中取得的打大仗、打惡仗、打硬仗的經驗,這為半年以後消滅國民黨軍這個頭號主力整編第74師摸索了寶貴的作戰經驗。可以說這是收穫以外的收穫。

這一仗雖打贏了74師,但粟裕不認為是勝仗,犧牲縱隊司令代價太大

主要參考文獻:《粟裕戰爭回憶錄》《粟裕傳》《粟裕年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