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吼孩子會有什麼後果?

微風伴細雨


首先非常開心能夠回答題主的問題。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四歲半,最近睡覺前都要看一個小時動畫片才能睡,答應看一個小時,看完又要看,昨天看了兩個小時大吵大叫的還要再看,不給看就不睡覺,一直在鬧,朋友最後實在控制不住情緒,朝著孩子一頓大吼,把孩子嚇的一頓哭,縮在角落瑟瑟發抖,可憐的不得了。朋友後來給我打電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自己氣的不行但又心疼孩子。


很多家長說自己也知道不應該吼孩子,可是有時候被孩子氣的,是真的控制不住啊!恨不得打一頓罵一頓才解氣,但發洩完憤怒後內心又滿是自責和心疼。


不過有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當忍不住吼孩子的時候,是由於自己工作壓力大?還是孩子調皮搗蛋做出惹大人生氣的事?長期這麼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



經常吼孩子最後可能會發生兩種較極端的後果


首先性格自卑,孩子不自信,在將來的學習和人際交往中,往往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否定自己的能力而錯過很多機會;性格孤僻,不愛和人交流,不善處理人際關係;怯弱,缺乏主見,沒有個性,做事情常看別人的顏色,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表達自己觀點。其次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你說東他偏往西,總被吼的孩子性格容易扭曲,暴躁易怒,聽不進去別人建議,而且長期的吼叫,孩子一旦習以為常就會失去作用,

視不見聽不聞,任憑你暴跳如雷,我如磐石紋絲不動。


心理學家默娜•舒爾在200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這些孩子也將很難學習到積極的社交方式,難以融入集體、與人友好相處。


當你忍不住想要吼孩子的時候,不妨可以試試下面幾個方法:


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比方說你要求孩子在十點鐘睡覺,然而你自己還在沙發上玩手機,這樣是不行的。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要成為那樣的人。捫心自問下,當你要求孩子應該做到的事,自己同樣也做到了嗎?當自己都不能保證時時達到對自己的要求標準,為什麼要求孩子也要完美做到呢?約束孩子之前,首先你要以身作則。

改變說話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1分鐘穿好衣服!"

"回來趕緊寫作業!"

"動畫片只能看1個小時"


你要對我言聽計從,我說什麼你就要做什麼。孩子雖然小但也不代表可以任你擺佈,按著你的想法來。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會反抗會對立,其實孩子更喜歡民主的方式,當你給了他選擇,他們更願意合作,願意溝通。


比如週末準備帶孩子出去,早上孩子不好好吃飯,邊吃邊玩。“還不趕緊吃!你是不是等著捱打啊!”這時孩子要麼就是賭氣不吃,要麼就磨磨蹭蹭反抗你。這時可以改變下說話的方式:“如果你早點吃完飯,我們等會出去玩的時間就能多一點哦,你選擇一下,是多玩一會還是少玩一會。”不去強迫孩子,多給他們一點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感受到尊重,往往比吼的效果會更好。



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


有時候你去威脅他不要做一件事不如讓他明白這件事做了後會帶來什麼後果要有用的多


“如果你要這樣做,看我不揍你!”面對這樣的威脅,其實孩子內心是很反感的,你越不讓我去做我就越想去做,甚至會想盡辦法偷偷去做。


繼續拿孩子吃飯磨蹭這件事來說,出去玩的時候,當他玩的正興起的時候,我會拉他回家“今天就玩這麼久,因為你早上吃飯太磨蹭,把時間浪費了”哭鬧也好,賴在地上不走也罷,我會告訴他:

“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後果,想要多玩一會,吃飯的時候你就別磨蹭。”

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溝通


孩子雖然小,但也同樣需要尊重。最近熱播綜藝《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一家備受網友喜愛,不光是因為一家人顏值高、嗯哼的逗比搞笑,最重要的是他們家的相處模式,霍思燕和杜江每次在對嗯哼說話或要求他做什麼事情時,都是以對待朋友一樣的方式去詢問嗯哼跟他商量,並聽取他的意見。


和孩子以平等的視角去溝通的時候,會讓孩子感到尊重,同時也會更容易去接受家長的意見。



最後想說,孩子長大後的性格以及處理事情方式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童年,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吼孩子,除了深深的傷害孩子,傷害親子關係外,根本上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溫暖的話語,耐心的陪伴,智慧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爆炸試驗室


爆炸實驗室


我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告訴你們被吼的孩子20年之後是一個什麼後果。



我媽就是脾氣不好,沒耐心,又特別強勢,每次遇到我"不聽話"的時候,她從來不會平和溫柔的告訴你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而且直接吼:告訴你多少遍不可以不可以,你怎麼還這樣!!!直到現在她也會吼我,而且不能頂嘴,因為她總會有一百個理由把你壓下去。



從小到大我就是這樣過來的,所以我現在覺得我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我從來不敢跟別人吵架,我覺得我永遠吵不贏,只要對方很大聲或者很強勢的時候,我就會弱下來,因為從小被我媽壓制慣了。而且在被懟的時候反應特別慢,明明很生氣,卻不知道怎麼回嘴,然後回家的時候自己默默地生悶氣。



有的時候我媽還會說我,人家講你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吵回去,這麼完蛋,她不知道我這麼懦弱的性格是被誰培養的。


Mia育兒


經常吼孩子,會造成幾個不好的後果:

一、造成孩子過於老實、膽小,長大了會懦弱,有理不敢爭論,正當利益不敢爭取,容易被人欺負,對孩子將來的工作和適應社會很不利。

二、造成孩子逆反心理。雖然孩子不敢吼家長,但是這種吼的方式,孩子更不肯接受,就是知道是對的,也偏要對著幹,或者明著聽了、順從了,但是心裡不聽,還是會我行我素。家長的教育目的達不到。

三、造成親子關係裂痕,時間長了不好彌補。

孩子正在成長期,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他們的身心健康與發展。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孩子的態度,不要要求孩子必須對家長言聽計從,不要疾風暴雨。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搗亂,不是無理取鬧,你要尊重孩子,你是怎麼對外人客氣的,你就也怎麼和孩子和風細雨的說話。自己的孩子,怎麼不必外人親哪?

那些家庭和睦的、在家長的溫柔和愛中成長的孩子,大多都是自信的,陽光的。在缺少愛的、暴力語言和行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會受傷,這種傷在他們成年後會更加明顯的顯現出來,有的甚至會造成孩子一生都無法彌補、難以修復的缺陷。那時候,家長再怎麼後悔都沒有用了。

所以,如果你愛孩子,不要吼他,溫和地跟孩子說話,孩子小,也懂道理,也能分辨好壞,幼年童年的記憶,會永遠刻在他們心靈深處。好好對待孩子吧。


謝明君姐姐講歷史


這個問題我有過親身經歷,感受深刻,答案就在我的故事裡

我是一個六歲男孩的媽媽,一個曾經脾氣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喊大叫的媽媽,我是一個在職媽媽,而且工作很忙,在孩子三歲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才真正的開始自己帶孩子,才真正的開始體驗媽媽的角色,我不知道也沒有思考過要怎樣做好一個媽媽,我以為有了孩子我就是一個媽媽了,自然而然,於是我就覺得我說的話孩子要聽,我煩躁的時候他應該保持安靜,我不開心的時候他應該理解,他應該懂事有禮貌,愛學習

可當我們倆真正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發現不是這樣的,我說的很多話他不聽,我的壓力我的煩惱我的情緒他並不理解,他也並不是我所希望的好孩子的樣子,於是我憤怒,我對他吼叫,我甚至覺得這個孩子根本不愛我,我對他越來越沒有耐心,而孩子也開始變成了我的樣子,每次和爸爸交流的時候都好好的,可是一到我這裡就情緒失控,經常是掉著眼淚跟我對抗跟我大喊大叫,那個時候他才三歲,而我大吼大叫的背後是崩潰,糟糕的親子關係讓我傷心,讓我失落,讓我不知如何是好,甚至經常莫名其妙的對老公發脾氣


一個挫敗的媽媽,一個傷心的孩子,糟糕的親子關係讓我們的三口之家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後來我開始深深的反思,忙碌的工作之餘,熬了很多夜看育兒書,聽育兒課,我終於明白問題的根源在於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孩子,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而教育正是影響

於是我開始改變,我開始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我開始放下自以為是的家長權威,我改變了日常溝通方式,他不用聽我的話,我鼓勵他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尊重他提出的異議,我歡迎他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特別是與他相關的事情,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我會分享一些我工作中生活中甚至小時候的故事,他也會很開心的分享幼兒園的故事甚至還會編故事逗我開心,我們一起親子閱讀,一起建立規則,比如看電視,比如生氣了有情緒了要怎麼辦,很有意思

就這樣,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原來我兒子是一個愛閱讀,好溝通,又特別逗特別愛我的小暖男,而我這個媽媽也體驗到了很多快樂,三個人的幸福生活回來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經常吼孩子,親子關係會越來越糟糕,你對孩子的教育也就無從談起了,而且孩子有可能也會越來越急躁,逆反,對抗。現在這個年頭,教育孩子一般都是家裡的頭等大事,一個暴躁的媽會讓整個家雞飛狗跳,變得不幸福


小晗晗愛閱讀


我身邊有這樣一個例子,父母都是國家公職人員,孩子現在15歲,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從小就管的很嚴格,但這種嚴格主要是用打罵來衡量的,舉一個例子,有一天小孩和同學打架了,別人欺負他老實,幾個人打他一個,老師告知了家長,也說明了情況。回家以後,孩子的父親二話不說,邊打邊罵,孩子哭的一踏糊塗,但沒敢反抗,後來我們聽到了動靜,過去詢問才勸住。

現在這個孩子上高中了,他和他的父母之間幾乎很少說話,和外人也很少說話,他好像已經懼怕這個世界,完全把自己裝在套子裡,極其內向,也沒有朋友,成績也沒有他父母預想的好,我覺得這個孩子的性格出了大問題。

總之,經常打罵孩子不一定會起到好的效果,有時還會有反作用。


松鼠問答


面對調皮的孩子,做作業磨蹭的孩子,不想寫作業的孩子。

父母們應該瞬間無名之火上升,就想對孩子吼幾句或者打幾下。好讓孩子聽話。殊不知這樣,孩子只是當時和表面服從了,對孩子以後有很大的影響:

一:如果孩子做錯事,父母吼了孩子或者打了孩子後。孩子會怕父母,變得不自信。

有時晚上睡覺會做噩夢,會給他(她)的心理留下陰影。以後做事情會畏首畏尾,做什麼事情不敢嘗試,怕做錯,怕別人會像父母一樣的吼自己。這樣會讓孩子在學習和以後的工作中都無法有大的成就。
二:不尊崇自己的內心,不會好好愛自己。以後做事情在家裡會看父母的眼色,在學校會看老師的眼色,到社會上,會看領導同事的眼色。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
三:性格脾氣改變:會經常發脾氣或者摔東西。
四:性格扭曲。當父母經常吼孩子或者打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人愛的人,從此以後變得沉默寡言,不愛交際。
或者是對社會充滿仇恨,搞破壞,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情況。我家是一個男孩子,現在讀一年級。從小就很調皮,也會動腦筋想辦法自己解決事情。可能是我們做父母的不會教育孩子,碰到孩子調皮的時候,就會經常吼他。

現在不寫作業,我也會經常的吼他。他就會說:媽媽你這樣我好害怕。當晚睡覺就做噩夢。而且現在也沒有小時候愛動腦筋了,碰到問題就會問:媽媽,這個應該怎麼辦?現在我好後悔。我對自己說:我要好好陪兒子,我要給他充足的愛,無私的愛。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不要吼孩子或者打孩子,但是該遵守的規則和該有的教養還是要教孩子。
希望各位父母的孩子以後都是一個快樂的人,一個讓父母驕傲的人。


卡卡媽說育兒


人的大腦有個特性,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當父母第一次大聲責罵時,孩子“如你所願”能被嚇哭,一次改正了。

但是次數多後,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的時候注意力都是遊離的,他一緊張,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一劫,他根本沒有在聽,常常罵大聲罵,卻越罵越聽不見,父母白費口舌,又破壞與孩子的關係!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以後也會繼續去吼你的孫子,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父母的過激言語會給孩子的內心和未來,造成不斷累計的傷害和影響!

但是,很多父母表示,不罵真的做不到啊!孩子淘起來,自己都能氣個半死!分分鐘想塞回肚子裡去!

美國德州Kelly是一位育兒博主,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三個寶寶最大的8歲,最小的1歲,還有一個3歲,即使寫過很多育兒經驗,每當看到熊孩子搞事兒的時候,Kelly也依然抑制不住心裡的怒火!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模式,似乎已經刻在行為習慣裡了,只要孩子犯了錯,她已經下意識的覺得只有吼叫才能讓他們長記性。

直到她發現了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東西頭繩,利用頭繩,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犯錯,自己脾氣沒忍住,對孩子亂髮了脾氣,言語過激,就把

本來戴在左手的頭繩,移動一根到右手,犯一次錯,轉移一根當作懲罰。

然後再陪孩子做幾件小事,比如給他們讀故事書,陪他們玩耍等等,把戴在右手的頭繩移回到左手,從起初的難以忍受,到後來終於有一天她一次脾氣都沒發!

主要的原理就是頭繩起到了視覺提示的效果,她說:““一天結束後,所有的五根頭繩都在我最初的手腕上,這不僅對孩子好,更增加了我對帶娃的信心。雖然只有一天是這樣的,但是我希望並相信這能改進我跟孩子的溝通和關係。如果你是個憤怒的媽媽,應該試試這個。我們都是人,都會情緒失控,但是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學會剋制。


甜甜圈伐木累


後果恐怕是除了暴力,再也找不到管教孩子的良方了。吼孩子經常發生在家長和顏悅色地跟孩子講道理,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之後。通過吼孩子這種方式來強化自己的家長權威。這種方式可能會帶來兩個負面效果:

一是,孩子內心的封閉。

吼孩子這件事也許一兩次非常有用,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你的行為“免疫”了,不會理睬,直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如此一來,家長會再次陷入無計可施的境地。

孩子為了避免家長吼自己,會主動減少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將自己封閉起來。這樣,家長就失去了瞭解孩子的渠道,情況更加糟糕。

我的來訪者,因為自己的兒子(高二)經常用手機玩遊戲,父子兩個經常發生衝突。已經不是吼孩子了,甚至大打出手。最後,沒收了孩子的手機。家長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不成想,孩子跟自己的另一個同學,合夥買了一部手機,兩人一週時間裡平均分配玩手機的時間。可見,“辦法總比困難多”。

當孩子的問題不能暴露在家長的面前,而是選擇隱藏起來,情況就更嚴重了。就好像海水錶面雖然平靜,但海面之下可能早就波濤洶湧了。

二是,家長的無計可施。



經常吼孩子的家長,可能非常羨慕另一些家長能夠不怒自威,偶爾說話語氣嚴肅一些,孩子就已經很聽話了。

對經常吼孩子的家長來說,如果吼孩子一旦失效,可能就只有上升為“武力”這一個方法了。這樣,自己的處境也會非常不利。

因此,家長最好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培養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感”。這種“權威感”不是通過家長的身份壓孩子,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和情感跟孩子建立溝通的鏈接,能讓孩子發自內心敬佩和尊重的家長,才是成功的家長。



不倒翁小姐


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吼!

孩子調皮搗蛋,吼!

孩子做錯事,還是吼!

吼功成了父母的殺手鐧,一吼萬事大吉。現實真的這樣嗎?一起來看看吼功背後隱藏的後果吧。

吼對孩子的影響後果

對於膽子小的孩子來說,他會變得懦弱,遇事容易退縮,沒有主見。

對於膽大的孩子來說,他會變得執拗,暴躁,獨斷專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規勸。

這兩種個性都將會影響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

吼對父母的影響後果

吼會讓父母覺得內疚。有時本不是什麼大事,就因自己心情不佳,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他一通亂吼,過後長時間處在後悔自責中。

吼會讓孩子的心離父母越來越遠。當他羽翼已豐滿時,便會選擇遠走高飛,不再回來。讓孤獨寂寞伴隨父母。

吼會讓父母自食其果。當父母年邁,無力反抗時,孩子會像父母當年吼他一樣的吼父母。俗話說,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孩子的不孝,也是父母當年是自己種下的苦果。


如何少吼孩子,甚至不吼孩子呢?

吼孩子,其實是無力無助的一個表現。孩子出現了問題,父母不知用什麼辦法解決,只能用吼,用自己的強勢把問題壓下去。多讀讀育兒方面的書,看看兒童心理學,掌握一些育兒方法。

吼孩子,說明父母的修養還不夠好。做些對提高自身修養有意義的事,比如讀書,讀一些唐詩宋詞,讀一些蘊含哲理智慧的書,讀一些能讓自己沉澱下來的書。個人修養提高了,便不會大著嗓門說話,更不會吼了。


萌媽愛學習


有一本繪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推薦給父母看,因為它很直觀形象地描述了父母大吼後孩子的反應,雖然用的的是誇張的手法:一生氣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發現孩子被自己吼得魂飛魄散,身體分了家:有的飛去了外太空,有掉入了大海……

真的會這樣,吼這件事,對父母來說,是情緒的發洩。對孩子來說,就是傷害。這個傷害是精神上的、是心靈的。表面看,孩子只是兩眼淚汪汪,內心裡,他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不該,或者委屈。長久會怎樣?孩子會膽小,會不敢跟父母親近,或者會叛逆。

吼一兩句很容易,修補孩子心靈創傷和親子感情這個過程卻很難,需要花更多時間。

怎麼做?

父母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是怎麼樣的,自己的怒火是孩子引起的嗎還是孩子是無辜受過,我們還需要及時對自己的情緒喊聽,阻止自己說出傷孩子心的話或做出傷的舉動。

哪怕孩子做錯了,我們也需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喜歡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個行為,父母很不喜歡。父母很愛他,所以希望他能改正這個不好的行為。並與孩子一起商量怎麼去改正。

雖然相比於粗暴地大吼大叫,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經歷,但對孩子養成好的行為,是很有幫助的。

小遊育兒在線,隨時連線,與你一起討論孩子成長的事。歡迎跟我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