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引子: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 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自古至今,禹州都是地勢優越,山水如畫,物產豐富,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周朝時候,各諸侯國對那時的禹州更是心嚮往之。相傳,有一次,韓景侯路過禹州西部的翟山,看到五彩斑斕的山雉三五成群在山間翔舞,在水邊戲嬉,眩人眼目,絕妙之極,韓景侯流連不已,不禁連聲讚歎:“陽哉翟也,陽哉翟也!”(多麼亮麗的山雞,多麼亮麗的山雞啊!)隨從的文武大臣也都連聲附和。後來,韓景侯果然在此建都,並改之稱為“陽翟”。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也許是後人牽強附會。但是陽翟(今禹州)作為韓國初都卻是不爭的事實,更有歷史記錄在冊。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列入戰國七雄的韓國,存在於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30年,是周朝的諸侯國,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韓國最早起家與流傳千古的趙氏孤兒的故事頗有淵源。春秋晉景公時,韓氏只是晉國的普通部族,其先祖韓獻子是一個爵位不高的尋常大臣,與當時手握晉國兵權的趙氏、重臣魏氏之權勢不可同日而語。但韓獻子正直,明大義,在朝在野聲望甚佳。當時,晉國發生了權臣司寇屠岸賈借晉靈公遇害而嫁禍趙盾、剪滅趙氏的重大事變。在這一重大事變中,韓獻子主持公道,先力主趙盾無罪,後又保護了“趙氏孤兒”趙武,再後又力保趙氏後裔趙武重新得封,趙武最終成為天下聞名的忠義之臣。趙氏復出,屠岸氏滅亡,韓獻子擢升晉國六卿之一,並與趙氏結成了堅實的政治同盟。韓氏地位一舉奠定,遂成晉國六大部族之一。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到了公元前453年,晉國因為卿大夫相互爭權內耗,大權旁落,無力對外爭雄。智伯瑤擔任晉國執政後,為了增強晉國國力,重振晉國霸業,率先將智氏的一個萬戶城邑獻與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先後獻出了一個萬戶城邑,而趙襄子拒絕向晉公獻地。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於是,晉公命智伯瑤和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手圍攻趙襄子所在的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並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在晉陽城快要被淹沒之際,趙襄子派丞相張孟談暗地去見韓康子、魏桓子,用“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說服他們與趙聯合,共同對付智伯。最終韓、魏臨陣反水,以水倒灌智氏軍營,智伯瑤兵敗身亡。韓、趙、魏三家聯手屠殺智氏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驚!以後,他們又開始瓜分晉國的土地,而晉國的國君,再無半點權威。從此,中國歷史由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以成敗論英雄的戰國時代。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公元前403年,韓景侯時期,迫於韓、趙、魏三個氏族的勢力,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三氏族為諸侯,由此韓景侯正式建立韓國,並建都於他朝思慕想的地方----陽翟。

韓景侯擅長以術治國,委任官吏,忠誠可靠,賞罰分明,在國家治理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當時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有“陸斷牛馬,水截鵠雁”之銳。

禹州與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愛恨情仇(原創)(1)

韓國商業亦尤為發達,商人活躍,城市繁榮。韓國商人販運於列國之間,不斷擴大商品交換的範圍,大商人更加活躍,如東周大商人白圭,河東鹽商猗頓和邯鄲冶鐵商郭縱長來於此;陽翟本地大商人呂不韋,通過販賤賣貴,家至千金,參與政治,官至相國。

可以說,當時的都城陽翟已成為戰國時期繁榮昌盛的知名大都市,往來商賈不絕於市,各地特產匯聚,富甲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