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人只有真正理解了一個道理,才會去做,才能做好?

歐凱聖


首先用咋們中國一句老話來詮釋這個問題,給出一個答案,在中國有很句至理名言比如“知恥而後勇”、“吃一塹,長一智”……有很多,每句都能說明當你真正理解為什麼,要怎麼做才能定下心去做好,就好比大人經常教導小孩子杯子裡有熱水,燙不能碰,小孩子不知道,他自己碰一下被燙了就知道了,以後就不會再這樣幹,等涼了去碰去喝。

不去經歷,不去歷練永遠不可能明白,真正理解了,明白了才會痛定思痛,吸取經驗做好,哪怕還是不行也要想辦法弄好。沒有錯過怎麼知道對,沒有走過怎麼知道走錯了或者路不通,另闢蹊徑的呢。

其實我們人就是這樣一時糊塗,一時明白,磕磕碰碰,成長起來,再去迎接新的問題,挫折,不就這樣嗎,加油,正在或者已經經歷的朋友,相信人生不總是烏雲密佈,雨後肯定會有彩虹。



巧了木子李


思想是行動的指揮棒,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如果不解決問題,行動上就無法統一。

因此,做一件事情,只有真正理解了一個道理,才會去做,才會做得好。

在安排部署工作的過程當中,首先的第1條就是解決思想問題,所以要說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只有思想都統一了,行動才會統一,步調才會一致。

不管是做任何事情,只有想去做,主動去做,才能做好。

如果在思想上都牴觸,行動上就不會有主動的可能。

被動的幹一件事,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被動的事情無論如何都不能夠幹好。

只有在解決了最根源的思想問題後,才能把事情徹底的做好,才能把事情徹底解決。


民歌裡的鄉村


這個問題看是簡單,但含很多哲理,人從學校走向社會是很單純的,想法也會比較天真,這是人的本性,符合孔子《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理念。

中國有句古話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就是在你沒有看到他的這段時間裡,他學會了很多知識、很多經驗。特別是當一個人進入人生低谷的時候,就會慢慢明白人生的很多道理,從而總結經驗,當機遇再次降臨的時候,你會用比以前更成熟的方式處理問題,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

壓力就是動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就象走路一樣,有上坡就有下坡,當你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之後,你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意義,以後做人做事就會有擔當,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會明白人的一生只能自己靠自己,也只有明白了這些道理才會認認真真去做事,也一定會把事情做好。


懂得8113


為什麼只有理解了才會去做的心理機制:只有真正理解了,你能理解到他的每一條纖維,每一個微小的細膩顆粒,讓他陷入骨髓中去,你才能徹底擁有這個道理,那麼你才會真正的明白如何使用這個道理,你才會去做這個道理,做了以後他反而會再讓你體驗式的理解。

只有認為值得做才會做得好。

因為這個道理他是一個實體,但是你只能用思維去把握它,如果你講的越透徹,你就越能看清他的本質,越能擁有他的靈魂,只有擁有了他的靈魂和本質,你才會真正的和他在一起和他融合,進而去做,去實踐。

因為人是一個意義性的動物,只有理解了,只有深入骨髓了這個道理,這件事他才有意義,意義等於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