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之戰,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徐晃為何狼狽逃走?

夏仙寶


王平是個非常優秀的將才。

王平這個人沒有什麼文化,但他很精通軍事地理,有自己的一套戰術,在蜀漢後期,也是一方柱石,國家棟梁。


王平的武藝也是相當不錯的,在蜀漢陣營中,也能排到前十,低於五虎將、李嚴、魏延、姜維,與馬岱、關興、張苞相近,而高於廖化、張嶷、吳班等人。

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五回中,王平曾經與魏軍猛將張郃有過交鋒,體現了不凡的戰鬥力。

回目: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諸葛亮命馬謖去守街亭,以王平為副將。到達街亭後,馬謖不聽王平勸阻,執意將大軍駐紮在山上,王平只得另率一軍駐紮在外。

張郃率兵來到,圍住了山坡,截斷馬謖汲水之道。王平引軍殺來救援,正遇到張郃,兩將交鋒,“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
能與魏軍猛將張郃大戰“數十餘合”
方才敗走,王平的武藝還是相當不錯的。

王平這個人,他原本是益州巴西郡的宕渠人。

宕渠這個地方,大家都知道,就是張飛與張郃大戰的地方,張飛在這裡利用地形之利,將張郃的軍隊封鎖於狹道,首尾不能相顧,張郃大敗,見勢不妙,就棄下大軍,率幾名親隨逃之夭夭。

王平的家族是宕渠當地漢化的少數民族賨人,後來隨著七姓夷王樸胡和賨邑侯杜濩內遷依附於曹操麾下,做了一名“假校尉”。

王平後來歸降劉備,也是水到渠成,早有預謀。

劉備與曹操為了爭奪漢中,雙方發動大戰,在漢水一帶僵持不下。曹操命令徐晃率兵到漢水以西去阻擋劉備大軍,王平看到機會來了,特自告奮勇,請命隨徐晃出戰:“某深知地理,願助徐將軍同去破蜀。”

為什麼王平想投附於劉備呢?其實也在情理之中,他本來就是宕渠的賨人,當宕渠歸屬於劉備治下後,王平家族中很多親人也加入到劉備的軍中。兩軍交鋒之際,在曹操麾下的王平與蜀軍作戰時就比較尷尬了,他有時在陣上大喝一聲“來將通名!”,對面卻答道“平兒,我是你舅舅啊!”

將如此,兵亦然,雙方部下的士兵們互相看看,往往發現對面那個持盾拿刀的敵人就是鄰居家的何二狗或者王鐵蛋。以前還曾經一同上樹掏過鳥窩,下水摸過泥鰍。

這要是再刀兵相向,實在是下不去手。

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所以這仗沒法打了,王平就有投降劉備的打算。

如果曹軍能佔優勢,將來收復巴西宕渠,王平也還能接受,但徐晃打算率兵渡過漢水,要搞個背水列陣,“致之死地而後生”。王平覺得希望完全破滅了,他無法接受自己和部下這群家鄉人在這次戰役中逃無可逃,全部被殲滅。所以王平拒絕隨徐晃的大軍行動。

徐晃果然被趙雲和黃忠夾攻擊敗。敗回後又責怪王平不救,而王平迅速發動兵變,也說明他和部下早有預謀。

此時的徐晃主力已經被趙雲和黃忠殲滅得所剩無幾,無力應對王平的攻擊。而若論武藝,王平雖然不是他的對手,但也並不弱,徐晃想速勝也決無可能,所以只好倉皇逃走。


王平歸順劉備後,還是頗受重用的,劉備很高興:“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任命精通漢中地形的王平為偏將軍,領嚮導使。

無論在劉備麾下,還是在諸葛亮和姜維主持大軍時代,王平始終都受到重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饞嘴肥貓鏟史官


歷史上真實的王平也如同小說《三國演義》中一樣,原為曹操手下的一名普通將領,最後在漢中之戰中投降劉備。至於王平是否如同《演義》中描述的一般,是與徐晃發生矛盾,才被迫投降劉備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題主所問的故事僅記錄在《三國演義》之中。在《演義》中王平首次出場已經到了小說的第七十一回,黃忠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之後,親統二十萬大軍,令徐晃作先鋒,來定軍山與夏侯淵報仇。黃忠、趙雲據守漢水,曹操命先鋒徐晃前往決戰,這是王平自薦熟知地理,願助徐晃;曹操大喜,遂命王平為副先鋒,相助徐晃。徐晃、王平引軍至漢水,徐晃打算學習昔日韓信將部隊渡過漢水,背水作戰。遭到王平反對,徐晃不聽,引軍搭起浮橋,渡過漢水紮營。

然後,黃忠、趙雲各引一軍據守寨柵,徐晃無論如何挑戰不出;直到日暮,徐晃兵疲,欲退之際,趙雲、黃忠率軍兩路夾攻,徐晃大敗。敗軍而回的徐晃見到王平後,責罵王平率軍不援,王平據理力爭,徐晃大怒,欲殺王平。王平當夜引本部軍就營中放起火來,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王平渡漢水來投趙雲,劉備見到熟知漢水地理的王平後,非常高興,封為偏將軍,領嚮導使。


那麼,誠如題主所問,徐晃為何狼狽逃走。很簡單。

首先,徐晃自信滿滿,打算效仿漢代韓信來個背水作戰,置死地而後生;結果被趙雲、黃忠抓住戰機,大敗而歸,擊破了徐晃的自信心。

其次,徐晃責怪王平,其實是為自己刨去兵敗臉上的火而已;結果王平不給面子,徐晃估計通過殺王平來嚇唬;到最後,王平沒有嚇唬住,直接放一把火反了,反而把徐晃嚇住了。


安定郡小書生


都知道昔日韓信背水一戰破趙國,很少有人知道徐晃在漢水之戰也曾效仿韓信背水一戰,但結局卻是徐晃戰敗,徐晃畢竟不是韓信,他的對手趙雲、黃忠也不是陳餘。

在漢水首戰曹操失利,成就子龍一生是膽後,曹操派出徐晃為前鋒,攻打漢水西側的蜀軍趙雲、黃忠部,當時的王平在也在曹操手下當牙門將軍,聽說曹操派大將徐晃出戰,由於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因此自告奮勇與徐晃一起出戰。



於是曹操任命王平為副先鋒,作為徐晃的副手出戰。徐晃和王平來到漢水,徐晃就準備下令讓士兵渡過漢水,背水列陣,效仿當年韓信破趙的背水一戰,徐晃想當韓信,但趙雲和黃忠可不是陳餘,況且徐晃也沒有真正研究透韓信的背水一戰。

韓信不是簡單的背水列陣,同時還有一系列的其它策略,比如安排伏兵拔除趙軍營寨旗幟,比如算準了對手會中計,現在徐晃在不合適的時候準備背水列陣,一旁的王平就看出來這樣不行,於是勸諫徐晃。



王平對徐晃說:當年韓信是判斷了對手無謀,才用這樣的策略,現在我們的對手是趙雲和黃忠,他們可不是有勇無謀之人。

可是徐晃不聽勸,仍然執意要渡河作戰,讓王平率步兵駐守,自已帶領騎兵架浮橋渡河,揹著漢水列陣,準備應戰蜀軍。



當徐晃在擺鼓應戰時,趙雲和黃忠拒不出戰,等到徐晃師老兵疲之時,趙雲和黃忠各率領一支軍隊進攻,而徐晃部下卻只射箭,同時開始退卻,趙雲和黃忠率軍殺入敵陣,曹軍無法抵擋,徐晃大敗,拼了命殺出一條血路,逃到漢水對岸。

徐晃回營後,開始責備王平:為什麼不帶領軍隊來救援?



王平說:我如果來救援,則我們的營寨就保不住,當初我就勸過你不要渡河作戰,你不聽,才導致大敗,現在怎麼能怪我呢?徐晃本來戰敗就一肚子氣,現在一聽王平這麼說,大怒,就想殺王平,王平就趕緊退下去了。

王平下去後,總覺得不對勁,這在曹營沒法混了,指不定哪天徐晃就會滅了自已,因此打定主意,想投靠到劉備那邊去,畢竟自已是益州人,投靠過去,就可以回到家鄉了,因此王平在當天晚上,帶領自已的本部兵馬在徐晃的營中放火,趁亂乘機渡過漢水,投靠劉備去了。



而徐晃在晚上看到營寨起火,搞不清楚狀況,以為是蜀軍殺過來了,白天剛剛戰敗,這晚上蜀軍就殺過來了,徐晃一害怕,就帶領手下棄營而走。

當時徐晃是曹操大軍的前鋒,與蜀軍隔著漢水對峙,與蜀軍離得很近,又是前線,現在營寨著火了,又是在晚上,又怕蜀軍偷襲,不逃走難道還要在原地堅守嗎?營寨都燒沒了,住的地方都沒有,也沒有防禦設施,如鹿角什麼的,無法堅守,只得棄營逃走。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王平是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

至於王平為何要投靠實力比曹魏相差太遠的劉備,原本王平還是曹操手下校尉(正團級,手下約千人),分撥在徐晃麾下,王平性格內斂,少言寡語,與徐晃關係很差。還是要追溯到劉曹漢中爭奪戰時了,曹操在漢水對岸30裡處下寨,徐晃請纓渡過漢水對抗劉備,王平自願擔任徐晃副將隨同出戰(王平熟悉漢水地開形熟讀兵書)。徐晃提出渡過漢水仿韓信背水ー戰,王平勸諫不聽,徐晃自負出戰,王平守寨。果然徐晃大敗而歸,王平見無法守住莒寨就投降了。徐晃大罵而走,兩人結怨,王平燒營寨而走,渡過漢水,投奔到趙雲營中,趙雲引薦給劉備。王平盡言漢水地理。玄德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遂命王平為偏將軍牙門將,領嚮導使。

熟知漢中地理的王平,自告奮勇協助徐晃進兵。而曹操也任命王平為副先鋒,協助徐晃。然而,到了漢水之後,徐晃和王平在作戰方案上卻有非常大的差異。徐晃想要效仿韓信背水一戰,便下令渡水列陣。王平勸說,說韓信是因為對手無謀才這麼做的。但現在對手是趙雲和黃忠,用此方法或許不當。最終不聽王平勸說的徐晃,被黃忠和趙雲設計,“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而徐晃在首戰失利,回到曹營之後,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指責王平見死不救。王平卻稱,如果自己出兵,處境沒辦法救徐晃,自己也可能丟失營寨。徐晃聽完之後惱羞成怒,對王平心有殺意。

韓信不是簡單的背水列陣,同時還有一系列的其它策略,比如安排伏兵拔除趙軍營寨旗幟,比如算準了對手會中計,現在徐晃在不合適的時候準備背水列陣,一旁的王平就看出來這樣不行,於是勸諫徐晃。王平下去後,總覺得不對勁,這在曹營沒法混了,指不定哪天徐晃就會滅了自已,因此打定主意,想投靠到劉備那邊去,畢竟自已是益州人,投靠過去,就可以回到家鄉了,因此王平在當天晚上,帶領自已的本部兵馬在徐晃的營中放火,趁亂乘機渡過漢水,投靠劉備去了。





南飛雁1988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也。而徐晃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他曾在樊城之戰中打敗關羽,且其與許諸的大戰,在經歷五十回合之後,最終與許諸平分秋色,可見徐晃的戰鬥力之強。而王平此人,據《三國志》記載:然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以此為損焉。"

這麼看來,王平和徐晃孰優孰劣一目瞭然。而且在漢中之戰時,曹賊將領夏侯淵被黃忠所殺,徐晃也接連被趙雲、黃忠打敗,徐晃都沒有棄寨而逃。但在平王放火之後,徐晃就狼狽而逃,這又是為什麼呢?以下便是個人的理解。


第一,分析事情發生的經過,以及發生的時間地點結局。曹操派兵從斜谷小路前去先取漢水,命大將徐晃為先鋒。

此時熟知漢中地理的王平,自告奮勇協助徐晃進兵。而曹操也任命王平為副先鋒,協助徐晃。然而,到了漢水之後,徐晃和王平在作戰方案上卻有非常大的差異。徐晃想要效仿韓信背水一戰,便下令渡水列陣。王平勸說,說韓信是因為對手無謀才這麼做的。但現在對手是趙雲和黃忠,用此方法或許不當。


最終不聽王平勸說的徐晃,被黃忠和趙雲設計,“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而徐晃在首戰失利,回到曹營之後,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指責王平見死不救。王平卻稱,如果自己出兵,處境沒辦法救徐晃,自己也可能丟失營寨。徐晃聽完之後惱羞成怒,對王平心有殺意。

而此時的王平可能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夜裡朝營寨放了把火,就投奔蜀軍去了。而察覺到營寨起火的徐晃,"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而這些,就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但是要注意的是,為什麼徐晃要狼狽逃走,而不是救火呢?


第二、徐晃可能因為敗仗,成了驚弓之鳥,加上軍中士氣低迷,王平如此一燒,徐晃自然逃跑。

當徐晃與趙雲、黃忠對戰而敗時,他沒有逃走,是因為王平的營寨還是安全的,他可以到王平的營寨中進行休整,這也是徐晃此時唯一的退路。

一旦王平的營寨也被蜀國佔領,徐晃就只能返回曹魏境內,面見曹操請罪了。而徐晃在白天的時候,被黃忠和趙雲擊潰,此時魏營中的軍心便有些不穩了。徐晃深知過會休整的重要性,因此便儘可能的安撫士兵,把人還到王平的營寨中,進行休息整頓。


而徐晃此時也不復以往的意氣風發,況且此時軍中士氣低迷,一點點小的刺激,都會有可能讓士兵直接崩潰逃跑。且俗話說,兵敗如山倒。徐晃這背水一戰,策略失誤,導致軍中死傷無數。軍心已亂,只能勉強回營整頓、休息。

而這時王平又突然在半夜又放火燒營,軍隊就更亂了。一個個都成了驚弓之鳥,四處逃散,命都快沒了,誰還想的起來救火呢?徐晃或許也是無力收拾殘局,才棄營而去的。況且就算徐晃不走,強迫士兵留下來救火,又能夠如何呢?還不如棄營而走,保存實力。


第三,徐晃或許以為是敵襲,內心慌亂,所以才倉皇逃走。

徐晃在戰敗後責備王平,對王平起了殺意。導致王平一怒放火燒了營寨。這大大的出乎了徐晃的意料。因為營寨是行軍打仗的基本要素,王平這樣的做法無異於與曹操為敵。況且此時在魏營中,僅有王平的營寨倖存,完好無損。當徐晃住下後,半夜軍營內突然著火,本來就神經緊繃、神態疲憊的士兵一時間也沒有想到是王平放的火,此時軍中又無戰意,面對敵人的偷襲,他們也只能倉皇出逃。


而此時的徐晃也是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的敗仗就已經讓他失去了信心,此時王平的這一把火更讓徐晃覺得蜀軍的強大。對於剛剛經歷了一場戰爭的徐晃來說,這場大火無異於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沒有原本平穩、良好的心態與蜀國對陣,更沒有勇氣留下來救火,所以他狼狽的逃走了。或許此時徐晃還考慮到了整個軍隊的生死存亡,擔心軍隊會全軍覆沒。因此,徐晃就更有理由說服自己逃走,趕往曹營,面見曹操。

由此可見,徐晃在王平放火燒營時,選擇倉皇逃走有兩種可能,一是他想要保存魏營的整體實力,二則是因為敗績,怕自己不敵,所以才狼狽逃走。不過無論哪一種可能,也都只是猜測而已。

你是如何看待徐晃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王平何許人也?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是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王平這個人的武藝算不得高,在武將頻出的三國中期可謂是一點名氣都沒有,但是在三國後期,蜀國人才凋零,五虎將相繼去世,連二擋大將關平、劉封、關興、張苞等都死的差不多了的時候,已經儼然成了蜀國軍中的中流砥柱。

再者雖然王平的武藝雖然算不得多厲害,但是卻多有韜略,並且對地理的理解頗深,領兵有方有大將之才。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極為看重馬謖,對於王平還算不上看重。當時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知王平熟知地理,而街亭地形複雜,於是讓王平為馬謖軍先鋒,輔佐馬謖。而在街亭之戰中,馬謖自以為熟讀兵書於是不尊諸葛亮軍令,反其道而行之,以高處地利易守難攻為由舍水上山。王平以高地之利,只在兵力相當的情況才有用連連規勸馬謖,當時蜀軍也就一萬出頭,而曹軍卻足足有五萬之多。豈料馬謖持才傲物,仗著職位比王平高,看不起王平,不聽王平之言。王平見此,只得自引一部兵馬在山下紮營,以為掎角之勢,以期能夠挽救一二。但是魏將張郃果不其然直接斷了山下水源,以軍力之優勢圍住了馬謖而不攻,此時馬謖軍力不足,突圍無力,又無水源,難以持久,而王平有力相救,但只要一千人馬有心無力,馬謖軍慘遭大敗,士卒離散。王平只得想辦法保全自己僅有的人馬,於是令千餘人士兵鳴鼓自持以做疑兵。這讓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於是王平保全了軍力,率領他們平安歸還。




在這件事之後,諸葛亮深刻的認知的王平之能,逐漸開始器重王平,直接拜為參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更是官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在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再立大功,將其擊退,累封安漢侯。

但是王平早先並不是蜀漢的大將,而是曹魏的一員將領。是在漢水之戰後才歸降蜀漢的。


提起漢水之戰倒是極為有意思,這也是王平第一次在三國的歷史上正式展露自己的軍事才幹,甚至一把火直接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嚇的倉皇而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話說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命大將徐晃為先鋒從斜谷小路先取漢水,而這個時候曹魏一方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發現沒有人對漢中的地理十分了解,進軍困難。這個時候王平就出來了,王平本就是蜀中人,加之本就十分喜歡借用地利,又立功心切便自告奮勇協助徐晃進兵。於是曹操便任命王平為副先鋒,協助徐晃。


徐晃這個人呢,確實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但是在哪個時代已經他的老對手都已經死的差不多了,能和他相比的將領已經很少了,面對這種情況,人就難免會有驕傲之心,容易看不起人。而王平呢?在曹軍多年,可謂是名聲不顯,地位微薄只是個小將自然就入不了徐晃的眼。


到了漢水之後,徐晃就直接和王平在作戰計劃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徐晃想要效仿韓信命令軍隊渡過漢水列陣,背水一戰,一戰而勝。但是王平卻不認同,勸諫說,如果到時要遇到緊急情況退軍怎麼辦?徐晃拿出韓信的例子,王平反駁說,韓信能料定敵人無謀才用此計,現在,你能料定趙雲和黃忠無謀嗎?




徐晃顯然是不會聽王平的,王平勸阻無功也無能為力。後面的結局果然印證了王平之言,徐晃大敗而歸,死裡逃生。這個時候徐晃就開始推卸責任了,說都怪王平不知道及時援救,但是王平要怎麼援救呢?

首先徐晃給王平留下的人馬就不多,再加上要防備蜀軍劫營,根本就是有心無力。

再說王平事先本就勸阻過徐晃,這更讓徐晃無力反駁,面子上掛不住的徐晃大怒,便要殺王平。這下怎麼辦呢?徐晃要殺自己,王平根本就無法阻攔,首先他打不過徐晃,手下的人也沒有徐晃多。在加上徐晃在曹魏位高權重現在不殺自己,回去自己隨便兩句話就能把兵敗的責任全推到自己身上,弄死自己這樣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將還不是輕而易舉。想到這裡王平乾脆直接反了,再加上他本就是蜀中的人,投降的理由更加名正言順。

但是要如何去歸降呢?直接去蜀營被徐晃發現肯定是死路一條,與是乎王平心生一計,直接在營中放火,徐晃看見火起,直接倉皇而逃,王平輕輕鬆鬆就去了蜀營了,之後在蜀漢更是備受重視。

為什麼王平放了一把火就直接把徐晃嚇跑了呢?倒不是因為徐晃膽小,徐晃為何不救火?選擇棄營逃走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徐晃渡河一站,兵敗如山倒,死傷無數早就軍心大亂,這個時候的一把火無疑是火上澆油,根本就無法收攏軍心。這個時候要是趙雲和黃忠再殺過來,他必死無疑,甚至很有可能全軍覆沒。因此,徐晃逃走其實是一個明智之舉,起碼還能保留一點火種,避免全軍覆沒,總不能成光桿司令去見曹操吧,那樣他更加沒法交差。這這一點上看,徐晃還真的是一個良將,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危險時刻還能保持冷靜的心態去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