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前言:历史的脚步不会停下,时代的更迭不会停滞,人的一生从一出生便无法摆脱在红尘中走一遭的命运,在历史与时代的洪流里几经沉浮,而无论是人间“值得”还是“不值得”,至少无可否认的是人世间已经留下了我们的痕迹,在命运的未知中诠释着悲与喜、离与别、微渺与伟大的故事,也许是像《活着》里富贵一家飘摇于社会的变革里历经得与失;也许是像《霸王别姬》程蝶衣、段小楼在岁月的变迁中坎坷前行,看尽人事沧桑。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而在2015年上映的《山河故人》同样通过讲述沈涛一家三代人的故事经历,折射红尘人世下的悲观离合。

影片由著名导演贾樟柯执导,曾获得63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公众大奖以及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山河故人》依旧不乏贾樟柯所擅长的写实风格,展现的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在这样极具戏剧张力的风格下,拉进了故事人物和观众的情感距离并产生共鸣。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表面上看,《山河故人》讲述的无非是普通人的家庭、情感故事,以主人公沈涛为中心,用一种平实的手法叙述着三段不同时间下的人物经历,影片以现实主义为本,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的山河仍在、物是人非的主题。

但更深层而值得探讨的是影片故事里的人文内核,将时代烙印与人物悲观离合的经历相结合,将历史的沧桑赋予在红尘人世的现实光景里,展现的是人与人、人与时代之间的永恒命题。

对人生命运的隐喻、对现实的映射。

一个是朴实、倔强的梁建军,

一个是志向远大、钟爱金钱的张晋生。

两个青年同时爱上了一个叫沈涛的女人。

而漂亮、大方的沈涛则处在这两个深爱着她的男人之间摇摆不定。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在贾樟柯以往的作品里有着许多与梁建军和张晋生形象相似的人物,《上车!走吧》里的刘承强和高明,《站台》里的崔明亮和张军,都是底层人物的代表。

而《山河故人》中的梁建军和张晋生则又因为性格、志向的不同,隐喻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命运。

梁建军质朴无华,过着广大劳苦人民的生活,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张晋生敢于拼搏,勇于尝试,喜欢金钱和物质,志向高远。

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个人的命运果然有了了巨大差别,也产生了不对等的身份差距。

沈涛并没有选择梁建军而选择了张晋生的原因——是现实。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相对于梁建军,张晋生显然更体面,我们不否认沈涛也对梁建军有情,但张晋生的条件更好,另一方面沈涛也明白,如果再不结束这段三角恋,恐怕这两个男人迟早会两败俱伤,在抉择中沈涛选择了优势一方。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同样适合人类社会,在激烈的生殖斗争中,竞争力强的一方总是更有魅力。

三段时空,三层意蕴,交织在悲欢离合的“轮回”中。

《山河故人》设置了三个明显的时间点,分别是1999年、2014年、2025年,各自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点作为三个千丝万连的故事的时空起点,将人物情感、时代烙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第一个时间点,1999年——世纪末的狂欢,光与影的悲叹。

作为20世纪最后一年,1999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迎接新世纪的年份,在这特别的一年,人们总会情不自禁的感慨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将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光景寄托在新世纪的未知里,表达的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正如影片开头,女主人公沈涛的小镇正举行的一场“欢迎新世纪”的联欢晚会的一幕场景便充分说明了这点。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这处场景以中景镜头开始,将景框里的人、物细致而具有空间感地表现出来,而后,则进行近景、远景的的来回切换,剪辑手法舒缓而柔和,一幅幅热闹的群众欢庆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又以中景镜头结束,仔细分析这幅中景镜头,便能发现其是对这幕戏的逻辑式总结:拥挤的人群在沈涛表演的舞台下缓缓蛹动,人们双眼露着期待而向往的神情,无不揭示了一个事实,人们对未来充满希冀,平凡的劳动大众,被赋予了时代的烙印。

而另一方面,这处时间点也是故事人物的情感起点,即以沈涛为中心的三角关系为情感开端,而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三角恋关系破裂,沈涛和梁建军成为陌路人,三人的情感经历了一次剧变,张晋生得到沈涛而大喜,沈涛因觉得对不起梁建军而愧疚,而梁建军则因沈涛选择了张晋生而大受打击,最终不欢而散。

第二个时间点,2014年——命运无常下,是“离与合”的轮回。

人生的下一步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

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的一句话道尽了命运无常的生命真谛: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是如何的一番景象,命运会给人惊喜,也会给人失望与苦楚。

而无论是导演的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山河故人》的第二个时间点所发生的故事有着浓浓的命运感。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原来,15年后,当年的三个人如今又成了另一番景况,沈涛本以为能和张晋生长相厮守,结果却和他离了婚,儿子判给了张晋生,而梁建军则因病回到老家见到了沈涛,结果当年不欢而散的两人又见了面,命运再一次和他们开了玩笑,谁能想到,本以为一生都不会再见的两人在命运的主导下再次相遇,离与合的轮回之间,隔着“命运”。

第三个时间点,2025年——斩不断的爱意与物是人非的岁月红尘。

随着时间节点来到2025年,张晋生与儿子张到乐已经移民到澳大利亚十一年了。尘归尘土归土,当年的张晋生已经无所奢求,看尽人世百态。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张到乐和Mia

而在新环境长大的张到乐却又陷入了苦恼,沈涛的离开使得张到乐原生家庭的缺失,缺少母爱,由于对母爱的渴望,所以他爱上了大自己几十岁的中文老师Mia,事实上,

这是张到乐将母亲的爱意与思念寄托在了Mia身上

另一方面,最后一段时间里的故事同样是影片主旨的升华部分,展现了物是人非的一番景象:沈涛成为孤独的老人,梁建军身患癌症不知去向,张晋生精神空虚、无所寄托。三个人的结局折射出岁月红尘里的人情剧变,以及时代变迁下人物难以揣测的命运走向。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

人生是一段只有省略号没有句号的旅途。

《山河故人》作为贾樟柯的转型之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将时代变革的历史烙印同人物的情感经历相结合,展现了红尘人世里时聚时散的人情悲欢。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影片虽然是以直叙的方式讲述故事,但却将故事分割开来,分别放置在三段不同的时空里,这样的故事结构安置给人一种时代变迁的跨越感,再联系到故事里人物的情感历程,便不难感受到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以及内在的人文内涵。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而影片以一场舞蹈的场景为开端,而结尾又同样以舞蹈的场景结束,所不同的是,在前者的舞蹈场景中,人物众多,沈涛和梁建军、张晋生等一众同学在欢快的流行歌曲《Go West》的渲染下跳着舞步,表现了人物们欢聚一堂时的美好。

山河仍旧,故人不在,从《山河故人》看茫茫红尘下的悲欢离合

而后者的舞蹈场景却只是沈涛的独舞,曾经和梁建军和张晋生共同游玩的文峰塔下,伴随着冷冽的寒风,沈涛荒诞的舞蹈透着一丝孤寂和黯然。

两处跳舞场景内涵有着鲜明的对比色彩,折射不同时空下主人公沈涛情感上的巨大变化,蕴含着影片“山河依旧,物是人非”的主旨,达到了时代变迁与人物故事经历在空间上的统一。

结语:

影片《山河故人》以平实的镜头语言叙述1999年至2025年之间沈涛等人的悲观离合的故事,即不乏对时代变迁的感伤,也包含着对尘世过往的哀愁,在导演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里,引起人们对时代、命运的哲思,探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的内在,以发人深省的人文精神诠释着世事无常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