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晚清提前同意了跟英法進行貿易簽約,二鴉就不會爆發,圓明園就不會被毀,就不用給沙俄割讓領土了麼?

紋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說通俗點就是英法要維持甚至擴大在華的利益,而滿清解決反對。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之後,英國原以為憑藉中英《南京條約》所規定的通商關係,可以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獲取鉅額利潤。

然而,當時滿清是農業封建國家,普通農民壓根不需要什麼工業品。

所以,英法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商業利益,英國只是通過鴉片貿易維持。

不過,鴉片貿易並不可靠,因為中國可以種植鴉片的省份頗多。只要中國人自己種植鴉片,英國也就無法賺錢了。

這種情況下,英法都希望繼續擴大在華的特權,獲得商業利益,美俄的態度也是一樣。

我們看看《天津條約》:公使常駐北京;增開牛莊、登州、臺灣、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 、南京、鎮江 為通商口岸;擴大領事裁判權;對英賠款四百萬兩,對法賠款二百萬兩;修改稅則等等。

賠款是小事,多開通商口岸可以看做互惠貿易,但擴大領事裁判權、修改稅則,都是侵犯到滿清的自主權了,這就非同小可。

所以,滿清很難同意,戰爭幾乎不可避免。

退一步說,滿清同意了,主權就受到影響。那麼,滿清除非立即進行日本那樣的全面改革,奮發圖強。不然,既然開了頭,下面主權還會損失更多,國將不國了。

果然,最終一把火燒了圓明園後,雙方簽訂了更厲害的《北京條約》:(一)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二)闢天津為商埠;(三)准許外國人在中國招聘人口出洋做苦工; (四)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九龍司)給英國;(五)交 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堂,法國傳教士在內地任意各省租買土地,建築教堂;(六)賠償英、法的軍費各增加到八百萬兩。

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共管”。

看看,就這麼危險。

而以滿清的德性,改革絕對不可能,所以戰爭遲早還是打,滿清遲早還是完蛋。


薩沙


主要你讀書太少,看的事太淺薄。

為什麼會發生鴉片戰爭,是因為清朝跟西方列強貿易逆差太大。

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買的太多,而中國人又不買洋人的貨才迫使西方列強不得不賣鴉片。

就像今天的中國一樣,世界工廠。

西方列強到處告中國傾銷。

只要西方列強賣鴉片,中國禁鴉片,鴉片戰爭就會爆發。

縱然簽署貿易條約。

洋貨全面進入中國,漢族人就會崛起。

當時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漢人有兵,再有錢,滿清怎樣才能穩住這麼龐大的帝國。

肯定穩不住。

一旦漢人重新統一中原,勢必會禁菸,還會跟列強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只會爆發的規模更大,當然國民清醒的更早,中國就能更快的崛起。

這點你可以去起點看晚清小說。

只要你回到清朝一邊造反,一邊跟列強貿易,很輕鬆就能打垮晚清,臥薪嚐膽數十年,漢帝國定然會崛起,說不定還會參與瓜分世界殖民地。


夜色天王


所謂的貿易或違約等都是列強的藉口,在西方政治家的眼中,什麼對自己有利就用什麼藉口。

從這次疫情,也能看出這一點,各國都想甩鍋給中國,然後找中國負責、賠償。

一、第二次鴉片必將發生,因為英法想攫取更多的利益

為了掩蓋自己侵略的本質,列強習慣於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以編造不得已的理由。其實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這樣,但是近現代以來,西方在這方面絕對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典型。

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割地賠款之外,五口通商已經協定關稅,並不能滿足英國的慾望,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因為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攫取更多的利益,他們勢必會再一次發動侵華戰爭。

二、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把真正的受害者打扮成野蠻強盜

這幾乎是西方的慣用伎倆,或者就是西方的一種價值觀。

如此一來,無辜的受害者反倒成為了被譴責的一方。

學習歷史,尤其是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我們一定要注意防止西方侵略者的史學觀對中國人的衝擊甚至是洗腦。

提出這樣的問題,應該就是受西方或那些公知史學的影響,他們心安理得地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罪責推到中國人頭上,是強權者的醜惡嘴臉,為他們鼓譟的人同樣醜陋。

這次疫情期間,西方反華國家的行為再一次詮釋了他們的醜陋,如果我們對他們還有幻想,那真的是忘記了歷史。

我們要有自己的基本判斷,而這個判斷不能離開近代中國被人宰割的大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