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之後,東吳共出過多少個皇帝?誰厲害,為什麼?

五金員工陳可為


三位皇帝,孫亮,孫休,孫皓,其中孫休較賢明,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使得東吳在經歷了孫權去世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的動亂後,再次恢復繁榮。





繁華已逝


孫權死後,東吳共出了三個皇帝!分別是:

孫亮,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吳大帝孫權與潘皇后的第七個兒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260年,孫亮因被誣告而自殺(一說被毒害)。時年僅16歲。當然談不上聰明才智!

孫休,即吳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吳大帝孫權第六子。十八歲時,受封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讓而受,改元永安。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孫休與張布丁奉合謀,遂除孫綝。 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孫休好文,即位後於永安元年創建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南京太學之濫觴,韋昭為首任博士祭酒。 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諡號景皇帝,葬於定陵。

孫皓(242年-284年),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吳大帝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

最有作為的是孫休,被權臣當作傀儡皇帝,後憑藉自己的聰敏才智扳倒權臣!也曾使東吳繁榮一時!


野史共享


▲三國鼎立

三分魏蜀吳,魏國、蜀國、吳國皆未統一三國,而且三國皆不長久,三國最好的皆是三國開國的皇帝。



▲孫權

吳國最厲害的皇帝非孫權莫屬,吳國的江山雖不是孫權親自打下來的,但孫權這位皇帝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基業的來之不易,特別是在赤壁之戰之後。



▲孫亮

孫權的下一任是孫亮,孫亮的下場十分悲慘,他雖然是東吳的皇帝,但卻被權臣拉下臺,之後又在被貶途中被人毒死。



▲孫休

孫休看到孫亮被害,便趁機屠殺奸臣登上寶座成為了東吳的皇帝,在繼位之後,他在治國理政上很有做為,可以說僅次於孫權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孫浩

最後一任吳國皇帝便是孫浩,孫浩十分殘暴,他聽信奸臣近小人遠賢臣,最後在殺了不少功臣的情況下遭遇到了敵國的進攻,被敵國俘虜。


南政昔風


江東的孫氏政權雖然存在了很長時間,但是孫權真正稱帝是在公元222年,而且孫權本人又十分的長壽,直到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四月孫權才病逝,因此孫權一人就統治吳國三十年的時間。而吳國被西晉滅亡是在公元280年,從252年——280年的這段時間內,吳國一共先後有三位皇帝。


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吳少帝孫亮(252年-258年),一共在位7年。

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吳景帝孫休(258年—264年),一共在位7年。

吳國的第四為吳末帝——孫皓(264—280),一共在位17年。

在這三位吳國皇帝中,最有能力的一定是吳景帝孫休,其餘的孫亮和孫皓顯然沒有孫休厲害。

孫亮登基時年僅十歲,作為一個少年的孫亮沒有能力控制吳國大權,他的命運都掌握在權臣手中。雖然孫亮很聰明,史稱為“亮少聰慧”。但是在政治能力上卻明顯不足,孫亮為了從權臣孫綝手中奪取權力,但是由於計劃洩露,最終孫亮被孫綝所廢。


而孫皓則更加不堪,孫皓雖然即位初期有一點政績,但是很快孫皓就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十分昏庸暴虐,最終導致了吳國第滅亡。

孫休最難提現其能力的事情就是與張布、丁奉合謀,最終順利除掉權臣孫綝,把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孫休能夠重新從孫綝手中奪回權力,足以證明其政治手腕遠在孫亮之上。在孫休統治時期,吳國的政局也因此而穩定下來,並且十分重視教育和農業,吳國因此而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陸機評價其為:“景皇聿興,虔修遺憲,政無大闕,守文之良主也。”


浮沉的歷史


三足鼎立

在赤壁之戰及曹操死後,曹魏無力南下,而劉備勢力趁機拿下川蜀之地,從此三國進入相對穩定的三足鼎立的局勢。

孫權稱帝

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孫權與山越進行過多次戰爭,屢獲勝利。孫吳統治的幾十年中,山越人大體納入吳國的編戶齊民之中。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

252年孫權病逝,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政權更迭

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四月,孫權病逝,[年僅十歲的孫亮即位,由諸葛恪、孫弘、孫峻等輔政。是年,爆發了東興之戰,魏東路軍以司馬昭為都督,率領諸葛誕、胡遵等領兵7萬,直逼東興。孫吳以諸葛恪為統帥,率軍4萬,迎擊向東興進攻的魏軍,魏軍慘敗。

公元253年(建興二年),諸葛恪徵淮南失敗,被孫峻等人所殺,大權落入孫峻之手。三年後孫峻病死,將權力交給從弟偏將軍孫綝。孫綝嗜好殺戮,殘虐無道,殺害了孫吳的重要將領呂據、朱異等,曠日持久的內爭也使孫吳國力遭到嚴重削弱。

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孫綝廢黜孫亮,迎立孫權第六子孫休即位。孫綝與其兄弟五人,皆管理禁軍部隊,權力遠遠超過皇帝。[64]不久孫綝又被殺死[62]。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但並未使孫吳的疲弊之態得到根本改善。

  公元264年(元興元年),孫休病死。這時蜀漢剛滅亡,交趾又叛吳降魏,魏滅蜀之戰後,蜀吳聯盟不攻自破,孫吳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孫吳內部形勢不穩,欲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左典軍萬彧向當時握有實權的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推薦孫和的長子孫皓即位。

苟延殘喘

孫皓即位之初,曾一度施行善政,一時被譽為“令主”。但不久,他的殘暴一面就開始顯露。孫皓對臣民殘忍無道,自己則驕奢淫逸,民怨沸騰。幸陸抗、陸凱等重臣的全力支撐才讓孫吳苟延殘喘。另外,孫吳不斷向晉發動戰爭,孫皓親率大軍屯駐東關,令吳軍攻打晉江夏、襄陽、合肥、交趾等地。

孫皓不斷的軍事行動給晉朝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但同樣也給孫吳自身帶來沉重的負擔,並遭到江東士族的一致反對。陸抗等認為孫皓連年發動的戰爭耗費了大量的國家資源,得不償失,並且也無法改變晉強吳弱的現狀。

走向滅亡

公元276年(天璽元年)晉滅吳的戰前準備基本完成。但由於後方鮮卑作亂,賈充等反對立即伐吳,使伐吳戰爭拖延了下來。

公元279年(天紀三年),晉武帝下令,以賈充都督司馬伷、王渾、周浚、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舉伐吳。司馬伷等六將分別進攻建業的外圍六合、當塗,以及長江中游的重鎮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則率領滅蜀後所得的水軍,由蜀地順流東下。孫吳方面上下離心,疏於防備,無統一對策,以致節節失敗。晉軍勢如破竹,孫吳防線快速崩潰。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堅守不降,孫皓寫親筆信相勸才降晉。西晉朝廷封孫皓為“歸命侯”。孫吳滅亡,西晉實現了統一。


我與春風共踏青


東吳第二任皇帝孫亮,十歲登基為帝,十五歲親政,但基本屬於傀儡,一年後就被權臣孫綝廢掉。永安三年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說被毒殺),終年18歲。

東吳第三任皇帝孫休,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後與張布丁奉合謀,除掉孫綝。

東吳末帝孫皓264年登基,十分昏庸暴虐,天紀四年(280年),西晉攻破建康,投降,封為歸命侯,東吳滅亡。





熱帶榕樹


東吳孫權之後,出過三位皇帝。第一位孫亮,後被權臣所廢;第二位孫休,後病死;最後一位也就是末代帝王孫皓,剛愎自負,最終滅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