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中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差異就像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那麼大

中國清朝末期的著名學者辜鴻銘曾言:“

南方的中國人和北方的中國人之間的差異簡直就像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那麼大。”從形體人類學來考察,人們也認為中國的北方人是蒙古人種,而南方人主要是馬來西亞人種。

南方人和北方人在體形和外表上一眼就能區分開來。南方人瘦,個子矮,而北方人則身材高大,體形健壯。

辜鴻銘:中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差異就像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那麼大

清朝末期的著名學者辜鴻銘

在人體的構成要素方面,南方人、北方人之間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地理、自然環境是造成南、北方人差異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北方山多,南方水多。也就是說北方山嶽多,平原廣闊,而南方則分佈著蜘蛛網般的無數河流、湖泊。所以自然在交通方面也就出現了“南船北馬”的差異。

氣候方面,南方溫暖、溫和,而北方則溫差大,風也很大。孔子說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就代表了南北兩種不同種類的中國人。

性格方面看的話,北方人單純樸素,粗獷豪放,光明磊落,具有“剛硬”的性格。而南方人則相反:南方人柔軟細膩,悠然自得,而且富於變化,具有“柔軟”的性格。

辜鴻銘:中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差異就像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那麼大

中國的南北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因此北方多出英雄豪傑、國王皇帝,而南方則多出文人作家、畫家、藝術家、商人等。北方是厚重剛硬的硬漢子脾性,南方則是柔軟、細膩的女性性格。

如果說語言差異最能反映文化的差異,那中國南北方的“南腔北調”式的差異簡直就像兩個不同的民族。

按照旅居美國的中國學者趙無眠所說的情況,在漢語的語言體系中,除了北方方言(以北京話為中心的一種方言),還存在其他7種方言。這些方言之間的差別簡直就像德語、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之間的差別。

人們為了實現交流,就不得不借助“漢字”這種文字或普通話這種北方系統的標準語。

辜鴻銘:中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差異就像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那麼大

南北雙方的差異

在中國,就舉“日本”這個詞的發音,也是各式各樣。有的地方發成“一本”的音,有的地方發成“二本”的音,還有的地方發成“四本”、“七本”的音,甚至有的地方還發成“十本”。你看“日本”這個詞只有一個,可是中國人卻能發出很多種“日本”來。

南北方大自然的不同也造成了飲食上的差異。南方主要吃米,北方則以麵食等為主。南方菜細膩,口味多種多樣,還存在很多菜系。北方菜則一般口味濃、重。

柔軟、纖細的南方文化就如水墨山水畫一般,而厚重、剛硬的北方文化則像木版畫。南方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輩出,實際上我們所說的“中國四大發明”也都是南方的產物,而茶、瓷器、地毯、豆腐、醬油也都是南方人的發明。

辜鴻銘:中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差異就像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那麼大

南北方大自然的不同也造成了飲食上的差異

南方是技術寶地,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北方是思想、理念之鄉。孔子、墨子、莊子、韓非子、荀子等人的學說或思想基本都誕生於北方。

因此,我們可以說南方長於風花雪月的文化,北方擅長權力、政治。南方值得驕傲的是典雅的園林,與此相對應的是北方引以為傲的長城、皇宮、都城。北方現在仍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就是這個緣故。

從某種意義上講,日本與中國南方的環境相似,而朝鮮半島則與中國北方的環境特徵類似。柔軟的南方比剛硬的北方善於機變,南方經濟富裕也側面反映了這種文化特質方面的差異。

當然,中國南北方之間的差異還有很多,在這裡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各位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聊一聊自己眼中的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區別。

辜鴻銘:中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差異就像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那麼大

柔軟的南方比剛硬的北方善於機變,南方經濟富裕也側面反映了這種文化特質方面的差異

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敬請留言,必定認真回覆!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