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國民黨軍,被包圍在僅7到8公里的區域,真是光困就能被困死

30萬國民黨軍,被包圍在僅7到8公里的區域,真是光困就能被困死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蔡凹會議後,粟裕一邊繼續對杜集團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一邊抓緊時間對部隊進行休整補充。

華野在淮海戰役中的兵員損失特別大,但是這些缺額都在休整中通過“即俘即補”得到了彌補。據統計,在淮海戰役開始時,華野兵員總數有近37萬,戰役過程中傷亡了11萬,而到戰役結束時,卻增長到了55萬,增長的部分,除少數為升級的地方部隊外,大多數是“解放戰士”。

到淮海戰役的最後階段,華野“解放戰士”的總數已達百分之八十,因來不及換裝,戰場上常有解放軍戰士和“解放戰士”發生誤會,乃至互有傷亡的事例發生,有人開玩笑說,淮海戰役已經變成了“共產黨指揮的國民黨軍隊同國民黨軍隊作戰”。

“即俘即補”是沒辦法的辦法,如此“置換”過的華野與過去相比,戰鬥力肯定有所下降,特別是“解放戰士”大多不會打夜戰,同時由於骨幹和真正的解放軍老兵太少,戰鬥過程中便常常出現進攻時拉不上去,後退時又撤不下來的現象。

30萬國民黨軍,被包圍在僅7到8公里的區域,真是光困就能被困死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不過這實際上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包圍圈中的杜集團不用打,光困就能被困死。

杜集團有三十萬兵馬,被壓縮在一個方圓只有七八公里的狹小圈子裡。所有彈藥糧食全都得依賴飛機空投補給,食之者眾,投之者少,尤其是到12月中旬以後,天氣漸寒,卻還有許多人沒有穿上棉衣,飢寒交迫的境遇比缺乏彈藥更為嚴重。

後來一些俘虜兵形容他們的被困生活:“我們就好象一大群魚,在一個快乾涸的小水塘裡亂蹦亂跳。”

指揮官們的信心也逐漸崩潰。當初商量好突圍時,邱清泉之所以突然反悔,是因為他根據過去的經驗,認定解放軍只會圍十到二十天左右,時間一長,如果還不能盡殲敵軍,就會自動撤圍。

30萬國民黨軍,被包圍在僅7到8公里的區域,真是光困就能被困死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隨著時間的延續,邱清泉終於清醒過來,開始明白這次解放軍是要不達目的不罷休,而黃維兵團就是他們的最終下場。

邱清泉常常一個人在房間裡自言自語:“我今年已經四十八歲了,看也看夠了,玩也玩夠了,什麼都享受過,就是死也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