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劉洵繼位後,為什麼只追尊自己的祖父衛太子為戾太子,而不是追尊為帝?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漢宣帝沒有追尊其祖父劉據為帝,涉及到宗法社會嚴格的承祧和禮法制度。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後因病已兩個字民間避諱太多,才改名劉詢,他是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漢武帝劉徹的曾孫,人稱皇曾孫。巫蠱之禍,劉據滿門身死,只有劉病已因年幼生存下來,養在民間,等到漢昭帝當上皇帝,待遇逐漸好起來,漢昭帝無子死亡,權臣霍光先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君,因利益衝突嚴重,劉賀當了二十七天皇帝便被廢掉。


群臣商議後,在丙吉等人的力薦下,霍光與張安世便擁立了劉病已為皇帝,史稱宣帝。他能當上皇帝,並不是因為自己親生父親這一系而繼承得到,而是作為其本來應稱為叔祖的昭帝劉弗陵的繼承人而上位,需要稱呼霍光的外甥女、劉弗陵的皇后為母后,簡單說,就是給劉弗陵當兒子了,不再是劉進的兒子,劉據算伯父而不是祖父。如果承認回去,就失去當皇帝的合法性。(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再者,當時劉據雖說是被江充蘇文迫反,田千秋還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叫“子弄父兵”,武帝也因為想念這位兒子而建了思子亭,但自始至終,從來沒有給劉據平反過,可能由於事實叛亂是存在的,也考慮到如果平反,劉弗陵繼承的合法性便會受到挑戰。所以劉據悖父起兵是板上釘釘的事,劉詢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就下詔要求為故皇太子而不祖父議諡號,由於以上的原因在,自然不能稱皇帝,宣帝的皇位可是來自昭帝,而不是劉據一系,所以大臣商議討論後定了一個“戾”字,即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但這個字也有含冤的意思,時稱為戾太子。(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諡號既定,就設戾園為劉據改葬,陵園設置長、丞等官職,設置周衛供奉守護,霍光死後,漢宣又增加戾園的采地民戶滿三百家。這已經是過繼給別人當兒子的劉詢能為親祖父所作的努力了,在重宗法禮法的時代,一著不慎,就會惹出正統之爭。如後來的柴榮過繼給郭威的道理一樣。還有劉氏後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也因為爭取正統人心,承祧了漢元帝衣缽,認他為父,尊漢宣帝劉詢為祖父。自己的父親只能封為南頓君。


南方鵬


很簡單,漢宣帝沒有追尊自己的親祖父劉據為皇帝,是因為要捍衛自己的合法性,所以不能追尊親祖父為帝。

如果,劉據是正常早亡的,漢宣帝是按班就部繼承皇位的,那他追尊父祖並沒有什麼問題,也不會遇到任何阻撓。

但是,劉據是起兵逼宮敗死的,漢武帝自始至終也沒有赦免過劉據的罪過,那他的身份還是罪人無疑,包括剛出生的漢宣帝,也是罪人的家屬。直到武帝臨死大赦,漢宣帝才擺脫罪人的身份,恢復皇室身份。

而漢昭帝劉弗陵則是漢武帝臨死前確立的合法繼承人,雖然漢昭帝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但是自從劉據被殺就已經失去大宗宗子的地位,漢昭帝就是合法的大宗宗子,繼承了皇位,成為新的大宗。

只因為昭帝無嗣,權臣霍光為了繼續掌權,拋棄昭帝的兄長劉胥不立,轉頭給昭帝立嗣,就是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劉賀在位時間太短,僅僅27日,就因為染指兵權被霍光廢掉,還被扣上一堆雞毛蒜皮的罪名。

霍光第二次為漢昭帝立嗣就選擇了生活在民間毫無勢力的漢宣帝,隨著祖父被殺已經淪為小宗的漢宣帝,被選擇成為大宗漢昭帝的嗣孫,按照宗法制度,劉詢就必須降其私親恩義,盡心奉事所承帝室大宗,意思就是忘記你自己的本生父祖,侍奉你承繼的父祖了。

本始元年【前73】,才繼位幾個月的漢宣帝第一次提出自己父祖的問題,下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

毫無意外的招致全體官僚的抵制,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閒。”

就是說陛下你已經是昭帝之後了,不能逾禮,就追上宣帝生父劉進諡號悼,母王曰悼後,祖父太子劉據諡號戾,祖母史為戾夫人,改葬一下,其墓地稱為戾園、悼園,僅此而已。

地節二年【前68】三月,霍光去世,漢宣帝迫不及待的親政,地節四年【前66】七月,剷除霍氏家族真正的親政後,漢宣帝才再次提出父祖的問題,這次大臣們就沒有那麼強硬了,退了一步,“《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以為奉明縣。尊戾夫人曰戾後,置園奉邑,及益戾園各滿三百家。”

也就是說漢宣帝可以稱生父為皇考,但是他做為昭帝嗣孫的事卻是不容更改,所以他無法為親祖父上尊號,如果給親祖父劉據上尊號,就是表示不承認昭帝了,但是昭帝可是武帝合法的繼承人哦!是誰也不敢否定的。

因此,為了自己的正統性,就是貴為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不管漢宣帝多麼的憋屈無奈,他也不能為其父祖徹底平反,能夠讓生父稱皇考都不錯了,還是不要奢望那麼多。畢竟漢宣帝的情況和後世的漢哀帝以及宋英宗明世宗大不一樣。

就是這樣。


猴格大人


這要從漢宣帝能夠從一個閒散宗室成員一躍成為皇帝的緣由說起。漢宣帝能夠繼承大統是因為漢昭帝劉弗陵英年早逝沒有子嗣。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幼子,得到託孤大臣霍光等人的輔佐,漢昭帝劉弗陵二十出頭就去世,沒有留下子嗣。按照周禮繼承宗法,霍光先是選定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繼承大統,因為劉賀進京繼位時過於高調,並過於重用自己做昌邑王時的下屬,對實際掌握朝政的霍光家族形成威脅,劉賀在位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以犯下兩千多條大罪的名義昭告太廟廢除帝位,貶回封地繼續做昌邑王。

關於下一任皇帝的人選,霍光不希望迎立一位在朝中根深蒂固,自帶體系人馬的皇帝,希望能選擇自己比較好掌控的偏遠宗室人員,本著這一挑選原則,霍光最終看中毫無根基卻根正苗紅的劉詢,將劉詢推上了皇帝寶座。雖說劉洵的祖父是漢武帝的太子,但是,仔細權衡之下,劉洵最終放棄了追封自己的祖父劉據為皇帝的打算,主要是從以下方面的考量:

一是追封祖父劉據為帝,將置已故的漢昭帝絕嗣的地步。按照祖制,劉詢承繼漢昭帝劉弗陵的子嗣繼位,如果追封自己的祖父為皇帝,這將置漢昭帝於絕嗣的地步。這樣做雖合乎人情,卻不合乎祖宗宗法,如果執意這麼做必然會引發朝野質疑,也會讓秉承漢武帝遺詔輔佐漢昭帝的權臣霍光深感不滿。



二是不追封祖父劉據是為了彰顯自己帝位的正統性。眾所周知,漢宣帝劉詢的祖父劉據死於“巫蠱之禍”事件,這一事件並沒有得到漢武帝公開的平反昭雪。劉據和劉進死於“巫蠱之禍”後,漢武帝這才感覺受到江充等人的矇蔽,認為太子劉據和孫子劉進等人是情緒恐慌自保而非真的造反,並在太子去世的湖縣建造思子宮,寄託自己對兒孫的哀思,但畢竟沒有對這一事件公開昭雪平反,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劉據的遭遇雖然廣受同情,但仍被認為“忤逆之輩”。漢宣帝皇位的合法性來自漢武帝和漢昭帝,如果公開追封劉據為皇帝,與法不合,會損害自身皇位的權威性和合法性。

權衡利弊之下,漢宣帝劉詢並沒有追封祖父劉據為皇帝,而是選擇追封祖父劉據為戾太子。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只給前太子劉據一個“戾太子”的追封,也是對劉據在官方層面地位的恢復和認可,從這個意義上看,劉洵也藉此彰顯了劉據一系的政治地位為鞏固自己的皇權打下堅實的基礎。


滄海拾遺錄


漢宣帝從什麼地方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皇帝位置從什麼來,這一點馬虎不得。

中國曆代王朝都非常講究禮法,也就是所有王朝必須遵循的一套封建禮儀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思想就是——正宗。

皇權社會里,皇帝的位置永遠只能是一個,而能繼承皇位的人是很多的,那麼如何來確定皇位繼承的純正性、權威性和認同性呢,那就必須遵循一套禮制。

漢宣帝劉洵登基後,他的身份比較複雜,首先他是前朝廢太子劉據的孫子,漢武帝劉徹的嫡孫,按照傳承禮法來講,他的祖父劉據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可是劉據在漢武帝后期的巫蠹案中被冤枉,受迫害,被迫造反,最後落得個自殺身死,也牽連了當時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自殺了。

漢武帝在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自殺後,首先廢除了皇后衛子夫,其次廢了太子劉據,並且新立太子劉弗陵,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那麼這就從封建禮法和法統上確立了原皇位繼承的正統由劉據一脈轉移到了劉弗陵一脈。

漢昭帝劉弗陵繼位後,權臣霍光掌權,並在漢昭帝死後,由於漢昭帝無子可繼承大統,就立了昌邑王劉賀為帝,雖然只有短短的27天,但是從法統來講劉賀也是繼承了漢昭帝的大統的。

劉賀當了短短一個月的皇帝,就被權臣霍光給罷黜了,再立劉病己,也就是漢宣帝劉洵為皇帝,而此時的劉洵從法統上來講是繼承劉賀的法統的。

我們從輩分來看,劉弗陵與劉據同輩,劉賀與劉洵的父親劉進同輩,而劉洵就繼承的是劉賀的大統,雖然劉賀只是個廢帝,但從帝王法統來講,這是相當嚴謹的。

解決了皇位繼承的法統問題,我們就回到題主的問題上。

既然劉洵繼承的是漢武帝——劉弗陵——劉賀的法統,那麼皇帝的正宗傳承就與自己的祖父原太子劉據沒有半點關係了,如果劉洵要尊自己的祖父為帝,上帝號,那麼他的法統地位就成疑了,也就是從傳承關係上否定了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劉洵在登基後依然受制於權臣霍光,如果他做出這種有違法統的事情,指不定又變成了第二個劉賀。所以,劉洵能做的只能是以劉弗陵繼承者的法律身份而忘記自己是劉據親孫子的私人身份,給自己的祖父上“戾”太子的諡號了。


沉墨I方之城


因為禮儀不允許。古代的禮儀:禮,為人後者則為之子,既事大宗,則降其私親。所以漢宣帝也沒有辦法。因為漢宣帝不是以漢武帝重孫、衛太子孫、劉進子的身份繼位的。而是以漢武帝孫、漢昭帝子的身份繼位的。按照禮法宣帝稱帝昭帝為父親、武帝為爺爺。而稱呼衛太子為伯父、稱呼劉進為侄兒。漢宣帝是過繼給漢昭帝為子的。就如明朝嘉靖是過繼給明孝宗為子,要稱呼孝宗為皇考。稱呼原來的父親興獻王為叔父。為此暴發數年的大禮儀之爭。最後嘉靖贏了,稱興獻王為皇考,孝宗為皇伯考。


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當時昭帝沒有兒子。當時大臣提議由武帝剩下的唯一兒子廣陵王劉胥繼大統。但是如果是昭帝的哥哥廣陵王繼位,那昭帝這一脈不就絕嗣了。漢書: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最後霍光等人選了武帝孫、昌邑哀王子劉賀。也就是讓昭帝的侄子劉賀繼位,侄子也叫從子。劉賀是以昭帝兒子身份繼大統的,是過繼給昭帝的。漢書:孝昭皇帝早棄天下,亡嗣,臣敞等議,禮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後,遣宗正、大鴻臚、光祿大夫奉節使徵昌邑王典喪。但是劉賀不到一個月就廢了,還是要再選過。霍光等人上書: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大宗指文—景—武—昭帝。小宗指景、武、昭的兄弟。但要跟大宗血脈最近的。)最接近大宗的當時昭帝兄弟的兒子們。會選擇劉詢也是因為他撿了便宜。廣陵王這一支排除在外、燕刺王曾謀反也排除在外、昌邑王這一支就更不用說了。群臣上奏:躬行節儉,慈仁愛人(曾面是誇獎的話)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廟,子萬姓。(嗣孝昭皇帝后,就是說劉詢從此在宗法上是昭帝的兒子)

宣帝繼位後還是想追尊衛太子的,但沒有後來明朝嘉靖那麼強硬。繼位幾個月就下詔讓官員給衛太子定諡號,這是一個信號。漢書: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當時就有官員上書:《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閒。就是禮法規定做了人家的繼承人,就要做人家的兒子,所以自己的親生父母就降位屈尊享受不到祭祀,這是出自對祖宗的尊崇。陛下是孝昭帝的繼承人,要繼承對祖宗的大祭,制定禮儀不能逾限越規。當時官員提議諡為戾太子。劉進諡為悼,按照諸侯王的標誌來。宣帝暫時接受了,必竟自己才繼承幾個月。



八年後宣帝的統治越來穩,這次官員稍微讓步了。漢書:有司復言:“《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就是說按古禮父親為士人,兒子當了皇帝對父親的祭祀應該按照皇帝的標準來。應該給悼園(劉進)上尊號皇考(皇考是父親的意思,到了宋代只能皇家用。就是當朝皇帝稱呼先帝為皇考)把劉進的墓穩為寢。(寢指皇帝的陵墓)劉進成為有皇帝之實無皇帝之名。這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了,不可能再追尊衛太子為皇帝了。

而且追遵衛太子為皇帝於禮不通,古代只有開國皇帝才會追諡爺爺輩的。爺爺追諡了父親追不追諡?漢朝皇帝系是高—文—景—武—昭—宣。如果把衛太子追尊為帝,請問把衛太子排在那裡?請問衛太子以什麼身份追尊為帝?如果按照爺爺身份來追尊,漢昭帝不就變成漢宣帝的叔公。那漢宣帝還怎麼以昭帝兒子的身份繼大統,那就名不正言不順了。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也面對這樣的問題。劉秀雖然是但實際是繼承自漢,所以史稱光武中興。劉秀是漢景帝兒子長沙王劉發之後,劉秀的父親也只是縣令。跟後來後劉備也非常之像。估計劉秀也常對人講:孝景帝玄孫、長沙王之後。雖然也是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按照禮法來講排隊也輪不到劉秀當皇帝,必竟隔的太遠了。一開始劉秀在洛陽設宗廟供俸西漢諸帝,後又立親廟供俸他父親以上幾代先祖。這樣做法受到群臣反對紛紛上書:實同創革,而名為中興,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就是要認西漢皇帝為父)舂陵四世,君臣並列,以卑廁尊,不合禮意(春陵四世指的是劉秀的父親、祖父、曾祖父等。他們是臣,西漢諸帝是君。把他們同列,不合禮)劉秀很矛盾,也想保留親廟。大臣再上書: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就是說劉秀應以宣帝—平帝為親。認宣帝為祖父、元帝為父親。逢年過節劉秀要親自去拜,成帝以下的皇帝讓大臣去拜。對於劉秀的直系先祖就立皇考廟(改了名字),供俸劉秀父親—劉買(劉發兒子)。由大臣去拜。劉秀也不得不妥協,必竟直親的廟保留了。從宗法禮法劉秀就是宣帝孫子、元帝兒子。


小鴻哥


歷史上追尊皇帝的例子確實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開國皇帝追尊自己的十八輩祖宗,但是漢宣帝這種在一個朝代的中期入嗣大統然後即為的情況卻比較特殊。

北宋英宗時期曾經出現了一個長達十八個月的“濮議事件”,原因就是宋仁宗駕崩之時並沒有留下子嗣,只好讓自己的養子(侄子)趙曙即位,趙曙就是後來的宋英宗。英宗即為之後覺得自己應該追封父親濮王趙允讓為帝,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駁,最終英宗也只能稱自己的生父為“皇考”,而不能稱“帝”。明朝同樣也出現了這種問題,除了追封父親為帝會遭到反對之外,封在世的母親為皇太后也是與傳統禮法相違的,因為正宗的皇太后只能是先皇所立的皇后。

漢宣帝不能追封祖父,即漢武帝的皇太子劉據為帝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漢武帝雖然在晚年對太子被殺一事充滿懊悔,但是卻沒有給他平反。可以說漢武帝的做法是非常理智,並且符合一個政治家的思維方式的——他將於兒子劉據的關係分割開來,從父子之情上來說,他做“思子宮”表達自己的哀思與悔恨;從君臣關係上來說,他沒有認同劉據的造反事實是出於被逼無奈等原因,而是肯定了劉據的造反事實。在封建社會,凡是造反的人,不論出於什麼原因,都是板上釘釘的死罪。

所以,漢宣帝雖然是劉據的親生孫子,但是他名義上是繼承了漢昭帝的皇帝,在政治上來說與劉據沒有一點關係,所以劉據並沒有被追封的依據。從另一方面來說,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劉據就是一個曾經造反的反面角色,他犯下的政治罪並沒有被漢武帝原諒,所以,漢宣帝當然也不能因為個人感情或者血緣關係而違反維護政治統治的基本原則。


國史通論


漢宣帝劉詢,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帝王。

相信有許多人看過,由孫耀威和曹穎主演的電視劇《烏龍闖情關》,這部電視劇除了漢宣帝與霍光之女的感情和鳩摩智的部分描述不符合史實以外,其他方面較為真實的將這位,在長安天牢度過童年生活的皇曾孫劉病已的人生履歷給描述了出來。

要知道,在劉詢登上帝王之前。還存在著一位短期的帝王,那就是漢武帝之孫劉賀。

但是這位被霍光扶持上位的漢廢帝劉賀,並不是一位甘於寂寞的帝王。

這位歷史被描述荒淫無道的帝王,在登位之後,便不斷挑戰霍光等輔政大臣的底線,安插自己的親信進入朝中各重要部門之後,僅當了27天的帝王,便被霍光等人以27天干了1120次錯事而廢黜,成為了後世著名的海昏侯,覺得聽起來挺熟悉的吧,沒錯!他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齊名的海昏侯墓編鐘的主人。

我們暫且不說霍光為何廢掉劉賀,且說他在廢掉劉賀之後,根據劉賀的前車之鑑,霍光找到了長在民間,毫無政治根基的劉詢作為新君,是為漢宣帝。

而從血脈角度來說,劉詢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的兒子,正兒八經的皇曾孫,可是當劉詢成為帝王之後,卻沒有追尊自己的祖父劉據為帝王,令人不經覺得奇怪。

但是,今古告訴你,他選擇不為自己的祖父追尊為帝王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就為大家好好說說這其中的箇中緣由。

首先,漢武帝已將太子兵變定義為謀反,法理上不允許推翻已成事實的判決

由於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將太子劉據發動的兵變定義為謀反,即使在之後漢武帝瞭解了真相,自己建了一座思子宮來想念他。

但是終究沒有從法理上來為太子劉據平反,因此就法理正確性的角度來說也不允許將一位曾經的叛逆追尊為帝王,這會極大的損害王朝政治統治的權威性,不利於國家的統治。

如果一位曾經被定義為叛逆的人可以成為帝王,勢必會誘導其他人為了帝王之位而謀反,這也是劉詢所不能接受的,既然自己已經當了帝王,就暫且讓爺爺委屈一下,好歹這一脈將皇位又拿回來了,也算對得起他老人家了。

其次,劉詢的繼位,是以漢昭帝孫子的名義繼承的,親緣族繫上也不適合追尊劉據為帝王

劉詢在繼位之前,已由霍光等人將其族系轉為漢昭帝劉弗陵一脈,是劉弗陵的合法繼承人,這就使得劉詢的爺爺的族系中只能是劉弗陵,而如果追尊戾太子劉據為帝王,勢必會影響宗室族系的傳承。

這對於極為重視血脈傳承的漢朝而言,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而劉詢曾經提出過這一個想法的時候,也就被滿朝文武以此理由給拒絕了。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漢宣帝下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
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閒。”

第三,作為當時朝堂真正掌控著霍光,不會允許這種政治挑戰的出現

前面我們說到了,漢廢帝劉賀的廢黜和漢宣帝劉詢的登位都與霍光有著極大的關係。

作為這個時候漢王朝真正的掌控者,霍光很清楚他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

因此他不會允許新君做出挑戰他政治權威的事情來,如果劉詢追尊戾太子劉據為帝王,就是否認了他安排劉詢為漢昭帝劉弗陵孫子的安排,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如果有?那麼漢廢帝劉賀就是前車之鑑。

而劉詢顯然比劉賀更清楚自己的勢力建立的基礎在於霍光,在初次提出這個提議就被群臣拒絕之後,便再也沒有提起此事。即使自己任性了一把才娶到了青梅竹馬的許平君,被霍光之妻給毒死也未曾發作,直到霍光死後才真正的秋後算賬,可謂是十分懂得隱忍蓄勢。

結語

漢宣帝劉詢,在繼位成為帝王之後,未能追尊自己的祖父戾太子劉據為帝王。其實是當時政治環境下的無奈選擇。為了皇室的傳承法度及維護其正統性,他雖然未能挽回自己祖、父輩的名譽,但在實際上卻已將漢室的皇位重新導回戾太子一系,已然做到了常人無法做到的程度,有孫如此,戾太子或許也能泉下有知了。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被追尊為皇帝的不少,比如曹丕追尊其父曹操為魏武帝,西晉司馬炎更是追尊其祖父司馬懿、其父司馬昭、其伯父司馬師為帝,嘉靖外藩入主大位也追尊生父為帝。。。

自己光宗耀祖了,讓自己的父、祖也享受無限榮光是常態。

衛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這個無妄之災,不僅自己喪命,還連累了母親衛子夫和妻兒。只有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孫子劉病已倖存,被投入大牢。巫蠱之禍真相大白後,漢武帝殺了所有誣陷太子的人,並建思子宮追思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太子是被誣陷、被逼迫起兵已經得到漢武帝的認定與原諒。

衛太子劉據如果沒有發生巫蠱之禍,妥妥的是皇帝。他孫子繼位後,追尊這個倒黴的爺爺也在情理之中。但劉病已只定諡號為“戾”。“戾”現代漢語容易和暴戾、戾氣聯繫在一起,不是一個好詞。孫子怎麼給爺爺這麼一個壞詞?!在古代諡法中,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個人覺得:戾太子的戾應該為“不思順受”。他被冤枉是真,但跟他老爸動武了也是真。在古代,漢武帝是他的父,也是君,是雙重領導,那句話怎麼說的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按照當時的價值體系,認為衛太子“不思順受”是沒有偏差的。

在從劉病已繼位之初的現實來看,這個諡號也是必須的。眾所周知,在劉病已之前有一個漢廢帝劉賀,皇帝工作沒幹一個月就被拿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荒唐,做一千多件錯事。但真實的原因絕對是這個劉賀不聽話,太想獨立和單幹。為權臣所不容。

劉病已,與劉賀相比更加弱勢,劉賀好歹的一藩王,還帶著一些助手入主。劉病已,是衛太子一系碩果僅存的後代。襁褓入獄、幼遊民間,在祖母的孃家長大,娶妻也是小吏之女。根本沒有任何勢力,除了他是漢武帝的嫡系子孫。

劉病已的政治智慧就表現在這裡。他一方面在霍光手下小心謹慎,大大嘉獎霍光,讓他繼續掌權,穩住權臣;另一方面,他極力肯定漢武帝的功績,讓大臣給漢武帝定性。(因為漢武帝晚年的窮兵黷武,國 家經濟已經很困難了,漢武帝本人都下了罪己詔。)表面上看著是肯定漢武帝,但內裡是在強調他的正統地位。偉大武帝的嫡長子的後代!在加重自己的政治籌碼。

而那個起兵反抗過漢武帝的劉據,雖情有可原,但行動上是有錯的。

個人認為,沒有追尊劉據也是在肯定漢武帝。為了漢宣帝繼位之初那岌岌可危的地位,他爺爺在地下應該是理解的,而且一定點贊他這個孫子。知道大局,舉重若輕。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漢宣帝本是正統的皇室繼承人,但是卻因為衛太子巫蠱之禍,而成了罪人的後代,失去了繼承人的資格。

衛太子劉據生於公元前128年-前91年,是漢武帝劉徹的嫡長子,他可以說是高貴的出身,母親是衛皇后,舅舅是衛青,公元前122年被立為皇太子。

劉據成年後處理朝政是非常得人心的,漢武帝每每巡遊天下,都會把國事交給太子劉據來處理,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公元前91年,江充、韓說等人設計巫蠱之禍,而劉據不能自證,被逼起兵反抗殺了江充等人,而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劉據真的謀反,於是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

晚年的時候 ,漢武帝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哀思。

劉費陵是漢武帝的幼子,同時也是漢武帝的合法繼承人,但昭帝死後並沒有孩子能夠繼承皇位,本來應該立他的哥哥劉胥為帝,但是當時 權臣霍光為了自己的權力而選擇了漢昭帝的侄兒昌邑王劉賀作為繼承人,可惜了,這個皇帝也僅僅做了27天就被廢黜了,還搞了一堆一地雞毛的罪名。

劉詢成為繼位者實屬運氣,他因為祖父的關係,一出生便是罪人之後,非大宗,根本沒有繼承的資格,直到漢武帝去世,天下大赦,才被赦免,但是也被排除在宗親之外。

如果不是霍光想繼續掌權,也不會選擇這個 並沒有什麼背景的武帝后代作為繼承人。

雖然劉詢從血脈上來講是劉據的孫子,但是卻是以漢昭帝的兒子身份繼位的。儘管劉詢也想追封自己的父親、祖父,但是與禮不同。

首先:他不是以漢武帝重孫、衛太子孫子、劉進兒子的身份繼位的,而是以漢武帝孫子,漢昭帝兒子的身份繼位的,所以從禮法上來講:劉據是他的大伯,而他爹劉進是他的侄兒。如果追封他的父親、祖父都會遭到強烈的反對,也與傳統禮法相違背。

其次:漢宣帝更不能追封他的祖父,因為劉據是因為造反一事而被殺,儘管晚年的漢武帝也意識到這個事情是一個陷害,但是卻並沒有為劉據平凡,所以從法理上來講劉據仍然是犯罪之身。

在封建統治時期,但凡是涉及造反的人,都是罪不容赦的,不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反,都是死罪,所以情感上漢武帝是後悔的,但是法理上,他是不能赦免兒子造反這個事實的。

所以,漢宣帝雖然是劉據的親孫子,但是名義上他卻繼承的是漢昭帝的帝位,與劉據是沒有 半點關係的,所以並沒有給劉據追封的理由,如果強制追封,就等同於否認自己的合法繼承人的身份。


雨霽視角


戾太子為何沒有被尊為皇帝?

原因是:

一、漢武帝沒有給戾太子平反

後面,漢武帝雖認識到,劉據造反是因為江充蘇文等人離間皇帝太子的父子感情造成的。可哪怕建立了思子亭也沒有平反,包括漢宣帝也是因為戾太子罪行牽累坐牢。

二、戾太子造反事無法抹殺

首先說巫蠱案。

巫蠱案中,戾太子完全無辜嗎?

顯然不是。

江充以皇命搜查太子宮,同行還有御史,算上隨從也就最多兩三百人,整個太子宮數千人不跟隨這些人同時去觀察挖掘嘛?

既然江充在現場挖掘出偶人,則戾太子必定有巫蠱事。

其後,戾太子聽從石德建議,假皇命斬江充就已經屬於大罪。

此後,戾太子急報母親,衛子夫那也是猛女一位,急忙用皇后印徵集衛隊、射卒、宮奴,協助兒子向丈夫發出挑戰。

戾太子以奸臣謀害皇帝名義,派衛隊佔領京城府庫,徵發長安市民,發放武器,正式發動武裝叛亂。最終造成首都百姓傷亡數萬。

對此,哪怕臉皮再厚的漢宣帝也不好意思公開為戾太子洗地。

最後,《諡法》曰:不悔前過曰戾。

漢宣帝認為,祖父劉據巫蠱於先;聽謬言斬大臣於中;以子反父,叛亂於後,就根本沒有悔改錯誤的任何表現,戾字就是自己作為祖父唯一後代給出的蓋棺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