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逆行者”孤單前行!粵籍海外僑胞捐贈款物逾2億元

“感謝海外鄉親的款款愛心,如果說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防疫物資就是我們白衣戰士手裡的彈藥糧草。”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下稱“中山三院”)副院長陳燕銘動情地說。2月5日下午,由泰國深圳總商會捐贈的1280個N95口罩和5000個外科口罩,從廣東省僑聯運至中山三院。接下來幾天,多批僑界籌集的防疫物資將陸續送達。

不让“逆行者”孤单前行!粤籍海外侨胞捐赠款物逾2亿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6日,向疫情防疫工作捐款捐物的廣東籍海外社團和僑胞涵蓋全球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捐贈款物2.04億元,其中捐款達1.6億元,捐贈物資4384萬餘元,包括醫用口罩417萬隻、N95口罩35萬餘隻、防護服5.4萬套、防護眼鏡3.6萬件、手套46萬多套,體溫槍7887支以及其他防疫用品一批。

“背後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從醫數十載的陳燕銘出生于歸僑家庭,兼任廣東省僑聯常委、中山大學僑聯副主席。她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輩又一輩僑胞堅守的信條,背後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親歷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役,基於醫護工作者的敏銳直覺,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陳燕銘聯繫廣東省僑聯、廣東省僑界海歸協會與廣東省僑界仁愛基金會,建議發動僑胞捐贈款物,特別是要儘快在海外購置一批防護用品、醫用耗材,得到各方積極響應。

不让“逆行者”孤单前行!粤籍海外侨胞捐赠款物逾2亿元

中山三院是廣東省級新冠肺炎病患定點收治醫院。連日來,該院醫護人員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構築起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堅實堡壘。然而,抗疫前線的巨大消耗使得各類醫療物資變得緊缺。為此,該院發出公告接受社會各界捐贈。

“來自僑界的愛,給白衣戰士帶來濃濃暖意。”在陳燕銘看來,越洋而來的抗疫救援物資,不僅有助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更帶來精神上的鼓舞與支撐,讓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逆行者們”不會孤單前行。

多方合力保障物資及時送達

2月4日,一批價值70萬元的醫用物資從泰國曼谷抵達廣州。這批物資包括9299套防護服、1500個護目鏡和1212個N95口罩,由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捐贈給廣東省僑界仁愛基金會。當天下午,它們由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統一接收,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分配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不让“逆行者”孤单前行!粤籍海外侨胞捐赠款物逾2亿元

事實上,這並非香港廣州社團總會首次捐贈疫情防控急需物資。2月1日,由該社團向廣東省僑界仁愛基金會捐贈的1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從印度尼西亞空運至深圳機場,廣東省僑界仁愛基金會完成清關手續後立即運回廣州,並連夜配發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緩解了該院防務物資短缺的燃眉之急。2月2日,第二批249箱約5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發往湖北、浙江和廣東省內各醫院,支援各地抗擊疫情。

廣東省僑聯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四處尋找抗疫物資購買渠道,發動僑社成員到住在國各城市採購,再聯繫運輸渠道將物資發往中國,成為了不少廣東籍僑胞近期的生活常態。

據介紹,為儘早將疫情防控應急物資運回中國,廣東省僑界仁愛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日以繼夜、爭分奪秒地協助辦理物資運輸和清關手續。與此同時,物流公司和志願者團隊也參與進來,確保及時準確將醫療物資配送到各地有緊急需求的醫療、慈善機構。

義舉背後是拳拳赤子心

“第二批醫用物資N95口罩1860款、1730款、1805款共854箱,從中東空運回廣州後已經轉捐武漢和廣州!”“向祖國捐贈口罩21萬隻,後續款物還將陸續抵達!”……

記者翻閱華僑華人的微信朋友圈,捐款捐物的各類消息不斷刷屏。經過多方籌募、日夜奔走,海外廣東鄉親的努力換來了一箱箱口罩、一車車醫護物資、一張張匯款單。他們捐獻的物資來自全球各地,第一時間送進國門,晝夜兼程抵達疫情防控一線。

不让“逆行者”孤单前行!粤籍海外侨胞捐赠款物逾2亿元

正大集團捐出3000萬元現金和2000萬元物資。其中,1000萬元捐款用於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設立科研基金,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工作;2000萬元捐款匯入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我們將根據抗擊疫情的需要,進一步做好公益慈善。”泰國知名粵籍僑領、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說。

省僑聯海外顧問、美國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梁冠軍第一時間在美國訂購了10萬個N95口罩,分兩批空運武漢。同時,他還發動總會下屬221個社團募集各類口罩100多萬個陸續發回祖(籍)國。“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必定全力以赴,幫助祖國渡過難關。”他說。

一組組捐贈數字背後,是一顆顆火熱的赤子心。正如廣東省僑聯常委、香港廣州社團總會常務會董張福歌所說:“我們享受著國家繁榮昌盛帶來的榮譽與自豪,自然的,面對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中國人,理應互相支持,行動起來,與祖國共進退。”

【記者】龔春輝

【作者】 龔春輝

【來源】 粵洋記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