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縣境內部分地區在大面積種植花椒,核桃等農作物,對此你怎麼看?

巴蜀VS豪哥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大家都來分析一下,這當中的利益關係:蘭草銅梁前幾年種了幾百畝核桃,長勢良好,聽本地老百姓說有部份已經掛果,但最近看到的卻是一臺挖掘機把整個核桃樹全部挖掉,問其原因,說要改種花椒。既然平昌全縣把核桃和花椒當成兩大支柱產業來發展,為什麼要這樣做?承包商種核桃領了國家補貼,還沒見到一分錢效益,毀掉核桃又種花椒,誰能告訴我種花椒國家還會給補貼嗎?如果不給,承包商可不可能做成公益事業?如果給,承包商是不是覺得國家錢真好賺?如何發展平昌經濟,是我們每個決策者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經濟轉型,要經過嚴格的、科學的調研,不要憑想象。發展一個項目,動用了國家資金,說改就改,受損的是國家,是人民,受益的當然是極個別人了。對與否,希望大家關注一下。


Hes9876


這幾年,平昌在傳統的農業種植思路上有所調整,把糧食種植和經濟作物種植相結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目的就是調結構,穩增收,提高土地經濟價值。

中藥材以清鳳、荔枝、瀉巴、長埡等鄉鎮(社區)為代表,大量種植了菊花、芍藥等。

大寨、福神鄉的核桃、獼猴桃種植也初具規模,很快將步入豐產其。

平昌的花椒產業起步時間稍晚,落地時間大概是在2016年左右,從現在的規模看是比較大的一個產業,區域涵蓋了平昌十幾個鄉鎮,兩千多畝土地。從歷次回家觀察,花椒長勢喜人,去年已經開始少量投產,預計在今年應該逐漸進入豐產時期了。

平昌還有很多產業正在發展,雖然都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知名度不高。但是,上至縣政府,下至村社都已經認識到農業的發展,必須革新。從引進技術,資金,管理方面已經是邁開了大步,從傳統思維裡跳了出來。


筆名葉子



四川平昌王健康


窮則思變,思想是好的,想讓大山裡窮苦的勞苦大眾擺脫貧窮是平昌縣所有的父母官的責任與使命,無可厚非。但一個項目,_一個產業所應有相應鏈接要認識和了解。什麼是營銷什麼是業務想必都得一清二楚,並不是所謂腦殼發熱來論事-說實話平昌縣農民平均土地有一畝四五都不好說,什麼作物所產生的資金都有限,只有連片發展,後面發展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


用戶7728815398751


平昌過去有傳統技術的產業都不搞,也是以前都搞破產了,現在新興產業不過是愛好,雞公窩屎頭接硬,搞不了幾年,


王秤\n


這是該縣打造花椒產業、核桃產業的舉措。也是實施區域開發和精準扶貧雙輪驅動的結果,但願該縣能夠通過科學規劃,大力發展包括花椒、核桃在內的,茶葉、蓮藕、水產、中藥材等六大特色產業和“鄉村旅遊+”,推動了文旅、農旅、茶旅、藥旅、椒旅深度融合,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全域脫貧奔康。

現在很多地方是拍腦袋決策,會導致農產品賣出難,當地政府要考慮如何引導農民走市場化道路。實現共同富裕。


千里路


小編莫提這個,提起就一肚子火,前年我們隊裡自行湊資承包土地,把我家的自留山毀得一片焦土,承包股東們自私到沒有傷自己一根樹,踩自己一根苗,倒是佔了我們田地把毛路給他們修好,現在想來他們目的,就是賣我自留山的片石以及柏樹,前年沒在家被他們亂搞,土地承包費至今毛都沒看到一根,前年開工時還把我老父親種的油菜,直接挖機推掉沒賠一分錢,都是些吃肉不吐骨頭的傢伙,政府為了發展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搞產業鏈出發點是好的,但大部分都是先熱後冷一塌糊塗,當年承包股東們就散了,現在某些人還在拿它騙國家錢,再說回來,平昌到處山間田頭都是花椒,誰來幫忙收購?內銷麼?不可能大家不吃米飯,頓頓來幾把花椒吧


GG曳葉汨児


從長遠看,我覺得大量種植花椒是一大敗筆:一是花椒的品種問題,大量種植的花椒一點都沒有本地以前的土花椒香和麻;二是產品的收購和加工問題,如果外地老闆不大量收購,本地加工又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一個小小的貧困縣能否支撐住?三是把以前農民種植的其他作物毀掉重來會不會有丟掉西瓜撿芝麻的感覺。當然,老百姓只是憑自己的直覺去想這些問題,具體決策還是在領導手中。


夢者前行


看法有幾點

(1)大面積種植是盲目的發展,導致土地荒廢。

(2)當地官員政府絕大數是要項目,謊報土地面積。

(3)一個地方的發展是要更據當地的氣候和條件來創造致富的項目。

當今的平昌縣政府部門的蛀蟲太多了,好像一座山裡面卻是空……


青花瓷100449236


種植花椒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問題,一,種出的花椒收購,加工有配套設施嗎?產出的成品銷售到什麼地方?二,產品會不會過剩,農民的租地合同資金兌現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