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江到底是真君子还是真小人?为何敢冒风险报信?

平行世界的科幻小说


个人认为题主完美避开了真相,我觉得宋江既不是真君子也不是真小人,而是伪君子。孔子对宋江这种人有一句很经典评价:

“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指那种在乡中,貌似忠厚,实际上毫无原则的同流合污之人,就是伪君子。

实际上这社会上什么人,有的十恶不赦,有的忠厚良善,有的嚣张跋扈,有的卑微怯懦,但是如果有一个人他能把所有这样的人当兄弟,那这个人肯定有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此人沽名钓誉。


就拿李逵来说,这人杀人如麻,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对无辜百姓也是乱砍乱杀,但是他却对宋江死心塌地。你说你收服这样的人打算干啥?在《水浒传》中,宋江确实利用李逵做了很多龌龊事,例如逼朱仝上山杀了小衙内,逼公孙胜出山,威胁公孙胜的母亲,吓得老夫人跪地求饶。还砍公孙胜的师父和小道童。但是宋江却对李逵很好,宋江完全就是孔子所说的那种“乡愿”。

咱们先拿他对晁盖通风报信这件事来说。

如果宋江是真君子,以宋江的立场为晁盖通风报信就是执法犯法。你要说晁盖劫的是别人贪污的钱财,你可以为他们申冤,当然你会说这条路走不通,因为朝廷已经坏透了。那你大可以跟着晁盖去起义,去尝试着腐败的朝廷嘛。宋江即没有走正常的司法程序,也没有走光明正大的造反大业,那就不是君子所为。


如果宋江是真小人,那么他要么对平常所认为“心腹兄弟”置之不理,让他们被抓,要么落井下石。但是宋江也没有这么做,宋江选择了暗中通风报信,那就是伪君子所为了。即想保住现有的地位,又不想落一个不义之名。这就是真正的伪君子了,做了龌龊事,还想要一个好名声,这就是标准的伪君子。

再看宋江上山后的事

宋江上山后就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然后攻伐各个村寨。又用各种手段把一些本来生活不错的人,逼得家破人亡,落草为寇。你要说是为了反宋,用这种手段情有可原,结果你后来一心想着诏安。

卢俊义大名府首富,被设计的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秦明青州兵马统制,在秦明被擒后,宋江开始劝降,结果人家拒绝了。宋江拍着胸腹保证送人回去,结果趁把人灌醉的时候,你跑到青州府假扮人家烧杀抢掠,搞的被通缉。还有朱仝,徐宁,安道全等等,很多甚至都有大恩于梁山。结果你假扮别人,把别人名声搞臭,然后走投无路落草为寇。


这就奇怪了,你不折手段的逼别人当土匪,然后又想着诏安,人家转了一圈又回去戴罪立功,将功补过,何苦来哉呢?人家秦明本来位高权重,被你设计陷害,最后跟着你诏安成了炮灰。宋江这伪君子做的都不怎么样,连最起码的伪装都做不好。


渔耕樵读


宋江不是真君子,也不是真小人,而是一个枭雄。

这从他在江州酒后吐真言,写在酒楼墙上的诗词就能看出: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臥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就是真实的宋江,一个心恨手辣,一但得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枭雄。

知道宋江是个枭雄之后,就不难理解他仗义疏财,收买人心了,也不难理解他吃里扒外,挣着官府薪水,暗中向晁盖通风报信之事。

同样也能理解宋江在清风山时,欲收复霹雳火秦明而使人在夜间穿了秦明衣甲,拿着秦明的兵器在青州城关杀人放火,导致秦明全家被杀的惨剧,因为心恨手辣是枭雄的特点。

后来宋江一心想着招安,那只不过是他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凭借梁山军力不足以憾动赵宋王朝,而蜗居梁山又非长久之计,那么被朝庭招安是一条荣华富贵,封子阴妻的捷径,至于梁山泊一百多条好汉只是宋江用来和朝庭讨价还价的筹码,他们的死活是不放在宋江的心上,这就是枭雄。


jianchi


宋江出身小吏,本不会造反,只因一时义气使然,救了晁盖等人,后怕败露,无奈杀了婆惜,吃了官司。充军中误题反诗,犯了死罪,被晁盖救上梁山,不得不"暂借山东烟水寨"避难而已。晁盖造反是彻底的反对宋朝,终生无悔。宋江由于富家出身,又仗义疏才,做了很扶危济困的好事,江湖名声鹊起。众好汉只是如雷灌耳,实不则与宋江供过事,更不了解宋江的三观如何。由于宋江的价值观的使然,后来就招安归降,北战南征最后使众兄弟血染沙场九死一生,最后人人都落得个悲惨下场。于是历来就有人骂宋江是小人,为了个人功名,害了梁山众弟兄。其实宋江的难处谁能理解?梁山是一个孤岛,面庞大的钱粮开支,何以为继?众兄弟只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钱财只能靠攻州破府,打土豪分浮财。又不能拓展根据地,更不可能创造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出路。坐吃山空,时光不待,人老体衰,后继无人,谁去抵抗官兵?因而宋江也是为梁山找出路。宋江只想为国出力建功,使大家能混个出身,封妻荫子,彻底摘掉贼寇这顶帽子,率领大家奔光明前途。想不到事与愿违,下场悲催。因此宋江成了小人。关键是宋江对朝庭上下认识不清,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若是果如宋江所愿,兄弟们战场无碍,全部生还,封官加爵,荣归故里,则宋大哥又是另一番景象,当然是一个大大的君子了。


天山月3


谢谢题主的提问。历来人们对《水浒传》中的宋江争议颇多。宋江到底是真君子还是真小人?首先亮明观点,就总体而言,宋江称得上君子。

据本人所知,“君子”和“小人”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所谓“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宋江深明大义、不重钱财,“及时雨”的绰号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个人觉得,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其人性是极其复杂的。很难简单的给一个人贴上“君子”或“小人”的标签。君子也有虚伪之时,小人也有闪光之处。作为一个知名人物,宋江当然也不例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江不是君子。例如,他通过各种途径甚至不择手段促使卢俊义、秦明、朱仝等人加入了水泊梁山,这些行为确实属于宋江“小人”的一面。

然而,宋江大忠大义的为人也不容抹杀,而且他的“忠”不是简单的愚忠。例如,面对辽国高官厚禄的诱惑,他毫不动心。

个人觉得,宋江招安尽忠,确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并不是出于一己之私的选择。通过《水浒传》的描写不难看出,尽管宋江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但与其他大多数人物截然不同的是:宋江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且有着政治抱负而非政治野心的人。他认为选择招安可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尽管宋江有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不择手段,但他做到了始终坚守他大忠大义的做人原则。

因此,从总体上说,宋江算得上一位君子。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据史料记载,水浒人物完全是杜撰出来的。宋江确有其人,不过是一伙流冦的小头目。我们占在小说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宋江道底是个什么人物呢?

水浒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朝庭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当时,对中原危协最大的是北边新兴逐渐壮大起来的金国。南方盗贼四起。水泊梁山就在这种环境下建立起来的。
梁山在建立之初,由其是宋江掌权之后,所提出的口号就是替天行道,司机招安,报效朝庭和国家。这是梁山吸引人才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这面旗帜下,有许许多多朝庭英雄人物转而投靠梁山。这些人物投靠梁山的目的是存身报国,个个都把当前的形势看得非常明白。也不都是死心塌地保宋江的。他们只是存身。宋江对此岂不是心知肚明,这是值得玩味的关系。


按照小说描述。凭梁山的实力,是有可能推翻北宋朝庭的。宋江为什么非要走招安这条路呢?首先,宋江说的明白,他决没有做皇尚的野心。正因为他没这野心,一部分人才拥护他。在这一点上,宋江看的非常明白,他要是真的推翻朝庭自己做了皇帝,那将大大削弱北宋国防力量。就等于帮了北方金国的一个大忙,自己将成为千古罪人。

宋江的整个战略意图是协助朝庭,抗据金国。即要有斗争,又要维护团结朝庭形成抗金统一战线。假如宋江不走招安这条路线,推翻北宋自己做了皇帝,其结果就是后来明末清初的李自成,吴三桂之流的人物,宋江是不会这样做的。可以说,宋江是占在国家利益这个大局,全盘考虑下才选择一心一意招安的。
历史上,宋江注定是个悲情人物。直到今天,误解辱骂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宋江是君子还是小人,一目了然。宋江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悲情人物,关于他的是是非非,将永远争论下去。本人知识有限,所述观点未必正确,有不足之处,希望朋友指出,并留下您的看法。谢了。


用户听书人


水浒前期是君子,后期是小人。

在前期,宋江一直是“义”的化身,慷慨助人,急人之所急,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可以说,这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及时雨,宋公明

他只是官府中的一个小官员,

为了义气不顾个人身家性命,不顾法律的存在,为晁盖通风报信,救了晁盖一伙人的性命,后来,晁盖和他联系的信件被阎婆惜发现,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晁盖等人的安危,他毅然杀了阎婆惜,但自己还是得坐牢。

他为了义可以把自己你的个人安危完全不顾,可以书真的是一个堂堂的君子。

但后期宋江就变了,不是当初可以为了义而牺牲自己性命的宋江了而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可以牺牲掉兄弟们的性命的,可怜梁山好汉中,许多人还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着宋江,这也是前期的宋江积累下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实在使得众人佩服无比所影响的。



后期的宋江为了赚更多的好汉上山入伙,竟完全不顾手段的卑劣恶毒,为了赚朱仝上山,他同意李逵杀残忍地杀害了小衙内,为了赚卢俊义上山,也让吴用设计害得卢俊义家破人完,后期许多的英雄好汉们完全不是被逼上梁山的。

宋佳借着洗刷梁山众好汉的耻辱和替晁盖报仇,先后三打祝家庄和攻打曾头市,把祝家庄扈家庄和曾家都满门屠戮殆尽。


而为了更多人能够入伙梁山,进一步提高梁山的势力,强化宋江自己的权力,在战场上他收拢了更多的朝廷降将,但那些人却不是真心愿意归顺的,他们有着朝廷官职,家庭幸福美好,转眼间成为了梁山贼寇,连累连家人都得跟着受苦,这完全不是他们愿意的啊。

后期的宋江接受了招安,从此把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推向了毁灭的深渊,接受招安之后,朝廷并没有要求宋江等人要去征方腊,但宋江竟然自作主张地向皇帝们请求做出这一决定。

这么做宋江不仅是想要表明自己的忠义,还是为了能够功成名就,不让奸臣小人们看不起脸梁山众人。但却要以牺牲梁山众好汉的性命为代。

这倒是正中了奸臣小人们下怀,他们也无时不刻想要置宋江等人于死地,征方腊,是宋江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不仅导致了梁山众好汉的伤亡惨重,还成为了朝廷的鹰犬,为朝廷而卖命,和方腊狗咬狗,两虎相斗,肯定最终会两败俱伤。



即使宋江等人最终能够侥幸打败方腊,但也损失惨重了, 朝廷的奸臣们能够轻而易举而暗中解决了宋江等人,从而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说,后期的宋江真的是一个千千小人无疑。


乱世史诗


水浒传中,大多数人对施耐庵描写的宋江这个人物贬大于褒,为什么呢,按我们平常的理解宋江这个人阴险毒辣、自私自利,为了自己能够在朝廷中占有一席之地,升官发财,不惜带领梁山众弟兄不知廉耻的接受朝廷的招安,表面上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宋江也是气愤至极,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施耐庵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或许跟作者所处的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有关系,从小说“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第一回可以看出当时的朝廷对民间所以发生的瘟疫寄希望于神灵,皇帝老儿是多么的昏庸无能,仅希望所谓的张天师能够将民间的瘟疫一扫而光,这可能呢吗,后面偏偏洪太尉刚愎自用、自作主张的将类似于潘多拉的魔盒打开放出了108颗魔星,这些108颗魔星就是108种人,他们各个性格迥异、武功高强,其中也包括宋江,你们或许也知道,不管是什么小说,所叙述所讲述的一切大都归于起点,水浒传也不例外,宋江和他的另107位兄弟终将回归原点,任务完成了他们也要回到那个潘多拉的魔盒里,他们的任务目的我个人认为就两个字“惩罚”,惩罚人间的种种社会问题,尔虞我诈,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单单靠所谓的农名起义是无法成事的,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


银雨星蝎


小的时候读水浒,认为108将都是真英雄真好汉。而长大后,再次细细品味水浒,除了这次“农民起义”只有陶宗旺一个真农民的同时,还深度挖掘出五位真小人。

即兴而谈,毕竟只是小说,各位看官不必认真。

第一位,便是一肚子坏水的吴用。

这位仁兄模仿着“武侯”诸葛亮+赤壁周郎的模样,却干着狗头军师下三滥的活。

他是梁山第一位见风使舵的主儿,协助宋江架空老领导晁盖;他也是第一位动笔杆子就能把兄弟搞得家破人亡的“智多星”,参见卢俊义的故事。而骗大财主李应一家上山,把人家庄子给烧了;李逵杀朱仝看护的小衙内;骗徐宁上山等,这几件下三烂的事,每一件吴用都有份。

第二位,关胜,这您应该是想不到。

为什么关胜可以排到第五?除了武艺,或许梁山需要一位“忠义”的形象,黑三郎刻意为之。说他是真小人,确实和他祖先,三国的关二爷有关联(效果加持)。

关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丫忠义啊!我们再来看看二爷后辈关胜的“上山下乡”经历。

本为营级小官的关胜,被蔡京破格提为集团军司令,我们暂且不分析如何上位的,只看关胜的态度。临行前,关胜对蔡京说“不灭梁山,誓不回朝”。结果,关胜还真没回去......好尴尬。和其他投降的将领一样,被宋江的招降三部曲所迷倒。

之前还破口大骂宋江乱臣贼子,瞬间歌颂黑三郎的义薄云天。连宋江都不敢直接骂的宋徽宗,在现在的关胜嘴里成了我主昏庸。

回过头来看看三国的关二爷,关胜若单骑,又能走几里?

第三位,人如外号的“笑面虎”朱富。

就真如他的外号一样,里外两张皮。梁山中人,很多“好汉”都有着相似的投名状,汤隆的投名状是表哥徐宁,孙立的投名状是师兄栾廷玉......而朱富的投名状,则是他的师父“青眼虎”李云。

不知道李云“青眼虎”的外号是如何得来的,如果是上梁山后自己起的,估计真是被朱富气迷了。

李逵下山后灭了李鬼及四只老虎,然后被曹太公灌醉活捉。朱富从最早的梁山特务头子——他亲哥朱贵那里得知消息后,凭借着跟师父李云(时任地方治安总队队长)的关系,在得知押解路线后cosplay了一把白胜灌杨志。

李逵获救后,把这个事件周遭几十个人全都杀个精光,看在朱富面子上没杀李云。而李云丢了李逵,又因为自己间接造成更大的血案,自然丢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不得已到梁山入伙。朱富救人心切不择手段把师父迷倒,这个情有可原,然而他却安排了自己的家小收拾细软先行一步,把还在梦周公的李云扔在路边,那就不对了。或许因为良心发现,朱富半路又走回来拉走李云上梁山。

李云的武功并不差,至少是杨雄级别的,怎奈排座次时排在97位,还在自己徒弟之后。而在梁山所负责的事物更与专业不对口——厅堂施工的监工。或许是上了梁山鲜有机会露一手而疏于武功,最终征方腊时被马踩死。

第四位,登州病尉迟孙立,本应进天罡的人。

如果说72位地煞中,谁最有资格进入天罡?那必须是孙立,而且将他排在15-20位之间,绝对不过分。

把孙提辖放在地煞(孙提辖的小弟解珍解宝都在天罡星之列),作为“陨石魔术小虎队”的宋江、吴用和公孙胜,如此安排孙立其实是明智的。孙立想进入梁山并占个好位置,凭借他的声望与能力,部队与财力,都是绰绰有余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投名状,光这个名字,就足够的。

然而咱们的孙提辖非想在梁山中扬名立万,硬生生的把自己师兄栾廷玉给卖了。固若金汤的祝家庄从里边“流油儿”了,不知道栾廷玉惨死于乱军之中,孙立又是如何感想?

排在地煞时的孙立,也终于领会出卖兄弟的苦头。不过也好,孙立看清宋江后在南征方腊时并未出大力,孙新、顾大嫂皆幸存,与他们仍归登州。

最后一位,也就是最小人的一位毫无争议,“孝义黑三郎”宋江。

历史都会有一个可怕的现象,绝大多数被称为“明君”、“圣主”的人物,本质都是双手沾满血腥的刽子手。然而,另外一句话更为经典——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宋江并不是位胜利者,但他所提出的“替天行道”梁山核心主义价值观,让绝大多数好汉、甚至是观众认为他已经胜利了。不过,所谓的“替天行道”,更像是宋江的“我道”,实现他的“我道”所埋下的坑,并不比南派三叔少。梁山兄弟注重的是什么?仗义!就这两个字帮了宋江的忙,也葬送了梁山众多弟兄的性命。

宋江就利用了这个为自己找到“替天行道”,归顺朝廷的理由:众家兄弟们,我宋江有幸被众兄弟尊为老大,执掌梁山,就不能不为梁山众兄弟的未来着想,只有归顺了朝廷,才能名正言顺的安家立业,摆脱反贼的恶名,为子孙后代造福!

宋江的口号山响,让许多梁山好汉虽然对招安心存疑虑,还是愿意跟随。也有头脑冷静之人,公孙胜长叹一口气,飘然而去;鲁智深沉静之后,心冷而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散了吧,散了吧,真正归于山门.....

打着替天行道,仁义道德的幌子,宋江把这群尊敬他、爱戴他的兄弟一步一步带上不归路。即便在兄弟姐妹上山时,宋江也是十足坑了绝大多数人一把,代表者就是被诬陷的秦明和遭诛三族(仅剩扈成兄妹)的扈三娘。

人类社会的存在,不应以某些人认为的那种方式生活,各自相安才是好日子,不对吗?


王铭苇




宋江是君子还是小人,一直存在争议,但从作者对他的言行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看,作者貌似没有贬他的意思,所以个人倾向于君子这种论点,只是当时的环境严重影响他的三观,使他的作为让现代人认为他更像小人。


讨厌水浒传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宋江既是君子亦是小人,借用杜月笙的一句话,那就是当“年流氓真君子,如今君子真流氓”这句话用在宋江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是宋江三个阶段的心里变化所造成的的!

第一个阶段:宋江是个理想主义者---君子

在宋江还是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时候,他是位君子,此时他满腔抱负,堪称在世的孟尝君,不过说一句诛心之论,此时的宋江更像是在前期投资,不过温柔认为此时宋江肯定没有谋划到后期的上梁山,一切的转折点都在生辰纲事件之后,才发生了质的转变,宋江开始笼络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此时的宋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仗义疏财,让自己名扬四海!

第二个阶段:满腔抱负无处运用--转变

在宋江被刺配江州之后,这是宋江的转折点,也是宋江蜕变的关键节点,这个时候宋江依然对朝廷抱有一线希望,但是在最后法场马上要被砍头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想到了另一个方法,那就是想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从这里开始宋江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小人!

第三个阶段:想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小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宋江小人的面孔,力量足了带够了人,这才上了梁山,然后晁盖推送梁山之主,宋江假意不要,其实是怕众多的人不付,但是后期却一点一点把晁盖架空,又提议招安把林冲气走,林冲之所以在后期病亡,其中愿意一大部分来自宋江,因为他最信任的宋江哥哥组织他杀了高俅那个老贼!所以这一个阶段宋江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总结:宋江既是君子也是小人,君子和小人的转换要看他在什么样的一个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