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国大才?

勇往直前vvvv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刘邦?这可是咱大华夏地头上头一个,唯二的平民皇帝。又因为他的不拘一格,话糙理不糙的性格,后来的人都叫人家“流氓皇帝”。

说实话,俺听着四个字别扭的很,皇帝就得了呗,您还搁前边给人加一贬义词,这操作太骚气了吧!

人家建立的大汉王朝,那可是赋予咱大汉民族姓氏的王朝,就这功勋一个地痞能办到?拉倒吧!所以别劲胡咧咧,这不好!

好了,咱接着题主的问题聊。

咱先瞅瞅,刘邦身边都是些啥人?

兵仙韩信,就这四个字搁咱大华夏地头上,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用兵都用成仙了,搁咱大华夏的历史上,这样的人能有几个?但这身份就是一平民。

这一般人还瞧不上人家,没事还羞辱人家说啥钻裤裆的人。

开头的时候投靠了项梁接着是项羽,毕竟项羽搁那会是所有反秦联盟当中,平台最大最高的一个,但项羽压根就瞧不上人家。

就给了人家一个郎中,说道底压根就是拿兵刃护卫的保安而已。

可到了刘邦这里,萧何说:“这可是人才!您的斋戒沐浴,择吉日拜人家为将军才成。”

刘邦人家是个听人劝吃饱饭的主:“没问题啊!”

规规矩矩的请人家韩信当将军。

您要问他刘邦是咋看出来韩信有能耐?

刘邦乐了,他一准会告诉你:“俺真真的没瞅出来韩信会是个牛哄哄的大将,俺都是听萧何说的!”

瞧见没,这就是刘邦,他敢于用人,他用人的标准,不是瞅你的身份是啥,只要你有才,他就敢用,要是用错了,大不了换一个?

这也就是他的痞子气,让后来的人瞅着不舒服。

但也因为这一点,一些个瞅着默默无闻的人,才能在刘邦这个大平台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展示。

萧何,咱就说这县令都属于芝麻绿豆的小官,萧何还是这县令手底下的官,如果没啥特别的奇迹发生,估计这辈子撑死了也就是个县令而已。

但人家最终官帽子都撸到了宰相的地步,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步。能力有吗?这绝对的!那么开头他有吗?即使没有,但绝对有着底子。

那么是谁给了他展示发展的平台?刘邦!

话说刘邦就是一介布衣,能和他勾肩搭背的地位也不高,能力这玩意大都都是后天培养的。咱都知道萧何有宰相的才能,但一开始您就让他当宰相,他也不行不是,那也是历练出来的。

他能当上宰相,那还不是刘邦瞅着你还行,扶你上位,结果你干的还不错,好,咱在给个台阶,瞅瞅,呦!还没到你上限呢?再来俩台阶。

“撑不死你算俺的!”这就是刘邦的魄力。

就这么一步一步的把一个平凡但有能力的人,给扶上了位,这萧何也就逐步把自己的潜力给挖掘了出来。

像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你像樊哙,这就是个屠狗的屠夫而已,搁过去那是上不了台面的主。

开头跟着刘邦混,充其量也就是个保安大队长的职务,后来瞅着勇猛给了一哨人马,这就逐步培养了起来。

如果这当中间,刘邦给樊哙一哨人马,回头樊哙就把这一哨人马丢的差不离,有这么个三五回的,刘邦也不会把樊哙往上捧。

说道根子上,人家樊哙虽然出生不好,但底子还是有的,所以这么一捧,还就上去了。

最简单的说,当年刘邦乐不可支的拿下了咸阳,他瞅着咸阳的繁华,美女都扎成了堆,金银珠宝都是论筐算的,这就窝到咸阳不想出来,这就想着楚王那先入咸阳者王的事,压根就没有想到后边的危险。

而樊哙却预料到了,拼命拉着刘邦,玩命的喊:“回头是岸!回头是岸!”

但无奈樊哙没那口才,这就白搭!

这后边幸亏请了张良过去,才把刘邦踹出了咸阳。

所以从这里咱就能看出来,樊哙是有成为能人的底子。

最后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就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俩人还成了连襟,你说说这事弄的,这要是樊哙没那点底子,整到最后,充其量还是刘邦的保安大队长。

还有那灌婴压根就是个卖布匹的,彭越这更加的出格是个强盗,娄敬这就是个甩马鞭赶马车的。

所以能力这玩意,咱普通人都是有的,就看你有没有这平台,有这平台给你展示和发展的机会,一步登天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们这帮子三教九流的人物,得亏遇到了刘邦这个容纳百川的大平台,这才有了他们的成就。

所以他们是相互的,刘邦给了他们平台,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扩充了这个平台。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成了汉朝的元勋;刘秀的狐朋狗友,成了云台二十八将;朱元璋的狐朋狗友,都成了与国休戚的国公王侯。看起来,似乎人人到了那个位子都可以,其实大不然。

首先,从古至今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大部分都是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就被扑灭了,偶尔有规模很大的,比如黄巢、洪秀全,也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失败了,真正能够成功的改朝换代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而已。

其实每个人最信任的资源,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只有当自己身边的这些『狐朋狗友』凑巧足够强的时候,才真正完成了改朝换代。而哪些不够强,都死在了半路上。所以我们看到的刘邦集团的成功,已经是残酷的历史筛选的结果了,自然其集团中大多数都是响当当的强者。而黄巢洪秀全呢?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第二,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没有机会来锻炼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比如樊哙,如果不是刘邦,估计一辈子就是卖肉的;萧何如果没有刘邦,终其一生也就是一个县里的小官;其他夏侯婴、曹参之流,也大抵如是,如果没有刘邦,他们就像普通的小官小民一样,会非常平淡的度过一生。

但是秦末的乱世,刘邦的起义给了这些小人物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他们也和刘邦共同成长,在汉朝建立之后也成了王侯卿相。

这就像当年淘宝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好看淘宝的前景而半途离开了,难道说后来淘宝上市,成为千万富翁的那些人,就一定比离开的人能力强吗?当然不是,而是淘宝给了他们发挥的舞台,再加上早年作出的『留下』这个当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事后看来无比英明的决定。

归根结底,机缘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并不是『别人能做,我们也可以做』的。


经史通义


刘邦从举事开始,直到当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他的身边,确实是一群“狐朋狗友”在为他或出谋划策,或冲锋陷阵。试看看那些谋臣武将的出身:韩信是平民,萧何是官差,陈平是游士,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彭越是强盗,娄敬是车夫……可谓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而这群“狐朋狗友”却极不简单,他们出身不显,却各有优长,所以,后来他们都成了治国大才,试举二人为例:

比如樊哙。樊哙与刘邦同乡,沛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以屠狗为业,刘邦好酒也好狗肉,经常到樊哙那吃蹭吃,久而久之,两人成了狐朋狗友。后来,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二人成了连襟。然而,就是这个屠狗出身的人,却在刘邦面临人生和事业关键抉择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刘邦提建议,那建议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哙也因此而显示出大臣之风。

前207年,刘邦西征拿下了咸阳,进入秦都,顿时被秦朝府库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后宫三千佳丽迷乱了眼睛,他进入后宫,竟然陶醉于温柔之乡,不愿意出来了。在项羽手握重兵之时,在诸侯虎视眈眈之际,这时为财色所迷,肯定会功亏一篑,一个屠狗的樊哙,不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疯抢秦宫珠玉珍宝,反而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到了这个高度。

于是,樊哙闯进内殿,力劝刘邦赶快还军灞上,不要贪恋奢美色。刘邦不听,他又拉来张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劝谏,才最终让刘邦清醒起来,还军灞上。在关键时候,他能考虑到如此长远,真是非寻常辈所能比。

又如萧何。在秦朝时,萧何任沛县主吏掾,一个职小吏,他却是个无论学、识、才、干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办事稳妥:在沛县,萧何办事熨贴是非常有名的,当时,秦朝一御史来监察郡政,因工作需要,与萧何一起办公,萧何事事妥当,大获御史赏识,事情办完后,萧何因此被委任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深谋远虑:刘邦西征进入咸阳后,手下那些谋臣悍将纷纷奔向秦府库瓜分金银财宝,唯独萧何赶往丞相府和御史府,将二府所藏秦朝律令、山川图籍等珍贵资料拿到手中,既怀大局,又有远见。

精明强干:刘邦还定三秦的过程中,萧何以汉丞相留守汉中,全面主持大后方的事务,镇守地方,征收赋税,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给养,确保了后援的充足。楚汉战争最艰难的那几年,萧何辅佐年仅五岁的太子刘盈,坐镇栎阳,制定法令,管理郡县,建宗庙、立社稷、修宫室、治县邑,井井有条。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随着战线不断拉长拓宽,后援需求越来越大,萧何在后方想方设法,朝乾夕愓,竭力使前线的粮草得到供应,兵源及时补充,给汉军提供了坚强而有力的保障。可以说,刘邦如果没有萧何的后勤保障,他是打不过项羽的,更不可能夺取天下。

因此,可以说,是这样一群“狐朋狗友”,把刘邦抬上了皇帝的宝座。


帝国的脸谱


刘邦年轻时是有名的地痞,可与他交好的五名“狐朋狗友”樊哙、曹参、萧何、夏侯婴、王陵,却都成了汉王朝的国之栋梁。

一个县城为何能够出现这么多人才?是后天学习还是先天因素?

《史记》刘邦朝功臣列表: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

关于这群朋友,还发生了一起小闹剧。

1、饭完了

刘邦年轻的时候,不种地、不工作,与老大、老二比起来,刘邦的父亲对这个儿子各种摇头,认为他“不务正业”。

尽管风评不好,但刘邦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强项:重义气,社交方面很吃得开。

因故,不务正业的刘邦反倒是结交了很多好哥们,其中包括樊哙、夏侯婴、王陵、曹参等人。

不过,与刘邦、樊哙不同,曹参和萧何当时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并且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力。

交友甚广,却没有收入,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刘邦想请朋友们吃饭,却发现自己掏不出钱来。

于是,刘邦便想了个法子——专门挑饭点去大哥家蹭饭。

次数多了,大嫂就很讨厌这小叔子,故而在刘邦下次来蹭饭时,故意使劲铲锅底,假装饭吃光了。

刘邦等大嫂不注意,跑去看锅底,发现里面还有饭时,他懂了:得呢,自己是被嫂子讨厌上了!

2、为何这群人能够成功

提到一个人的成功,我们要从多维度去观察,而不是单单从对方身上的某种缺点出发全盘否定对方这个人。

要说刘邦身边的人,但凡能够成为治国栋梁的人,无论从天生条件,还是后天实践上,基础都打得非常牢靠,而这样的人寥寥无几。

历史的真相,是绝大多数没有能力的人都无法经过考验,成为王侯将相。

孔夫子开私人讲学风潮以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爆发的高峰期,诸子百家的学说为当时的读书人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曹参和萧何,看似都身处于基层当中,但这却不代表他们能力上限。

他们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汲取养分,又在基层切身感受过民生疾苦,等到刘邦打下咸阳后,他们直接接受了秦王朝的治国经验。

由此,这批本身就很有天赋的人,在得到刘邦给予的平台上,逐渐闪耀出自身的光泽。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刘邦从一个市井无赖一路往上爬,最终打败了贵族出身,文武双全的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strong>刘邦的人生可以说是逆袭的典范。在他称帝后,曾经在村子里与他交好的几个朋友也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为什么这些别人眼中的“狐朋狗友”能够逆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不断地学习

要知道刘邦从发迹到最后打败项羽称帝,前前后后经历了好几年。他的朋友们也并非一开始便是治国能臣或者盖世猛将。都是在与秦军作战,与诸侯博弈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如曹参,起初他也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能,但是在韩信手下做副将时,他就严格按照韩信的指挥办事,学习韩信的方略。后来成为宰相,他又学习萧何治理国家的方式最后成为一代名相。所以他们能够成功离不开磨砺与学习。

自身的潜力

由于刘邦市井无赖的作风,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能,导致人们对他的印象不佳。自然而然,刘邦所结实交好的友人也是各行各业什么人都有,自然就被被人们认为是乌合之众。然而立志出人头地的刘邦又怎么会费力去结交一群酒囊饭袋。

刘邦的这群好友,每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所以才能在后来建功立业,成为国之栋梁。如萧何,他做事稳妥,在沛县做官时就能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后来刘邦的后勤军需也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

萧何谦虚谨慎,不嫉贤妒能。他为刘邦请来张良,丝毫不担心影响自己的地位,坦然在刘邦面前承认才能不如张良。而且他知道自己不足就努力弥补。攻入秦宫时,别人都在搜罗钱财,只有他在搜罗书籍,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他们能够成功离不开自身良好的品质。

刘邦知人善任

这群人能够成功也离不开刘邦慧眼识人,刘邦称帝后也说过。单论能力他不如这群人中得任何一个。但他能发现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不狂妄自傲。善于发现人才,敢于重用人才。这就是为何项羽败会给刘邦。我们对刘邦得印象多是奸诈狡猾,贪生怕死。但刘邦被项羽射伤时,为了不动摇军心,大笑着说只是被射到脚趾,可见其还是颇具胆识,并非一无是处。


一史千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徐州这块地方呢,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是离大海真心地不远,一马平川的200多公里而已。

说到一马平川,徐州虽然是标标准准的农业大平原,然而,也是有几座小山的,譬如云龙山,九里山,华山等等,但是这些山呢,全是小山包。

这些小山包绝对不会出现类似西部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那种“穷山饿民”,人们的生活来源还是来之于山周围的农业大平原。

充其量这些山也就是被人们赏玩而已,再不然挡挡海风保护庄稼茁壮生长也很是有作用。

说到海风,其实最厉害的是西北风,西北风刮起来才叫厉害,庄稼不容易生长之外,人民生活也容易艰难异常,因为御寒的开支大呀!

徐州却也不怕什么西北风,因为北边有沂蒙山脉挡着西北风呀。

徐州是一块好地方。

总而言之,在徐州这块地方生活真心地不赖,尤其在刘邦的那个年代。

两千年前的徐州地区不仅仅是兵家必争之地。

最重要的徐州还是“商贾云集”之地,天下财富汇聚又四散之地。

对,就是商贾云集之地,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海洋经济,经济活动是围绕着黄河领域开展的。

徐州在黄河的下游。交通方便,气候适宜,人们随便一努力,就可以活的很好。

打个比方,现代非洲地区某些人再有能耐,学问再大,无论他们再怎么勇敢,有一天打倒美国的也不可能是非洲人。

现代社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赤贫的人永远不会有人生机会”,因为他们用尽全力也就可以挣个生存而已,没有经济能力,也缺乏闲适时间去学习知识,志向认知就会偏于狭隘和低下。

必须要小康温饱不愁的家庭才可以出现那种改天换地的“大人物”!

我们注意!刘邦的“狐朋狗友”们虽然没有大官和大文化人,但是,他们都是完全解决了温饱的人。

即是说,这些人参与造反事业真的是在干事业,不是为了一口饭吃的疯狂“饥民”,做事情比较把稳。

这个人呀!就怕人比人,相比于其他不少地区的“民众起义”,徐州的刘邦集团和他们有大不同。

惟楚有才,晋实用之——《左传·》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

楚国向来是人才遍地的。

结论:

不是刘邦和他的“狐朋狗友”皆有治国大才,是楚国这块地方的“经济活动和文化习俗”决定了改天换地的人才必须出在这块地方。


葭明通半瓶历史


那我们来看看刘邦都有哪些狐朋狗友吧。

樊哙-屠狗

樊哙是刘邦的妹夫,他娶了吕后的妹妹,他在沛县的职业是杀狗卖狗肉,那么樊哙都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

1.刘邦进入咸阳城的时候,想享受一下秦皇宫的奢华,樊哙就劝刘邦不能贪图享受,要将秦宫宝物封存,驻军于灞上。这一点很重要,第一,让刘邦不贪图享乐,第二,给秦人好印象,第三,将咸阳城留给项羽,避免触怒项羽。

2.鸿门宴上,樊哙强行闯入宴中,怒斥项羽,刘邦抢先打入咸阳,却驻军灞上,就是为了等项羽进来,而项羽听了小人之言,却要加害刘邦,几句话把项羽说得哑口无言,项羽就不好意思再对刘邦下手了。

3.在英布叛乱的时候,刘邦刚好生病了,不想见任何人,宅在宫中,樊哙直接闯入,以秦始皇和赵高的例子点醒刘邦,刘邦终于精神振作,与大臣们见面。

樊哙的这三次闯入,说明樊哙其实是谋略过人,并不只是一个陷阵杀敌的猛将,粗中有细,能文能武。

夏侯婴-车夫

夏侯婴是沛县里面的车夫,那我们也来看看夏侯婴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

1.韩信刚入刘邦阵营的时候,犯法应该当斩,韩信看到夏侯婴的时候,就大喊,汉王不是要平定天下吗?怎么要杀壮士呀?夏侯婴看到韩信气度不凡,及时将韩信解救下来,而且还推荐给了萧何。所以夏侯婴不仅对韩信救命之恩,还有知遇之恩。

2.彭城之战,是夏侯婴带着刘邦出逃,顺便还带上了刘盈和鲁元公主,刘邦多次将刘盈和鲁元公主踢下车,是夏侯婴重新救上来的,所以夏侯婴是救了刘邦一家子。

3.荥阳之战,还是夏侯婴带着刘邦逃出荥阳,跑到修武的韩信军营,直接拿走了韩信的兵符,然后率原张余和韩信的部队再与项羽战斗。

4.白登之围,还是夏侯婴带着刘邦,慢慢的从匈奴人的缺口走出来,最后得救。

另外,周勃是养蚕吹笙的,灌婴是卖生织品的,卢绾是刘邦的小跟班。另外萧何是县吏,曹参是狱卒,算是比较有文化有水平的。

其实,这个说明,只要有一个平台,有一个好的团队,每个人都从中获得锻炼,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成就大业。


历史简单说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天,站在了风口,老母猪都可以飞上天!

刘邦的狐朋狗友们,就是幸运的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时也,命也,樊哙,屠狗之辈,鸿门宴上锋芒毕露,既有匹夫之勇,又具智者之明,人为刀殂我为鱼肉,成大事不拘小节,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后人感慨,“仗义多为屠狗辈!”

周勃,织薄吹笙之流,沛公起事,以中涓身份相随,攻胡陵,平三秦,败燕王臧荼,破韩王信,灭吕氏家族,官拜右丞相,功德无量。

呵!樊哙周勃者流,妥妥的爆燃了小宇宙啊!

那么,他们真的都是耀星下凡,娘胎里就注定了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吗?

答案应该是NO!

就拿周勃来说,后来有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其不过了了而已!

在其为绛侯时,有人上书告发他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后来周勃出狱感慨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何哉?小小狱吏为什么敢渐渐欺凌与他?一句话,时位之移人也,周勃入狱,现出本来面目,不过就是个普通百姓而已,阅人无数的狱吏,当然敢渐渐欺负他了,如果周勃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士可杀不可辱,想那狱吏怕也不敢欺负他吧!

特别是周勃后来的感慨,更让人发笑,能帅百万之军,却自屈与狱吏,何其不堪。

有一句话说的好,“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所以,人生在世,跟对人很重要,找对平台更重要!

还是那句话,站在风口,猪也会飞!


七斗


透过现象看本质:成为治国大才,一定需要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这个是本质要求。

“狐朋狗友”为啥能成为治国大才?有能力吗?事实证明:有啊!

其实道理很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大家都认可吧。

这个世界没有规定,谁一定能成为治国大才,也没有规定,哪种方式一定能成为治国大才。

工厂里的老技工师傅,比工科大学的毕业上能力要强,早不是稀奇事。

能力从何而来?老话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从这个角度说,刘邦的手下,行过万里路,阅过无数人,在处理事情上的能力,未必就比读书人差,实际上可能更强。

无疑,刘邦的手下通过多年战争的锻炼,很明显是具有了这种能力,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成为治国大才呢?

历史上,狐朋狗友成为治国大才的不算少了,刘邦有一批,朱元璋有一批,张作霖勉强也算一批。

这些无疑都指对应了毛主席说的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书僮聊历史


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问题答案,是这样的,刘邦的这帮狐朋狗友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绝对不全是治国大才,就像朱元璋的一帮伙伴一样,也不都是将相之才


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要分开来说

首先看看刘邦的手下,刘邦的狐朋狗友,还真没有什么治国之才,真正的治国之才是萧何

萧何是当初的秦国的沛县的县里的官吏,是刘邦的上司,是非常有才干的

在刘邦率军占领咸阳的时候,别人都在抢夺金银珠宝的时候,萧何做的什么?萧何是到了丞相府把丞相府里的书卷全部带走了,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

这些宝贝也是帮助萧何治理后方稳定后方最重要的文献和资料

他是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在刘邦底盘的的不断的扩大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起来的,哪里是一下子就成了治国之才的

而刘邦的那些狐朋狗友是刀口舔血一步步的通过自己的征战沙场打下来的战斗经验,最后成为了有名的猛将!

第二个成为丞相的治国之才就是曹参,但是曹参是萧规曹随啊,他就是黄老思想,自己只用继续执行萧何制定的治国策略就可以了,各个部门各司其职!

第三个是项羽那里过来的陈平,是个治国之才!

其实也都是一步步的成长起来的!哪里是生下来就是治国之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