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山河故人》: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总有人将你记在心里

第一次知道贾樟柯是15年。那时候《山河故人》刚上映,和朋友约着去看。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普通的北方的冬天,灰蒙蒙的天空,冷气无孔不入。从电影院出来之后,耳边一直回荡着叶倩文的《珍重》,“它方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我看着灰蒙蒙的天,想起了最后赵涛在雪地里跳舞的场景。


《山河故人》: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总有人将你记在心里


过去、现在、未来


《山河故人》: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总有人将你记在心里


有人说,贾樟柯的电影几乎没有给评论家们留下什么多余的空间,他是自己电影最好的阐述者。贾樟柯在各种访谈以及文章中都写到过自己从事电影行业以来的理念,以及自己对于美学的理解。他说,他之所以想拍山河故人,是因为经历过悲欢离合。

山河故人这部片子跨越了三个时间段,从过去的1999年到2014年,再到未来的2025年。

当高速列车开始运行,网络的发展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此时我们还害怕告别吗?

贾樟柯在电影里阐释的主题始终是大环境之下,普通个体的生活,在这部片子里他把眼光聚焦在当面对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变化时,人们之间的情感,有了怎样的转变。

《天注定》之后,贾樟柯用一把锋利的刀开始向现实出击。他不再是过去那样的委婉,不再用寓意的镜头来隐喻这个当下,他选择用直接而赤裸的方式来记录当下,以此来带给人最直接的冲击。

但在《山河故人》中,他选择了一个几乎跨越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段,让观众也在感受当下的时候有了喘息的空间,可以跟着导演的镜头去思考,过去,究竟是怎样带来了现在,而未来,又将怎样发生着。

告别: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山河故人》: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总有人将你记在心里


影片里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14年的涛带着儿子到乐坐在火车上,母子两人沉浸在不舍的氛围中,但他们又那样克制自己情感的表达。

两人几乎很少说话,绿皮火车带着他们去往一个未知的远方,母亲把耳机给儿子一半,耳机里放着她年轻时候的流行歌《珍重》,涛对到乐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到乐似懂非懂。

那时候的他还不明白分别的意义,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不会再和母亲一起生活。是啊,人生的道路那样长,而那列火车不知最终会开往何方。

后来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在每次的分别时刻,我也会想起这句话,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人生那么长,不会有人一直陪着你的。

11年之后的到乐早已经忘记山西小城带给他的东西。他在城市长大,穿着潮流的服饰,用着先进的科技,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的记忆里没有故乡的概念,多年前的道别不过是他梦醒时分偶尔恍惚的瞬间。小城成为过去,母亲成为记忆宝盒里的印象,模糊而又易碎,像水中的倒影。

其实那句话后面应该还有一句,始终有人会将你记在心里。

相遇:始终有人将你记在心里


《山河故人》: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总有人将你记在心里


当到乐遇见比自己大很多的米娅,他内心关于母亲的记忆突然觉醒。长久以来缺失的母爱在米娅身上有了踪迹可循。到乐对于米娅的迷恋,不能不说是对于母亲的追忆。

到乐和米娅的相爱,也是另一个让我很感动的地方,这似乎是不遵循常规的恋情,它跨越了年龄的障碍,回归到了情感本身,这也是贾樟柯对于未来的设想。

在这部片子里他不光讨论人类现实的困境,还将目光放在了长远的未来。他会想,在那个长远的未来,人类还有多少可能。

“我还是希望了解未来在我们的情感里是否还有不可逾越、无法驾驭的东西。”在一次采访中,贾樟柯讲出了对于这两个人物关系的设定。他说自己起初的设想更大胆,他想让这个19岁的男孩和一个没有性别的外星人相爱。

最后他自己否决掉了这个想法,因为他觉得,不管怎样异想天开,他都希望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回到感情本身。

电影的结局,当到乐在炎热的澳大利亚想起记忆深处母亲的名字,涛在大雪纷飞的山西小城猛然惊醒。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彼此之间有了联系。

我很喜欢电影的结尾,那是中国对中国意境最好的展示,只需要一个普通的景,一个简单的镜头,千言万语,自在其中。

往事成空,但依旧在心,山河永变,但情义仍在。涛在空旷的雪地中跳舞,就像她年轻时那样,周围寂静无声、大雪纷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