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好的人,應該做那些運動比較好?

吳曉普


心臟不好,是休息好還是運動好?能不能運動?能做那些運動?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朋友。



心臟不好,要看具體是什麼情況,才能給出具體的建議,就拿心臟病來說,本身心臟病包括很多疾病,一些確實不建議運動,一些確實建議運動,還有一些已經無法運動。

不能運動的心臟病:

我們先說肯定無法運動的情況,任何原因導致的心衰,尤其心功能3級或4級,這種情況基本上已經無法運動,因為走路吃飯上廁所這些日常生活就會加重呼吸困難,更何況運動。還有就是沒有控制住的心絞痛,近期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這些心臟病都不建議運動。因為運動會加重病情,帶來危險。

可以運動的心臟病:

各種單純的心律失常,經過射頻消融手術後得到根治,可以運動; 先天性心臟病,經過早發現早手術,沒有任何後遺症,可以運動; 輕度冠心病,沒有心絞痛發作,或心絞痛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運動; 只是少量的早搏,也沒有心臟結構問題,也沒有心血管問題,可以運動。 這些情況都鼓勵運動,因為運動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運動可以有效的預防心臟病加重,運動可以鍛鍊心肺功能。

不運動的危害:

這是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 該研究納入14.9萬人,近10年隨訪得出的結論!每天坐≥8小時的人,相對於坐<4小時的人而言,死亡風險上升了52%, 久坐不動的人比運動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80%! 久坐的人比運動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了107%!

選擇什麼樣的運動呢?

當然肯定不能劇烈運動,也不能超過自己的耐受,每個人的體力和基礎不一樣,尤其心臟不好,一定不能過度運動。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比如打羽毛球、慢跑、跳舞、騎車、游泳等等這些運動,一般建議每週3-5次,每次40分鐘左右,微微出汗,當然如果有冠心病的朋友,運動是一定別忘了帶一瓶硝酸甘油。

心臟不好,不是說不能運動,要具體看心臟病的程度和性質,對於能運動的心臟病,還是要堅持適當運動,尤其輕度冠心病或控制好的冠心病,運動是有利於冠心病穩定的。


心血管王醫生


心臟不好,做太極養生功,我師父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楓先生,一代宗師,太極養生功。我師父91歲去逝!90歲練陳式太極拳二路炮錘。老人家軍人岀身,參加湘西打土匪各大戰役立過戰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業在東北師範大學教書,外語教授。對陳式太極拳有著作出版,務義傳拳一生,桃李芬芳滿天下。


文軒178550919


首先先說明觀點心臟不好要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

下面是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和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對“心臟及供血系統有關之疾病”(高血壓、貧血、院外冠心病、中風等)做出的運動建議:

開始運動計劃之前,請得到醫生給予的運動同意書


建議的運動項目:走路、間歇式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健身操

  1. 藥物隨身帶,或交予監護人員;運動全程最好有陪同人員
  2. 做好熱身,循序漸進,做大肌肉群參與的持續性活動
  3. 隔日訓練
  4. 運動過程中頭部儘量不要低於心臟
  5. 避免做體位突然移動的練習(蹲起是典型動作)
  6. 等長收縮不能訓練太多(靜力性練習,支撐類動作),容易閉氣(閉氣會使腹內壓上升)
  7. 抗阻力練習(力量類)先徒手做,再慢慢增加到輕重量練習;單關節動作好於多關節動作,器械練習好於自由重量練習;組間休息時間可以稍長;動作節奏舒緩,呼吸自然不閉氣;
  8. 防止運動損傷,如在溼熱環境下運動,出汗多,注意補充水分、無機鹽
  9. 運動過程中監測心率

老徐開眼看世界


勞累時引起氣短(如做一般性家務或連續爬上三層樓)休息後好轉,就感到心跳明顯加快,並且出現呼吸急促、胸悶等症狀。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常是心臟病發生心功能不全的初期表現。突然出現一陣心悸、頭暈、眼前發黑,有要跌倒的感覺;突然暈厥,意識喪失,常是心臟病排血量突然減少,引起腦缺血所致。這些就是患有心臟病人都會表現出的特徵。

如果患有心臟病,需要做些什麼來緩解呢?

1.散步。研究發現,步行對心臟健康非常有利。每慢走3分鐘就快走1分鐘,可以使心率有規律地增快、減慢,有助於改善血管功能。每週3~5次為宜。

2.多吃主食。大腦需要的營養是碳水化合物,而美國營養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主食吃得少的人,壞膽固醇會增高,患心臟病的風險更大。而且,如果一週不進食主食,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就會受到損害。

3.多做小動作。比如伸懶腰,一般先打個哈欠,頭部向後仰,兩臂用力往上舉,會使流入頭部的血液增多,這樣可以增加大腦的供血、供氧,提高大腦和其他器官的工作效率。所以,有意識地伸懶腰,等於給心臟和大腦打了一針“強心劑”,尤其是辦公室的白領們,因為久坐不動,長時間進行腦力勞動,經常做這樣的小動作尤其適合。

4。以色補色,多吃紅色的健康食物。以形補形,多吃動物心臟。堅果類食物養心。

希望患有心臟病的朋友能夠心態放好,積極向上,早日獲得健康的體魄。


居居zz


個人的意見是,心臟有些輕度問題的童靴,比如心肌缺血、竇性心律不齊、冠脈硬化等小問題的情況,可以考慮公園慢跑、室內游泳、瑜伽、打太極、廣場舞等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當然,對於嚴重心率失常、先心病、心衰等情況,是否合適最好請心內科的專家評估下為妥。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美國的關於運動和心臟疾病的最新研究吧。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對於長期久坐的中年人,為期2年的有氧運動能夠改善其心臟彈性並預防心衰的發生。(Circulation. 1月8日在線版)

研究顯示,2年時,運動組的最大攝氧量(VO2max)增加18%,左心室僵硬度下降,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

與對照組相比,運動組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增加,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不變,使運動組在任何給定充盈壓力時的每搏量更大。

此外,運動組心率由63次/min降至58次/min,而對照組的心率則保持在64次/min。

研究者分析了53例健康但長期久坐的中年(45~64歲)受試者。運動組接受2年中高強度有氧運動,每週≥4 d;對照組接受2年定期瑜伽、平衡訓練和力量訓練,每週3次。

按照上面的研究,不管您最後選擇哪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記得運動要長期堅持,才會對心臟有良好的康復效果喲。



心臟不好的人,既可以是那些自以為心臟不好的普通人,也可以是那些真正存在冠心病的患者。我個人以為一提到心臟不好,更多的還應該是那些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們。今天,張大夫針對哪些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們,說一說他們應該如何運動。

其實,這方面知識還涉及到一定的心臟康復的知識。每個心臟病患者,其實病情都不一樣。必須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具有個體化的。一般說來,心臟病患者運動處方包含:運動形式、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以及運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幾部分。

1、運動形式

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形式,總體說來主要包括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兩種。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比如說走路、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而無氧運動是指人體肌肉在無氧供能代謝狀態下進行的運動。包括:靜力訓練、負重等運動。

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形式多是選擇以有氧運動為主,無氧運動作為輔的形式。

2、運動時間

心臟病患者康復過程中,運動時間多提倡循序漸進的方式。比如說心血管疾病恢復初期,可以考慮從10分鐘/天起步,逐步增加運動時間。通常把運動時間設置在10-60分鐘,最佳運動時間一般是30-60分鐘。

3、運動強度

現階段,評估運動強度主要涉及兩種方法:最大氧耗量法和最大心率法。最大氧耗量通過心肺運動試驗測得,而最大心率是用(220—年齡)×50-70%。每3-6個月需要重新評估一次。

4、運動頻率

一般建議每週至少3次,最好5-7次。

5、運動中的注意事項

如果心臟病患者在運動中出現不舒服,血壓明顯升高,心率超過預期30次以上,心電圖出現缺血表現,這都是終止運動的指徵,千萬別再鋌而走險運動下去。

總之,心臟康復適合於那些已經脫離心臟病的急性期或者說病情已經平穩者,心臟康復做的好,一定能讓心臟病患者延長壽命,改善生活質量。


張之瀛大夫


您好,我是王藥師,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浙江75歲的李大媽,年輕的時候曾是長跑運動員,退休後也沒閒下來,一直擔任廣場舞的領舞,但自從被診斷為心臟病,就再也沒跳過廣場舞,家裡人也擔心這樣靜養是不是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並就此問題向我求助,現在王藥師就“心臟病是休息靜養好?還是堅持運動好?”這個問題和您詳細聊聊。



總結就是一句話:“個體化治療,區別對待。”
其實這句話適用於所有人。什麼意思呢?
針對身體沒有任何疾病的人而言,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一樣,自然運動耐受能力也就不同,但運動和不運動對身體的影響是明確的。

不運動會增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發生的概率,相反,我們提倡的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比如,走路、慢跑、騎自行車以及跳舞等不僅能有效地鍛鍊心、肺等器官,而且還可以改善心血管和肺的功能。



那麼,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呢,更要個體化治療,區別對待。
在此,我想先和大家說明白這個“心臟不好”的概念。心臟不好≠不能運動,具體是要看個人心臟病的類型以及程度,對於能運動的心臟病患者,還是建議每天要堅持適量運動,尤其是輕度冠心病或者控制穩定的心臟病,運動是有利於病情控制的。

但無論任何原因導致的心衰,尤其是心功能3級或者4級,這種情況基本上已經無法運動了,所以說臥床靜養是最佳選擇。



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類型的心臟病適合臥床靜養呢?
沒有控制住的心絞痛、心肌梗死以及惡性心律失常,這些心臟病都不建議運動,因為運動會加重病情,嚴重者會帶來生命危險。
什麼樣的心臟病可以運動呢?
1.先天性心臟病,經過早發現早治療且沒有任何後遺症的患者,建議適量運動。
2.輕度冠心病,沒有心絞痛發作史,建議適量運動。

3.單純的心律失常,經過射頻消融術後得到根治,建議適量運動。



4.只是少量的早搏,沒有心血管問題,建議適量運動。
像以上這些情況鼓勵運動,因為運動可以鍛鍊心肺功能,有效地預防心臟病加重。
那麼,什麼樣的運動比較適合呢?

一般情況下還是首選慢走、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建議每週3-5次,每次40分鐘左右,微微出汗即可。切忌為追求所謂的“目標”,超過自己身體的耐受度。



向我們開篇說的病例中的李大媽之所以不敢運動,是因為聽過太多運動員突發心梗去世的新聞了。在此,王藥師也和大家做個解釋,很多人好奇,不是說運動有利於心臟健康嗎?為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運動員發生心梗?


運動對心臟病患者的確有利,但是不恰當的運動卻是誘發心梗的高危因素。運動員的訓練強度比我們正常情況下的運動強度要大很多。因此,在運動過程中,運動員心臟血氧供求量會大大增加,此時若動脈血管無法供應足夠的血氧量心臟收縮功能就會大受影響,嚴重時就會導致急性心梗的發作。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首先明確一點,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運動不可貿然行事。

在春夏季節,不可過量。

在秋冬季節,是不是應該休息,不能運動?這種觀點有一定科學性,但不絕對。

心血管患者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適當運動,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

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

秋冬時節要等太陽昇起來之後再去鍛鍊,此時,溫度回升,可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病。一般建議運動時段為10:00--15:00。


適量運動,是心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有益健康以及改善精神狀況。

推薦一週之內不低於 150 min 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週不低於 75 min 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綜合等價以上。

可以考慮多時段的運動形式,每次至少持續 10 分鐘,均勻的分一週來進行。

但是,如果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久坐人群參與高強度運動時應臨床評估,包括運動測試。

專家支持:瀋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皇姑院區心血管二病房主任 盧傑


更多貼心科普,盡在遼瀋名醫!


遼瀋名醫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心臟不好的人,應該做哪些運動?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高能量飲食、夜生活豐富等,增加了心臟類疾病的發病率。那心臟不好的人應該做哪些運動呢?下面就這個問題,我進行分析。

1.心臟不好包括哪些疾病?

常見的心臟不好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臟瓣膜疾病等;

2.哪些心臟不好的人不能運動?

心肌梗死的早期:心肌梗死後,有一塊心臟壞死了,如果運動能增加心臟內的壓力,容易引起心臟破裂;

嚴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等;

心功能IV級:該病患者運動耐力很差,臥床休息就呼吸困難、胸悶等,運動容易猝死;

初發房顫:運動容易引起血栓性疾病的發生;

其他: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不穩定心絞痛等;

3.心臟不好的人適合什麼運動?

推薦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跳舞等,這類運動比較輕緩,危險性小,特別是散步最安全,而且容易堅持,應該作為首選;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每週不少於5次,具體的可根據患者情況適當調整;

4.心臟不好的病人運動應該注意什麼?

若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大汗等

,應立即停止運動,必要時醫院就診;

飯後不可立即運動;

活動後不可立即洗澡:因為容易誘發心絞痛;

運動時最好有人陪同。

最後小結:心臟不好的病人可進行有氧運動,首選散步。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


醫者良言


一、心臟不好都有哪些類型?

心臟病,大概是所有心臟疾患的總稱,所有的心臟疾病都叫心臟病!心臟不好,都有哪些類型呢?心臟病,大多數分為以下幾種!一是結構性心臟病,心臟結構出現異常,比如瓣膜狹窄或者關閉不全,比如房間隔缺損等!二是心臟功能出現問題,包括舒張功能還有收縮功能異常等!三是心臟電生理出現問題,多表現為心律失常!四是心臟血管出現問題,大多數是冠狀動脈出現異常!



二、心臟不好可以通過運動緩解嗎?

心臟病恰恰是一個和運動有“仇”的疾病!幾乎所有的心臟病在急性發作時,都是要儘量避免運動的!所以,急性的心臟病,要避免運動!對於恢復期的心臟病,適度運動可以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心肌耐受,但不能根治心臟病,所以,心臟不好的患者,即便是能動,也要科學的動,畢竟,動——不能治療疾病本身!


三、心臟病要怎麼動?

心臟病要動,最好由專業的心內科醫生進行心肺評估後進行運動!而且運動強度要適度,運動時間、地點、方式、方法等要科學評估,避免因為運動誘發心臟病發病!

親,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