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国到重庆,那些神秘的巴人为何消失无踪?《桃花源记》有真相

作为“巴蜀文化”的发祥地重庆,现在深受大家的喜爱,除了各种美食,传统而神秘的民族文化也是人们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文我们就来讲讲重庆的源头—巴国。

从商朝末期到战国中期,活跃了近八百年的巴国为什么突然就从历史上消失了?无影无踪,就像根本没有来过一样。从过去到现在,多少人都想考证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可是真相依然扑所迷离。

从巴国到重庆,那些神秘的巴人为何消失无踪?《桃花源记》有真相


也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了我们一线曙光。《桃花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文中明白指出“避秦时乱”,而巴国巴人就是被秦灭后不知所踪。

又因为此文序言中有写明,晋朝时候,一个武陵的渔夫偶尔得进桃花源。而据某些史书记载,秦灭巴国后,巴人撤退进了武陵山区,武陵山区不仅仅只湖南武陵,而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连起来的一大片山区,那么这个武陵的渔夫遇见的可能就是巴国后裔,而《桃花源记》并非描述陶渊明的理想国度,而是真实发生的一件事。

如果《桃花源记》是巴国的下落,那么这个逻辑是说得通的。因为历史里记载的巴国憨直好武,在有记载的历史里,巴国经历多次战争,胜则进,败则退,修整之后卷土重来,不见投降的记载,可见巴人刚烈,被秦灭国,族人撤退进武陵山区是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巴蜀历史上经历过五次移民,第一次就是秦朝时候的移民。移民除了政治原因移民,比如衣冠南渡,那就填补当地人口空缺。所以有人推测,秦朝战胜巴国之后,就跟坑杀赵军一样,巴国民众当时被秦军残忍屠杀,依照巴人性格,宁死不降也不是不可能,部分巴人带着老弱妇孺为躲避追杀而进入武陵山区有很大可能性。

从巴国到重庆,那些神秘的巴人为何消失无踪?《桃花源记》有真相


巴人好武可以从一些记载中可知。最早记载这个部族的就是《山海经》:“西南有巴国。太葜(qiā)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葜即是上古神话里的东方部落首领伏羲。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巴人始祖应该是从东方,慢慢迁移去西南大山的,并且在大山里繁衍生息,这应该就是他们崇尚勇力的原因。

没有力量,在那个接近蛮荒的大山深处,是无法为生的。又有《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说,在当时的巴国所处的地方,本来是有五个家族的:巴氏、樊氏、曋(shěn)氏、相氏、郑氏,大家共同住在这里,也没有君主国王什么的,一起祭祀鬼神,后来大家决定推个老大出来。

首先几个家族各派一个代表,站在一排向一个石洞里扔剑,结果只有巴氏的代表巴务相扔中了。后来有造了五艘土船大家去划船,结果只有巴务相好好的,其他四个船都沉了。比赛的结果当然就是巴务相当老大了,称为廪(lǐn)君。

虽然这是个故事传说,真实与否不可靠,但是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巴人是外来人,并且用武力征服了本地土著。好武是巴人一辈又一辈留在血液里的传承。

从巴国到重庆,那些神秘的巴人为何消失无踪?《桃花源记》有真相

后面不堪商朝压破跟随周武王伐纣,周初被封巴国,君长由周王室宗亲担任,爵位为子,所以又叫巴子国。巴国一直与周朝保持友好关系,直到春秋战国的来临,中原持续混乱,巴国处于秦楚蜀之间,也是战乱频仍,尚武的巴人更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战争状态。

由于巴蜀接壤,经常开仗,结为世仇。巴人一时性急,求助于秦国,秦国正好想抢占蜀国地盘,又怕巴国进攻自己,正在为难,巴国的求助一下就解决了秦国的难题。在勇武的巴国军士熟门熟路的带领下,蜀国被秦轻易拿下。

从巴国到重庆,那些神秘的巴人为何消失无踪?《桃花源记》有真相


本来庆个功,秦军高高兴兴地带着战利品回家,巴国也出去世仇可以安安宁宁过日子了,皆大欢喜。结果秦军里面带来了一个张仪,这人计谋深远,在庆功的时候顺便把巴国国君逮走了,顺手就把巴国也给灭了。题外话说一句,巴蜀本就是近邻,一家亲不好吗?争来争去,倒被别人弄垮,所以成都跟重庆就不要互相攻击啦,咱们都是一家人,一样的风俗一样的文化一样的美食,团结起来才能把自己发展得更好。

从巴国到重庆,那些神秘的巴人为何消失无踪?《桃花源记》有真相


对于巴国的历史,就在这里戛然而止。这些年,许多有关巴人生活文化风情的文物出土,让我们更加好奇一个如此活跃的部族到底去了哪里?难道真的隐藏在了《桃花源记》里?真相到底如何,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能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