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我们先来看一下陶渊明《桃花源记》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看似是描写了一个虚构的美好世界,其实将的是一名渔夫误入死人国的故事。

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文章第一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一个人以捕鱼为生,沿着河流行走,忘记了走了多远)。在古代很多产业都是世代相传承,所以这位渔夫很可能是从小就开始捕鱼,一个常年在河道里捕鱼的当地渔夫,理应对附近的水域非常熟悉迷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渔夫却迷路了。

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沿着岸边走了数百步,除了桃花没有别的树,新长出来的草和树叶落了一地)。民间说法,桃树有辟邪的功能所以经常作为阴阳两界的屏障,这个是古代文人不可能不知道的。桃花四月初飘落,即清明节前后同时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独爱菊花,他如果纯粹想写一个臆想之中的美好世界,为什么不写成菊花村呢古代可没有把菊花比作人体某个器官的习惯,所以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所以这些都在为渔夫进入死人国做着铺垫。

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夫看到山洞就进去了刚开始十分狭窄,仅能使一个人通过,后来又走了十多步就突然变得十分宽敞)。在魏晋时期,为了防止盗墓贼偷窃,大多数墓道都修建的前窄后宽,而且古人为了吉利,不会把村舍修建成前窄后宽的模样,所以渔夫进入的其实是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墓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里的房屋坐落整齐有序,有肥沃的土地,有池塘和竹子桑葚)。在古代只有大城市像是长安这样的城市才会有细致的规划,将城市修建的整整齐齐,而桃花源只是一个小村落古代的村落基本都是以错综复杂的形式修建而成。但古人对坟墓非常重视,坟墓的修建往往有着比活人居住更为严苛的规矩,所以渔夫进入的桃花源其实就是坟墓中的另一个世界。另外桑竹茂盛的季节是五月和七月,而桃花则是三月三种不同季节的植物,这不就自相矛盾了,试问,陶渊明这样的文学家,会允许在自己的作品中出现这样大的矛盾吗?这些不同季节的植物同时出现在当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谬论。

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乡村中的道路交错,鸡鸣狗叫,男女穿的衣服和外面人是一样的,他们说是祖先在秦朝的时候为了躲避战祸来到这里,从来没有出来过,不知道有汉朝,更别说魏晋了)。大家注意,阡陌这两个字中的阡,在古代很多时候会被拿来形容墓道,桃花源里的人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而来到这里一直没再出去过,也不知道有朝代的更替。从秦朝到东晋已经过去了五百年,而桃花源里的人的穿着打扮却和外面的人一样所以很大可能他们穿的衣服并不是自己编织的,而是外面的后人烧给他们的。而且五百年不与外界交流,桃花源里的人想要繁衍就不得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后果大家都知道,所以桃花源里的村民根本就不是人,而是鬼。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里的人摆酒宴杀鸡款待渔夫这段形容很有意思,外面战乱不断,生活条件极其困难,而桃花源里则家家安居乐业,有酒有肉,这几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中国不少农村还保留的习俗,那就是做白事,摆祭品。可能渔夫在桃花源的那几天,正是在不停地吃祭品。

说如此,渔夫离开桃花源以后,就开始到处做记号,报告太守,很多语文老师教给学生说渔夫贪图赏赐,但是那个时候政府发现一个小村子顶多也就是多征收一点赋税,渔夫也获得不了多大的利益。更大的可能性是渔夫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鬼村,所以慌忙去报告太守了。另外渔夫可以从桃花源里面进入,那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却不能出来呢,与陶渊明同一个时代的一个风水学家叫郭璞,他写过一本《葬经》,里面说“门前桃桑,为大凶”,陶渊明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五百年李,桃花源里没有一个人想出来吗?肯定有,但是很可能是因为出不来,因为出口几百米之内全都是桃树。

综上所述,渔夫进入的很可能是一个死人国,不过桃花源里的人都忘了自己已经死在了秦时的战乱中,误入的渔夫向他们讲述的世外的事情之后,这些人终于明白自己早就已经是鬼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消失了。后来再也没有人能找得到。

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有一个叫刘子骥的他听闻此事便前去寻找,但是最终没有找到,回来不久就生病去世了)。往深层次想,刘子骥其实找到了桃花源,如果桃花源真的是一个鬼村,而渔夫的进入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缘巧合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哪种人才能进入到其中呢,刘子骥死了,变成了鬼,所以他成功进入到了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