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耗費百年拿下中國都城,半月後急忙撤軍,跑回環境惡劣老家

吐蕃是中國歷史上很奇特的一個政權,唐朝之前沒有人聽說過他們,唐朝還沒滅亡,這個政權便歸於沉寂,從此獨守高原不再與外界往來。唐朝鼎盛時曾經威加四海,卻拿這個吐蕃沒有辦法,彷彿吐蕃是專為剋制唐朝而來的。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故事是關於吐蕃的主要記憶。可是在歷史上,吐蕃與唐朝之間長達數百年的戰爭(雙方從623年一直到907年),才是兩者關係的主要劇情。

繞著青藏高原邊緣轉大半圈,從極西的小勃律、高原北方的河西走廊,到高原東南的南詔,吐蕃的身影無所不在。唐朝諸多名將都曾敗於吐蕃之手,連薛仁貴也在大非川一戰中終結了常勝美名。

一國,耗費百年拿下中國都城,半月後急忙撤軍,跑回環境惡劣老家

唐朝處於鼎盛時尚能壓制吐蕃不過分入侵。安史之亂後,吐蕃不但趁機奪取河西走廊,截斷安西唐軍歸路,更一度攻破長安,另立皇帝,想扶植起一個傀儡政權。

公元763年,原本應該是讓唐代宗振奮的日子,因為安史之亂徹底平息,最後的幾支叛軍全部投降。可是,長安背後的吐蕃大軍讓皇帝笑不出來。吐蕃早已奪取河西和隴右,距離長安只有幾十裡地。只要他們願意,一天就可以兵臨長安城下。

吐蕃大軍終於出動了,號稱有20萬大軍。而長安城內只有2000士兵,唐代宗果斷下令棄城而逃。朝廷從叛軍手裡收復長安後,再次被敵軍佔領。唐軍主力還在河北,來不及回援,放棄長安是唯一明智之舉。

一國,耗費百年拿下中國都城,半月後急忙撤軍,跑回環境惡劣老家

吐蕃軍隊這一次和以往不一樣,不僅僅滿足於劫掠,而是給唐朝另立了一位皇帝李承宏。他是金城公主的弟弟,現任吐蕃首領赤松德讚的舅舅。

金城公主原名李奴奴,是邠王李守禮的女兒,武則天時代和親吐蕃,對維持大唐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與贊普赤德祖贊生下的孩子,便是赤松德贊。

吐蕃此番擁立新的唐朝皇帝,是想把唐朝變成自己的附屬嗎?恐怕沒有這麼野心爆棚。因為吐蕃大軍佔領長安僅僅十五天便跑了,根本沒有和唐朝援軍正經打過一仗。

一國,耗費百年拿下中國都城,半月後急忙撤軍,跑回環境惡劣老家

這支入侵的吐蕃軍隊主帥是達扎路恭,有個漢名叫馬重英。他可以算是吐蕃的外戚和權臣,手握重兵的同時,也被贊普赤松德贊深深地猜忌。擁立李承宏並不是赤松德讚的主意,而是達扎路恭的自作主張。

吐蕃高層的權力鬥爭比之中原王朝毫不遜色,立下大功的武將不是變成權臣,就是被殺,反正能得到好結果的極少。達扎路恭立李承宏為帝,到底有什麼打算,史學界至今也沒有明確的說法。

那麼,吐蕃軍隊為何急匆匆的就撤兵了呢?除了各路唐軍回援外,多半跟他們的老毛病有關係。吐蕃人既不耐熱,也不耐氧,離開高原很快就會失去戰鬥力。

一國,耗費百年拿下中國都城,半月後急忙撤軍,跑回環境惡劣老家

​縱觀唐朝和吐蕃的戰爭,唐軍深入高原必敗,反過來也一樣,這是吐蕃人生理特點所決定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達三、四千米,晝夜溫差極大,皮襖裡面打赤膊,這是吐蕃人的日常穿著。所以,他們能夠忍受低溫,卻承受不住中原地區持續的高溫。

吐蕃入侵中原的時間基本上是秋冬季,春夏天是不會來的。入侵時間一旦拖到天熱,吐蕃軍隊便會爆發瘟疫,大量減員和死亡。唐朝把專門防備吐蕃的軍隊稱為“防秋兵”,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另一方面,高原的空氣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帶的一半,自幼生長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的吐蕃士兵無法適應平原的高氧量。會出現疲倦、無力,甚至頭昏腹瀉等症狀,這叫醉氧反應。

一國,耗費百年拿下中國都城,半月後急忙撤軍,跑回環境惡劣老家

對於普通人來說,發生醉氧後,最多休養一下即可。對於士兵這可是致命的。拿不起刀、砍不動人,還怎麼打仗?見好就收,搶夠東西便跑,是高明吐蕃將領的必然選擇。

由於受到這些限制,吐蕃雖然輝煌一時,但始終無法突破高原,建立穩固的大帝國。從戰鬥力水平來看,吐蕃遠強於印度次大陸,卻對征服南亞沒有任何興趣。據史料記載,吐蕃曾派20名孩子去印度去佛經,活著回來的僅有一人。可見,炎熱才是吐蕃的大敵。

吐蕃對唐朝的入侵,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真正倒黴的是李承宏,原本好好的廣武郡王,在朝廷裡也有一定的任職。被吐蕃人立為皇帝后,即使是完全被逼的,也逃不過秋後算賬。最後他被安置於虢州,沒多久便死了,估計不是自殺,而是被賜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