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戲(8)女孟子引發的故事

以前說過廣義的春秋要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開始,而狹義的春秋開始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原因是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惡化穀梁傳)都是從魯隱公元年開始的。

感謝這些偉大的史官和孔聖人,否則我們的歷史將少五百年。

魯隱公的父親魯惠公的原配孟子沒有兒子,這裡的孟子不是後來的亞聖。

是說一個女人姓子,死後的諡號孟。 所以叫孟子。

沒有錯,亞聖孟子前面就是有個女孟子!正兒八經的美嬌娘哦。


春秋大戲(8)女孟子引發的故事


當時諸侯婚嫁都是打包出售,一般是一個地位高的比如國君的正妻的女兒當頭牌,然後白送一大堆庶出的和兄弟的女兒當陪嫁。

這樣可以把滯銷貨脫手,而且可以給主角壯大聲勢。 就是咱孃家有人的意思。

但是這些當陪嫁的幾乎沒有可能扶正。 所以這個孟子死後,魯惠公就提拔一個陪嫁聲子(同理,子姓,諡號聲)管理後宮,成為繼室。

這個繼室不是後來意思的繼室。 後來的繼室也是正妻。

聲子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魯隱公。 所以魯隱公是魯惠公的庶長子。 是很有希望當國君的。

但是魯惠公老當益壯,娶了宋武公的女兒。 後來成為仲子(同理,子姓,諡號仲)。

仲子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魯桓公。 所以魯桓公是嫡子,比魯隱公的繼承次序靠前。

可是魯桓公九歲的時候,老爸就死了。

當時要成年才能繼承國君的位置,大臣就推舉魯隱公當攝政,等魯桓公成年了再讓魯桓公繼位。

魯隱公是個賢明的君主,把魯國搞風生水起,年年老百姓有憑票帶魚吃。

而且魯隱公是個嫡長子繼承法的堅決擁護者,一直要把位置還給弟弟。

可是人也是有私心的,一個是覺得弟弟才19歲,還是嘴上沒毛,一個是當國君很爽,想在為祖國再多填幾塊瓦。就沒有在弟弟18歲的時候馬上讓位給弟弟。

這個時候就有機會給惡人表現了。

魯國有個大夫公子翬,一看魯隱公遲遲沒有讓位,就以為領導不想退居二線。

機會來了!

子翬就跟魯隱公說要不我把您弟弟給刺殺了,這樣您就可以永遠做國君了。 當然小的我也希望有些好處。


魯隱公是個仁慈的君主,而且嫡長子繼承法在他腦子裡根深蒂固。 當然堅決拒絕。

可是也沒有跟弟弟說,也沒有意識到危險。

其實完全可以把公子翬殺了,挑唆國君謀殺自己的弟弟,大逆不道!公子翬是個小人,看到魯隱公不幹,非常害怕魯隱公告訴自己的弟弟,那不小命兒玩玩。 就反過來和魯桓公說,您可要小心,您哥哥不想退位,而且想幹掉您。

魯桓公只有19歲,嚇得差點兒尿褲子,趕緊問,我該怎麼辦?

公子翬一看機會來了,就說我不能看著您哥哥欺負您,讓我出面殺了他,您就是國君了。

“ 就依先生,和先生共富貴!”

公子翬沉醉魯隱公外出的時候,派人刺殺了魯隱公。擁立魯桓公繼位。


小巖認為:做善人,一定要做100%的善人,當初不如等魯桓公18歲生日,直接傳位,自然無話。

要不乾脆做惡人,就聽公子翬的話,把弟弟殺了,一勞永逸。

可是魯隱公又想多做幾年第一把手,又不想第二把手怎麼想,結果悲劇了。

其實我們普通人也是如此,做人對朋友幫忙,一定要量力而行,要不不幫,要不幫到底。

最糟糕的是幫一半,結果多了一個敵人,這就很尷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