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早期閱讀有哪些方法?

超能博士


建議三歲前就建立給孩子閱讀繪本的習慣,讓孩子喜歡書,喜歡聽書中的故事,在父母的閱讀中要較好的跟他們互動讓他們不要覺得只是傾聽者,同時也是閱讀的參與者。

幼兒期間,可以穿插繪本之外有一定文化深度的閱讀文章,比如神話故事、簡單文學典籍,不管讀什麼,在讀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邊讀邊指著字,讓孩子傾聽的過程中認字。當然讀神話故事或者文學典籍的時候要稍微脫稿講解,否則孩子會聽得很無趣,注意力會跑。

小學後,可以買一些注拼音又有趣,貼合孩子生活的書籍,每天三十分鐘的閱讀不能少,慢慢地,孩子的閱讀量建立起來,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有了,孩子會越來越喜歡讀書。


英語老師兒


學習什麼都有一定的方法與原則,讓寶寶學習閱讀也不例外,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讓他們日常生活中通過一些有趣的方法去閱讀,是唯一正確的途徑。

不過,任何有趣的活動離開了方法和規則就進行不下去了。因此,在培養寶寶早期閱讀時,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點最基本的方法:

1.榜樣誘導法

我們知道,嬰幼兒天生就有模仿能力,有“本能模仿”的心理特點,因此,只要你希望孩子做什麼,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儘管在他面前去做,越做的精彩,小傢伙就越會羨慕你的行動而產生強烈的參與願望。因此,教育嬰幼兒最有效的方式是榜樣行為和情緒的感染,而不是說教,那麼用這種“榜樣誘導法”吸引孩子閱讀,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2.環境濡染閱讀法

我們知道,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威力是無窮的,那麼給寶寶閱讀也需要在環境濡染上下功夫。在這個文明的世界裡,孩子生活的地方也要常常出現文字才好。其實,平時只要他一睜眼,就看見各式各樣的物品,一個一個,一件一件,不同的色彩,大小不同,式樣各異,因此,聰明的父母可以把環境佈置起來,讓孩子常隨你去閱讀,去認識一個個物品。

3.成人朗讀法

通過國外學者的研究發現,圖書朗讀對兒童早期的閱讀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成人用清晰而響亮的聲音,正確而流暢的語音,把文字內容一字一句的念給孩子聽,這是一最簡單、最方便的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旨在使孩子通過語言接受圖書信息的、具有傳遞關係的指導閱讀。成人要先對要朗讀的圖書從頭到尾看一遍,以便對於故事發展情節、角色人物的特點、語言風格有所理解,在有大致的瞭解才可以更好地運用聲音、語氣、語速向孩子去表達作品。

4.遊戲活動閱讀法

通常,嬰幼兒最喜歡做遊戲活動,因此,父母可以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想一些好玩的遊戲方法,讓孩子在從中學閱讀。比如:“唱歌閱讀法”“聽故事閱讀法”“圖畫閱讀法”“交朋友閱讀法”等,但同時還要考慮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使他既有興趣閱讀,還要逐步增加遊戲的難度。

5.閱讀識字法

讓孩子識字、識詞是為了閱讀,單純識字是沒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讓孩子慢慢的識字要比單純識字有趣,因為在閱讀有韻律,有情境,有故事,因而讓孩子學一些句子、兒歌、短文中都是有意義的。

6.講故事閱讀法

講故事是孩子最喜歡的閱讀活動,由於它是用一種交談或對話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對兒童的閱讀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並且,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兒童聽成人講故事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因為講故事的方法與普通朗讀法的是不同的,講故事時不僅需要用口頭語言來講述,而且,還需要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去演繹故事的內容。所以,當成人用口語的形式與適當的表情、動作,把圖書裡的故事內容講給孩子聽時,就等與孩子進行一件有意義的交往活動。

7.生活感受閱讀法

要讓嬰幼兒有效識字閱讀,生活感受是基礎。只有孩子的感受豐富了,那麼在看到字、詞、句的讀音、字形和詞義時就會會聯想起曾經有過的生活感受,這樣就使呆板無趣的字塊通過聯想而“活”起來了,因此在閱讀中生活感受是不可被忽視的。

8.養成習慣閱讀法

為了進行有效的生活閱讀,一開始就要像培養孩子睡眠與吃飯一樣,培養孩子也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從小與書作伴,在孩子能坐起來玩時,父母就可以讓他看你是怎樣的翻書、讀書,並逐漸地教他自己翻書、閱讀以及整理圖書。


超能博士


我家女寶四歲了,非常喜歡閱讀書籍,在幼兒園經常給小朋友們講她看過的故事,老師也經常誇獎她閱讀能力非常棒。這與寶媽早期對孩子的閱讀培養分不開,總結幾個方法如下,希望有幫助。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的環境。寶媽給孩子專門佈置了一個閱讀角,放置了兒童書架,卡通地墊,從孩子能看書的時候,就要求閱讀必須在讀書角進行,同時閱讀時必須關閉電視,平板等電子產品,給孩子創造一個專注閱讀的環境。

第二,孩子閱讀時陪伴者必須放下手裡的事情,在閱讀期間專注陪伴孩子閱讀。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兩人可以輪流陪伴孩子閱讀,但是一定不能邊玩兒手機邊陪伴孩子,否則孩子注意力會分散,同時不要在陪伴孩子閱讀途中去打擾,有什麼事情閱讀完了再說。

第三,想要達成好的閱讀能力,堅持閱讀是必須的。寶媽設計了每月閱讀記錄表,每天陪伴孩子閱讀半個小時(可以是爸爸或者媽媽),達成目標後,讓孩子在記錄表上貼上小紅花,一個月都達成,承諾給孩子獎勵,可以是去一次遊樂場,也可以是買一個玩具,或者去一次KFC等等。這樣孩子有動力去堅持閱讀,甚至為了每月獎勵會要求爸爸媽媽陪伴閱讀。

第四,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很重要。市面上有很多幼兒讀物,家長在選擇時一定要注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早期閱讀最大的特點是孩子喜歡畫面會多過文字,所以家長在選擇閱讀書籍時要多選擇繪本故事,立體書籍等,畫面多過文字。另外書籍內容可以多種多樣,不要只是單一的故事。一些歷史知識,人文地理,科技動物等也是可以選擇的。

第五,閱讀方法上,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寶媽一般是先給孩子閱讀一到兩次,讀的時候一定要做解釋。然後通過問答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最後再讓孩子重複一次。注意孩子閱讀得時候會有不通順的地方,家長要做提示。當天晚上睡覺前,寶媽和孩子一起再複習當天閱讀的內容,幫助孩子睡眠的同時加深記憶。一般孩子當天的閱讀並不會再第二天完全記住,所以家長不要著急,第二天閱讀前帶著孩子複習一下,再開始新的閱讀。

最後,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當天閱讀的內容孩子沒有記住,第二天可以繼續進行,家長切記不要不耐煩,著急,一定要有耐心噢!


舒欽親子教育


根據美國閱讀圖書館協會(ALA),閱讀是從出生就開始的。從0歲開始,就應該對孩子進行閱讀啟蒙,其中3-8歲,是語言發展關鍵期。8歲前的養成的閱讀習慣,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既然閱讀這麼重要,那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1.從興趣出發。孩子喜歡的內容、孩子喜歡的形式、讓孩子在閱讀中體驗成就。每一步設計,都把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放在首位。

2.以能力為導向。按照孩子閱讀水平的發展,一步一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理解力、思考力、創造力、邏輯力。

3.注重思考和表達。通過交流和互動,引導孩子積極思考、勇敢表達。



謝媽媽的鋼琴課


培養閱讀習慣,首先要看多大的孩子,這個早期是多早?我的個人觀點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就可以,胎教就可以做。0-6歲,可以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孩子沒有語言能力前,可以選擇音頻,讓他聽故事,一定要選擇專業的音頻故事給孩子聽。孩子能坐起來以後可以選擇音頻畫本,可以看圖聽。第二個階段 孩子有語言能力後,可以讓孩子邊聽邊復讀,鍛鍊開口的能力,同時可以加動作,激發孩子的想像。 第三個階段 孩子有閱讀能力後,可以首選漫畫讀本,字數較少,這個階段如果有條件要讓孩子朗讀,年紀小的孩子我更推薦朗讀,可以更好的鍛鍊發聲和語言能力,還可以增加他的識字量。7歲以後孩子就入學了,基本上0-6歲打好基礎,7歲就可以瞭解孩子的閱讀習慣。7歲以後,學校會有培養孩子的方法和要求,在家裡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做安排。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會有不一樣,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家長除了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做推薦,也可以引導推薦一些家長認為有用的書籍。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多看配圖的書籍,孩子年齡較小,如果只是是單純枯燥的漢子,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興趣。或者多看有情景,有故事的書籍,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是成人之前,孩子越小好奇心越重。家長再推薦書籍的時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和他的閱讀習慣。過了小學階段,初中以後基本上孩子是有能力自己安排閱讀的,家長只需要推薦好的書籍讓孩子自己選擇,初中以上階段的孩子,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閱讀方法,各種書籍如何閱讀更有效?對孩子是有很大幫助的。中國有5000年的文化,好書太多了,不眠不休夜讀不完,所以我們要教孩子閱讀的方法,讀什麼?怎麼讀?同時教孩子做讀書筆記。如果孩子小學階段有能力也可以從簡單的讀書筆記做起。才更有價值!


傑出思維


我的建議是,首先,一定要給孩子選定好適合他的書目,根據他的學段選好書目,具體到哪些書目,我們可以參考國家規定的學段書目,也可以結合老師的建議。

其次,你所選定的書目自己一定要看一遍,不是把書扔給孩子就算完了,只有自己看一遍你才知道為什麼要孩子讀那本書,和孩子溝通起來才有共同語言。

第三,一定要把閱讀時間固定下來,前期家長可以陪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說是營造氣氛或培養習慣,其實也是對孩子的變相監督。在電子產品到處充斥的時代,要孩子靜下來,坐得住板凳很關鍵。

第四,要有一定任務,可以問孩子書中相關內容,也可以讓孩子給你複述他看的內容。這樣他會十分有成就感,也會很有興趣。

總之,早期閱讀興趣第一,閱讀量第二。有這兩點打基礎,不愁孩子將來閱讀能力上不去。


厚德載物5352


1、閱讀沒有早晚之分,或者說什麼時候開始都是合適的,不要以為孩子還看就不懂,其實小孩子充滿著好奇心,閱讀是孩子探索知識,探索世界最好的工具。

2、孩子一旦開始閱讀就要一直堅持下去,閱讀更重要的是興趣的培養,並且養成良好習慣,把這種習慣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這是一個長久積累的過程,一定要有耐心。

3、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拿出來閱讀,孩子的習慣不僅僅是出於興趣,還要靠父母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問題基本上反映出來的都是父母的態度和育兒觀念,所以,習慣起初的建立是要靠家長來完成的。

4、持之以恆的堅持,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你試著讀一兩次發現孩子沒興趣就放棄了,那麼閱讀習慣就會很難養成。所以,父母的親子教育並持之以恆是孩子未來閱讀能力重要基礎。

5、孩子本身的專注力就沒有成人的注意力那麼持久,而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這樣閱讀肯定是不持久的。所以,父母也要抓住孩子這一特點,閱讀的時間是要把握好的,如果出現不想閱讀,跑開了,就不要強求孩子,可以暫時把閱讀活動停止,換一個時間再繼續。

6、為了增加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愛好,父母在讀物的選擇上也要偏好於孩子,建議還是以紙質為主,且是圖文搭配的。電子書並不是我們主張的形式,圖畫書的質感,可以增強孩子愛閱讀興趣。


涵秋語文


首先,語言發育。閱讀可以促進孩子語言和詞彙能力的發展,孩子聽讀得越多,語言表達會越順暢、詞彙的應用也會更豐富;

其二,想象力發展。閱讀能促進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因為孩子會一邊閱讀一邊把故事的情節在腦海中浮現,還會改造情節;

其三,專注力培養。閱讀能幫助孩子慢慢學會專注和把握注意力,雖然所有孩子從一開始的專注力會比較短,但閱讀得越多的孩子,專注力會變得更好;

其四,自學能力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其實也是孩子自學能力的培養,當一個孩子養成閱讀興趣,他們未來也能習慣性地從閱讀中找到他們需要的知識。


教育者的敬畏


親子閱讀,孩子上小學之前,我讀孩子聽;小學一二年級就是親子共讀,孩子讀一些,媽媽或爸爸讀一些;再大一點就鼓勵孩子自己讀書了。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書裡有趣的故事、人物等。


卓子在寫作


早期的閱讀就是父母多給孩子讀書,和孩子可以共讀一本書,讓孩子讀完書後,把書裡的內容給你講一遍,這樣不斷地重複,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