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和讀書感悟一樣嗎?

黃益坦


讀後感和讀書感悟一樣嗎?

我個人認為兩者有共同的部分,同時又有不同之處。

先來談談相同的部分:

無論是讀後感還是讀書感悟,都有讀完書後結合自已的人生閱歷而產生的一些感悟或想法。

我個人比較喜歡寫讀後感,每次看完一本好書,就會在個人空間把書中的主要章節的大概意思進行整理,對好的內容進行摘抄,同時對對自已影響比較大的內容再結合個人的以歷進行展開敘意,抒發情感。就書論書的成份會佔的比例大一些,,個人感悟會少一些。

不同之處:

讀書感悟也可以說是讀後感的一部分,主要是針對讀完一本書之後個人的心裡感悟。由此會引伸聯想,從而對工作、生活有所啟示和幫助。讀書感悟,可以說是讀後感的深入一級的思考,也是每個閱讀者應該養成的習慣。說到底,讀書一來陶冶精神,同時閱讀也幫助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雯櫻


讀後感與讀書感悟是兩個不大相同的概念。有相同之處,但更主要的是區別。讀後感是指讀者讀完一篇文章、一首詩或者一部著作時自己的體會。是對本文章及著作的相關故事情節及人物的看法,甚至也可以是對作者寫作手法所產生的不同意見,以及對自己產生的相關影響。而且這些看法和影響具有單一性。

然而讀書感悟相對於讀後感更有寬泛性。讀後感故名思義,讀後的感想。而讀書感悟是指你讀若干本書,各種不同類別的書,也可以是博覽群書的感慨,所思所想。比如有人總結出“書裡有黃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是讀書感悟。比如安徽西遞村、宏村他們的祖訓當中所列的天下第一等好事唯有讀書,就是在村中學子讀書後中了舉人,成了國家的有用人才後,總結出來讀書的好處,而且是天下第一等好事。這就叫讀書大徹大悟。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讀後感存在於讀書感悟之中。即讀後感的特殊性,存在於讀書感悟的普遍性之中。


暑來寒往


讀後感和讀書感悟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

一,定義不同,相信大家在小學至中學階段的語文課上一定沒少寫過讀後感吧?那時我們對讀後感的定義就是正確理解所閱讀文章表達的意思,並簡單闡述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想法,這是讀後感。讀後感所要表達的重點在於文章意義的本身,讀書感悟則與之大相徑庭。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讀書感悟,從這可見讀書感悟的重點不在於書籍的本身意義了,而在於讀者自己的領悟力了。讀同樣的一本書,只是由於讀者不同就有不同的領悟。

二,時間不同,這裡所說的時間不是實際的時間,而是邏輯上的時間。我認為讀後感和讀書感悟在順序上應為,讀後感在先,讀書感悟在後。可以這樣理解,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你只有先正確理解文章書籍所要表達的涵義(這是讀後感),之後才能對這本書或者這篇文章有讀後的感悟。如果你沒有對這本書或者這篇文章有正確的理解,那之後的讀後感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讀後感和讀書感悟在邏輯上,理應讀後感在先,讀書感悟在後。

三,層次不同,這裡我想舉個例子說明更加直觀。咱們讀唐詩,孟郊所寫的這首詩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相信小學生讀,中學生讀,大學生讀,成年人讀,老年人讀他們對這首詩理解的是不同的。既是同一個人讀,從小時候到他老了讀這首詩理解也是不同的。為啥理解不同?因為理解的層次不同,因為讀後感和讀後感悟不同。我認為,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讀只能叫做讀後感,成年人和老年人讀才能叫做領悟。中年人讀這首詩的感悟是對母親嘮叨的理解(我現在就挺享受給母親打電話,母親不厭其煩的叮囑。年輕時特別煩媽媽的嘮叨,現在聽著感覺特別的溫馨),是對父親期盼眼神的領悟。老年人的讀後領悟則是滿滿的回憶啊,是要流淚的。讀後感的層次要淺一點,讀書感悟的層次要深一點。

感謝您的閱讀,水平有限。只是自己的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吟風者


讀後感與讀書感悟是有一定的區別,一般來說讀後感是指對整篇文章或整本書閱讀後的感受、與體會,並總結出其核心的理論思想;而讀書感悟是指在閱讀整篇文章、整本書的過程中,或閱讀了整篇文章、整本書以後,對所閱讀內容的心得體會再經過提煉,從而達到出神入化的思想境界,這就是讀書的感悟。


清風6262171


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簡單的講,讀後感是指對某個文學(文藝)作品或新聞的整體感覺和印象,包括對內容、寫作手法、時代背景的分析,以及讀者產生的感觸。它即突出共性,也挖掘特點。但讀後感仍然屬於人文範疇。正常情況,看完一篇讀後感,就會對該作品有個大致的瞭解。

而讀後感悟,則是針對作品中的某個現象、過程或結果而產生的人生感悟,總結出的人生哲理,多數是跨越作品時代的,它可以達到哲學的高度。

讀後感悟的特點是短而精,讀後感的篇幅較大,內容較寬泛。當然角度和深度就不同了。


蜂與自然


從廣義上來說,我認為讀後感跟讀書感悟是沒有區別的,兩者都是讀書後的感悟。

從狹義上來說,兩者是有區別的,讀後感,是讀了某本書後,對書中優美的句子,華麗的詞藻,記敘的方式,文章結構,有一種認同感,更偏向於書本本身內容。

而讀書感悟,不僅僅是是流於表面,還結合作品當時所處的時代大環境,聯繫作者的生活背景,對作品本身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每一部作品都或多或少夾雜著作者的三觀,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掘出來作者寫作的真實目的,從而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小盛同學


自己的淺薄認識,可能不夠深入。簡單說讀後感是初級的,或表面的,讀書感悟是更深入的。

1.讀後感。針對所讀書籍、文章內容,自己的認識、看法、體會,更傾向於對書的原文的認識看法。比如看楊絳先生《我們仨》,讀後感,是對其中第一部分虛幻和現實間的描寫,每個人看後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對作者要傳達的意思也有自己的看法。

2.讀後感悟。更傾向於自己因為讀了這本書、文章的收穫,由此自己心靈受到的洗禮,認知水平的提升,都可以上升為感悟。比如我們讀哲學類書籍,結合自身的工作、生活,會有更多的感受和體會,對以前不能理解的人和事,都會有更客觀的認識。


吉墨巖


對於這個問題,讀後感和讀後感悟,我覺得是一樣的,只是後者多了一個“悟”字而已。讀後感中的“感”除了感想這個淺顯的意思外,也可以進一步有“感悟”的意思。前者可以包含後者,按照這個意思來說,範圍是不一樣的。

無論是讀後感還是讀後感悟,都是對所讀內容的一個總結,這個內容對讀者產生的影響。讀者在其中機會到什麼,也就是這本書的價值。

閱讀之後,讀者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也就是讀後感想或者是讀後感悟,按照韻律來說,讀後感可以作為一個短語,作為名詞使用。而“讀後感悟”是一個短句,比如“對於這篇詩歌,讀後有什麼感悟,即是讀後感”。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回答,不對之處,請前輩批評斧正。

回答完畢,感謝!


林然愛小詩


我覺得兩者的區別在於,讀後感,是讀書後的即興發揮,一時對語言的理解和認知。比如,花紅柳綠一詞,讀後感就會即可聯想到這一詞的顏色和畫面感。

而讀書感悟則不同,同樣的一個詞,會想到花紅的經歷以及柳綠的演變。一本書真正的讀懂,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綜合書中的內容,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是一個讀書由淺到深的理解過程。都會發生的兩個階段。


飄逸166253309


其實兩者差不多.不過讀後感算是讀書心得的一種.讀後感是一定要圍繞讀的那本書的內容寫的,而讀書心得除了這點以外,還可以寫比如“讀書有什麼好處”“怎樣才能讀透一本書”“讀書的方法一二三”等等.讀書心得的題目不一定就是“讀書心得”,也可以用“讀XXX所得”、“讀得多不如讀得透(大標題)——我的讀書心得(副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