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我們這個養育孩子有一個最致命的東西。我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未來,我們自己只要沒有完成的東西,全部都想放在孩子身上實施出來。

我遇到很多這樣的父母,鋼琴不會彈,買架鋼琴去;男孩子不會練拳,不會搞什麼,去學截拳道去;

自己不會什麼,沒有跳過舞,去跳舞蹈去;沒有練過瑜伽,練瑜伽去;沒有學過繪畫,繪畫去;沒有唱過歌,歌唱去。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把自己所有的不足的,沒有做過的,都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做自己未來的一個替代品。

所以很多孩子就說,我活著沒有意思,我不能替別人活著,我像行屍走肉一樣的。所謂的剛才提這個聽話的問題。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這是拍攝於俄羅斯馬加丹的一段頓視頻:一個剛出生不久的熊孩子,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熊孩子在跟隨著它的媽媽一起爬雪山,爬雪山對於小小身體的熊孩子來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它在攀爬的過程中屢屢受挫,每次多爬上去一點點,就會跌下雪山,讓人看了覺得十分心疼,不過從始至終這個熊孩子都沒有放棄,而是在不斷跌落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向上爬行。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熊孩子的媽媽這種時候並沒有選擇動手幫助它,而是在一旁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它,彷彿在告訴這個熊孩子:一定不要放棄,勝利就在前方,最終這個熊孩子終於和媽媽在山頂上會合。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就是在小熊獨自攀爬的過程中,熊媽媽一直不慌不忙,即使小熊墜落到很深的地方,她也沒有下去幫忙的意思,而是站在山頂靜靜地觀望,像是在說:

孩子,你要學會自己長大啊!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很多看到這組動圖的寶媽們深受感動,都被這個呆萌乖巧、堅強勇敢的小熊治癒和激勵了。在面對生活的時候,也要像小熊一樣勇敢不服輸。

對於熊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十分贊同和認可,可能是因為在如今的社會里如此珍貴的教育方式已經很少見了,大多數中國家長對於孩子都是過多的溺愛,對於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從不讓孩子吃一點苦,這就導致很多孩子喪失了本該有的自我行動能力,沒有責任和擔當,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永遠沒辦法解決,只能依靠他們的父母。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慣子如殺子

這個時代,“巨嬰”一直存在。

他們有著成人的身體,心理年齡卻停留在嬰兒期。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向社會索取,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一旦他們的需求不能被滿足,就會像沒斷奶的孩子一樣撒潑胡鬧!

每一個“巨嬰”的背後,都有著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

無限溺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當孩子呱呱落地之後,家裡面的每一位同胞,都想把最好的東西分享給他。在孩子小時候,完全不忍心責罵,就算做錯事情也是輕輕的說一兩句,在孩子看來並沒有覺得他做錯,這樣的教育其實就是屬於溺愛。我記得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

一個孩子跟著大人在火鍋店吃飯,吃飽了開始撒歡跑著玩,還向別人鍋底吐口水。

因為想要鄰桌女孩的手機,兩次索要都未成功後,熊孩子一下就不高興了。

直接站在椅子上,端起鍋底,就朝對面坐的女孩從頭往下澆了下去。導致女孩的半邊臉都毀容了。

熊孩子全程搗亂中,孩子媽媽不但沒有管,反而在孩子沒有要到手機時,鼓勵他說,好好跟姐姐說一說。

有了母親撐腰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結果賠上了無辜姑娘的一生!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一般父母對子女呵護的很仔細,什麼都幫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實際上卻抹煞了許多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我們其實忘記了“獨立自主的核心是,我能為自己做。孩子在學習走路時,就是嘗試“獨立”的開始。

開學季,每次路過幼兒園門口的時候都會上演生離死別的情景大劇,“小演員”們個個聲嘶力竭、涕淚橫流,打死也不放開爸媽的手。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媽媽你不要走!求求你不要把我放幼兒園!”

“我會乖乖聽話,再也不調皮了,我們回家好不好?”

“我討厭幼兒園,我就是不想去!”

“媽媽你陪我一起在這裡,我害怕……”

小孩子們,就像是那個小熊,如果你捨不得放開手,那孩子就不可能自己去登上那座高高的雪山。

一般父母對子女呵護的很仔細,什麼都幫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實際上卻抹煞了許多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我們其實忘記了“獨立自主的核心是,我能為自己做。孩子在學習走路時,就是嘗試“獨立”的開始。

我們成人既要關心愛護,給予兒童安全感,又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獨立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和難題。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愛,是擔憂,也是放手

人生,就是陷於困境的不放棄,是命運一次次地捉弄,也絕不妥協

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是給她最好的禮物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不管是什麼時候,孩子對於家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捧在手心裡長大的。

所以就難免造成一個過渡為孩子操勞的現象。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孩子不小了,衣服依然是媽媽幫他洗,有的甚至連襪子都不會自己洗。

孩子上課從來都是卡著點去。

孩子起床,鬧鐘響好幾遍都起不來,直到快來不及了才爬起來。

家長給做好飯吃了才上學,不然就不吃早飯了。

說一起出去玩,丟三落四,拖拖拉拉的。

……

其實都是父母為孩子操勞過度的現象導致的。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父母干涉太多,導致孩子自律能力太差。

孩子自律能力太差,就會導致幹什麼都不積極,磨磨蹭蹭的。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起床不積極,

上學不積極,

吃飯不積極,

就是看電視玩遊戲積極。

這也讓父母非常的煩惱。到底怎麼辦才能讓孩子改變這些毛病?是父母為孩子操心太多,難不成要父母撒手不管孩子嗎?

當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好習慣,孩子的自律能力盡量從小培養,讓自律成為好習慣內化於心,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能夠要求自己高質量的去完成。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我家的大小寶從小就是在爺爺奶奶的寵愛中長大的,前幾個月還面臨著平時都是不叫不起床,上學拖拖拉拉的現象。前邊很長時間我們倆都在進行自我反思,在跟同事聊天的過程中,交流到了這個話題,找到了問題出在哪裡,,偶然接觸到了一個教會孩子自律習慣的方法,在這裡推薦給大家,就是兒童成長自律表,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1.作用明顯,孩子願意執行。能夠幫助家裡小寶寶形成很多種好習慣,比如尊敬長輩,按時完成作業,有沒有按時起床等等。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2.不知不覺中孩子的自律能力就培養起來了。自律表的形象設計,符合孩子的卡通心理氣質,行動力,自控力都會變強。慢慢的家長就不需要過度的為孩子張羅日常生活了。家長帶孩子也能輕鬆很多。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3.使用週期長。

買一本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是檯曆的形式,擺在桌面上,當個擺件好看不說,作重要的是時刻提醒孩子要完成每一項事情。

4.使用方法非常簡單

家長可以一起陪著孩子堅持好習慣,往往兩個人或者很多人一起做,孩子堅持下去的動力更足。

這個真正的“熊孩子”治癒了朋友圈,孩子,終究你要學著自己長大

馬上就過年了,相信各位家長也不希望孩子只長年齡不長知識吧。新的一年,送給孩子一本自律表,讓孩子也能養出好習慣。希望你的孩子在新的一年裡,能夠用自律表改變所有壞習慣。能夠讓你少為了孩子操勞。早改早受益。

點擊商品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