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說“春”,聊聊春前“立”

今天是鼠年立春,大家都在說春,迎春,探春,咬春,我來說說立春的“立”。

說到“立”,本意是站在地上。從呱呱墜地到爬行,到站立行走,每個人大約都在出生後一週歲左右完成。長期以來,直立行走被認為是人類出現的標誌之一,當然除了人類以外,猴子、猩猩、熊、貓等動物也可以短時間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我們的雙手,我們可以用雙手去製作工具,去創造更多美好的事物。作為人類,從直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就不斷在創造不同人生“立”的境界。


第一重境界:獨立自主


我們被父母撫養長大,就是要做個頂天立地、獨立自主的人。父母不可能養你一輩子,更不可能代表你在這個世界上的所做作為。春天是個生長的季節。從滿月,襁褓,週歲,孩提,齠齔(兒童換齒年齡),垂髫,幼學,總角,從童年時代,豆蔻年華,翩翩少年到冠禮長大成人,己欲立而立人。長大成人就是要擁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吾兒早自立,所懼非飢寒”,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只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人才算是真正長大成人,完成人生“立”的第一重境界。

“立”出來的人生五大境界/今天不說“春”,聊聊春前“立”


第二重境界:立身處世


“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

從長大成人到三十而立,從完成學業到開始創業事業,人生的第二重“立”的境界就算真正開始了。“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禮義為本。”《禮記》:“凡人之所以為人也,禮義也。禮儀之始,在於正容體,奇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我們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發展,與不同的人交往,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待人接物,既要懂得禮義之本,又要知曉社交技能。守規矩,懂方圓。學會“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處世之道和“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之要義,做到“君子以獨立無懼,遁世無悶。”

“立”出來的人生五大境界/今天不說“春”,聊聊春前“立”


第三重境界:破舊立新


人類從一出生就不斷在破舊立新的環境下長大,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民風民俗,人們總是不願意做一個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人。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之計在於勤。春天也是個破舊立新、播種希望的季節。人們總是希望在爆竹聲總把舊年驅除,迎接新的美好。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破舊立新需要很多的條件和能量。能力是基礎,勇氣是關鍵。首先要敢於改革,自我革新,歸零,摒棄不合時宜,不切合實際的陳舊辦法,陳腐觀念;又要善於發現新事物,創造新活動,改變現狀,努力做到新視角,新思路,不破不立,正視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努力探索,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永葆生機,才能讓自己在更多方面立於不敗之地。

“立”出來的人生五大境界/今天不說“春”,聊聊春前“立”


第四重境界:建功立言


《左傳》講“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立德”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業績,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說得簡單點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歷代英雄豪傑以不同方式唱響人生成功的“三不朽”,共同譜寫出華夏文明史,如周公、管子、孔子、孟子、張良、諸葛亮、唐太宗、范仲淹、王陽明等等。

“立”出來的人生五大境界/今天不說“春”,聊聊春前“立”


第五重境界:壁立千仞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此聯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不僅要追求海一樣的寬大胸懷和氣度,容天下難容之事;還要表明立身處世、堅持正義的堅定心態和,這就是追求人生“立”的最高境界。人活在世上,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慾望,很少人真正能做到沒有世俗的慾望,“無欲則剛”。道教認為,學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慾”和“無為”才能達到“清靜”的可能,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其實說的都不是真正的無慾望,而是學會剋制自己,是一種保持平和、不執著於任何事物的內心狀態,是一種“致虛極,守靜篤”的心境昇華。

“立”出來的人生五大境界/今天不說“春”,聊聊春前“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