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知恥是中華文化的主要支柱,羞恥感可謂是人的道德底線

辜鴻銘:我之留辮不剪純屬個人愛好和審美觀的體現。

清末怪才辜鴻銘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但對中國傳統文化意識極強,家裡長年供奉著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必定祭祀,給兒子起名字也是按照族譜排序,辜鴻銘說:我之姓辜,考其姓氏由來,祖先最早必定是些罪犯(辜在漢語裡有‘罪’的意思)。但這並不足以為羞,如果你數典忘祖,那才真的可恥。
辜鴻銘:知恥是中華文化的主要支柱,羞恥感可謂是人的道德底線​​

辜鴻銘在北大講授英國文學期間,正是西風日盛之際,北京大學的教授多是西裝革履,他卻仍舊瓜皮小帽,長衫長辮,和接送他的長辮黃包車伕,成為北大一道守舊怪誕的風景,當時北大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甚至有人建議將其逐出北大,好在當時的校長蔡元培先生力挺他,說他是:一位學者、智者、賢者,應該包容。

辜鴻銘曾對北大學子說: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後,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瑜那些“蠻夷之邦”。其稱西方為“蠻夷之邦”,東方則“明心見性”,被當時的人視為夜郎自大,但百年後的今天,都驚歎其極大的預見性和深邃性。
辜鴻銘:知恥是中華文化的主要支柱,羞恥感可謂是人的道德底線 我們很難想象當年面對全盤西化的西學風潮,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辜鴻銘老先生以什麼樣的勇氣選擇同樣激烈尖銳的保護行為,誓死捍衛中華傳統文化的尊嚴。


辜鴻銘:知恥是中華文化的主要支柱,羞恥感可謂是人的道德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