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农村依然出现人口外流,怎样才能留住人?

用户67600538


这两天我正在蚌埠市和我老家的亲人们团聚。几年不见,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五六十岁的,我的表弟表弟们及其他们的子女,已全部搬到城市里居住,以打I工和做生意谋生。仅有几位高龄老人留守距蚌埠市几十里的乡下农村,但全都不种地了,他们现在的日子很悠闲,每天就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喝喝小洒,靠收点土地租金和儿女们给的瞻养费生活,吃饭也多以买半成品,熟食。手里都有几万元的养老备用金,完全不象网上所传农村老人子女无能力养老,生活困苦。这是我看到蚌埠附近农村的现状。年轻人多放弃土地,不当农民,因为长期的在城市打工,他们不仅具备了在城市生存的能力,已不可能再回到农村,适应农村的生话,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都在打工期间做好了自己养自己老的准备,积极参加买了养老保险。


兰花花4722


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依然人口外流,这是实,说说我们这边的情况。

我们这,这些年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路面硬化,明年安路灯,接着城市化的垃圾桶,自来水改造,通公交车,修水利设施,盖蔬菜大棚,农村个人翻盖新房,表面热热闹闹,换然一新,但农村依然还是那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儿童都已经少见了,前几年镇上还有好几家服装厂,村里的人还能就近上班,村还有一些相对年轻的人,最近服装厂都不让开了,以前镇上一到下班时间,因为几家厂子都集中在镇上,下班人特别多,做买卖的也抓住商机,都能趁下班时间卖点东西,也都赚到钱,如今不行了,一个厂子都不让开了,大道两边只有那些买卖人了,而且做买卖的也明显少了。

厂子没了,人不能娴在家吧,那点土地本来可以边在镇上上班边把农地活干了,现在光指望地那是只能喝西北风。随着政策的改变,城里到我们这招环卫工人,农民到了这个年龄,没有一技之长,招的工人就好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一样,招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村人,而且这些工作年轻的也不去,老了老了,我们这些人又没办法,投奔了城里,离开了家乡去异地打工。你说为了生活,那点土地不能维持生存,不打工能咋滴。

想要农村留住人口,以目前的情况看不现实,大幅提升粮价吸引眼球不现实,想留住农村人口,关键要留住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有意愿在农村发展,农村才有希望。把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牵到交通便利的农村发展,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上,让城乡均衡发展,都能受益,工业带动农业,农业辅助工业,让粮价有吸引力,就能让农村留住人。

说到底做农业也要让农民见到利,可持续,那些政策补贴是不少,可普通人能见到多少,

那些拿到补贴的就是钻政策空,补偿完了走人这些都不是真的做农业,只是在骗国家补贴,应该让真的想做农业的人得到补贴去做农业,才能留住人,更好的发展农村。


东72607259


这几年我们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确实很大;但是个人感觉成效显微!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我家是河南荥阳农村的;可能荥阳很多朋友没有听说过;但郑州大家都不陌生;荥阳就在郑州的西边;是一个小县城!在我们老家这几年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房子被拆迁了;家里的几亩地也被厂矿给占了;住进了用自己老房子的 拆迁款换来的农村安置房;表面看着生活条件的确得到了改善;其实呢真的不是;把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都害苦了;当时分房子的时候说是公平公正公开;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楼是几楼;结果呢分完以后才知道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村里有点能力;有点背景的抓到的都是一楼和二楼;没能力没背景的抓到的都是五楼和六楼;年轻人住的高一点到无所谓;就当爬楼梯锻炼身体了;老年人就受罪了;上楼一趟累的是气喘吁吁!村里有钱的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一年不回来一回;在老家住的都是没本事没钱的;每天晚上一栋楼能看到的灯光都是五楼六楼;一楼和二楼是一片漆黑!自从搬进了安置房;消费更高了;在老家时一个月的电费也就二三十块;现在呢每个月都不会低于一百多块钱!自从土地被政府征用以后;虽说一年给的有土地补贴;但也是杯水车薪;在老家的时候有自己的菜地;吃个菜都不用花钱;住进了安置小区连一个种菜的地方都没有;就是吃一根小葱都要花钱去买!能有什么办法呢!百姓表面看着光鲜亮丽;背后真的实属易!

这几年我们的政府对农村的扶持政策真的越来越好;但是能落实到普通百姓身上真的很难!我家是河南荥阳崔庙的;我们这个乡镇二十年前主要是以产煤为主;周边大大小小的煤矿有很多;村里男劳力基本上都是在煤矿上打工;收入虽说不是很高;但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这几年因为环境治理;煤矿基本上都关完了;村里的壮劳力都改行了;大部分从事了建筑行业;因为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不景气;建筑活也比较少!能有个建筑话干也是不容易;镇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厂矿企业;在我们乡镇的附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那些挖铝石小矿;今天在这挖一个坑;明天在那挖一个洞;周边郁郁葱葱的的大山挖的是千疮百孔;铝石矿的增多也没有让百姓得到实惠;人家用的都是自己人;一个本地的农民都不用;更不用说解决什么就业机会了;铝石矿的到来是富了乡政府;穷了老百姓!这几年在老家住的人是越来越少;有的宁愿在县城租房住都不在老家待;没办法啊;在县城不管怎么说还有个活干;哪怕就是给人家饭店端盘子打扫卫生呢;一个月也能挣个两千多;在老家呢!消费也不比县城低多少;自己的地也没有了;想找个挣钱下力的活也找不到;再老家待着干嘛呢!农民没有了土地和鱼儿离开了水;骏马离开了草原;苍鹰离开了翱翔的天空是一样的;生活只会越来越难;越来越不容易!但是又能怎么办呢!农民是没有选择的!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可在下方评论留言;共同探讨!


小崔走农村


国家虽然大力建设农村,但是农民在农村的收入还是无法和到外地打工收入相提并论。

农民收入主要集中的种养殖业,种植业只能维持农民的生存,而养殖业很多地区已经开始禁养。那么剩余的劳动力只有外出打工才能维持生计,否则生活真的很困难。

前些天有一位在城市工作的人算了一笔帐,我们一下他这笔帐是如何算的呢?

今天小麦收完了,算算帐赚多少钱,一亩地!收小麦880斤,每斤1.02元。共记收入897元人民币!支出:秸秆还田,犁地120元,播种25元,种子50元,底肥110元,浇地一水78元,除草剂30元,追肥105元,打农药45元,浇地二水63元,收割70元。10趟往返油费每趟按20元,共200元。请假单位没扣钱。共计支出896元。10月1播种,到6月1收获。整整8个月。897-896=1元人民币!
我得赶紧去种玉米了。他们说种玉米比较挣钱!

看到种地有多少收入?几乎是没有收入,虽然说有一些部分费用不用花,但是一亩地可以收入500元吗?很难,尤其是天气干旱的情况下,浇水两次的费用是必不可少的。而秸秆现在是禁烧,只有还田,这个费用也是不能少。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农村是无法留住人的,毕竟,“人往高处走”只无可争辩的事实。

如果农村真的想留住人,除非有一些特色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有一定的效益,否则怎么都难留住人。


十方印记


乡村振兴是好事,但是好事多磨才能成就好事。先看看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谁?是各级政府还是各级干部?还是在籍常住人口啊?是在籍常住人口的所有人还是在籍常住人口当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啊?这个最基础最浅显的问题弄不清楚,就急于探讨实施乡村振兴还有用吗?

乡村振兴说到底是农民的振兴,是在籍常住人口当中青壮年人的振兴。一个没有青壮年人的乡村,难道依靠看家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能够振兴吗?遇到这样的乡村,你的乡村振兴计划是否该放一放?如果没有能人带动,没有有前途、可持续的项目带动,这里的在籍常住居民只能等待合村并镇、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流入者,可以是农村人,也可以是城里人。但是流入城里人的土地,在目前阶段,只能赋予其土地使用权。不用担心土地被撂荒。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价资源,在种地不缴纳税费的前提下,高价流转不了,总可以降价流转。农村的年轻人不会种地了,还有学农的大学生来经营的。

农村人口减少和乡村破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不发达向发达迈进的不可逾越的自然过程。这是好事不是坏事,所以大可不必担忧。总不能强求农村居民在进城之前要将自己破败的老房子修缮一新再进城吧!

如果在大多数人没有相对稳定就业的前提下,急于推动城镇化,可能就会造成“被城镇化”的农村居民住上新房以后却没饭吃。所以,不要为农村人口减少和乡村破败感到无颜,这是一个自然过程,着急也没有用。


第三人立场


没有必要去刻意留住农业人口。

国家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业人口开辟了两条道路,既愿意进城的,放开城市户口。愿意留在农村的,可参加新农村建设,何去何从,由农业人口自由选择。

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让农村劳动力与耕种土地面积相适应,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农民,只占总人口的2%到10%。我国改革开放前,全国有9亿农业人口。改革开放四十年,己有3亿农业人口进城。现在还有5.72亿农业人口。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农业人占总人口的10%到20%就足够了。我国现有耕地22亿亩,红线耕地18亿亩。如果农村留下1亿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才20亩左右。这样才能达到农业劳动力与耕种土地面积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土地连片,高度机械化和科学种田,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才能达到小康水平。

因此,大力减少农业人口,鼓励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所以,鼓励农民进城,放开城市户口,为农业人口创造条件,改变农民贫困命运,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任务。没有必要刻意留住农民,让他们自由选择。

对不愿意进城的农民,国家要搞好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让留在农村的农业人口,通过土地连片,扩大耕种面积,改变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施耕种机械化,科学种田,获得好的农业效益,让农民生活也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一场农业现代化的革命,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农业人口进城是战略需要,建设新农村也是战略需要。


珲春徐飞768


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农村依然人才外流,怎样才能留住人才?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下面就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为什么农村人才外流?原因很简单,农村创业和就业面窄,发展瓶颈狭小,农业开发还是块“处女地”。单纯从事传统农业种植养殖,大家都知道付出大,产出效益低,所以别说人才留不住,就是一般劳力也留不住。

粮食生产靠提高产量获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再通过科技提高产量已经很有限。靠价格上涨,就目前趋势和理论推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传统种植业已经很难获得理想收益,那么养殖业呢?养殖业比种植业似乎效益好一些,但是受价格不稳和疾病难控等因素影响很大。比如去年一年的非洲猪瘟给养猪户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人们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留不住人才。

第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式经营在改革开放初期获得了极大成功,因为当时我国工业企业刚起步,城市建设刚起步,外出打工还没有那么多岗位,农业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人才和劳动力外流还没有形成,40年过去了,现在一家一户生产模式怎么留得住人才,留得住那么多劳动力呢?

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深加工。我们的农产品收获后,往往出售到外地搞深加工,而且我国的农产品深加工还不够深入。例如粮食大部分还是除了人消费外就是作为饲料消化掉;水果还是直接销售直接吃;肉类亦然。农村能不能通过政策优惠或奖励,吸引人才研究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呢?就地收购农产品,就地加工,吸引人才,吸引劳动力就业。

第二,发展农业副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率,提高附加值。我们这里刚刚上了一个项目,就是小麦秸秆加工,企业白给农民收割小麦,获取农民的小麦秸秆。就咱这个问题说,就是企业的投资生产吸引人才和劳动力就业。

第三,政策性鼓励,留住人才。最近不少城市为了发展,出台吸引优秀大学生到此就业,农村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机会,能不能出台一些人才优惠政策呢,那样就会留住人才或引进人才。

因此,我认为要想农村留着人才,要发展项目,如大力开发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再就是要有吸引人才的配套政策。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均衡发展。乡村振兴才会更快更好。






子彬居士


这个问题提的好,只要政府层面采纳,当是个群策群力,献计建议,把农村发展好是最终目标。

这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发展问题。

先说历史问题,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后,我们的发展路线是先工业,后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路线,我觉得不但对,而且可以说是一条光明大道。

经过七十年的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这有目其睹。

现在是怎样反哺农业的时候了,本人认为农业必须借鉴工业发展的经验。

我在看新闻时,发现这样一个旧闻,说是山东有一绵纺大厂的发展榜样。

九十年代,国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下岗,停产,破产不在少数。话说一家绵纺厂也在破产之列,后来让一个有头脑的工人承包了,当时是产品积压,无处销售,后来他们想办法建了织布厂,解决了纱线的自产自销。也解决了当地农民卖绵难的问题,不但解决了企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民的问题。

这是个农业依靠工业发展的榜样,如果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千千万万,还愁农业,农村人口外流吗?

看到这个提问我在想,我们本地是个板栗之乡,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量,改农田为林业,如,树小没有收入时,政府给农民面粉,不使农民受经济损害,这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让农民富裕的问题,也是为解决农村青年们扎根农村想的办法,做的好,我为北京市政府点个赞。

如今树已成材,果实累累,农民也受了益,可仍然没有改变人口外流的现象,为什么,因为还没做到位,只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让农民更富裕,农民把板栗卖了。

那卖到了哪里呢?最终的买家又是谁?

告诉大家,它是日本,我们种的果实只做为别人的生产最初原料。也就是说最大获益者是日本的企业。

我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当地政府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本地建个栗子深加工生产企业。成本不比日本的成本低吗?即让农民有更好的收益,又让农民们在家傍边上班,人口外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只是我们农村的一个农业品种,农业还有千千万万种农作物,都让它深加工,农民也做起企业职工。中国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就不存在了。

此等宏愿何时有,在外游子能回头,不在少小回家老大归,乡音未改泪横流。

这是我的一点拙见,读者朋友若有同感请您关注我,或给点赞也可以,谢谢,我会更加卖力。


厚德载物1957082


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农村依然出现人口外流,怎样才能留住人?

现在人们对农村的建设越来越关注,农民们都希望能够缩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而农村的建设也确实取得了一定发展。如目前的“村村通”建设,就大大改善了现在农村的交通状况,还有农村的厕所革命等等。但现在农村依旧是靠着“三留守人员”维持着基本的运转,真正能够待在农村的年轻人韩少。

拿我们这边来说,在二零一零年,咱们这个小乡镇上大学的有二十多人,但是目前留在家乡的只有一位专科生。我们乡镇在整个县城来说,发展的应该算是中等偏上,这样就更别论其他经济更为薄弱的乡镇了。

  • 城市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也相对公平一些

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发展的机会,只是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途就少了很多。城市里虽然生活压力较大,但是人们能够学习的地方也更多,可以不断地进步,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同时只要能在城市里把握千万机会中的一个,就有可能实现自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梦想。

农村作为一个熟人圈子,这里面很多好工作和有提升的机会,都会被所谓的‘熟人’先拿走,往往留给那些没有人际关系但有真本事的人很少。此外就算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最后进步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可能最后还是只到达别人的起点。

  • 城市里拥有更好的服务设施

虽然在农村不愁一日三餐,但是一旦考虑到子女教育、父母医疗等问题,农村服务设施不足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拿教育来说,现在农村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考取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使得农村大学生的基数减少,自然而然留下来的人也就会减少。

在城市里生活什么都要花钱,但是一方面有着更多的挣钱机会,一方面也有着更好的服务设施。比如在业余休闲上,可以去城市里免费的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等,农村则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城市里也有环境较为优美的地方,比如公园等等,人们也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和农村差不多的生态自然。但农村却是在怎么样也无法享受到城市里的灯红酒绿。二者的差异性由此体现出来。

  • 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

和城市里需要留住大学生、研究生都高学历人才不一样,农村需要的人才文化水平不一定要很高。农村需要的是对农林牧渔四大业有一定了解,能够理解农民生活的人才才是农村真正需要的。

同时农村还需要一些专门性的营销、宣传类人才,一是因为

咱们农村有着很多优美的自然资源,只是缺少人的发现,所以无法变成旅游资源;二是农民种植的一些农产品滞销,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宣传,最后只能低价卖给水果收购商。所以现在需要专业性人才入驻帮助农村和农民进行推广宣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咱们农村的希望,我真心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农村发展,帮助农民和农村、农业发展。同时也希望咱们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能够不断缩小,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全面,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爱茶者九号


这个问题我来答一下。我是农民,在农村进行生产、生活,对于农村的现状在了解不过。我是黑龙江的,我们这里农村的情况是这样的。现在在村里居住的大多都是上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很少,几乎看不到!就这样,每个屯子里,也没有多少人了,儿童几乎没有,都在城里念书,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村里小学早就黄了,全镇只有一所小学和中学,在校学生很少。教课老师都比学生多,这就是现在农村的现状。国家提出建设新农村,这是好事!但是,难啊!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乡村振兴就是空话。其次就是能留住人,特别是年轻人,优秀的人才,这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要想留住年轻人,就得有相关产业,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有比较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把更多年轻人的心留住,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使农村成为宜居、宜业、人人向往的新农村,任重而道远!说句真心话,要叫农村重现辉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当然,虽有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还需努力加油干啊!但愿乡村能够早日振兴!


乡村人家乐,在生产一线,把真实、鲜活的三农信息带给你。欢迎大家点击文章右上角【关注】,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