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甲午之战的失败负责?看看甲午之谦晚清经历的那些事

本来不想写中日甲午战争,一是因为当时清廷的孱弱,导致战胜败北,严重的伤害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每每提到这场战争,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心里特别的不舒服;二则是因为这段历史国人大都铭记在心,对此战的前因后果以及来龙去脉都十分了解,因此我不想在这个众人皆知的话题上大费周章。但是为什么又决定好好聊聊这个事呢?原因是几个月前我在头条上看到了一篇无脑黑的文章,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全都归罪于李鸿章一人身上,而且写这篇文章的还是一个拥有50W粉丝的超级历史大V,当时我就在他的文章下和他辩论了几番,因为我实在看不过一个拥有如此影响力的领域大咖在不做任何客观史料调查的情况下,仅凭主观意识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对错是非,这样对于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是十分有误导性的,对于历史人物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我才决定尽我所能的聊聊这场战争。在此我也想倡导一下各位专注历史领域的作者们,尽量客观的去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虽说我并不感觉我们有任何资格去评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尽量的将一碗水端平,从多方面的因素去探讨历史人物、事件,那么至少我们就不会在误导读者方面产生过错,这是对历史负责,同时也是对读者负责。


谁该为甲午之战的失败负责?看看甲午之谦晚清经历的那些事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

对于这一时段的国际背景大家都有所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国力强盛,目光渐渐的瞄向了周边国家,意图对外扩张;欧美国家需要在远东地区扩充更大的既的利益,所以将目光也放到了朝鲜;帝俄想要以朝鲜为跳板以达到他南下向外扩张的目的,因此,作为四战之地的朝鲜成为来国际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此时,作为清廷处理朝鲜问题王牌的袁世凯,在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的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他凭借一己之力力压各国在朝鲜的无理要求,但是孤立无援的袁世凯面对一心寻战的日本却是毫无办法,甚至于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此时袁世凯的使署门口被日本架上了大炮,随时准备要他性命;被镇压的东学党人也在时时刻刻的准备对其下手;被日本拥护执掌大权的原铁杆大清的支持者大院君,也因为曾经被袁世凯捉拿、扣押也在虎视眈眈的准备要袁世凯的命。这就是当时朝鲜的情况(前几篇文章有详细介绍)

清政府的内外交困

外因:两次鸦片战争将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大清虐的体无完肤,一直以为自己是天下共主的清帝道光、咸丰,不仅被逼得割地赔款,还要以最惠国待遇来伺候各国列强,连帝俄这个在对英法战争中裤衩子都被打飞了的二赖子都能凭借三言两语就划走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见当时大清在国际舞台上真是毫无尊严可言,那仅剩的一点国威也被列强们联手按在地上给摩擦没了。

内因:腐败无能咱就不提了,政治制度咱也不说了,在这里就简简单单的点明一下动摇大清根基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貌似在我们上学的课本中都是正义的化身,个中原由我们都懂,但是太平天国运动除了动摇了大清的根基,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颂的。哪怕是太平天国一些先进的制度政策,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彻底贯彻,昙花一现的太平天国最终也是走向了奢靡、腐败,后宫佳丽万千,争权夺势又重新成为了主流,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弊端,由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太平天国运动也好,二次鸦片战争也罢,只是加快了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的倒台,就算没有动摇根基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千疮百孔的政权也不见得能多抵抗外国列强多久,因为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根本就没有引起清朝统治者的在意,他们不知科技为何物,更不舍得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讲,封建的政治制度才是他们所在意的根本。


谁该为甲午之战的失败负责?看看甲午之谦晚清经历的那些事

太平天国


清朝那几年的热闹事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我们可爱的天朝上国居然没有可用于出海作战的船只,只好双手奉上50万两白银,劝退日本。海防空虚的缺点暴露无遗,从此之后,李鸿章就开始了北洋水师的建设。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当李鸿章提议发展水师的时候,遭到了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强烈反对,为什么呢?因为新疆又出事了,1865年阿古柏出兵新疆,到1875年的时候,阿古柏已经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霍乱新疆10年的阿古柏暴力犯罪集团,终于要迎来左宗棠所代表的政府审判了。与此同时,俄国势力也借着平定阿古柏势力为借口,出兵新疆,所以以左宗棠为首的主战派认为新疆的问题迫在眉睫,应该以解决新疆的问题为主。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则认为,两次鸦片战争,列强都是以海路入侵,现在大清没有海防,不仅台湾问题解决不了,同时列强的军舰没事就到内河来免费参观旅游,这要是打起来了,京津很快不保。


就这个问题,朝堂之上两帮大臣来来回回的吵了一年多,直到1876年4月,慈禧老太太反应过来了,这个事都吵了一年多了,现在朝堂上都没有正经干活的人了,全都围绕这个事在磨嘴,得了,左宗棠去收新疆,李鸿章去建海防,多简单个事!于是乎,左宗棠用了一年的时间从阿古柏手里收回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五年后,通过谈判收回了伊犁,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回归。振奋人心,这时的清朝需要这种胜利的兴奋剂来刺激本已麻木的神经——就是花费比较大,一说八千万两白银的军费,另一说是四千万两的军费,此时清朝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举借外债了,但是不论是几千万两,终归是给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打了一针兴奋剂,同时又在它将倾的根基上深深的挖上了一锹。李鸿章的水师建设也如火如荼,北洋水师就此诞生。朝廷每年会拨款四百万两白银,用于海防建设,但是真真能到海军手里的钱连一半都不到,原因各位看官当然知晓。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从此以后海军经费全部被挪用于颐和园的建造,一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海军一条新舰都没有添。

谁该为甲午之战的失败负责?看看甲午之谦晚清经历的那些事

左宗棠收复新疆

<code>从1867年到1873年的几年间,左宗棠的主要任务就是平定陕西、甘肃的回民叛乱,以及与他们汇聚在一起的捻军残余,正史上对于左宗棠此间的作为少有描述,原因不得而知,但有个细节值得深思,左宗棠平叛归来后,陕西的回民由原先的一百七十五万人变成了十五万人——《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变动》,至今仍有不少人把左宗棠看作是回族的仇人。/<code> 

中法之战,就在清政府内外交困、手忙脚乱的时候,西南边陲的越南被法国入侵。身为宗主国的大清根本就无力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但是朝内却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代表人物为左宗棠、张之洞等,他们认为法国刚刚输掉德法战争,割地赔款成了穷国,所以法国对越南用兵会捉襟见肘,而且法国内部派系矛盾很深,又劳师远征,于越南实行暴政,所以清朝以仁义之师征之必胜(法国的这些弱点好像大清更甚);主和派以恭亲王奕䜣和李鸿章为代表,认为国力空虚,连年征战已使债台高筑,并且越南私下与法国媾和,与大清离心离德,所以他们认为还是以外交渠道解决为上策。


谁该为甲午之战的失败负责?看看甲午之谦晚清经历的那些事

中法战争


就在双方你来我往吵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慈禧老太太又神神叨叨的上场了,她不主张公开宣战,但是可以出兵越南,相机行事。就这样中法战争,一触而发。一年之后,中法战场上清兵丢盔弃甲,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就在此时,京城的慈禧老太太又作妖了,第二次发动政变,将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罢免,这才是慈禧参战的最终目的。干掉了功高盖主的政治对手后,慈禧终于认真的对待起这场战胜,调兵遣将打了法国一个措手不及,终于完成了一场不胜不败的战争。

而李鸿章又奉命去与法国签约,不出意外的又背了一身骂名。由于篇幅有限,没有将文章所提之事掰开揉碎了讲,但是通过本文的概述,各位能略晓一二。历史上的事件,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是各方面的要素以及主角人物的伺机选择促成的,对于晚清来讲,其实在当时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李鸿章做的更好了,他也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斡旋于各大势力之间来保存国威的,而当时甲午战争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国力孱弱,并不是某一个人能够主导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那个时候的李鸿章也好,袁世凯也罢,对外来讲都是很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