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導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已經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給國家經濟及絕大數企業造成巨大的影響與破壞,很多行業因此損失慘重。這場席捲全國的風暴,尤其對商業、消費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帶來足以致命的打擊。好在我們是一個日益強大的國家,在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聚焦經濟建設,相信我們一定能更快戰勝疫情,重新回到高速發展的正常軌道。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一、疫情之下,中小企業面對的挑戰:

1、業務受到破壞,業績大幅下降。

2、收入減少,支出還在,現金儲備不夠。

3、經營模式受到挑戰,過去只重視線下經營。

4、成本費用上升,與收入下降不相對稱。

5、員工無法及時返崗,影響業務和生產的正常開展。

6、員工士氣受損,老闆迷惘團隊低沉。

二、如何應對挑戰,破危局變生機?

1、瞭解和掌握員工現在所處的位置,積極督促員工儘快返回工作崗位。當然對於身處湖北的員工,還有交通受到阻礙的員工,為安全考慮做好靈活的安排。對於不能及時返崗的員工,若工作受到影響的,要做好對應的鋪排。

2、安排在線工作,可以通過飛書、釘釘、企業微信等通用平臺展開線上工作,員工線上打卡簽到、日清、日計劃、視頻會議、直播培訓等。但是一般來說,線上辦公的效率不高、員工和自覺與自律也不太理想,所以我更建議在特殊時期的線上辦公,內部培訓的時間可以安排多一些。

3、部署新員工招聘,通過在線招聘系統(類如BOSS直聘等),與意向人才進行充分溝通,建立人才庫,必要時安排視頻面試,等待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後再安排面對面的複試。加強對招聘官的激勵也非常重要,破除招聘官的固定薪酬模式,按照“招到人、轉正、業績或能力達標”等項目建立PPV激勵系統。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4、重新梳理年度營運計劃、調整預算和目標,很多企業已經做了2020年的預算和目標,但是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計劃、預算和目標急需修訂與調整:

1)計劃層面:根據新的環境和形勢,從戰略到策略層面進行重新梳理,有針對性地調整年度營運計劃,研究發展線上拓展與經營。

2)預算層面:從過去的粗獷式的經營走向精細化,先做到數據與預算的精細化。對每一筆開支進行預算管控,降低成本率和費用率,尤其是要降低固定費用率,適合提升變動費用率的佔比。

3)目標層面:面對現實主動調低經營目標,為新目標擬訂更為高效的實施計劃,匹配適當的資源投入,保持合理的利潤率。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5、積極推行分配與激勵機制的變革,致力於提升人效、激活人才、穩定團隊、降本減費:

1)提升人效:企業人手多但人效低,帶給的後果就是,員工收入都不高、企業人力成本很高、內部運營效率低、經營收益能力差。所以,中小企業要懂得推行“精兵計劃”,不斷減少低效、低能、低願的人員配置,將有限的資源向核心人才傾斜。

2)激活人才:人才是企業經營的根本,通過培訓和培養可以把人手變成人才,通過分配和激勵機制把人手變成創造價值的“奮鬥者”與創造企業的“合夥人”。所以,我們建議短期激勵採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PPV-產值量化薪酬績效模式,中長期激勵用IOP-內部事業合夥人、POP-內部項目合夥人與PSP-增值股份激勵計劃等。激活人才的目的是讓員工為自己幹、為結果和目標幹、自動自發地幹!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3)穩定團隊:首先,要將團隊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核心層,年流失率要控制在0;第二層是關鍵層,年流失不能超過5%-10%;第三層是普通層,想辦法控制在20%以內。其次,對不同層次、崗位的人員採用不同的短期+中長期薪酬激勵模式。讓員工現在能賺到錢、未來可以賺到更多錢。只有員工收入高了,信心自然就會增強。

4)降本減費:成本費用是生產投入的必要,也可能是吞食利潤的貪吃蛇。所以,降本減費要講方法,不是簡單粗糙的一刀切,而是精打細算的科學分配。把錢花到哪裡,結果就是那裡。把錢用到刀刃上,讓費用支出更好地服務於經營擴張和管理化化,實現成本最優、費用更低。總之,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有價值。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三、居安思危、居危思變,向內盈利,永續經營之道也!

企業經營有三寶:營收、利潤和現金

1、營收是經營之母:沒有收入,遲早要輸。

2、利潤是經營之本:沒有利潤,現金必枯。

3、現金是經營之力:沒有現金,血脈不通。

三個切忌:切忌盲目擴張、切忌過大投資、切忌大而不強。

向內盈利,方可持續盈利!

那麼開工後,該如何做好員工激勵,2020年讓公司業績更上一層樓?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種全新的薪酬績效激勵模式--KSF薪酬全績效模式(適用於管理層和一線業務人員)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以激勵,加薪為導向,但卻不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1)給員工加薪的方式和渠道,員工明確知道怎樣可以獲得加薪,在這過程中,員工自然會自動自發學習增長知識技能。

2)將員工的價值與薪酬掛鉤,讓員工感覺到我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並且回報都是及時的,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KSF設計的六個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

分析這個崗位核心工作,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價值點

2、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指標6-8個)

比如銷售額、毛利率、毛利潤、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等可量化的急需改善的指標

3、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指標提取要點

這些指標包括銷售額員工培訓,團隊業績、人創績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注:提取K指標三大原則:SMART原則,BSC原則 ,產值面和價值面相結合原則。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4、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成本費用率等

5、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注:(老闆認可,員工滿意)

平衡點一頭連著企業利益,另一頭連著員工的利益,支點的核心是產值和價值。

6、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設計案例解析:

李經理是一家餐飲連鎖店的店長,底薪5000,加上銷售額提成每個月七八千的樣子。

自年初開始,門店銷售額每況愈下,李經理的工資自然也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員工努力得不到結果,心態也發生了改變,不少員工已經離職,現有員工大多抱著混日子的想法。即使他本人再拼命,也沒法扭轉形勢,因此有了離職的打算。

老闆找到了我們,讓我們幫忙設計KSF薪酬方案:

開工在即,疫情衝擊下的中小企業,如何打破困局變挑戰為機遇?

在KSF的薪酬模式下,李經理的薪資有了哪些改變呢?

1、加薪方式從單一的銷售額變為與門店利益有關的8個指標

除銷售額外,門店毛利率、人創銷售、客戶滿意度等等,都成為李經理的加薪方式

2、加薪標準降低

之前要獲得加薪,李經理只能提高銷售額,但在大環境影響下,李經理能做的是非常有限的。

現在我們在每個指標上選定了一個平衡點,對李經理來說,這個平衡點是不難達到的,只要他做到了,就能獲得加薪。

對公司來說,達到平衡點就意味著比過去做的好,因此不會增加成本負擔。

3、加薪方案更加具體

  • 銷售額每增加400元,獎勵1.5元,每減少400元,少發1.5元;
  • 毛利率每多0.1%,獎勵7元,每少0.1%,少發7元;
  • 人創銷售,每多55,獎勵4元,每少55,少發4元;
  • ...

實行KSF方案之後,

1、李經理本人更有動力了,在培訓員工、節約成本上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2、門店員工流失減少,員工積極性大幅增加。

3、餐廳銷售額雖沒有大幅改變,但由於成本費用減少,人效提升,餐廳利潤反而上升了20%。

對員工來說:

1;日常工作有了目標,知道自己重點抓哪些;

2;工資拿多少要靠自己而非老闆;

3;多勞多得,少幹少拿;

4;只要做的比過去好,自然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5;有6-8個加薪渠道,激勵員工主動積極幹,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

對企業來說:

1;員工沒達到平衡點,說明工作做的不到位,自然拿不到高薪;

2;員工達到平衡點,說明員工狀態穩點,做的不比以前插差 ,做的很不錯;

3;員工超過平衡點 ,說明做出了更好結果,自己能拿更高工資,企業獲得更高利潤。

KSF增值加薪法,對員工而言,給其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越是遭遇困境,越需要強力變革

在嚴重疫情之下,企業的正常經營必然受到巨大挑戰。作為中小企業,我們不能改變環境和市場,但是我們一定要向內改變自己。雖然變革之初,有一些不適應,有一些陣痛,要付出很多,要不斷堅持,但是這些都是企業變得強大的必經之路!

全國最實用、快效、前沿獨創“積分式管理,KSF薪酬全績效模式,PPV量化薪酬模式,OP合夥人模式”系統操作設計?

可私信留言“績效”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