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陈韬


有许多现代人读着古时候的历史记载,就会发现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比如说同样的敌国,不同时期的状态判若两国——战国时期赵国以一区区诸侯之力,便可压着匈奴打,可为什么到了大一统的汉朝的时候,匈奴却居然可以压制汉朝,逼得汉朝不得不选择屈辱的和亲政策,再之后更有绵延百年的汉匈之战?

其实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看待历史事物不能割裂的看待,而应该与时俱进的看向,就拿匈奴来说,可不是一直停在原地的,战国时期的匈奴和汉的匈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战国时期的匈奴被赵国压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匈奴的生产力实在是太不发达了,缺乏必要的武器和科技。

而等到汉代建立的时候,别看刘邦成功的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按理说汉朝要远超于战国时期,但是那个时候天下残破,作为皇帝的刘邦上朝时凑齐一样毛色的马匹都很难,相国萧何张良等人只能坐着牛车去上朝。这就很尴尬了,我们都知道赵国在当时的战国由于靠近边塞地区以及曾经的娄烦地区,加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以赵国的骑兵力量一直很强。

而匈奴在汉代建立的时候通过掠夺工匠以及接管秦朝时期留下的大批技术,迅速实现了生产力的大突破。当年秦始皇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在那些曾经的匈奴人的领土上设置了很多的驻军,并且还修筑了大量的长城,但是随着秦末天下大乱,长城兵团被抽调南下前去平叛,这就给予了当时落后的匈奴很大的机会,他们迅速来一下,将原先秦军来不及带走的大量技术和工具掠夺走,当他们生产力提高了,并且先后驱除丁零、击败东胡,成功的统一了北方草原,实力在汉初时期达到巅峰。

就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汉匈之间的第一次大战,所以结果会出现白登山之围也是理所应当的,当时据说匈奴单于搞了40万骑兵前来围困刘邦的军队,这4万骑兵按照马匹颜色的不同分为4个大方阵,每一个大方阵都拥有数10万一色的马匹骑兵,真是无比惊人,而寒冬天气。被围困的无数汉军的手指头都被冻掉了,最后还是陈平巧施妙计,通过贿赂匈奴单于的枕边人以及许诺日后和亲,这才把刘邦放了回去。

此后连续70多年都秉承着和亲政策,原因无他,当时残破的天下和匈奴羞辱比起来,是真的打不过:等到刘邦死后,匈奴单于写了一封信来羞辱吕后,樊哙被激怒了,“愿提十万兵,横行匈奴中”,结果被文武百官一顿狂喷,“当然刘邦高祖皇帝都打了败仗,你算什么东西”?结果汉朝廷就把这个侮辱的耻辱给忍下来了,继续搞和亲政策。

等到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天下终于不再是一部残破的景象了,是汉武帝觉得机会和时机都已经成熟,是时候报父祖之仇了!这一时期的匈奴依旧也在发展,他们试图打通西域,对西域进行生产掠夺,但是此时的汉帝国毕竟是农耕社会,发展的明显更快一点。此后汉朝匈奴之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战,在汉武帝执政时期先后通过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远遁千里。

但是由于常年战争也使得汉帝国的再次变得残破,不得不休养生息一段时期,所以汉武帝晚年基本上停止了兵戈,等到了汉宣帝时期,通过各种手段分裂了匈奴,南匈奴选择内附,此后匈奴每况愈下,不服王化的北匈奴逐渐式微,在历史长河当中彻底消失了。


无笔


不仅赵国能把匈奴打趴下,最弱的燕国也能把东胡打趴下,秦国就更不用说了,直接杀义渠王、灭义渠国。

战国七雄,三个地接草原胡人,但个个都是好样的,不仅外打匈奴而且还不耽误逐鹿中原,而最后竟是秦战国统一了天下。

那么,为啥拥有华夏九州的汉朝却跟匈奴人耗了上百年?

1.草原还是那个草原,但匈奴已不是那个匈奴

中原华夏在质变,从列国诸侯到统一帝国。

草原大地也在质变,而且质变的程度一点不比中原帝国小。

匈奴的冒顿单于弑父篡位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当然他不是统一华夏,而是统一草原。

向东,攻灭了东胡;向西,赶跑了大月氏,同时已经开始着手控制西域诸国了。

所以,等到刘邦建汉称帝,匈奴早已建成了幅员万里的草原帝国。

这个帝国的实力有多强?

首先是强大的军队,号称控弦之士30万。

刘邦首次出击匈奴而白登山被围,也就带了32万军队;70多年后,汉武帝马邑之谋,总共动员了30万军队。

也就是说,在军队数量方面,匈奴人已经能跟中原帝国打成了平手。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草原作战靠骑兵,步兵基本就是靠边站,战马不如匈奴、骑兵不如匈奴、战士不如匈奴,在兵力对等的情况下,打起来,汉朝方面真心没啥优势可言。

其次就是匈奴已经建立了政权,也就是步入了国家形态,成为草原帝国。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

之前,赵国、秦国以及燕国能打败胡人,那是因为胡人的组织形态是游牧部落。

国家打部落,就跟欧洲人殖民非洲和美洲一样,基本上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但是,抹除了文明代差之后再交手,那就不可同日耳语了。

2.中原在变弱,而且已经残弱非常。

刘邦建国之时,中原是个什么形势?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这就是中原之形势,经济已经破产了。

而经济破产原因就是从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之后就开始打仗,而且一直打到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

打了整整八年时间,这时间已经是足够长了。

更关键的是,中原帝国不是局部的打,而是全面的打,基本上每一寸土地都被战火燃遍。

关中秦地、韩魏之地、赵地、齐地、燕地以及楚地,基本上都打遍了。

打的时间足够长、打得空间足够大,秦末战火是“世界大战”的级别。

历经此等级别的战火,中原帝国能不残破吗?

除了经济破产,还有政局不稳。

刘邦统一天下,可并未拥有天下,整个大汉帝国遍地是诸侯王,而且多是实力雄厚的异姓诸侯王。

他们不仅削弱了中原帝国的力量,而且都是不稳定因素。

韩王信造反,是勾连了匈奴的。

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人在造反,匈奴人已经在干涉中原内政了。

刘邦带三十万大军北伐韩王信,也想趁机一战定匈奴,效仿一下始皇帝的大将蒙恬。

但是,刘邦或有蒙恬的武力值,但匈奴已经不是秦时模样,而且匈奴也出了一个“始皇帝”——冒顿单于。

先出兵示弱,再退却诱敌,见你孤军深入,便准备来一个包围歼灭战,所以刘邦有了白登之围。

可以说,冒顿单于组织战争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他既不是死命地硬打,也不是无利便退,而是极有章法的。

韩王信造反、勾连匈奴;陈豨造反,也勾连了匈奴,而且动静更大。再之后,还有卢绾造反、彭越不出兵,英布彻底造反。

等等此种境况,中原帝国自顾不暇,怎么还有力量去收拾匈奴。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称帝之后,便是消灭异姓诸侯王的战争,这可不是简单的平叛战争,而是中原帝国的又一次灭国统一战争。

这场统一战争,刘邦一直打到死都没有打完。

燕王卢绾是大将周勃给平定的,而此时刘邦已经驾崩长乐宫。

经济不行、政局不稳、内战连年,要打匈奴是不可能了,能不被匈奴打,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所以,刘邦和亲匈奴,得说是走了一步高明的棋。

如果匈奴入侵和异姓诸侯王造反彻底搅和在一起,那天下大乱不知会几时休。

3.匈奴就那么难打吗,非要打一百年

可能,一百年都说短了,而是打了两千多年。

这不是汉人与匈奴人的较量,而是两种文明的较量: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

中原帝国跟草原帝国的竞相较量,一直较量到清朝中期才算结束。

哪是什么一百年就能完事的。

虽然汉武帝追亡逐北地打了几十年,把匈奴人的嚣张气焰给打灭了,但草原帝国还在,所以边地问题一直就是中原帝国的生死劫。

这个问题总是处理不好,而且总是在这个问题上亡国灭家、改朝换代。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

从中原文明的思维方式去处理草原边地的问题,就始终处理不好。

既然处理不好,那没办法,只能一直打,要么中国打草原要么草原打中国。

能把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处理得比较好的,唐代算一个,但只是开始,安史之乱之后便彻底崩盘,中原算是处理好了但草原出问题了。

契丹辽国,算是一个,草原和中原分治,但金人做强,还是被灭了,问题还是出在了草原。

元代也是一个,但是它能搞定草原,因为自己本就出自草原,却始终搞不定中原,所以有国90年后便被朱元璋取而代之,问题出在了中原文明。

清代虽然各种非议,但却是把草原和中原都处理好的,可以说清朝全部实现了对中原和草原的有效统治。

但是,如果非要仔细论的话,满人还是没处理好中原文明,包容性更强的中原文明已经准备跨越至现代文明了,但满洲贵族却不能与之同步、成为文明进步的绊脚石,所以爱新觉罗家族便被历史一脚踢开。


减水书生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简单地说,就是汉朝的实际战斗力远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国。要承认这一点,真的很痛苦。但是,事实真的就是如此。

战国时期的诸国,尤其是赵国(人口不足500万)、燕国(人口不足300万)、秦国(人口不到600万)这三国,战斗力都是爆表的,草原蛮族与之相比,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这一时期的战国诸国,国内人口虽少、但可战之兵卒却远多于后世。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万大军,但并没有因此灭亡,而是仍旧坚持了三十多年,这显得非常的奇怪。

究其原因,战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倚靠的还是各家国内大大小小的门阀或更小规模的诸侯,以及下面的门客。说白一点,他们相当于欧洲后世的职业骑士。

国家出粮少、成本低,但战斗力强,更有旺盛的战斗欲望。因此,国家也愿意发起各种规模的战斗。

但是,再后来,大一统的封建极权社会慢慢形成,门阀和大小诸侯消失,下面的门客也跟着消失了,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和战争成本的大规模增加。


费其士


当位列诸侯之一的赵国在战斗中将匈奴人击败并且打得他们不敢南下而牧马时,我们又会产生一个质疑,那就是为什么区区赵国都能够击败匈奴,而天下大一统的汉朝却在刘邦被围之后陆陆续续被匈奴骚扰了数百年的时光?难道汉朝作为统一的封建王朝都比不上一个中原诸侯赵国吗?



其实,我认为赵国能够击败匈奴而汉朝被匈奴骚扰数百年,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情况与客观环境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为什么赵国与汉朝之间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别呢?

一:匈奴的强弱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人正处在发育成长期,虽然有一定的战斗力与军事实力,但是面对着来自成熟期的赵国,无论是战术还是单兵素养,匈奴人只能被赵国按在地上捶。

但是经过了先秦的混乱与秦朝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中原各诸侯以及中央朝廷对边境的掌控逐渐削弱。匈奴人趁着这个机会大肆发展自身实力,抢夺地盘。当汉朝再次统一天下时,匈奴以及发展得足够强大·,成为了可以与汉朝叫板的强大势力。

二:国力的强弱



赵国彻底击败匈奴的时期在当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经过大规模的军改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改革,赵国一跃成为了诸侯中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国富民强,击败开化不久的匈奴自然不在话下。


而汉朝刚刚成立的时候天下百废待兴,经过了数时年乃至上百年的混乱,百姓疲敝、仓廪空虚,汉朝上下已经无法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也谈不上打败匈奴了。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的匈奴不可与汉朝初期的匈奴同日而语,而汉朝初期情况的复杂程度也不是赵国所能比较的。但是随着汉朝实力的逐渐恢复,也是最后将匈奴彻底击败了。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一个小小的赵国,一个庞大的大汉王朝,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这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一个是王朝一部分土地曾经的领主,一个则是庞大的王朝,但实际上,赵国真的就那么弱吗?赵国一点也不弱。

其实赵国被秦国轻易击败这件事,还是很让人怀疑的,在战国后期,赵国可以说是诸侯国中唯一能够与秦国比肩的一个强大国家,赵军的战斗力很强,兵丁数目也不少,比之秦军也是丝毫不差,可是最终却因为一个赵括的纸上谈兵失了国之根基,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无力与秦国对抗。

曾经的赵国,面对北方胡人的入侵,早就习以为常,北方胡人虽然入侵赵国,却逃不到便宜,这是为何?赵国的强大是一方面,胡人不团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分割的可不仅仅是华夏大地,即使是北方匈奴之地,也是处于一种分割状态的,当时的匈奴人也不是统一的,因此,赵国面对的仅仅是匈奴人中的一小部分,即使两者实力相当,以赵军的剽悍战力,攻破胡人的一次次南下还是轻而易举的。

而汉朝建立以后,匈奴也完成了统一,这时候的匈奴虽然在人口,经济上完全无法与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可是在军队战斗力上,中原王朝却也不一定是匈奴的对手。

众所周知,数千年来,华夏民族之所以被北方游牧民族步步紧逼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强悍的民族风气,数目众多的卓越骑兵。基本上可以这么说,但凡是北方游牧民族,总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在手。

特别是当年秦国崩溃的时候,匈奴人其实也从中分得过一杯羹,匈奴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加上匈奴人全民皆兵的现状,对于刘邦而言,匈奴的确是一个惹不起的存在。

汉初最大的窘境是什么?汉初最大的窘境正是刘邦虽然是皇帝,却不能完全掌握全国要务,刘邦曾经分封过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都不是刘邦能够轻易动得了的,因此,与匈奴大战之际,刘邦其实并不能举全国之力抵抗匈奴,而匈奴却可以尽全国之力南下击溃刘邦。

赵国不在了,曾经的匈奴也不在了,赵国面对的匈奴尚且较为弱小,而刘邦面对的匈奴人却是剽悍不可抵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加上,刘邦治下的汉军,其实在质量上与之赵军还是有些差距的,面对同等水平的对手,赵军可以大获全胜,而汉军却可能全面溃败,这就是失败根本原因。

等到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终于达到了巅峰,这时候汉军才能够将匈奴打的节节败退。


魏青衣



我一直认为,赵国七雄中,赵军的战斗力强于秦军。

一是李牧率领戍边的赵军(还不是全部主力)。消灭匈奴十余万。

二是在阏与之战中,赵奢率赵军对抗秦军。斩首八万。阏与地形狭窄。任何迂回包抄的计谋都用不上,将军只有正面硬碰硬。阏与之战,赵奢率领的赵军大破秦军。斩首八万。

三是长平之战中,赵军陷入包围中,粮草箭矢用尽。没有后勤补给,才被全歼的。在赵军被围前,秦赵两军正面硬碰硬。赵军只损失几万人,消灭秦军30万。

四是长平之战后。赵军45万主力全军覆没。燕国20万大军伐赵。廉颇率5万赵军抵抗。斩首15万,杀燕军主将。廉颇反攻燕国。燕王求和,廉颇不许。燕国割让城池。廉颇才同意求和。

正因为赵军强大的战斗力,李牧才能斩首匈奴十几万。灭匈奴三国。


杨朱学派


都别抢,我来答。

如果赵国把匈奴给打趴下,那汉太祖刘邦可得谢谢赵国了,毕竟白登之围确实挺丢人。

另外整个汉朝也得谢谢赵国了,这样一来就不必大费周章深入漠北攻打匈奴了。

实际上匈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从战国时代开始就被各个诸侯压着打,但是匈奴有一个特点就是机动性太强。

毕竟是游牧民族,走到哪就是家。

所以中原各诸侯也很尴尬,虽然把匈奴人打败了,但是也仅仅只是获得战术上的胜利,没有获得战略上的胜利。

你今天把它打败了,它骑着马一溜烟就跑回大草原上躲起来。

等实力恢复了,明天又来骚扰你。因此匈奴招人烦的就是这点,正面冲突它打不赢,只能跟打游击似的,今天来打你一下,明天来打你一下。

所以秦国人也比较苦恼,只好修筑长城,试图把这些匈奴人挡在外面。

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

赵武灵王时代,为了能够在诸侯争霸中脱颖而出。他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这在当时“华夷观”的背景下,赵武灵王能够做出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十分伟大的。

但不管是赵国,还是燕国都无法完全消灭匈奴人,上面说过游牧民族机动性太强,居住地点不固定。

所以即便把匈奴人打败了也解决不了事情,等它恢复实力了还是会来侵扰你。

因此当时主流的办法就是修长城,这对拦截匈奴人还是很有效。

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卻千馀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

到了战国末期,赵国即便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但是在大将李牧的带领下,匈奴人依然被打的抬不起头,连赵国边境都不敢接近。

可见匈奴人真的就属于游击队似的,实力不咋地,但是能折腾。

在秦始皇时代,他派遣蒙恬率军十万北上攻击匈奴,不用说也获得了胜利。但是这支军队主要是拿来镇守边疆。

其後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史记·匈奴列传》

真正开始和匈奴人较劲的是汉武帝时代,汉朝前期匈奴人很强大,因为它完成了对其它民族的统一,人口大增。

刘邦率领三十多万军队都没能把匈奴人击败,结果还被围了起来。

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朝对匈奴不再放纵了,开始主动出击,一共发动了四场战役: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两次)、漠北之战;

其中漠北之战就是让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的著名战役。

经过这四次大规模打击后,匈奴人实力大损,而汉朝也拥有了对西域的掌控,丝绸之路也才得以顺利建立起来。

而匈奴人也被打得分裂,南部匈奴开始臣服汉朝,再加上又采取和亲的方式,汉朝和匈奴还是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东汉时代,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北匈奴后期也被打的抬不起头,只好西迁。

即便在三国时代,匈奴人也被北方的曹操压的死死的。

终汉一朝,匈奴人都始终被汉朝压着打,最后直接被打的内附称臣,应该说这是战国时代诸侯远没有取得的成就。

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各个诸侯的重心都放在中原地区,所以对匈奴都只是被动防御。

而汉朝自汉武帝开始,就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追着匈奴人打。

魏晋以后,由于统治者自身的腐败加上社会局势的混乱,最终才开启了“五胡乱华”。

自此以后,那个“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荣耀时代就再也一去不返,唐朝也只是在李世民时代重现这一荣光过,但是一场安史之乱把唐朝没差点折腾死。

纵观中国大一统王朝,独汉朝的强盛如此迷人,文治武功,可谓殊绝一世。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赵国从来没有把匈奴打趴下——李牧时代只能让匈奴不敢入边掠夺

战国时匈奴和赵国的关系记录:

《匈奴列传》:

“其後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

《李牧列传》: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这些记录都说明一个事实:

李牧虽然击败匈奴,但也只能达到让匈奴不再入关掠夺,只是防守性质,谈不上击垮。

这就和汉文帝时期李广等守边疆对抗匈奴的将军一样。

秦朝时蒙恬对匈奴的出击才真的重创匈奴:

“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
“当是之时,东胡彊而月氏盛……头曼不胜秦,北徙。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蒙恬夺取了匈奴世代所居的河南地,迫使匈奴逃跑到漠北。这是和卫青、霍去病一样的进攻性质。

从上面的记录来看,战国时期的匈奴,主要是在漠南活动;秦朝蒙恬夺取漠南,匈奴才被迫迁徙到漠北,进而在秦末汉初一统漠南、漠北地区。在统一漠南、漠北的基础上击败月氏和东胡。

战国时的匈奴仅仅拥有漠南,汉朝时匈奴拥有漠南、漠北、东胡、月氏等地,一统北方草原,匈奴汗国一分为三:匈奴王庭、左贤王、右贤王,即西方的月氏地、东方的东胡地、匈奴故地三块。

汉高祖白登之围时,匈奴兵力就高于西汉:

“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西汉全部兵力32万——汉悉兵,说明这是西汉能够调动的全国全部兵力。

匈奴兵40万把32万兵切割为两部分。

李牧击败匈奴时,匈奴全部兵力才有10多万。

也就是说,战国时的匈奴,是西汉时匈奴实力的四分之一。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战国时期,有三个国家一直饱受匈奴的骚扰,一个是赵国,一个是燕国,还有一个就是秦国。这个时期的匈奴和中原各国一样,也是大小部落之间连年战争,相互抢夺地盘,呈分裂状态。这个时期,就是分裂的诸侯国迎战分裂的匈奴各部落。

秦国在宣太后主政时期,就开始收编或逐赶盘踞在陇西一带的义渠戎人,从而占居了陇西、北地、上郡,并开始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赵国长久积蓄下,才有决胜之力

而赵国在赵武灵王继位前,就一直在和匈奴人死磕,主要面对的是林胡、东胡、楼烦和西胡等部落。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战果并不是多大。由于一直受匈奴威胁,所以,也就迫使赵武灵王痛定思痛,开始着手军事改革,

《史记赵世家》: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籓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於荏,而功未遂。...... 而无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

在赵武灵王十九年的时候,他召来大臣楼缓,说先王依漳河和滏河之险,又修筑了长城,虽然击败了林胡,但并没有取得大的成果,没有强大的军队作后盾,赵国仍然遭受匈奴各部对边患的威胁。甚至亡国。只有突破俗世常规的改变才能有可能成功。于是,他打算不惧俗世的责难,准备向胡人学习。先从改穿胡服开始,学习胡人善战的一面。

赵武灵王的学胡令很快就在全国实行,让士兵学习胡人的骑射技术,这种效果很快就在战场中得到了体现。在第二年,赵武灵王就率军进攻西胡,夺取了榆中的土地,在赵国的威慑下,林胡王还向赵国进贡了马匹。在随后的用兵中,接连夺取了匈奴控制的云中和九原等地,其兵势已经到了可以直接证调匈奴另一个部落楼烦跟随一起作战的地步。

而赵国对匈奴最决定性的的一战莫过于李牧率军击败十万余匈奴联军。连败襜褴、东胡,收降林胡,以致匈奴十余年都不敢再来侵犯赵国边境。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派蒙括率十万大军迎击匈奴,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地区。然后又越过黄河,继续逐赶匈奴,匈奴人是一退再退。中原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优势直到秦始皇死后,秦末大乱,卫戍长城一带的军队陆续调离回来平乱,北部军事力量出现真空,匈奴人的势力才又逐渐发展起来。

匈奴的强大

在刘邦还在忙着和项羽争夺天下之时,差不多同期的匈奴却出现了类比秦始皇的大人物,这就是冒顿。匈奴在前期和秦赵两国开打时,其实它的日子并不好过,匈奴内部是分裂的,在外部还受着西北强大的月氏和东部的东胡的挤压。所以,这也造成它和秦赵甚至和春秋时期伯晋国开打时,占不了优势。

但是,一切到了冒顿的时代,形势就改变了。冒顿是匈奴单于头曼的大儿子也是太子,后来头曼又想立最小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冒顿送到了月氏当人质。头曼乘机攻打月氏,冒顿要不是偷偷跑掉,差点就被月氏杀死。

偷跑回来的冒顿就开始了他的上位表演,很快就训练了一批只听命于他的军队,为了试验士卒对他下达的命令的执行力,他甚至拿他的妻子来当试刀石。在有了自己的军队做实底后,他弑杀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夺取了单于的位置,处死了一切不听命于他的人,整顿了匈奴。接着,消灭了强大的东胡,击败月氏,向南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夺回了秦时蒙恬曾经占领的所有土地,这时的匈奴实力空前强大。

在冒顿单于整固匈奴后,便开始四处扩张实力,征伐周边强敌,到了刘邦统一天下时,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内民生凋敝,饿殍遍野,国力十分羸弱,还得忙着清理异姓王,而这时的匈奴已经统一了北方,好整以暇的向汉朝开战,出征的军队已经可以达到40多万之巨,这已远不是赵秦时期那支最多只能集结十来万的匈奴可以比的了。

于是在汉初时就出现了白登山之围,刘邦差点全军覆没,幸得陈平用计向冒顿单于的王后行贿才得以脱险。

刘邦此次能脱险,关键在于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匈奴这时并不在意占领土地,只是以劫掠财物为主。他们习惯了草原上逐草而生的生活,对于农耕生活并不感兴趣。不但是匈奴,即便是后来唐朝时期的回鹘也是如此,在帮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时,大唐的天下对于他们来说是垂手可得,但习惯了游牧生活的回鹘也只是纵兵在长安和洛阳这些繁华城市大肆劫掠一番后就退出了中原之地。

游牧民族对农耕土地态度的改变是东胡系的崛起,如女真、鲜卑,他们先后建立的金国和北魏就一改只劫掠,而开始对农耕之地有了占有欲,开始依土地而作,而和东胡虽有渊源但更旁远的蒙古在最初夺取天下时,还想把南方都改为草原进行游牧,甚至于在元末时,元顺帝对朱元璋都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就快快的撤退到草原上去了。

也因此,匈奴对汉朝始终只是侵扰劫掠为主,抢完东西就走,并不多作停留。

汉朝的窘境

汉初时的国力匮乏,根本无法与匈奴进行大规模的直接对抗,即便是冒顿给吕后写信时用词极尽轻佻和侮辱,吕后震怒之下想要起兵时也被群臣劝阻,可见,匈奴的强大已不是汉这时所能抗衡的。只得委屈求全的采用和亲政治来笼拢和安抚匈奴,和亲可并不单单是送个女人过去就可以了,这是要赠送大量的财物作为嫁妆的。

在经过汉景之治的数十年的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积蓄国力,也才有了汉武帝时的厚积薄发,才有了卫青、霍去病的远逐匈奴而使其数十年不敢南窥。荡平了漠南的匈奴,即便如此,汉朝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汉武帝是倾国之力才打赢了这场战略上的胜利,也是耗空了数代人的积蓄,导致民生凋敝,国库亏空,汉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诏。直到汉宣帝时,汉朝才彻底的打残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剪除了主要威胁。

小结

综上可知,其实赵国和汉朝面对的并不是同一支匈奴,赵国虽然只是一个诸侯国,可在当时,赵国自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后,军事力量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可不是“区区“两字能形容的。即便是赵国后期面对强大的秦国,在长平之战,在四十万余赵军投降的情况下,秦军也是付出了伤亡二十余万的代价,秦国也是惨胜。可见赵军作战能力之强悍。

拥有强悍战力的赵国面对的只是一只松散分裂的匈奴军队,甚至于只是其中的几个部落联军,这时的匈奴不但内部并没有统一,还要面临来自强大的东胡和北方的月氏等外部戎族人的倾轧,这才让赵国得以取胜。

而到了汉朝时,这时的匈奴不但已经内部各部落已经统一,而且还收复了北部的各戎族,实力是空前壮大,这才使得汉朝花费近百年的持久战,才耗垮了匈奴。


飞越沧海新史观


在战国时期,赵国的实力相当的强大,并且当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曾经重创过匈奴,导致匈奴短期之内一直不敢侵犯赵国的边境。但是几十年之后汉朝建立,应付匈奴的入侵却相当的吃力。

我觉得这里面有好几个原因,首先是匈奴在战国的时候,并没有像在汉朝时候那样的强大。因为按照历史书中记载匈奴的强大是因为匈奴单于冒顿,当时统一了北方各个游牧民族的部落,对汉朝形成了强大的威胁。而在之前的时代的匈奴,虽然也有一定的实力,但是还远远无法和冒顿时期相比。因此在匈奴语中,冒顿被称为胜者。

其次我也觉得秦末的那场战争事实上消耗了中原王朝很大一部分实力,导致汉朝建立的时候,实力比秦始皇时代要差不少。在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改朝换代都意味着天下大乱和实力的消耗。隋末到唐初中间大乱的时间非常的短,但是据记载当时唐朝初年的人口只有隋朝末年的1/3而已。而像三国那种时间相当长的大乱,人口连1/10都不到了。

所以虽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是秦朝末年的那场大混战,估计也使中原王朝的人口丧失了不少。汉朝建立的时候,估计人口已经达不到秦朝末年的一半。当时史书记载,天子出巡的时候甚至都找不到同样颜色的四匹马,达官贵人甚至用牛车代步。所以在中原王朝实力大损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从更加强大的匈奴对抗了。经过几十年的修身养息,到了汉武帝时代,中原王朝实力再度强大起来,所以就几乎灭亡了匈奴。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