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拿核弹做过哪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1961年10月30日晨9时27分,图95轰炸机起飞,投掷这枚大伊万氢弹。

氢弹当量高达5000万吨,威力极为惊人,相当于3600颗广岛原子弹。

11点,飞机飞到1万米高空,到达了投弹地点。

飞机投下氢弹以后,以最大速度俯冲长达12分钟,全力离开爆炸点。

11点32分,在新地岛群岛上空4000米,大伊万被引爆。

飞行员们的回忆很惊人:当时我们已经距离起爆点100多公里,却仍然被波及。热浪涌进机舱,人就像进了热锅,毛发、指甲纷纷脱落。灼热的飞机中灰尘肆虐,舷窗也被烧焦。最为严重的情况在尾舱,其灼热程度难以相信,热浪划破了所有人的脸和双手。后来我们知道,爆炸产生的热风,可以让远在170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级灼伤。爆炸的闪光能造成220公里以外人的眼睛,剧痛与灼伤,甚至造成白内障以及失明。

除了光辐射,冲击波也造成了伤害。从空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奇异现象。一道深深的、透明的气体大墙形成了,它穿过飞机机身,撼动着近百吨重的飞机,世人难以想象。当冲击波穿过飞机时,所有仪表设备的指示都飞速上升,指针来回跳动……这还不算什么,晚些时候我们才知道,全世界所有的地震测试仪都测到了这次核爆炸,它产生的冲击波三次传遍全球。

飞机回到基地时,发现银白色的飞机变成了灰黑色,机身全部被烧焦。

后来机组成员,大多死于癌症,一说是被辐射所致。

后期赶到试验场的苏联工程师,也被惊呆:两米多深的冰雪冻土层已殆然无存。整个地面覆盖着好似玻璃碎片的东西,尘土沙石因高温熔化而成了晶体状。地面上堆积着成群的失明的海鸥,它们因在高空受到核辐射而坠落下来。在岛子的四周净是鹿和熊的尸体,全是被光辐射的能量所烤焦的。

所有的实验动物甚至植物,已荡然无存,全部成为焦炭。在距离爆心50公里方圆之内,一切均都完全烧尽、熔化。在投放地点距爆心400公里方圆以内,所有的砖瓦结构农舍只剩下断垣残壁。不仅居民村镇受害,冲击波的威力还波及境外直到800公里以外,所有建筑的窗户都被破坏。甚至芬兰的一些住宅,窗户玻璃也遭了秧。爆炸威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外层空间无需借助于望远镜都可见到其闪光。


萨沙


现在网络上把俄罗斯叫做“战斗民族”,之前西方国家把苏联称为“疯狂的伊万”。这个国家在骨子里有一种“狂暴”的基因,行事方式直接而粗暴,往往做出一些惊世之举。自从拥有核武器之后,虽未像美国一样得到了实战的机会,但在其它方面却也开始了放飞自我之路。



没有实战机会,但一样要给敌人施加强大的压力,怎么办——那就是种一棵惊天动地的“大蘑菇”!!这就是人称氢弹之王的“沙皇炸弹”。它原本的爆炸当量为1亿吨TNT炸药,后来因为担心造成不可控的危害,将当量调整为5000万吨TNT(是投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小男孩”原子弹的3800倍,“胖子”原子弹的2300倍)。



虽然削减了一半的爆炸当量,它的威力依旧十分的惊人。爆炸产生的蘑菇云高约64公里,宽近40公里。虽然是空爆(距地面4000米引爆),但是强大的威力依旧在地面留下了一个直径3公里的深坑。爆炸后的电磁脉冲波造成了一个小时的无线电通讯空窗期,导致方圆4000公里内的苏军通讯完全中断。所引发的大气扰动环绕了地球三次。

如果说“沙皇炸弹”的威力虽然大了些,但作为军事示威手段的话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那么在民用方面的运用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了。

苏联核弹的民用方面,最为国人熟悉的就是用核弹“造”水库。这就是塞米巴拉金斯克州恰刚人工湖。恰刚人工湖工程在地下178米深处实施核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14万吨TNT,结果形成深约100米,直径430米的漏斗形水库。

其实苏联的“核弹民用”远不止这一次。开发深层高产气田容易发生事故性井喷,井喷压力一般为几百大气压,此时可用常规技术处置。如果遇上异常高压力的井喷,常用技术就很难解决,但苏联人曾用地下核爆炸解决了问题。1966年9月3日,在乌兹别克布哈拉区和卡尔希市以西70公里处,进行过两次封堵井喷的试验工作。1972年至1981年,在土库曼、乌克兰哈尔科夫区和俄罗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区,进行过三次封堵天然气井喷,工程上均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苏联在1970年至1985年,在奥伦堡、阿斯特拉汉等地,用核爆炸方法在岩层中建造了三个巨型地下储存库。共有23个储存容器,总容积超过86.6万立方米。核爆炸形成的容器,周壁是熔融状的玻璃体,可安全地无泄漏地储存气体,可承受上千万大气压的压力。

此外,苏联还通过地下核爆炸进行油田和煤矿的增产。处理核电站废料,处理剧毒工业废水。利用核爆炸进行地质勘探等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