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国在莫斯科城下失利后马上开始全国动员,是否能够在1942年成功夺取苏联巴库油田?

肖含6


首先我们来简单分析下德军在东线前两年的进攻行动,东线战场在1941年和1942年的战争进程有的很高的相似度,德军在进攻初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都是在冲向目标的最后一步功亏一篑,彻底失败。这绝非是偶然的因素,而应该在很深的层次寻求原因。苏联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着惊人的恢复能力,即便在1941年那样的惨重损失下,苏联军队的总数都没有明显下降,而且反而增加了,这意味着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遭到致命的削弱。反观德军,由于拥有战略主动权和军队素质上的优势,在初期总能赢取胜利,甚至是决定性的胜利,但是随着进攻的持续,德军的实力其实是在不断的下降中,德军无法做到迅速补充进攻中的损失,所以随着进攻的持续,德军的战斗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41年底东线德军的整体战斗力只有战前的50-60%,1942年则更加严重,德军无法保持持续的强大进攻能力,而苏联军队却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实力,在加上德军在战略指挥上的严重失误,德军的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所以德军要想在东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必须全面加强对东线德军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全面的动员行动将不可避免,必须为东线提供充足的兵员补充和武器装备的补给,维持德军的进攻能力。东线战场中决定性的兵种就是装甲兵,而装甲兵作战的主要武器就是坦克,坦克的产量将对战争的结局产生关键性的影响。苏联在1942年开始全面加速坦克的生产,前半年生产了11000辆坦克,后半年则增加到13000辆,整个1942 年坦克的产量高达24000辆,而苏军在1941后半年的坦克产量只有4700辆,也就是说苏军在1942年将多投入20000辆坦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苏军在1942年春季在哈尔科夫和克里木遭到严重的损失后仍旧可以重建军队,甚至额外的组建了具备强大突击能力的坦克集团军。反观德军在1942年的坦克产量反而低于1941年,整个1942年的坦克产量只有2300辆,坦克生产根本无法补充前线的损失,更不用说像苏军那样再组建新的坦克部队了。


1942年在关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这两支重兵集团军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理论上来说,这两个集团军辖有大量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具备很强的机动作战能力,但是在苏军的大反攻中,这两个集团军只抽调了实力很弱的装甲单位组成小型战斗群去阻止苏军在其两翼的推进,在苏军实力强大的坦克军、坦克集团军面前,这些战斗群毫无意义。那些在进攻初期表现强劲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都哪去了呢?这些师确实都部署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只不过都已经成为了空壳,坦克和装甲步兵编制严重不足,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整个第6集团军的作战单位缺编率超过50%,也就是第6集团军的战斗力剩下原来的一半,而且由于缺乏燃料和坦克,机动作战能力几乎已经全部丧失。如果德军能保证对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充足的兵员和武器补充,始终让其处于满编的状态下,那么苏军的“天王星行动”几乎不可能取得胜利,就算包围第6 集团军,该集团军凭借强大的装甲部队也可以轻易的发起反突击,撕开苏军的包围圈。


最后从战术角度来看,德军在1942年的进攻行动呈明显的阶段性,无法实施连续的进攻,时间的间隔给了苏军重整部队的机会,使德军无法有效扩展此前的胜利。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补给的不足,德军再完成一次打击行动时不得不停下来等待补充,然后再发起新的进攻,第6集团军在顿河大亚湾和第1装甲集团军在捷列克河的停顿都是由于补给的不及时,使得苏军最终重建了那里的防御,德军无论在坦克、弹药还是燃料上都非常缺乏,所以在1942年展开全国总动员是德军像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德军仍旧不能犯分兵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战略错误,要严格遵循兵力集中原则,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夺取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完成1942年的战略目标。


战略论


不需要,也用不上立马开始全国动员。

莫斯科保卫战意义只是德国的闪击战破产而已,并不意味着德国失去对东线战场的主动权。

列宁格勒依然被围困,苏联还未从开战初期付出的沉重代价解脱出来。

从西伯利亚调来的援军也仅仅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之举,小鬼子的眼睛还盯着这片战火连天的土地,搞不好就会改变主意杀进来,不得不防。

因此,苏联在严寒的帮助下拦截了德国的闪电战,阻止了其向莫斯科进军的时间表。

列宁格勒是港口、莫斯科是政治中心,而斯大林格勒是石油中心。

三个目标是德国攻击苏联必须选择的猎物。

为了让苏联雪上加霜,为了以战养战,德国在莫斯科败绩之后锁定斯大林格勒,战略目标为高加索油田区域。

计划非常美好,东线战场的兵力和各国的炮灰也绰绰有余。

可惜,斯大林格勒的军民反抗,莫斯科的咆哮激怒了希特勒。

第六集团军从遏制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任务改为全面攻占斯大林格勒。

这就悲催了,推进就代表着会出现缝隙,而且随着战线的深入,战事的发展,缝隙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敌人的可趁之机的空间。

派出掠夺高加索油田的部队无法得到安全保障,第六集团军泥潭深陷,原本宽裕变成了捉襟见肘,自作自受,自取灭亡呗。


鸿哥iouyh福小铺


首先德国不具备这个实力。让我们了解一下双方在莫斯科城下之后的作战情况就可以一目了然。

苏军1941年冬季总攻


在莫斯科城下失利后,苏军随即展开了反攻,之后又进行了1941年冬季的全线总攻。整个总攻作战全线展开,分别在西北、西和西南战略方向展开。

西方向上的加里宁方面军的进攻止步于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一线,德军随后发起的反击使得该方向上的方面军快速兵团(第29、39集团军)侧翼暴露,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最终第39集团军在7月基本被全歼。而主力西方面军在1月底攻势基本停顿,之后第33集团军在尤赫诺夫被围。

西南方向上巴尔文科沃-洛瓦佐亚战役收获不大,而西北方向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综合来看,总攻中苏军只是在西方方向上部分地段逼退德军100-150千米,但几个方向上的目标都没有实现。究其原因除了在先前的一些战略防御作战中部队损失重大所以兵力兵器并不具备很大优势,而且进攻经验明显不足,表现在:炮兵沿正面平均分配,炮兵火力只用于炮火准备期间,坦克兵团与部队兵力分散,同步兵和炮兵协同不够,实施突破并不是主要依靠强大的坦克部队,而是步兵与骑兵等,导致蒙受重大伤亡。

巴尔文科沃-洛瓦佐亚战役


当时的最高统帅部成员A.M.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形势的: “……最高统帅部虽然正确地估计到了1942年初前线的形势有利于继续进攻,却没有充分考虑到红军的实际能力。结果,最高统帅部掌握的9个预备队集团军几乎平均地分配用在各个战略方向上。苏军在1941年至1942年冬季总攻过程中,消耗完了在秋季和冬初费了很大力气才建立起来的所有预备队,但提出的任务却没有能够完成。”

正因为如此,德军才可以在哈尔科夫与克里木击败苏军,重新获得战略主动权,继而又分别将进攻矛头指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如果德国在莫斯科城下失利后立刻开始全国总动员,实际效果到底如何未必令人乐观。况且还有一个战略目标选择的问题,实际上德军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也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荣华之武器堂


这个可能性并不大,进行战争总动员并不是什么想象的那样快,可以一两个月就有效果,在1941年底开始动员,在1942年还显不出什么,也许到1943年才能显现出来。

当时德军整个全面战线上兵力缺口挺大。希望经过几个月的总动员,在短期内这种变化改变实际上很难,在当时来说,德国不是没有进行动员的问题,其实面临的问题挺多,在1942年,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小规模动员,盟友的出兵数量增加了很多,应该说,德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动员所能体会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从实战效果上来说,德军即便是提前总动员,也很难达到他这个攻占巴库油田的目标。在历史上的42年,德军在进攻战役当中出现了失败,不是德军的兵力严重不足,更像是德国人在作战指挥上的失误,兵力更多一点,攻占巴库也不可能,巴库油田还不是在当时的任务当中,也就是说德军的前锋就没有指明向巴库方向。


麦田军事观察


台风计划先了解一下,在问这个问题,台风失败后,小胡子面临的不单单兵原问题,还有自己的国防军和盟友。他没有多少时间,失败后立即向盟友施压,不管是借还是援都必须稳住,从莫斯科溃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