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一詞的起源是什麼?

少年何言惜


“讀書”一詞的起源是什麼?

一、什麼是書

《說文解字》說:“書,箸也。”箸(著),即顯明。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本義是指書寫、記錄、記載。即用“筆”使字在在書寫材料上顯明出來。所以說文序說:“著於竹帛謂之書。”

清人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就說:上古以刀錄於竹若木,中古以漆畫於帛,後世以墨寫於紙。

朱駿聲《六十四卦經解》也是講得很有道理的喲。

類似說法,如:《尚書序》疏,書者,以筆畫記之辭。《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二,最早的書不叫書

古人的“書寫”,倒不如說是刻劃。最初的工具如石塊、骨刺、竹片、金刀等等,在獸骨、獸皮、岩石、植物莖葉、樹皮等上刻畫,但這些似乎都不叫應叫做書。後來才有了“紙草”“紙張”等書寫載體。比如中國國到了蔡倫時代才出現紙張。最初的“書”叫簡、牘,就是寫有文字的竹片、木片。後來用織物如帛書寫,有了帛書。

連篇累牘,裝訂成卷、成策,才能叫“書”。準確的說,都只叫簡化牘書或帛書之類。

三,書的起源

孔子收集商周以至三代的政治文獻,共得三千多篇,經過分門別類,刪削選擇,最後得到一百二十篇,訂為《書經》。可能算是“書”的概念最初出現的形式。那時或許有聖人聖王的言語著作才可稱“書”的意味。後來人們學習聖人之道,著書立說,效仿聖人便也把自己的文章編起來通稱做“書”。

最初的書是傳抄者多,後來唐宋以後開始出現雕版印刷,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書的生產方式發生質的變化。

四,“讀書”一詞什麼時候出現

讀,這個字應該很早就有出現。《說文》解為“誦書也”。《詩·鄘風》說:中冓之言,不可讀也。可見“讀”字之讀書之意的產生是很早的。

誦與讀是相通的,誦被註釋為“諷”,以聲節之為誦,就很有點抑揚頓挫讀書的味道了。

“讀書”二字最初的好像是在《論語》《先進》章中,其說: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禮記》《文王世子》記載:“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後來,似乎就用得多了。

個人觀點,歡迎補充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