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馬家軍軍事實力怎麼樣?

軍事一點通


軍事實力行不行,不是靠紙面數字,當年的東北軍紙上數字蔚為可觀,一槍未放退入山海關。西北馬家軍的軍事實力,是靠打出來的。

在民國時期的西北三馬,不管是甘馬、青馬、寧馬,追根溯源,都是從甘肅河州發家並流傳出來的。

先說清代時的馬家軍軍事實力,他們的軍事實力主要依靠以下兩場大規模戰爭而奠定。

一、陝甘回亂。

清代同治時期的陝甘回亂是西北馬家軍的發跡時刻,在河州西鄉的大阿訇馬佔鰲帶領著馬悟真、馬海晏等手下,糾集數萬人造反,攻陷河州,馬家軍正式進入中國近代史舞臺,八十多年來,始終在西北一帶根深蒂固。

左宗棠本已基本剿滅了除了馬佔鰲他們這一部軍隊之外的造反力量,開始專心對付馬佔鰲,而馬佔鰲在取得了河州太子寺大捷後,竟然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決定——投降。

馬佔鰲此舉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左帥遂將馬家軍招撫,改編成地方部隊“以回制回”,馬佔鰲不負左帥所託,鎮壓其他西北民族起義者不遺餘力,殺入青海地區,連戰連捷。

馬佔鰲死後,光緒年間青海河湟一帶又爆發回亂,馬家軍在其子馬安良、馬海晏和其子馬麒、同族馬福祿的率領下,堅決鎮壓,馬家軍的第二代眾馬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二、抗擊外侮。

馬家軍(當時還被稱為甘軍)如此生猛,連自己人都不放過,在朝廷中被引起重視。

庚子國難那一年,馬家軍被急調往華北地區,對抗八國聯軍,馬海晏、馬麒、馬福祿和馬福祥全部奉調上陣,在攻打使館區和保衛正陽門之戰、廊坊保衛戰中都不遺餘力,以其拼死賣力之決心換來了戰後被清算的結果。在國際壓力下,甘軍被解散,第二代首領們被撤職。但慈禧太后感念其忠勇,在國際勢力不再關心後,過了一小段時間,又給他們平反啟用,隊伍再次組建。

到了北洋及軍閥混戰時期,馬家軍逐漸進入第三代掌權時期,根據駐地不同,分為“西北三馬”(老),馬佔鰲的孫子馬廷勷、馬廷賢駐守涼州,是為“西軍”,馬海宴的兒子馬麒、馬麟駐守西寧,是為“寧海軍”,馬福祥和他的兒子馬鴻賓、馬鴻逵駐守寧夏,是為“寧馬軍”,時而一致對外,時而互相殘殺,三馬格局形成。

這段時期,馬海宴的侄孫馬仲英起兵對抗馮玉祥的國民軍,“各馬”軍隊不斷被捲入,戰火連綿三年,釀就了一場新時代的西北迴亂。

中原大戰之後,各馬通電支持蔣介石,馬麒之子馬步芳驅趕馬仲英入新疆,馬仲英部居然直接打到迪化(烏魯木齊),盛世才從北方強鄰搬來救兵才擊潰了馬仲英部。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馬家軍又打了以下幾場大戰。

一、四馬拒孫。

1933年,蔣介石一石二鳥,一方面讓孫殿英部進入青海,一方面又讓馬鴻逵截擊孫殿英,各馬認清形勢,團結一致,上演了一出四馬拒孫,“青馬”馬步芳和弟弟馬步青,“寧馬”馬鴻逵,“甘馬”馬鴻賓全部參戰,“成功”打垮了孫殿英部,顯露出了他們不俗的軍事實力。

二、阻擊西路軍。

1936年11月,由三個軍組成的2萬餘名紅軍西路軍渡過黃河,開始西征,計劃打通新疆,實現與蘇聯的直接聯繫,行軍路上卻遭遇西北馬家軍的強力阻截。

由於西路軍缺乏彈藥,再加上不熟悉與騎兵作戰的特點,除了在前期打過幾場漂亮的大仗,後期被各馬源源不斷增援的聯軍阻擊,在馬家軍優勢兵力的攔擊下,西路軍最終除了一小部分突圍成功抵達新疆,大部分被打散,很多人被俘,部分俘兵被馬家軍殘忍殺害。

三、抗日征程。

抗戰全面打響後,馬家軍也響應國民政府號召,馬步芳組建一支八千餘人的騎兵第一師,派堂叔馬彪擔任師長,率領隊伍進入中原,協同抗日。

馬彪將軍率領的騎1師與日軍騎兵多次對決,不落下風,淮陽之戰中,騎1師付出了兩千餘人的傷亡代價,擊斃日軍一千餘人。

在一場戰鬥中,負責殿後的百餘名馬家軍騎兵背水一戰,遭遇敵軍包圍後,連人帶馬,全部跳水殉國。

縱觀馬家軍馳騁沙場這八十年,主要的表現還是靠他們騎兵的機動性,隨著時代發展,進入到二戰後的解放戰爭時期,在重炮戰車的面前,騎兵已經沒有了任何用武之地。


歷來現實


一提起馬家軍,可能很多人會很快想到民國時期馬家軍的三大軍閥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



他們三人在民國中後期、在蔣介石的時代牢牢把握住了西北的統治大權,是民國中後期西北的三個土皇帝,手中掌握的權力極其龐大。

而如果要說到馬家軍的起源,我們還得說回到清末時期的西北叛亂中。

馬家軍起源於清末時期的西北叛亂

在清末時期,一場大動亂影響了整個西北地區,在這場大動亂中,馬家軍的創始人馬佔鰲和馬千齡、馬海晏一同率領著一支軍隊參與進了這場動亂中。

他們三人通過在動亂中的勢力發展,很快就發展成了動亂中的首腦級勢力。

不過他們三人在後來卻沒有打算在一條死衚衕中走到底。

在左宗棠率領大軍前來平定叛亂後,他們很快歸降了左宗棠,並全力幫助左宗棠平定了這場叛亂。

在清末時期,其實馬家軍的戰鬥力就已經很是不俗。

當時左宗棠的部隊是裝備著不少先進火器的,但是馬佔鰲等人率領的隊伍卻憑藉著他們的悍勇在早期和左宗棠的交鋒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雖然他們後來因為懼服於左宗棠的龐大軍隊向左宗棠投降了。

但是通過他們早期和左宗棠的交戰以及後期在平定叛亂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初步瞭解到清末時期馬家軍戰鬥力的強大。

戰鬥兇悍但是熱武器不夠強大的馬家軍

在進入民國時期之後,馬佔鰲後代發展出的勢力被北洋軍閥除掉了。

在這股最強大的勢力被除名之後,馬千齡、馬海晏兩人的後代開始成為了馬家軍的主要代表人物。

後來寧夏和甘肅在軍閥馬鴻逵和馬鴻賓就是馬千齡的後代,而後來青海的主要軍事人物馬步芳和馬步青則是馬海晏的後代。


在進入民國時期之後,雖然馬家軍擁有著很強大的騎兵力量以及很驍勇的作戰氣魄,但是在熱武器的大時代之下,他們相對於其他軍閥來說並不算太過於強大。

在民國這個新時代裡,很多時候決定一個軍隊力量的除了士兵本身的悍勇不怕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武器。

曾經的蒙古騎兵很厲害吧?但是在機槍的威脅下,不還得是乖乖服軟?

馬家軍就是這樣的情況,在北洋軍閥統治時代,因為他們的武器遠遠不如北洋軍隊們所配備的先進,所以在強大的北洋軍隊之前,他們選擇投靠了北洋軍閥。

馬家軍先後對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投靠

在馮玉祥成為西北王的時候,他同樣不是馮玉祥的對手,所以乖乖投效到了馮玉祥的部下,成為了馮玉祥西北大軍中的一部分。

而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他們是沒有太過於龐大影響力的。

在中原大戰之後,隨著馮玉祥的倒臺,他們也因為勢力還不夠強大,也隨之投靠到了蔣介石的部下,向蔣介石效忠了起來。



雖然馬家軍幾個軍閥在民國的名氣非常響亮,但是相比於其他軍閥,他們在面對蔣介石時卻是比較安分的。

在別的軍閥經常想反蔣介石的時候,他們保持了一如既往對蔣介石的尊敬,從來不曾主動挑釁過蔣介石。

除了為守住地盤的自保之外,他們對蔣介石方面基本上都是保持著一種尊敬姿態的。

正因為這種對蔣介石和以前對北洋軍閥的姿態,使得他們能偏安地統治起了他們的西北小世界。



馬家軍的戰鬥力並不是特別強大

從民國時期的整體軍閥力量上來說,西北馬家軍的戰鬥力並不算太過於強大。

我們之所以會產生他們非常強大的錯覺,其實最主要是來源於他們作戰的悍不畏死。

正因為這種悍不畏死的作戰方式,使得很多人對他們留下了一種兇悍無比的印象。

在面對武器和他們差不多的軍隊面前,他們的兇悍是他們最大的武器,但是在面對武器比他們還要強大的軍隊面前,他們的兇悍是有點不夠看的。

所以說如果把馬家軍放在冷兵器時代,他們的戰鬥力是可以排在頂尖水平的,但是如果放在熱武器縱橫的民國時代,那他們的戰鬥力最多隻能排在中等水平。


孤客生


看一段薩沙的文章吧。

老薩的歷史真相檔案之五十五--西路軍兵敗古浪(西安事變系列之十九)

首戰一條山

西路軍渡過黃河以後,立即在一條山遭遇了青馬的騎兵第五師韓起祿部兩個旅,步兵旅祁明山部一個旅,三個旅的部隊。

當時徐向前和陳昌浩認為,對青馬的第一戰必須打贏,紅軍盡遣主力部隊。

當時紅9軍有25師和27師,一共有73,74,75,79,80,81六個團。

紅30軍有88師和89師,一共有263,265,267,268,269,特務團六個團。

紅5軍13師和14師,一共有37,39,40,43四個團。

參戰其中作戰主力為紅30軍的88師和89師,其中88師是主力的主力,師長熊厚發是紅軍最著名的戰將,年僅20歲就當上師長。他作風非常勇猛,曾經多次參與肉搏戰。一次肉搏戰中熊厚發和敵軍拼刺了一天一夜,結果連刺刀都捅彎了,渾身衣服都被敵人刺刀刺爛,僥倖未死。

此戰紅軍兵力上佔據絕對的優勢。

在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騎兵一直都是戰場的一個主角,著名的保爾柯察金就是騎兵。但一次大戰以後,騎兵逐步退出了戰場,到了二戰時候騎兵已經作為特種部隊使用,而且作戰也以騎兵機動,遭遇敵人時下馬作戰為主。主要原因就是機槍等速射武器的大量使用,目標明顯的騎兵已經成為活靶子。一挺重機槍在開闊地域可以掃到一大片騎兵,電影《最後的武士》裡面,日本武士騎兵連接衝突日本新軍步槍兵和榴彈炮的阻攔,幾乎無往而不勝。但最終被早期的加特林多管手搖機槍全部擊斃,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到了馬克西姆發明了重機槍以後,重機槍可以一分鐘全自動射擊,理論上每分鐘可以射擊600發,這種水冷機槍可以持續射擊數個小時之久。騎兵已經很難逃過這種可怕武器的打擊。

但一戰時期重機槍都為防禦武器,30公斤的重量讓它們無法迅速機動,轉移陣地。所以一戰期間的騎兵仍然發揮了一定作用,他們突擊敵軍防禦較弱的地域,往往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到了輕機槍大量裝備部隊以後,基層部隊連排一級都裝備了可以靈活機動的輕機槍,隨時可以支援步兵作戰,騎兵的優勢就徹底被瓦解了。

一條山戰鬥是紅軍渡河以後第一場戰鬥,當時紅軍的彈藥還算充足,有數百挺輕重機槍,彈藥也算還勉強夠用。尤其紅30軍每支步槍有25發子彈,這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機槍的火力優勢也是紅軍獲勝的重要原因。

而青馬此時對紅軍的實力,兵力和意圖都不明確,完全是倉促應戰。

100師第300旅600團馬全義部以及三個縣的民團和由涼州發來的援兵騎5師手槍團馬呈祥部共計6000餘人與紅9軍激戰於大拉牌,結果被紅9軍全面擊潰。---------------青海騎兵使用的馬刀

青馬在一條山等開闊地域,輕率的向紅軍固守的木堡和山寨集團衝鋒,被紅軍機槍火力一排排的打倒,根本衝不進去。

這邊青馬急調海南邊區警備部第一旅來增援,加上中央軍12架飛機趕來轟炸,才穩住了局面。

由於打紅9軍損失巨大,青馬增援部隊來了以後,隨即集中主力攻擊一條山的紅30軍。結果紅30軍戰鬥力更強,以88師作為阻擊主力,雙方激戰數日,青馬騎兵第五師少將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馬廷祥由於帶頭衝鋒,被紅軍當場擊斃,第一旅副旅長苗雨青也被擊斃,兵員損失巨大。

雖然青馬最終佔領了一條山,但紅30軍主力沒遭受什麼損失,反而讓掩護騰出手來的紅9軍趁機西進,佔領了重鎮古浪,擊潰守古浪的100師298旅595團馬華榮部。青馬的馬華榮團長本人被打傷,狼狽帶著殘部逃走。由於馬華榮團撤的非常慌亂,古浪的糧倉沒有來得及轉移和燒燬,全部留給了紅軍,暫時解決了紅軍缺糧問題。但激戰中,紅9軍紅25師73團團長張達善中彈陣亡,這是紅軍渡河以後陣亡的第一個高級軍官

青馬第一次和西路軍的作戰以慘敗告終。

紅軍這邊也有一定的損失,大約有2000人,約是總兵力的十分之一。而青馬損失更大,傷亡4000人,連總指揮都被擊斃。

但對紅軍尤其嚴重的是損失了大量的彈藥,這對於之後作戰有著極大的影響。

此時紅軍虛晃一槍改變行軍方向,乘著青馬主力敗退下去的機會,突襲佔領了河西走廊的東部門戶古浪城。

此時西寧的馬步芳得知前敵總指揮馬廷祥陣亡,古浪城丟失以後,也深感震驚。青馬號稱從建軍以來從沒打過敗仗,沒想到和紅軍第一次交手就是失敗了,還陣亡了一個總指揮,看來紅軍戰鬥力遠比之前的孫殿英強大。

馬步芳調整部署,調集重兵開始對紅軍的圍攻。

需要說明是,在此時徐向前陳昌浩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讓他們繼續西進青海。

徐向前和陳昌浩召開高級軍官大會,經過激烈討論以後,它們一致認為必須繼續西進。因為西進雖然艱難,但總歸會有勝利的可能。東反黃河東岸在當時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央軍毛炳文,王均的兩個主力軍和杜聿明的25師已經控制了黃河所有渡口,並且西渡了一個軍,準備追擊西路軍。這2個軍又1個師兵力不下7萬人,戰鬥力遠在紅軍之上,東渡回來完全是死路一條。

另外,當時留在陝北的中央紅軍處境極為艱難,經濟上已經崩潰,軍事上四面被圍死,自己幾乎活不下去,已經制定計劃放棄蘇區繼續長征。西路軍東反以後仍然沒有活路,等於火上澆油。

所以徐向前陳昌浩綜合大家的意見認為還是應該繼續西進,只要能夠到達新疆,獲得蘇聯援助,在加以修正和擴充,回頭打垮青馬還是有把握的。

當時蘇聯已經同意提供1100噸物資,這也就意味著至少有3,4萬支步槍,數百挺輕重機槍,數十門重炮和大量彈藥。有了這樣一批物資,紅軍何愁打不垮玩馬刀的青馬。

當年馬步芳的堂弟馬步英在新疆威風了近10年之久,曾帶領數千精銳騎兵包圍了新疆首府迪化(烏魯木齊),最終被蘇聯出兵一下就打垮。紅軍如果有了蘇式武裝,打青馬還是非常有把握的。

由此,徐向前和陳昌浩遵守中央的命令,並且說明了西路軍自己的看法,隨即率領部隊繼續西進。

中央立即電覆西路軍:同意向青海的涼州前進,並說新疆接濟正準備中。

攻陷古浪,也就意味著西路軍進入了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是中原通往新疆的重要通道,東起烏鞘嶺,西到玉門關,長約1000公里。河西走南北都是高山,南邊是海拔4000,5000米的祁連山,北面是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北山),大部分山峰在2000米,3000米海拔。由於兩面都是高山,所以南北最寬有100公里,最窄只有幾公里。當時河西走廊的武威一帶為青馬二號人物馬步青的老巢,張掖,酒泉,敦煌都是馬步芳的地盤,再往西就是新疆的哈密了。

由於河西走廊大部分區域地形平坦,沒有高山,所以是自古以來去往新疆的必經之路。現在蘭新鐵路也是走河西走廊這條線。

紅軍向到達新疆,最實際的就是穿過河西走廊。

古浪失利

古浪是河西走廊的東端門戶,也是該地區的交通要衝,東向蘭州,西去武威,南走西寧的重鎮。古浪南北兩面臨山,只有東西一條狹長的通路,是青馬必須控制的地域。

本來青馬放重兵防守古浪,但因為一條山戰鬥不利,青馬調動古浪的主力南下增援去了。結果古浪僅有1個團防禦,很快被紅9軍攻陷。

徐向前此時最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西路軍實力相對青馬弱了很多倍,必須迅速西進,擺脫青馬的追擊。

打下了古浪以後,徐向前立即進行部署西進。

當時徐向前的戰略是,以古浪作為誘餌,由紅9軍駐守,他們負責吸引青馬主力圍攻古浪。而西路軍卻迅速將30軍和紅5軍趁虛西進,進攻涼州(今甘肅武威),隨即調動紅9軍放棄古浪,在紅30軍的接應下一同西進,繼續攻打甘州(今甘肅張掖)等地,佔領河西走廊的中部。

這樣作戰紅軍不會有太大損失,而且能夠出奇兵制勝,佔領河西走廊的中部離新疆也就不遠了。

實際也幾乎是這樣,青馬知道古浪丟失以後非常驚慌,他們急調主力正規軍3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和4個民團緊急向古浪增援,這樣武威地區青馬力量就很薄弱了。

在徐向前命令下,紅30軍向西急進,包圍了武威城。當時馬步芳親哥哥,也是青馬二號人物馬步青就在武威城內,得知被紅軍包圍以後,坐臥不寧。由於武威城內青馬兵力很少,武威又是個小城,馬步青只得組織民團,商團,老百姓在城內點起很多燈籠,虛張聲勢。

此時徐向前陳昌浩給馬步青寫信,說明紅軍只是借道通過,希望青馬能夠團結抗日。馬步青對抗日不敢興趣,但對付紅軍借道的說法比較認同。他表示如果真是這樣,他的部隊不會再進攻紅軍。馬步青隨後將這個情報火速告知弟弟馬步芳,馬步芳聽到說:如果真是這樣,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讓新疆盛世才去對付紅軍吧。

話是這樣,但馬步青這邊仍然緊急向馬步芳求援,四面的青馬部隊共三個團放棄自己的防區紛紛又趕來救武威,卻又撲了空。

紅30軍主力一部迅速繞過武威西進,連續攻佔因為增援武威而變得空虛的重鎮永昌,山丹幾地,幾乎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的中段。

山丹再往西就是甘州(張掖),過了張掖就是酒泉,而酒泉離新疆就不遠了。

得知武威被解圍以後,馬步芳鬆了一口氣說:阿哥(馬步青)得免於難,要不是真主保佑,涼州(武威)失守,西寧也必守不住。那時我們腳步一亂,前途就很危險。

攻打山丹成功以後,徐向前命令紅5軍立即跟進,接替紅30軍在山丹的防禦(紅5軍實力較弱,不能作為進攻主力,防守則還是可以)。紅30軍突前主力則掉頭返回武威一帶,接應古浪的紅9軍。

此時紅9軍有6000兵力,又是固守據點。照常理來說,他們是絕對能夠打退青馬幾輪進攻,挫敗其銳氣。而在紅30軍有7000多兵力,兩軍合力有1萬多人,青馬正規軍也不過這個數目。兩軍一同配置,紅9軍突圍處古浪繼續西進是很容易的。

但紅9軍這邊卻出了大問題。

------------------青馬的騎兵很多人裝備很差,民團甚至使用很多土槍。

由於古浪等地縣城非常小,人口也少,不能駐紮太多的部隊。紅9軍25師,27師兩個師駐紮在古浪外控制制高點,僅有孫玉清、陳海松和參謀長陳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以及師團幹部和少量警衛部隊駐紮在縣城內。

由於之前在一條山戰役打敗青馬,西路軍上下普遍有了輕敵情緒,認為大名鼎鼎的青馬不過如此,還不是一下就被打垮了。加上之前打寧馬馬鴻逵馬鴻賓都非常順利,紅軍幾乎沒什麼損失。有些軍官甚至認為青馬寧馬都是靠自吹自擂起家的,都是紙老虎,外強中乾。

可實際上,在民族夾縫中奮力求生的青馬卻是一隻真老虎,是會吃人的。

紅軍由於存在輕敵情緒,對青馬的活動沒有足夠的警覺,終於吃了大虧。

11月16日清晨青馬的大將馬元海,馬彪指揮3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和4個民團武裝各一部1萬多人突襲古浪。

紅9軍由於警惕性不夠,沒有及時發現這個情況,等到發現青馬騎兵衝鋒的時候,青馬已經攻到了面前。

此時紅軍措手不及,在近距離火力優勢完全不能發揮,只得在近距離肉搏。而近距離肉搏上,步兵遠遠不是騎兵的對手,完全是以己方的短處和敵方的長處拼。

當時青馬騎兵表現了他們的達到野蠻的戰鬥力,他們首先攻擊城外最重要的南山制高點。

青馬騎兵衝上紅軍控制的制高點以後,面對紅軍的碉堡,騎兵並沒有手榴彈和炸藥包可以炸燬碉堡。

其中一些青馬騎兵居然下馬爬上碉堡,用馬刀和刺刀猛砍碉堡頂部,試圖砍出一個缺口,其中很多當場被擊斃。

防禦南山制高點的為紅9軍25師七十四團和交通隊第三支隊。他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拼死防禦。紅軍射出的子彈向疾風一樣將青馬騎兵一排排掃到,但青馬士兵極為兇狠,前面衝鋒的青馬士兵屍體順著山滾下來,後面衝鋒的踩著這些屍體繼續上。

雖然防禦南山的紅軍部隊拼命抵抗,但實在力不能及,最終在青馬主力的衝擊下,全軍覆沒,幾乎沒有人倖存。

南山制高點被青馬突襲攻克以後,到古浪已經沒有障礙,騎兵隨即從高處一舉衝入古浪縣城內。

此時紅軍27師主力在城外被青馬如浪潮般的騎兵團團包圍,無法支援古浪城附近的防禦。而古浪附近的紅25師戰士遭遇青馬突襲以後,除了一部被殲滅,另一部由於肉搏不是對手,被迫撤往古浪城內。

其實如果古浪城牆完整,退入城內的紅軍是可以有效抵抗騎兵突擊的。可惜古浪的城牆在1927年甘肅7.8級大地震中全部震塌,根本沒有城牆可供防守。青馬騎兵迅速殲滅南山制高點的紅軍一個團以後,立即衝入古浪城內。紅軍無險可守,零星的步槍火力根本無法攔截衝鋒的眾多騎兵部隊,一度處於混亂中。

當青馬騎兵衝入城中,立刻沿著街道砍殺能看到的每一個紅軍戰士。由於城內很多是紅軍非戰鬥人員,根本沒有槍械,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如紅9軍供給部和衛生部的一些女紅軍戰士,因為手無寸鐵,被兇狠殘暴的敵人堵在屋子裡,統統用馬刀砍死,鮮血滿地,慘不忍睹。

青馬騎兵除了揮舞馬刀進行砍殺以外,還將手榴彈扔入民房進行逐屋的爭奪戰。

激烈戰鬥中,紅9軍開始緩過勁來,他們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兵老將。

此時城內的軍長孫玉清和政委陳海松已經發覺情況緊急,急忙組織部隊反擊。紅軍以民房為防禦工事,從房中向衝鋒的青馬騎兵密集射擊。每支小股部隊都由高級軍官率領,以民房為單位和青馬騎兵激烈交火。

這種近距離戰鬥極為殘酷,紅9軍參謀長陳伯稚揮舞手槍指揮部隊反衝擊時候,被房上射來一顆子彈擊中頭部,當場陣亡。

軍長孫玉清本人被密集飛來的子彈擊中左手,受了傷。25師師長王海清也在激烈混戰中不幸陣亡。

雖然這樣,但紅軍畢竟以頑強的反擊阻抗住了青馬騎兵的衝鋒。

實際上,騎兵在城內作戰並沒有什麼優勢,由於騎兵在城內目標大,紅軍在屋中容易射中對方,加上紅軍集中主力從民房內衝出展開反擊。青馬騎兵開始不敵,被迫退出古浪城內。

此時又有另外一件事,也幫助了紅軍。一股青馬民團攻入古浪城內直接殺入紅軍後勤機關所在地,由於後勤機關沒有槍械,無法抵抗。後勤部長機靈的將幾千塊銀元仍在街外的地上!數百民團騎兵一見到有錢,立即下馬瘋搶,不再強攻紅軍,這股後勤機關的紅軍乘機逃走。由於騎兵搶錢的時候堵塞了道路,導致城內一片混亂,紅軍隨即穩住了陣腳。

本來紅軍可以穩住陣腳,加強防禦,等待城外求援部隊趕到。但此時紅9軍軍長孫玉清認為青馬已經被打退了,命令一部紅軍部隊乘勝追擊,將敵人打遠點,保證古浪的穩定。

這個戰術如果對待敵人步兵就沒有錯,因為如果追擊部隊打得贏就追,打不贏可以趕快撤退回來。但是對待騎兵就完全不一樣了,一旦打不贏被追的騎兵部隊,這些追出去的步兵部隊想撤回來就是不可能的。

這股尾追的紅軍部隊兵力不多,只有軍部二科科長王少清率領的機關幹部和交通大隊一部。他們剛剛追出城外,就遭遇了另一股增援來的青馬部隊的圍攻。由於騎兵行軍速度遠遠超過步兵,這股紅軍戰士打不過,卻又根本無法撤回城內,他們拼死苦戰,最終在城外的戈壁灘上全軍覆沒,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這邊得到增援的青馬再次衝入古浪城內,紅軍城內部隊再次和青馬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由於城內很多非戰鬥人員沒有槍,他們只得揮舞大刀長矛和騎兵對抗。可惜步兵不是騎兵的對手,一個青馬騎兵就能對付2,3個這樣的紅軍步兵。此時青馬數量眾多,紅軍城內部隊損失慘重,眼看就撐不住了。

那邊城外紅9軍27師,見城內危急,拼了死命擊退青馬的層層阻擊,一舉突入城內。激戰中紅27師政委易漢文先由於衝鋒在前,不幸中彈陣亡,但是27師還是成功進入了城內。

青馬指揮官見紅軍得到增援,加上天色已黑(騎兵最怕夜戰),下令退兵,全部撤出古浪城。

此戰紅9軍遭遇慘重傷亡,損失了約三分之一2400多兵力,排以上幹部傷亡尤重。參謀長陳伯稚,25師師長王海清,27師政委易漢文陣亡,軍長孫玉清等人也受了傷。

當天晚上孫玉清等人經過研究,認為應該立即放棄古浪連夜西進。但是此時紅9軍尚有上百名重傷員無法隨部隊撤走,由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寫信給馬步芳,要求善待紅軍戰俘(之前一條山戰鬥,紅軍釋放了青馬一批戰俘),並且留給每個傷員三塊大洋。

但紅9軍剛剛撤出古浪,青馬騎兵隨即入城砍死了所有傷員加上之前被殘殺的紅9軍戰俘,一共殺了900多人,並且聲稱是為在一條山被紅軍擊斃的總指揮馬廷祥報仇。

馬步芳在西寧聽到這件事以後,還滿意的說:這些小子們做的很好,有血性。

由於紅軍進入古浪的時候,城內老百姓舉行了歡迎儀式,被青馬所嫉恨。攻下古浪以後,青馬故技重施,藉口搜查紅軍傷病員,砸開房門翻箱倒櫃,搶劫擄掠。未及逃避的老百姓遭了大殃,有的婦女被姦淫,有的受到拷打甚至槍殺。後馬步青下令防火燒掉古浪,但部下表示反對,認為不關老百姓的事。馬步青卻認為不燒不行,最終在古浪商業較集中的南街放了火,大火燒了十多日,一條南街被燒成瓦礫場。

古浪失敗,導致紅9軍從此一蹶不振,不再是當年強大的常勝軍了。徐向前元帥在《血戰河西走廊》中說:這一仗叫人十分心痛,我主力部隊9軍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恢復過來。西路軍後來作戰,主要靠30軍。5軍人數少,名義上是個軍,實際上不足一個師的兵力,再剩下的就是機關人員、婦女獨立團等,戰鬥力畢竟是有限的。

--------------古浪城,大家可以看到,城外就是山。如果紅9軍有著足夠的警惕性,不至於敗得這麼慘。

由於此戰失利的一個關鍵原因在於輕敵,高級指揮官對青馬的警惕性不高,導致青馬居然能夠一下衝入城內。徐向前在戰後將紅9軍陳海松,孫玉清,曾日三等主要負責人暫時撤職。

紅9軍軍長,政委由原31軍參謀長李聚奎,西路軍副總指揮王樹聲臨時接任。

古浪戰後,青馬繳獲了不少西路軍的資料,得知西路軍的編制,人員和作戰計劃。青馬在明確這些要點以後,隨即調整了自己的作戰計劃。

青馬高層認為紅軍的目的就是西進新疆,如果紅軍不是試圖佔據青海的地盤,他們也沒有必要以如此大的代價和紅軍火拼。他們學習當年湘江會戰時期的桂軍,準備放紅軍西進,但是不斷切斷其尾巴,將其消耗掉大半。這樣即使紅軍到達新疆,殘餘兵力也不可能在將來對青海造成威脅。



薩沙


西北馬家軍閥主要分為兩股,即青海馬步青、馬步芳兄弟的“青馬”和寧夏馬鴻賓、馬鴻逵兄弟的“寧馬”,1933年土匪出身的軍閥孫殿英在中原無處安身,以奉命屯墾為名進軍西北,遭到青馬和寧馬的聯手抗擊,史稱“四馬拒孫”。



(馬步芳)

這場戰役的對陣雙方兵力差距較大,孫殿英所部有70000人槍,而四馬聯軍總共約40000人馬,蔣介石樂得兩邊同時削弱,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立場,經四個月激戰後結果是孫殿英大敗,稱霸西北的願望落空,但也可看出馬家軍此時兵力其實有限。

馬步青被弟弟排擠失勢後,馬家軍變成了“西北三馬”,到1937年抗戰爆發之前,“青馬”的基本部隊只有兩個師(第100師、騎5師),後拿到新編第二軍的番號,約17000人,另有控制藏區的兩個騎兵旅3000餘人,馬步青舊部騎5師10000餘人。



(馬鴻逵)

“寧馬”的基本部隊有第35師、新編第7師、獨立第10旅共20000餘人,番號是第十五路軍。但寧馬的戰鬥力遠低於青馬,1932年曾因作戰不力全軍被中央軍劉峙包圍於河南信陽,蔣介石下令繳械遣散,幸虧馬鴻逵重金託人說項。

青馬雖然兵力不多,但回族騎兵被洗腦嚴重作戰兇悍,更主要的是馬步芳在青海及河西地區大力建設地方民團,既是主力部隊的補充團隊,又因政教合一具備相當的單獨戰鬥力,所有民團的總兵力突破70000人,實力不可小覷,西路軍就是吃了青馬正規軍和民團聯手作戰的虧。

新版《亮劍》中被李雲龍活劈的古浪民團團總馬元青,就是此類民團的代表。



(馬鴻賓)

抗戰爆發後,“青馬”馬步芳新二軍改番號為第82軍,經過擴充發展到30000多人;馬鴻逵的部隊發展成第11軍,馬鴻賓的部隊發展為第81軍,“寧馬”的兩個軍合編為第17集團軍,約50000餘人,該集團軍的部分部隊曾赴中原地區參加抗日。

到解放戰爭時期,由於胡宗南所部節節失利,馬步芳藉機大肆擴軍,新增第129軍,加上原有的第82軍共計六個師又兩個騎兵旅,約80000餘人,除騎兵部隊外,青馬的步兵師是兩個步兵團和一個騎兵團的編制,步兵班都有馱載彈藥糧食的專用馬皮,所以整個部隊機動性較強,戰鬥力不弱。



青馬士兵不同於其它國民黨部隊,比較善於近戰格鬥,戰鬥時後有更殘暴的督戰隊壓陣,因此雖然武器裝備一般,但仍然是解放軍的強敵。彭總曾經對部下說過,要象打鬼子一樣打“青馬”,咸陽戰役,解放軍集中優勢炮火粉碎了馬家軍騎兵的集團衝鋒,蘭州戰役,解放軍將所有自動速射武器集中於一線,方告破敵。

根據西北野戰軍的戰前偵察和情況彙報,至1949年7月,西北地區的敵軍兵力分佈如下:胡宗南殘部17個軍41個師約23萬人,青寧二馬擁有10個軍33個師(或騎兵旅)約18萬人,但包括駐紮新疆的騎兵第5軍等部20000人(原馬步青部)。由此可見,寧馬的兵力也擴充到近8萬人,但其中青馬戰鬥力較強且未曾遭遇過重大打擊,仍然是西北敵軍的主力。



(馬繼援)

鑑於西北野戰軍所面對的敵人超過40萬,而自身兵力僅有兩個兵團15萬餘人,太原解放後,軍委將華北野戰軍周士第的第18兵團、楊得志第19兵團轉隸西野指揮,這樣整編後的“第一野戰軍”兵力達到四個兵團35萬餘人。

在第一野戰軍的凌厲攻勢下,胡宗南逃入四川,馬鴻逵縮回寧夏,“青馬”主力則以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為前線總指揮,妄圖在蘭州與解放軍決戰,大敗。解放軍隨後各個擊破,全殲馬步芳、馬鴻逵的部隊,馬鴻賓起義,至此,盤踞西北四十多年的“馬家軍”徹底覆滅。

(蔣介石接見馬步芳父子)


度度狼gg


馬家軍可不是馬俊仁的馬家軍哦。馬家軍指的是青海馬步芳(簡稱青馬)、寧夏馬鴻逵(簡稱寧馬)、甘肅馬鴻賓(簡稱甘馬),史稱西北三馬。有人說了,不是四馬拒孫嘛!怎麼三馬了。還有人說不是兩馬嗎?怎麼三馬了?很多人認為馬家軍的實力還不錯,其實在福垊看來很一般。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起源。

敗軍之將的崛起

他們的起源比北洋軍閥還早,而且還跟左宗棠有關。左宗棠不只是收復了新疆,而且還平叛了同治回亂。叛亂者馬佔鰲和馬千齡、馬海晏見左宗棠勢強,怕勢力被徹底消滅,於是就向左宗棠投降,並協助左宗棠平叛。也就說馬佔鰲和馬千齡、馬海晏是馬家軍的創始人。他們本來就是敗軍之將,其戰鬥力主要表現在騎兵上,但其勢力遠不能跟左宗棠相比,更不要說跟北洋軍閥相比了,於是他們的生存法則就是馬殷、閻錫山的套路——不惹強龍並努力保持地頭蛇地位。

二馬三馬四馬之別

有人就問了為什麼沒有馬佔鰲的世系?老實說馬佔鰲最早勢力最大,他的兒子馬安良盤踞在甘肅。在甘肅擁兵自重,不服北洋結果被北洋收拾了,馬安良不得不回河州老家抱孩子了。有鑑於此,馬家軍以後的原則就是事大主義,先後擁護蔣介石、馮玉祥。甘肅後來為馬千齡的孫子馬鴻賓所佔據,而馬鴻賓還遭遇馮玉祥的殘部吉鴻昌的手下發動的“雷馬事變”差點喪命,後在蔣介石、吳佩孚的周旋下才被放回,由此可見馬家軍的實力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強。而且馬家軍內部也存在著傾軋,他們爭奪各自地盤的領導權。福垊這來來說說四馬拒孫的故事。

盜墓軍閥孫殿英剛盜墓發了財,就被蔣介石當槍使。蔣介石讓他擔任青海西區屯墾督辦,這下馬家軍慌了。內耗不已的他們立馬一致對外了,並最終導致孫殿英的失敗。孫殿英的失敗除了軍事失策外,主要因素也有蔣介石的掣肘。蔣介石本來想利用孫殿英跟馬家軍火併,然後自己漁翁得利。可後來變成了蔣介石、胡宗南、朱紹良、閻錫山、馬家軍等群毆孫殿英的戰爭。就是這樣還經歷了個月的戰爭,當然馬家軍是主力,其他為輔。

由此可見,馬家軍的實力卻是一般,但他們很聰明,懂的團結和謀交。故而在我國的軍閥史上他們的是典型的弱而不小,這就和小而不弱的閻錫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福垊


馬家軍,在民國時期俗稱西北三馬,這西北三馬看起來是一家,都姓馬其實並不是單指一家而是三個軍閥的代稱:他們分別是,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

他們的出生其實也不是漢族,而是回民,而且這些軍閥不是隻有三家而是有很多家,因為這些為首人物都姓馬,又都是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西鄉人。



極盛時,任過國民黨時期的省主席的有九人,其他如軍長、師長、旅長、團長,加上文職文職官員那就更多,足有上百人,也因此一時間有“小湘鄉”之稱,於是就有了“三馬”、“五馬”、“十馬”、“諸馬”之名。早期臨夏回族馬姓人物,主要分為馬佔鰲、馬千齡、馬海宴三個集團,各集團都以他們家族為骨幹,由親戚、同鄉、同族、同宗教人凝聚而成,加上部分漢族依附者組成勢力,故稱為“河州三馬”,河州三馬就是西北三馬前身。

到民國時期,這最大的三股勢力,不斷髮展就形成了甘肅馬鴻賓、寧夏馬鴻逵、青海馬步芳三大西北軍閥。這三大西北軍閥,在民國時期牢牢掌握西北統治權,成為西北土皇帝。

那麼馬家軍的起源從何而來則要從清末西北的回亂說起,回亂是清朝時期經常發生的事情,清朝末年,大動亂波及整個西北,馬家軍的創始人馬佔鰲,馬千齡和馬海晏三人也是叛亂的參與者,他們參與叛亂並依靠家族勢力成為叛亂領袖,最後叛亂被鎮壓,這三個人眼看勢頭不對,就投降了平叛的清末名臣左宗棠。

不僅投降還反戈一擊,幫助左宗棠平定叛亂。最後居然因為平叛有功,成為清政府官員。

馬佔鰲降清後,部下成鎮南馬步三營旗,開始地方武裝勢力,後來經馬佔鰲、馬安良父子經營,不斷壯大,傳到孫子馬廷勷、馬廷賢,這一輩,於1928年被國民軍消滅。

馬千齡之子馬福祿崛起於馬佔鰲後。馬福祿在抗擊八國聯軍時戰死,馬福祥繼之。到了馬鴻賓、馬鴻逵時,先後控制過寧夏、青海、綏遠三省,活動範圍更是廣達甘肅、陝西、河南、山東、安徽等省。

馬海宴兒子馬麒,從馬安良精銳西軍中分化出來成立“寧海軍”,另成集團。馬麒死後,弟弟馬麟繼任青海省主席,後來馬麒之子,馬步青、馬步芳和其子馬繼援相繼而起,經過三世經營,一步步控制了青海省和河西走廊,還擴散到西藏、甘肅、陝西等省。



以上是西北三馬歷史淵源,那麼他們戰鬥力如何,這需要分段說,因為西北三馬,跨越清朝,民國,和解放時期,三個階段。

清朝時期:馬家軍戰鬥力很是不俗,西北產馬,所以馬家軍都是騎兵部隊為主,在加上回族是一個驍勇強悍的民族,所以他們戰鬥力和清軍是不相上下的,早期和左宗棠交鋒中取得一定勝利,只是後來面對武器更先進兵力更多的清軍,因為害怕才投降的。

不過通過早期和左宗棠交戰,之後平定叛亂中的表現,我們可以知道清末時期馬家軍戰鬥力其實很強大。是隻精銳的半冷兵器時代軍隊。

民國時期:被打怕而變得乖巧的馬家軍,1928年,由馬佔鰲後代發展出的勢力被北洋軍閥消滅,在馬佔鰲勢力被消滅之後,馬千齡、馬海晏兩人後代成為馬家軍代表人物。 寧夏馬鴻逵,甘肅馬鴻賓都是馬千齡後代,青海馬步芳和馬步青則是馬海晏後代。

看到馬佔鰲後代勢力被北洋軍閥消滅,剩下馬家軍面對國民政府都很老實,原因是實力不行,三馬雖是西北土皇帝,但西北一直很貧困沒錢,而沒錢意味著沒進口武器,沒進口武器,僅靠騎兵和勇氣,是打不贏現代戰爭的。

成吉思汗蒙古人在機槍面前都變吉娃娃,更何況西北三馬?所以整個北洋和民國時期,他們都選擇依靠中央政府,以換取土皇帝地位。投靠對象也不斷變,先是皖系,後是西北王馮玉祥,之後是中原大戰勝利者蔣介石。整個民國時期,因西北三馬軍隊弱小,他們不過是當時統治者附庸而已,沒什麼大不了,也沒什麼戰鬥力,除了魚肉百姓,其他不值一提,抗日參與了,但人數太少,戰鬥雖英勇也沒起太大作用。


解放時期:時間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那就更不用說了,西北三馬面對解放軍基本上是一觸即潰,別提抵抗了。值得一提的是,西北三馬因為紅軍時期對紅軍西路軍的殘忍暴行,收到中央首長特別指示,務必剿滅,所以西北三馬軍隊,只要作惡多端的最後都被消滅,戰鬥力也是不值一提。

現代我們有他們強大的錯覺,主要原因不過是他們殘忍暴力出名,惡名昭彰,並不是他們戰鬥力多強。於武器水平上,因為沒錢,西北三馬裝備都不好,至於大量騎兵部隊,和少數民族所謂的驍勇善戰,遇上機關槍也是屁用沒有,戰鬥力無非是民國時期中下游水平而已。就是有殘忍暴力這一光環加持。才讓他們名聲比較大。


阿斗不傻


馬家軍是指民國時期控制中國西北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的總體,如果往前追溯的話,西北馬家軍源於陝甘回亂,後來逐漸發展而成,主要包括青海馬家軍(馬步芳和馬步青)和寧夏馬家軍(馬鴻逵和馬鴻賓)。

實際上,馬家軍作為一個整體,實力是不斷擴張,因此在不同時期的軍事實力是不一樣的,縱橫接下來就分開說。

由於馬家軍內部就有一定的矛盾,所以,最終割據地方時間比較晚,軍閥形成時期比較短,在民國初期投靠北洋政府,到北洋政權被推翻後,先是投靠馮玉祥西北軍,後來倒向蔣介石,實際上也正說明馬家軍不具備獨立的本錢。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馬家軍實力不強,與其他軍閥不同的是,馬家軍大多以騎兵為主,雖然在近代以來騎兵作為獨立作戰的兵種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但這得看是誰,馬家軍戰鬥意志強悍,敢於衝鋒陷陣,當時民國的軍隊在火力覆蓋上都不強,因此騎兵還是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

中原大戰後,孫殿英在熱河抗戰後一戰成名,收編了不少部隊,當時老蔣希望利用孫殿英去攻打馬家軍,以此削弱雙方的實力,因此這面調遣孫殿英入寧夏,那邊讓馬家軍去打孫殿英,馬家軍內部雖然互相看不順眼,但是對外是一致的團結,四馬湊在一起,也有四萬餘人,而且有不少騎兵部隊,孫殿英帶去的人大概有七萬多人,表面上看孫殿英是一股繩,兩倍於馬家軍,而馬家軍是四股繩合在一起,實際上經過四個月的激烈戰鬥,孫殿英的部隊就被幹崩潰了。

從這方面來說,在軍閥混戰時期,馬家軍的表現還算可以,不要以為孫殿英不猛,孫殿英在熱河抗戰中,打的還算可以。

抗日戰爭期間,因為軍閥停止內鬥,焦點都放到了對日作戰上,因此馬家軍在西北地區得以快速發展,當時馬鴻逵抓壯丁都出名了,馬鴻逵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因此“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開始大量徵兵,在抗戰期間西北軍派兵參加抗戰,在淮陽之戰中,馬家軍消滅日軍1000多人,傷亡2000多人而名聲大震,在激烈的戰鬥中,有數百名騎兵不願投降當俘虜,於是投河自盡,展現了西北軍的彪悍。

在解放戰爭中,馬家軍也成為我軍心中的一塊魔障,實際上我軍在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敗就是西征軍兵敗河西走廊,兩萬多人的西征軍戰死七千多人,被俘虜後慘遭殺害的五千六百多人,堪稱軍史上最恥辱的一仗。

此時,西北軍藉助抗戰勝利已經發展到18萬多人,再加上胡宗南23萬殘餘兵力,可以說想要解決西北問題,十分不容易,為此,中央整編第一野戰軍總計35萬兵力進軍西北,胡宗南戰敗逃入四川,在對西北馬家軍實行分化瓦解的政策後,最終將他們全部打敗,馬家軍也徹底覆滅。

馬家軍是一支亦正亦邪的部隊,在抗日戰爭中雖然能夠顧全大局出兵抗日,然而總體上還是隻顧自己的軍閥作風,善於打仗,敢於打仗,敢於和日本人打,也敢於對自己人下狠手,這就是兇殘的馬家軍。


史論縱橫


馬家軍主要指民國時期盤踞西北青海、甘肅、寧夏的以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為首的青馬、寧馬集團。

馬家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抗擊八國聯軍的回族英雄馬福祿受命組建的寧安營。清末民初,由於長年軍閥混戰,中央政府對西北一帶鞭長莫及,這就為馬氏家族的崛起提供了先決條件。馬氏家族利用宗教勢力對當地實行半封建統治,先投靠馮玉祥,後來又歸順蔣介石國民政府。馬步芳、馬鴻逵先後擔任青海、寧夏省主席長達17年,控制青海、寧夏大部和甘肅、綏遠各一部,與中央政府保持著獨立與半獨立狀態。

因為大西北地瘠民貧,養活不了多少兵,馬家軍兵力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保持在數萬人的規模。但是受宗教信仰薰陶和長年遠離國內戰場,因此馬家軍並不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軍隊,這支軍隊以步騎兵為主,輔以少量炮兵,但是十分驍勇善戰。

直到解放戰爭後期,當解放軍進軍大西北之際,蟄伏多年的馬家軍重新提刀上馬迎戰解放軍。此時的馬家軍的軍事實力應該是達到了歷史上最強的時候,青寧二馬連同盤踞寧夏一隅的馬鴻賓部第81軍,共編有8個軍33個師共14萬人,在咸陽、固關、蘭州與解放軍展開大規模交戰。特別是蘭州戰役,青馬所部兩個軍約五萬人居然一度令佔有絕對優勢的解放軍在蘭州城下受挫。但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青馬勢力在解放軍打擊下幾乎被全殲,寧馬勢力於馬鴻逵出走後,在馬鴻賓領導下舉行戰場起義並接受解放軍改編,和平解放寧夏。馬家軍這支近代史上血債累累的反動勢力就此壽終正寢。


大將軍威武8


馬家軍是指青海、甘肅、寧夏三地的軍閥部隊,因為他們的首領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都是甘肅河州人,故稱為馬家軍。馬家軍發源於清朝晚期的陝甘回亂,當時馬佔鰲起兵參與回亂,擊敗湘軍後又投降清朝,被清政府封為一方諸侯,最終發展成為了西北地區的馬家軍。跟中央軍、滇軍、桂軍、晉綏軍相比,馬家軍裝備較差但是戰鬥意志強,騎兵部隊多,實力相對強勁。

馬家軍分青海馬和寧夏馬,其中青海馬戰鬥力強於寧夏馬。清朝末期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甘軍入京勤王,為清廷南征北戰。當時馬家軍屬於甘軍系統,戰鬥力十分強悍,給八國聯軍造成沉重打擊。甘軍首領董福祥率馬家軍在廣渠門與英國軍隊作戰,失守後董福祥後撤至東便門、朝陽門、正陽門一帶繼續抵抗,擊斃沙俄軍團長安寧科夫,擊傷其將軍。北京被攻佔後慈禧攜光緒帝西逃,董福祥率領甘軍沿途護衛。

1933年10月,蔣介石任命孫殿英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命令他率領第41軍約七萬餘人,經營寧夏、甘肅、青海三省。孫殿英志在吞併西北地區,成為一方諸侯,故戰鬥意志高。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等害怕被老孫各個擊破,地盤難保,於是聯合起來抵抗孫殿英,史稱"四馬拒孫"戰爭。蔣介石希望孫殿英軍閥與馬家軍相互攻伐兩敗俱傷,然後中央軍可以進入西北地區撿便宜。四馬聯軍約5萬餘人,孫殿英兵力約7萬人,雙方激戰4個月,以孫殿英慘遭毀滅性打擊而告終。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兩萬餘人強渡黃河組成西路軍,經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進,企圖打通與當時蘇聯的西北通道。蔣介石命令馬家軍沿途圍剿西路軍,馬步芳部,馬步青部為了阻止紅軍攻佔甘肅省,派出三萬餘馬家軍對紅軍進行圍攻。此戰紅軍西路軍慘敗,戰死七千餘人,其中團以上幹部143人,軍、師以上幹部20多人;被俘後遭殘酷殺害者約5600人;被營救返回延安者約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約4500人。馬家軍成為一支讓紅軍十分忌憚的軍閥部隊,在解放戰爭後期,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全軍十萬餘將士在蘭州城下擊潰馬家軍主力,從此馬家軍覆滅。

抗日戰爭時期,馬家軍派出八千餘人的民團先行到前線抵抗日寇,之後又組建了兩個騎兵師開赴前線對日作戰。馬家軍的騎兵師戰鬥力彪悍,給兇殘的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侵略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其作戰記錄中,曾寫下“惡戰馬彪”等語。淮陽一戰,馬家軍消滅日軍一千餘人;龍亢一戰,使得皖北一帶的日偽軍如驚弓之鳥,聞風喪膽。馬家軍作戰頑強,悍不畏死,又以騎兵為主,故讓日軍十分忌憚;根據統計馬家軍在抗日戰爭中殺死日寇三千餘人,消滅偽軍一萬餘人。


大秦鐵鷹劍士


小的不說,就說馬家軍和共軍的三次大戰,一戰河西,西路軍盡滅,當時的西路軍可是戰力最強的,二戰寶雞,又名西府戰役,差一點活捉彭總,也是彭總一生四大敗仗之一,三戰蘭州,又名蘭州戰役,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還是打的彭總自我批評,桂軍,川軍有這樣的戰績,搞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