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晚清“大将军”胜保之死

清代雍正年间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曾经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立下赫赫战功,威震西陲。“抚远大将军”曾经是康熙皇帝的兄长裕亲王福全所任之职,康熙皇帝的儿子十四阿哥胤禵也曾任“抚远大将军”。继两位皇室宗亲之后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又曾经是雍正的得意宠臣,隆遇异乎寻常,难免有人艳羡。

晚清“大将军”胜保之死

晚清同治年间,有个人最仰慕的人就是年羹尧,心里非常想学年羹尧,而他的际遇和曾经的“年大将军”又略有类似。这个人的名字叫“胜保”。恰好在同治元年的秋天,陕西发生了回乱,朝廷命令胜保作为钦差大臣,督军入陕,和当年的年羹尧一样,入陕甘而后成不世之功,于是胜保也就学起年羹尧的作派来。

不管有没有建功立业,有没有帝王隆宠,胜保自己就有点飘飘然。比如对待和自己原本是平级官员的河南巡抚和陕西巡抚,常有公文往来,按平级官员,所用公文叫“咨”,胜保则偏要用上级对下级的“札”。有人劝他不要这么自大,胜保反倒把劝他的人教训一通,自认为“钦差大臣”就是过去的“大将军”,他有资格以上级的身份对待各省巡抚。

晚清“大将军”胜保之死

问题在于,胜保只是为平回乱入陕督军的钦差大臣,虽有一时的督军之权而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再说回乱对朝廷的影响远不如当年的西北之乱,雍正要倚重年羹尧而同治不一定要倚重胜保。于是在胜保一次次乱说话,表示军令大于王权,就已经给自己埋下了败笔。更何况当时小皇帝同治只有六年,主政的是两宫太后和摄政王奕訢。胜保总有不把太后放在眼里的意思,连奏折里都隐然透露出藐视太后是女流的意思,算是彻底把慈禧太后也得罪了。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加上胜保自己冒功贪饷的事也干了不少,又总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于是慢慢就有不少同僚参奏胜保,说他有不臣之心。不但同僚,就是胜保手下也对他非常不满。因为每次有军饷送来,胜保就是自己先挥霍个够,剩下的再发军饷。往往剩下的银子都不够抚恤死伤,慢慢地手下军兵的怨言就越来越多,也不肯再和胜保同心同德。

晚清“大将军”胜保之死

参奏胜保的人很多,但是因为胜保曾经和恭亲王一起帮着慈禧太后扳倒肃顺,所以主政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还是很回护胜保。慈禧太后和恭亲王觉得胜保虽然乱说话,又喜欢贪饷,但还不至于有反心,想解除他的兵权,把他调任回京,给他一个好的职位,比如兵部尚书或是内务府大臣之类。

因为知道胜保的脾气,所以恭亲王特别让自己的亲信给胜保写信,告诉胜保别再乱说话,等着调回京就好了。但是没想到适得其反,胜保觉得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辜负了自己,非常生气破口大骂。胜保又上了一本奏折,提起辛酉政变的事,认为没有自己就没有今天的慈禧太后,没有摄政的恭亲王。

胜保的奏折被送到京,慈禧太后气得面色铁青,只说了一句话,“怪不得有人说胜保像年羹尧,果然不错。”

恰好在这个时候陕西回乱又起,胜保堵气不管。不但玩忽职守,还照样对下属作威作福。朝廷催促他出兵驰援,他就装模作样去巡视一番,回来自夸功劳要钱要饷。不但不尽职尽责,反倒自己就成了阻碍,于是雪片一样的奏折飞到了慈禧太后面前,要求杀胜保。

晚清“大将军”胜保之死

咸丰皇帝曾经褒奖胜保说他“忠勇成性,赤心报国”,而对于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来说胜保又有大功军,这是胜保自以为是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对朝廷欲取欲求,不能如愿就暴跳如雷。为了调胜保进京就戮,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也想了不少办法。

被派来替换胜保的新一任钦差大臣,也是来抓胜保的人,名字叫多隆阿,是个旗人,装作是援军,不引人注目,让胜保放松了警惕。就这样,胜保人被抓,贪获的财物都被查封。

因为胜保人缘不好,早就察觉出有异样的那些手下人纷纷收拾行李开溜。胜保就这么被一路押解进京送入刑部牢房。因为得罪的人太多,连奉慈禧太后之命审察胜保的官员也对胜保恨之入骨。而就在这个时候胜保还敢口出刻毒之语奚落主审官员。这也就是注定了他必死的命运。

胜保最后的结局,奉旨在刑部提牢厅自尽,结局像他仰慕的年大将军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