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農村依然出現人口外流,怎樣才能留住人?

用戶67600538


這兩天我正在蚌埠市和我老家的親人們團聚。幾年不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五六十歲的,我的表弟表弟們及其他們的子女,已全部搬到城市裡居住,以打I工和做生意謀生。僅有幾位高齡老人留守距蚌埠市幾十裡的鄉下農村,但全都不種地了,他們現在的日子很悠閒,每天就看看電視,打打麻將,喝喝小灑,靠收點土地租金和兒女們給的瞻養費生活,吃飯也多以買半成品,熟食。手裡都有幾萬元的養老備用金,完全不象網上所傳農村老人子女無能力養老,生活困苦。這是我看到蚌埠附近農村的現狀。年輕人多放棄土地,不當農民,因為長期的在城市打工,他們不僅具備了在城市生存的能力,已不可能再回到農村,適應農村的生話,他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都在打工期間做好了自己養自己老的準備,積極參加買了養老保險。


蘭花花4722


國家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村依然人口外流,這是實,說說我們這邊的情況。

我們這,這些年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年路面硬化,明年安路燈,接著城市化的垃圾桶,自來水改造,通公交車,修水利設施,蓋蔬菜大棚,農村個人翻蓋新房,表面熱熱鬧鬧,換然一新,但農村依然還是那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兒童都已經少見了,前幾年鎮上還有好幾家服裝廠,村裡的人還能就近上班,村還有一些相對年輕的人,最近服裝廠都不讓開了,以前鎮上一到下班時間,因為幾家廠子都集中在鎮上,下班人特別多,做買賣的也抓住商機,都能趁下班時間賣點東西,也都賺到錢,如今不行了,一個廠子都不讓開了,大道兩邊只有那些買賣人了,而且做買賣的也明顯少了。

廠子沒了,人不能嫻在家吧,那點土地本來可以邊在鎮上上班邊把農地活幹了,現在光指望地那是隻能喝西北風。隨著政策的改變,城裡到我們這招環衛工人,農民到了這個年齡,沒有一技之長,招的工人就好像是為我們量身定製的一樣,招的都是四五十歲的農村人,而且這些工作年輕的也不去,老了老了,我們這些人又沒辦法,投奔了城裡,離開了家鄉去異地打工。你說為了生活,那點土地不能維持生存,不打工能咋滴。

想要農村留住人口,以目前的情況看不現實,大幅提升糧價吸引眼球不現實,想留住農村人口,關鍵要留住年輕人,只有年輕人有意願在農村發展,農村才有希望。把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牽到交通便利的農村發展,既解決了勞動力問題,也解決了農村空心化的問題,相關的配套設施跟上,讓城鄉均衡發展,都能受益,工業帶動農業,農業輔助工業,讓糧價有吸引力,就能讓農村留住人。

說到底做農業也要讓農民見到利,可持續,那些政策補貼是不少,可普通人能見到多少,

那些拿到補貼的就是鑽政策空,補償完了走人這些都不是真的做農業,只是在騙國家補貼,應該讓真的想做農業的人得到補貼去做農業,才能留住人,更好的發展農村。


東72607259


這幾年我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力度確實很大;但是個人感覺成效顯微!做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我家是河南滎陽農村的;可能滎陽很多朋友沒有聽說過;但鄭州大家都不陌生;滎陽就在鄭州的西邊;是一個小縣城!在我們老家這幾年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房子被拆遷了;家裡的幾畝地也被廠礦給佔了;住進了用自己老房子的 拆遷款換來的農村安置房;表面看著生活條件的確得到了改善;其實呢真的不是;把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都害苦了;當時分房子的時候說是公平公正公開;用抓鬮的方式抓到幾樓是幾樓;結果呢分完以後才知道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村裡有點能力;有點背景的抓到的都是一樓和二樓;沒能力沒背景的抓到的都是五樓和六樓;年輕人住的高一點到無所謂;就當爬樓梯鍛鍊身體了;老年人就受罪了;上樓一趟累的是氣喘吁吁!村裡有錢的都在縣城買了房子;一年不回來一回;在老家住的都是沒本事沒錢的;每天晚上一棟樓能看到的燈光都是五樓六樓;一樓和二樓是一片漆黑!自從搬進了安置房;消費更高了;在老家時一個月的電費也就二三十塊;現在呢每個月都不會低於一百多塊錢!自從土地被政府徵用以後;雖說一年給的有土地補貼;但也是杯水車薪;在老家的時候有自己的菜地;吃個菜都不用花錢;住進了安置小區連一個種菜的地方都沒有;就是吃一根小蔥都要花錢去買!能有什麼辦法呢!百姓表面看著光鮮亮麗;背後真的實屬易!

這幾年我們的政府對農村的扶持政策真的越來越好;但是能落實到普通百姓身上真的很難!我家是河南滎陽崔廟的;我們這個鄉鎮二十年前主要是以產煤為主;周邊大大小小的煤礦有很多;村裡男勞力基本上都是在煤礦上打工;收入雖說不是很高;但養家餬口還是可以的;這幾年因為環境治理;煤礦基本上都關完了;村裡的壯勞力都改行了;大部分從事了建築行業;因為最近幾年建築行業的不景氣;建築活也比較少!能有個建築話幹也是不容易;鎮上也沒有什麼大的廠礦企業;在我們鄉鎮的附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那些挖鋁石小礦;今天在這挖一個坑;明天在那挖一個洞;周邊鬱鬱蔥蔥的的大山挖的是千瘡百孔;鋁石礦的增多也沒有讓百姓得到實惠;人家用的都是自己人;一個本地的農民都不用;更不用說解決什麼就業機會了;鋁石礦的到來是富了鄉政府;窮了老百姓!這幾年在老家住的人是越來越少;有的寧願在縣城租房住都不在老家待;沒辦法啊;在縣城不管怎麼說還有個活幹;哪怕就是給人家飯店端盤子打掃衛生呢;一個月也能掙個兩千多;在老家呢!消費也不比縣城低多少;自己的地也沒有了;想找個掙錢下力的活也找不到;再老家待著幹嘛呢!農民沒有了土地和魚兒離開了水;駿馬離開了草原;蒼鷹離開了翱翔的天空是一樣的;生活只會越來越難;越來越不容易!但是又能怎麼辦呢!農民是沒有選擇的!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可在下方評論留言;共同探討!


小崔走農村


國家雖然大力建設農村,但是農民在農村的收入還是無法和到外地打工收入相提並論。

農民收入主要集中的種養殖業,種植業只能維持農民的生存,而養殖業很多地區已經開始禁養。那麼剩餘的勞動力只有外出打工才能維持生計,否則生活真的很困難。

前些天有一位在城市工作的人算了一筆帳,我們一下他這筆帳是如何算的呢?

今天小麥收完了,算算帳賺多少錢,一畝地!收小麥880斤,每斤1.02元。共記收入897元人民幣!支出:秸稈還田,犁地120元,播種25元,種子50元,底肥110元,澆地一水78元,除草劑30元,追肥105元,打農藥45元,澆地二水63元,收割70元。10趟往返油費每趟按20元,共200元。請假單位沒扣錢。共計支出896元。10月1播種,到6月1收穫。整整8個月。897-896=1元人民幣!
我得趕緊去種玉米了。他們說種玉米比較掙錢!

看到種地有多少收入?幾乎是沒有收入,雖然說有一些部分費用不用花,但是一畝地可以收入500元嗎?很難,尤其是天氣乾旱的情況下,澆水兩次的費用是必不可少的。而秸稈現在是禁燒,只有還田,這個費用也是不能少。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農村是無法留住人的,畢竟,“人往高處走”只無可爭辯的事實。

如果農村真的想留住人,除非有一些特色的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而且有一定的效益,否則怎麼都難留住人。


十方印記


鄉村振興是好事,但是好事多磨才能成就好事。先看看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誰?是各級政府還是各級幹部?還是在籍常住人口啊?是在籍常住人口的所有人還是在籍常住人口當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啊?這個最基礎最淺顯的問題弄不清楚,就急於探討實施鄉村振興還有用嗎?

鄉村振興說到底是農民的振興,是在籍常住人口當中青壯年人的振興。一個沒有青壯年人的鄉村,難道依靠看家的老年人和留守兒童能夠振興嗎?遇到這樣的鄉村,你的鄉村振興計劃是否該放一放?如果沒有能人帶動,沒有有前途、可持續的項目帶動,這裡的在籍常住居民只能等待合村並鎮、土地流轉,土地流轉的流入者,可以是農村人,也可以是城裡人。但是流入城裡人的土地,在目前階段,只能賦予其土地使用權。不用擔心土地被撂荒。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價資源,在種地不繳納稅費的前提下,高價流轉不了,總可以降價流轉。農村的年輕人不會種地了,還有學農的大學生來經營的。

農村人口減少和鄉村破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由不發達向發達邁進的不可逾越的自然過程。這是好事不是壞事,所以大可不必擔憂。總不能強求農村居民在進城之前要將自己破敗的老房子修繕一新再進城吧!

如果在大多數人沒有相對穩定就業的前提下,急於推動城鎮化,可能就會造成“被城鎮化”的農村居民住上新房以後卻沒飯吃。所以,不要為農村人口減少和鄉村破敗感到無顏,這是一個自然過程,著急也沒有用。


第三人立場


沒有必要去刻意留住農業人口。

國家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為農業人口開闢了兩條道路,既願意進城的,放開城市戶口。願意留在農村的,可參加新農村建設,何去何從,由農業人口自由選擇。

我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讓農村勞動力與耕種土地面積相適應,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發達國家的農民,只佔總人口的2%到10%。我國改革開放前,全國有9億農業人口。改革開放四十年,己有3億農業人口進城。現在還有5.72億農業人口。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農業人佔總人口的10%到20%就足夠了。我國現有耕地22億畝,紅線耕地18億畝。如果農村留下1億農業勞動力,人均耕地才20畝左右。這樣才能達到農業勞動力與耕種土地面積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土地連片,高度機械化和科學種田,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生活才能達到小康水平。

因此,大力減少農業人口,鼓勵農民進城,是大勢所趨,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所以,鼓勵農民進城,放開城市戶口,為農業人口創造條件,改變農民貧困命運,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和任務。沒有必要刻意留住農民,讓他們自由選擇。

對不願意進城的農民,國家要搞好新農村建設,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縮小城鄉差別,讓留在農村的農業人口,通過土地連片,擴大耕種面積,改變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實施耕種機械化,科學種田,獲得好的農業效益,讓農民生活也達到小康水平。

這是一場農業現代化的革命,需要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農業人口進城是戰略需要,建設新農村也是戰略需要。


琿春徐飛768


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農村依然人才外流,怎樣才能留住人才?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下面就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為什麼農村人才外流?原因很簡單,農村創業和就業面窄,發展瓶頸狹小,農業開發還是塊“處女地”。單純從事傳統農業種植養殖,大家都知道付出大,產出效益低,所以別說人才留不住,就是一般勞力也留不住。

糧食生產靠提高產量獲利的時代已經過去,再通過科技提高產量已經很有限。靠價格上漲,就目前趨勢和理論推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傳統種植業已經很難獲得理想收益,那麼養殖業呢?養殖業比種植業似乎效益好一些,但是受價格不穩和疾病難控等因素影響很大。比如去年一年的非洲豬瘟給養豬戶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人們不願從事農業生產。留不住人才。

第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家一戶式經營在改革開放初期獲得了極大成功,因為當時我國工業企業剛起步,城市建設剛起步,外出打工還沒有那麼多崗位,農業還沒有實現機械化生產,農業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人才和勞動力外流還沒有形成,40年過去了,現在一家一戶生產模式怎麼留得住人才,留得住那麼多勞動力呢?

那麼怎樣才能留住人才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大力發展以農業為基礎的深加工。我們的農產品收穫後,往往出售到外地搞深加工,而且我國的農產品深加工還不夠深入。例如糧食大部分還是除了人消費外就是作為飼料消化掉;水果還是直接銷售直接吃;肉類亦然。農村能不能通過政策優惠或獎勵,吸引人才研究開發農產品深加工呢?就地收購農產品,就地加工,吸引人才,吸引勞動力就業。

第二,發展農業副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轉化率,提高附加值。我們這裡剛剛上了一個項目,就是小麥秸稈加工,企業白給農民收割小麥,獲取農民的小麥秸稈。就咱這個問題說,就是企業的投資生產吸引人才和勞動力就業。

第三,政策性鼓勵,留住人才。最近不少城市為了發展,出臺吸引優秀大學生到此就業,農村通過新農村建設的機會,能不能出臺一些人才優惠政策呢,那樣就會留住人才或引進人才。

因此,我認為要想農村留著人才,要發展項目,如大力開發農產品及其副產品加工。再就是要有吸引人才的配套政策。實現農村和城市的均衡發展。鄉村振興才會更快更好。






子彬居士


這個問題提的好,只要政府層面採納,當是個群策群力,獻計建議,把農村發展好是最終目標。

這是個歷史問題,也是個發展問題。

先說歷史問題,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後,我們的發展路線是先工業,後農業,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路線,我覺得不但對,而且可以說是一條光明大道。

經過七十年的建設,中國已成為世界強國,這有目其睹。

現在是怎樣反哺農業的時候了,本人認為農業必須借鑑工業發展的經驗。

我在看新聞時,發現這樣一箇舊聞,說是山東有一綿紡大廠的發展榜樣。

九十年代,國營企業,由於種種原因,下崗,停產,破產不在少數。話說一家綿紡廠也在破產之列,後來讓一個有頭腦的工人承包了,當時是產品積壓,無處銷售,後來他們想辦法建了織布廠,解決了紗線的自產自銷。也解決了當地農民賣綿難的問題,不但解決了企業問題,也解決了農民的問題。

這是個農業依靠工業發展的榜樣,如果這樣的企業在中國有千千萬萬,還愁農業,農村人口外流嗎?

看到這個提問我在想,我們本地是個板栗之鄉,當地政府下了很大力量,改農田為林業,如,樹小沒有收入時,政府給農民麵粉,不使農民受經濟損害,這就是為了解決農村發展的問題,讓農民富裕的問題,也是為解決農村青年們紮根農村想的辦法,做的好,我為北京市政府點個贊。

如今樹已成材,果實累累,農民也受了益,可仍然沒有改變人口外流的現象,為什麼,因為還沒做到位,只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沒有讓農民更富裕,農民把板栗賣了。

那賣到了哪裡呢?最終的買家又是誰?

告訴大家,它是日本,我們種的果實只做為別人的生產最初原料。也就是說最大獲益者是日本的企業。

我大膽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當地政府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本地建個栗子深加工生產企業。成本不比日本的成本低嗎?即讓農民有更好的收益,又讓農民們在家傍邊上班,人口外流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只是我們農村的一個農業品種,農業還有千千萬萬種農作物,都讓它深加工,農民也做起企業職工。中國農村人口外流問題就不存在了。

此等宏願何時有,在外遊子能回頭,不在少小回家老大歸,鄉音未改淚橫流。

這是我的一點拙見,讀者朋友若有同感請您關注我,或給點贊也可以,謝謝,我會更加賣力。


厚德載物1957082


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農村依然出現人口外流,怎樣才能留住人?

現在人們對農村的建設越來越關注,農民們都希望能夠縮減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而農村的建設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發展。如目前的“村村通”建設,就大大改善了現在農村的交通狀況,還有農村的廁所革命等等。但現在農村依舊是靠著“三留守人員”維持著基本的運轉,真正能夠待在農村的年輕人韓少。

拿我們這邊來說,在二零一零年,咱們這個小鄉鎮上大學的有二十多人,但是目前留在家鄉的只有一位專科生。我們鄉鎮在整個縣城來說,發展的應該算是中等偏上,這樣就更別論其他經濟更為薄弱的鄉鎮了。

  • 城市裡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也相對公平一些

並不是說農村沒有發展的機會,只是相對於城市來說,農村的發展機會和發展前途就少了很多。城市裡雖然生活壓力較大,但是人們能夠學習的地方也更多,可以不斷地進步,讓自己更加適應這個社會。同時只要能在城市裡把握千萬機會中的一個,就有可能實現自己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夢想。

農村作為一個熟人圈子,這裡面很多好工作和有提升的機會,都會被所謂的‘熟人’先拿走,往往留給那些沒有人際關係但有真本事的人很少。此外就算得到了發展的機會,最後進步的範圍也是有限的,可能最後還是隻到達別人的起點。

  • 城市裡擁有更好的服務設施

雖然在農村不愁一日三餐,但是一旦考慮到子女教育、父母醫療等問題,農村服務設施不足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拿教育來說,現在農村人才缺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考取大學生的比例越來越低,使得農村大學生的基數減少,自然而然留下來的人也就會減少。

在城市裡生活什麼都要花錢,但是一方面有著更多的掙錢機會,一方面也有著更好的服務設施。比如在業餘休閒上,可以去城市裡免費的文化宮、博物館、圖書館等,農村則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

城市裡也有環境較為優美的地方,比如公園等等,人們也可以在這裡享受到和農村差不多的生態自然。但農村卻是在怎麼樣也無法享受到城市裡的燈紅酒綠。二者的差異性由此體現出來。

  • 農村真正需要的人才

和城市裡需要留住大學生、研究生都高學歷人才不一樣,農村需要的人才文化水平不一定要很高。農村需要的是對農林牧漁四大業有一定了解,能夠理解農民生活的人才才是農村真正需要的。

同時農村還需要一些專門性的營銷、宣傳類人才,一是因為

咱們農村有著很多優美的自然資源,只是缺少人的發現,所以無法變成旅遊資源;二是農民種植的一些農產品滯銷,就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宣傳,最後只能低價賣給水果收購商。所以現在需要專業性人才入駐幫助農村和農民進行推廣宣傳,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人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也是咱們農村的希望,我真心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於農村發展,幫助農民和農村、農業發展。同時也希望咱們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能夠不斷縮小,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全面,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愛茶者九號


這個問題我來答一下。我是農民,在農村進行生產、生活,對於農村的現狀在瞭解不過。我是黑龍江的,我們這裡農村的情況是這樣的。現在在村裡居住的大多都是上年紀的老人,年輕人很少,幾乎看不到!就這樣,每個屯子裡,也沒有多少人了,兒童幾乎沒有,都在城裡唸書,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村裡小學早就黃了,全鎮只有一所小學和中學,在校學生很少。教課老師都比學生多,這就是現在農村的現狀。國家提出建設新農村,這是好事!但是,難啊!新農村建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三農問題。如果三農問題解決不好,鄉村振興就是空話。其次就是能留住人,特別是年輕人,優秀的人才,這才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所在。要想留住年輕人,就得有相關產業,發揮他們的作用,使他們有比較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把更多年輕人的心留住,使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要使農村成為宜居、宜業、人人嚮往的新農村,任重而道遠!說句真心話,要叫農村重現輝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當然,雖有鄉村振興的好政策,還需努力加油幹啊!但願鄉村能夠早日振興!


鄉村人家樂,在生產一線,把真實、鮮活的三農信息帶給你。歡迎大家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