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名士马融的后人,历任太尉、太傅等官职,却因为袁术晚节不保


他是名士马融的后人,历任太尉、太傅等官职,却因为袁术晚节不保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每个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光的逝去,有些人的光芒愈发耀眼,有些人却逐渐落寞。本篇就来聊聊马日磾mìdī,字翁叔。

马日磾是司隶扶风茂陵人,他是名士马融的后人,《后汉书·马融传》提到马日磾的辈分是族孙,而《三辅决录》说是族子,至少可以确认马日磾是扶风马氏的后人。马融作为东汉著名经学家,他的门人多达千人,卢植、郑玄等人都是他的门徒。

马日磾年轻时就已经掌握了马融的学说,凭借自身才学被朝廷录用,当然这也会考虑他的家世。马日磾没能立传,也无从得知他的具体事迹,只能从史料中梳理些关于他的记载。熹平四年(175年),蔡邕yōng、马日磾、杨赐等人上书请求校对《五经》,这才有了著名的“熹平石经”,这一年马日磾已经是谏议大夫了。

“征岁余,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后汉书·卢植传》


他是名士马融的后人,历任太尉、太傅等官职,却因为袁术晚节不保

光和元年(178年),由于这一年频繁有异象发生,比如地震、日食、雌鸡化雄、白衣人梁伯夏等,所以汉灵帝刘宏将蔡邕、杨赐、马日磾、单飏等人叫来询问对策中平五年(188年),时任射声校尉的马日磾接过“太尉”一职,他前边两任太尉分别是曹嵩、樊陵,可以明确的是他俩都花了钱,就是不知道马日磾有没有掏钱。

中平六年(189年),也就是马日磾担任太尉的第二年,他就被罢免了,应该和这一年四月发生的日食有关,东汉时期天降异象一贯是要三公背锅的,也就是魏国把三公摆成吉祥物后才好转,也有可能是刘宏临终前想起来远在幽州的宗亲刘虞了。

初平二年(191年),由于太尉赵谦久病,马日磾从太常迁任太尉,这时在位的已经是汉献帝刘协了。由于杨彪在初平年间也担任过太常,所以马日磾和杨彪担任太常的先后顺序尚不明确。这一年马日磾还试图劝王允不要杀蔡邕,当然他也没能劝住王允。

马日磾从王允那离开后,就对他人感叹“王允又怎么能长存于世呢?”,原因马日磾认为王允这种做法是在破坏礼法。初平三年(193年),王允被李傕jué等人处死,而马日磾从太尉迁任太傅,并且录尚书事,名义上马日磾应该有着极大的权力,但面对李傕、郭汜等人他也无力反抗。

“秋,七月,庚子,以太尉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资治通鉴》


他是名士马融的后人,历任太尉、太傅等官职,却因为袁术晚节不保

同年,马日磾和赵歧奉命去安抚关东诸侯,这个赵歧就是《三辅决录》的作者。马日磾半路就和赵歧分开了,他要去淮南封袁术为左将军、阳翟dí侯。马日磾一去就被袁术扣下了,袁术以观看为由“借走”了马日磾的节杖,这让马日磾没法回朝复命。

但马日磾自己态度也不坚决,袁术的叔父袁隗就娶了马融之女,所以马日磾和袁术还是能攀上些关系的,他本身也有求于袁术。案《献帝春秋》,袁术强迫马日磾征辟了其军中十余人,为此马日磾怼了袁术“你家先祖是如何征辟士人的?催着我去征辟,你觉得三公府掾吏是能用抢的吗?”

“初,太傅马日磾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于袁术”——《后汉书·孔融传》

然而孙策、朱治、华歆都是被马日磾征辟的,可能是欣赏有加,也可能是被逼无奈。马日磾曾求着袁术放他离开,但是袁术还想让马日磾在自己这担任军师了,

所以一直到马日磾抑郁而终也没能离开寿春。兴平元年(194年),马日磾逝世。

建安二年(197年),当他的遗体被送达京师时,孔融还跳出来说马日磾取媚奸臣,袁术的奏表署名中第一名永远都是马日磾,所以不应该加礼厚葬马日磾。最终朝廷采纳了孔融的意见,也许孔融的反对与孔氏、马氏的古文经学地位相关。

马日磾就像当年的马融,晚节不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